1.问题背景
教育期刊网http://www.jyqkw.com/
新课改后,在课堂教学中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似乎从不缺乏对话,师问生答,生问师答,师生互问互答,师生共同讨论等。有不少教师习惯用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参与课堂,形成“热闹”的课堂氛围。以“鉴定细胞中三大有机物的化学成分”实验为例:课上教师一般会提出一系列的问题:鉴定还原性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原理是什么?分别选用的生物材料是什么?正确的操作步骤和试剂用量是什么?……一问一答,师生互动显得非常充分,将传统的“满堂灌”让位于“满堂问”,看似环环相扣,但是这些“对话”往往只具备对话的形式,缺乏实质性意义,至少不能启发学生对某一问题做积极而深刻的思考。
2.对话的真正含义
从解释学的角度看,对话是指对话双方各自基于自己的前理解,再通过理解对方而达成的一种视域融合。它不仅发生在人与人之间,还发生在人与物之间,如“人与文本的对话”。从社会学和文化学的角度看,对话是指一种交往与互动、沟通与合作的文化,是和民主、平等、理解、宽容联系在一起并以之为前提的文化。
在《论语》中孔子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原则。实质上这一原则就蕴含了对话教学的思想,即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对话达到“启”和“发”的目的。
3.案例分析
什么样的对话才是真对话,才是有效的对话呢?对话总是基于一定的话题展开的,好的话题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思考。下面通过一些案例,来探讨一下真正的“对话”。
3.1案例一:“鉴定细胞中三大有机物的化学成分”教学片段
课前准备:(1)学生提出有关感兴趣的问题,教师经过筛选,保留4个问题作为探究课题。
(2)学生根据四个课题,每2人一组探究一个课题,撰写实验报告。
(3)学生上交实验报告,教师只查阅不批改,记录典型学生的典型问题做好准备。
实验课堂:学生根据自己撰写的实验报告,实施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有“火花”进发。
其中有两组学生选择的是鉴定细胞中蛋白质的成分课题。由于是自行选择生物实验材料,所以两组学生分别选择了蛋清(下称蛋清组)和豆浆(下称豆浆组)。
蛋清组:没有稀释蛋清就开始了实验,教师并没有直接指出来,而是静观其变……
生1:按照标准的实验步骤做的,颜色反应也能看出来,但反应不是很均匀,为什么?
生2:是不是太黏稠了,混合不均匀了。稀释一下再做是不是会好些呀?
师:你们可以重新修改一下实验方案,再做一遍,看看会有什么不同的实验现象?
生1:(刷试管)真难刷干净,都粘在试管壁上了(自言自语)。
生2:(配蛋清稀释液)老师,稀释多少倍好呢?
师:我也不知道(故作思考状),你看呢?
生2:要不然我尝试多做几组不同浓度的稀释液,看看实验效果怎么样?
师:很好的想法,大胆地做吧。仔细观察有没有不同实验现象及时跟大家分享一下,最好还能告诉大家为什么会这样?……
豆浆组:实验实施非常顺利,实验现象也非常明显。
生:老师,我们用的生豆浆,实验现象非常明显。如果把豆浆煮熟了,还会发生紫色反应吗?
师:与其问我,不如你们亲手做一做,不是更直观,印象更深刻吗?
生:(欣喜地发现)熟豆浆也可以发生紫色反应。
师:豆浆煮熟了,里面的蛋白质也就变性了,分子结构遭到了破坏,变性的蛋白质为什么还能发生紫色反应呢?你有什么样的想法?
生:紫色反应是蛋白质中的肽键与双缩脲中的Cu2+形成紫色的化合物。我想蛋白质受热变性,空间结构的破坏应该不涉及肽键的断裂。
师:分析推断得很好。受热后蛋白质的肽键既然没有破坏,所以仍然能够发生紫色反应。而蛋白质变性后,分子结构伸展松散,容易被蛋白酶分解,这就是熟食易于消化的道理。
在上述课例中,教师以学生已知的原理为基础,自己提出课题,设计实验方案,大大提高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在实验实施过程中,学生会不断遇到新问题、新挑战。师生在相互尊重、信任的基础上,在师生间、生生间的这样的问答、对话中,话题层层深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鉴定的原理,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态度也得到培养。这样无疑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2案例二:“血糖平衡的调节”教学片段
师:大家听说过糖尿病吗?
生:听说过。
师:你们知道糖尿病都有哪些症状吗?
生1:身体虚弱。
生2:口渴,所以以前糖尿病也叫“消渴症”。
生3:身体消瘦。
生4:还很容易引起其他的病。
师:能不能从病的名称上想一想这种病的典型特征?(稍等片刻)
生:尿液中含糖。
师:由此,你们想到什么问题?有什么想不明白的吗?
生1:为什么尿液中会有糖?
生2:尿中的糖从哪来的?
生3:我们正常人的尿里会不会也有糖?
生4:为什么有些人会得糖尿病?
生5:糖尿病怎么治疗呢?能治愈吗?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想不想自己解决呢?
生:想。
(师为进一步讨论,准备知识,播放“尿液的形成”动画,引导学生观看,并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讨论。)
师:根据上述知识,想一想正常人尿中是否应该有糖?为什么?
生1:不应该,因为肾小管可以将全部的糖重吸收回血液,尿中应该不含糖。
生2(反驳):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原尿中的糖浓度过大,就不能全部重吸收了。 师:那么导致血糖浓度过大的原因是什么?
生:糖吃多了。
师:一次性糖吃得过多,正常人尿液中也会有糖出现。
生:我认为如果人的肾脏出现了问题,影响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即使原尿中的糖浓度不大,也可能尿中含糖。
师:分析得有道理,这也是糖尿出现的一个原因。所以说出现糖尿的人不一定就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的病因到底是什么呢?……
在上述课例中,通过教师和学生间的问答,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变成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教师的提问具有定向、启发、释疑等功能,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学生的回答不仅依据书本,更结合了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在回答教师提问的过程中,学生又产生了新的疑问。师生围绕问题进行对话,层层深入,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活化生活经验,建构新知识。
4.对话话题的选择
教师选择课堂话题要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情况来确定,一般来讲,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4.1围绕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展开对话
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就是这节课所要理解掌握的知识点,是每节课知识的核心。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来选择谈话的中心,提出一个既包括有主要问题又具有严格逻辑顺序的谈话提纲,做到重点突出,解决问题明确,特别要注意避免提出与教学目的无关或对达到教学目的帮助不大的问题。
4.2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设置话题
有道是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对话教学中所选问题不能超出学生能力,另外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最好能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将生活中发生的事例引进课堂,先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那么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思考就水到渠成了。
4.3面对开放性的内容大胆对话
对于开放性的内容,该放手时就放手。例如“真核细胞立体模型的构建”,教师不要限定材料的选择和具体的制作方法,让学生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自行解决。由于每组的学生思维角度不同,很快就想到了各种不同的材料,找到多种制作方法。这样既加深了对细胞结构的了解,解决了模型设计的问题,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在“生物工程的应用与前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大胆地让学生自己上网搜集材料,制作课件,展示交流研究成果。在合作的氛围中,生生之间平等交流、真诚沟通,互相借鉴,取长补短,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开拓了学生的思路。
4.4抓住生成性话题勇敢剖析
对话的话题可以是教师预先根据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对学生的了解来确定,也可以是学生在预习中提出的疑问,还有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即时生成的新问题。教师要能够敏锐地抓住对话中的闪光点,及时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和沟通。甚至有时对话的目的并不是要达成一致,对话不是为了消除差异、排除异己,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珍视差异。观点的不同正说明问题的复杂性,说明有对话的必要与可能。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应该是“对话”的主旋律。
对话教学就是要营造一种安全的、融洽的教学空间,学生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在自主、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师生可以轻松地交流学习体验,分享观点和见解,交流思想和情感,实现教学相长。新时代的教师已经不再单纯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应是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对话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 投稿鹿壹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1051次
- 评分4
- 赞97
- 踩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