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生物教学正文

情境―问题―趣味

  • 投稿阿原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639次
  • 评分4
  • 30
  • 0
  1 教学目标
教育期刊网http://www.jyqkw.com/
  1.1 知识目标
  (1) 简述杂交育种的概念,举例说明杂交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2) 举例说出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3) 讨论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4) 总结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异同点。
  1.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讨论育种科学技术发展是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
  (2) 体会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1.3 能力目标
  (1) 尝试将获得信息用图表、图解的形式表达出来。
  (2) 运用遗传和变异原理,解决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2 教学重点和难点
  2.1 教学重点
  遗传和变异规律在改良农作物和培育家畜品种等方面的应用。
  2.2 教学难点
  (1) 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点和局限性。
  (2) 用遗传图解表示各种育种过程。
  3 学情分析
  初中生物课中关于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内容使学生对选择育种与杂交育种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已学习过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为理解传统育种方法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打下了基础。在本节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搜集我国在育种实践方面取得成功的事例,分析其中包含的遗传学规律,体会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4 教学方法:讨论法、演示法
  5 教学课时:1课时
  6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7 教学过程
  7.1 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课前以一副优美婉转的背景动画――竹林影动,加上水滴声的背景音乐,步入趣味性的课堂。接着按课件图片的顺序,先向学生展示古印第安人培育玉米、驯化牛的过程;再向学生展示现在的耕牛、玉米的各种优良品种的图片,同时展示袁隆平院士的“中国梦”,引起学生的兴趣。
  7.2 认知冲突、问题铺线
  教师:这些优良的品种,都是人们利用生物的变异,通过长期的选择,汰劣留良,培育出来的优良品种。但是这种选择育种的方法周期长,可选择的范围又有限,有些品种只在某一方面优势,而另一方面却不良等,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人们的需要,那么有没有更加新颖方便的方法呢?
  7.3 情景假设、学习新知
  (1) 学习杂交育种。
  教师提供资料:农民伯伯现在遇到了这样的麻烦:
  现有纯合的高秆抗锈病的小麦(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的小麦(ddtt),小麦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T)对不抗锈病(t)为显性。
  并提出问题:你用什么方法能把两个品种的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又能把双方的缺点都去掉,得到矮秆抗病的优良品种(ddTT)?将你的设想用遗传图解表示出来(用箭头、关键词写出育种的遗传图解)。
  学生:分组讨论,每人都在作业本上尝试书写。教师并要求两位学生在黑板上书写,听课的学生对各小组的方案进行评价。
  教师:从上述的汇报交流中,我们发现大家使用的方法都是――杂交育种,看来你们已经尝试从理论上探索杂交育种的方法了。现在我们来分析各组的方案是否科学规范。
  (再次出示各小组的遗传图解)由学生指出其优点和不足以及自己的疑问。
  教师多媒体展示探究思考题:
  ① 杂交育种蕴含着哪些遗传学规律?
  ② 如何判断显隐性?
  ③ 若要选择的品种是双隐性、一隐一显、双显性的,如何选择得到纯合子?
  学生分组讨论,发言。
  教师点拨、解答学生的问题:杂交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就是: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即通过杂交,把生物不同品种间的基因重新组合,以便使不同亲本的优良基因组合到一起、从而创造出对人类有益的新品种。
  教师点评:
  表现型中9/16是高秆抗病、3/16是矮秆抗病、3/16是高秆不抗病,剩下1/16是矮秆不抗病。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在F2中矮秆抗病(一显一隐)品种占总数的3/16。
  教师:我们得到的这种具有杂种优势的品种可以代代遗传吗?
  学生:不可以,因为其中有2/16的植株是杂合体,它的下一代会出现性状分离。
  教师:那么,如何能得到可以代代遗传的优势品种?
  学生:要想得到可以代代遗传的优势品种,就必须对在F2中所得到表现型为高产抗病(一显一隐)的植株连续自交和育种,逐步淘汰不符合要求的植株,直到不再发生性状分离,就是我们要选育的能够稳定遗传的纯合子新品种――AAbb。
  教师:通过上述分析,请给杂交育种下一个合理的定义。
  学生:杂交育种就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得到新品种的方法。
  教师:请举出我国在杂交育种方面成就。
  学生: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中国荷斯坦牛等。
  教师:综上所述杂交育种的优点是很明显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不少困难。请从杂交后代可能出现的类型,以及育种时间等方面,分析杂交育种方法的不足。
  教师:杂交育种只能利用已有基因的重组,按需选择,并不能创造新的基因。杂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现象,育种进程缓缦(一般需5~7年),过程繁琐。这些都是杂交育种方法的不足。有没有更好的育种方法来弥补这些缺点呢?
  (2) 学习诱变育种。
  教师:播放短片“餐桌上的世纪争议”,出示幻灯片。
  学生讨论并总结诱变育种的概念以及原理优缺点和应用。
  教师提出问题:① 与杂交育种相比,诱变育种有什么优点?
  ② 联系基因突变的特点,谈谈诱变育种的局限性。
  ③ 要克服这些局限性,可以采取什么办法?
  学生:① 创造新的基因,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过程,可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变异范围广。
  ② 由于突变的不定向性,有利变异少,必须大量处理材料,因此该种育种方法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③ 要想克服这些局限性,可以扩大诱变后代的群体,增加选择的机会。
  教师给予鼓励,并小结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4种育种方式(表1)。
  8 教学反思
  由于很多内容学生已经学习过如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突变以前都学过,所以采用温故知新――杂交育种的技术方法――诱变育种的技术方法――知识扩展――总结的方法来讲授新知识。本节课的设计也能把理论与实践充分地结合在一起。例如在杂交育种技术的学习中,教师举例:利用高抗和矮感的小麦来设计如何出矮抗的小麦。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使知识更能贴近生活,学以致用。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教师应具备对知识体系熟练,应对课堂教学要自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在教学中,教师能注重学生的差异性,例如在杂交育种的设计实验中,大部分学生不太理解最后得到矮抗的比例,教师能放慢教学一步步解释。同时,教师教态自然、随和,给学生以亲近的感觉。
  本节课有很多相似、相关知识点,学生易混淆。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比较,如“四种育种方式的区别”。
  本节课失误也很多,在学习这两种育种方法时应注意承上启下,每一种育种方法有它的优点同时也存在不足,从而引出另一种育种方法;提问太多导致浪费很多时间;板书不细致;时间安排不太合理,前松后紧;学生看书时间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