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尝试从课前、课中及课后三个方面,优化试卷讲评过程,期望借助试卷讲评促进师生的教与学。
教育期刊网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过程优化 试卷讲评 拓展变式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1 问题分析
试卷讲评课经常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 备课不充分,很多教师认为试卷讲评课,做一遍习题就算完成了备课;② 讲解详细,但就题讲题,缺少拓展,学生常会沿用原来的思维进行思考,并逐渐走进死胡同;③ 讲评缺少侧重,各题平均用力;④ 学生没有回味,即没有深入思考的时间;难点问题,学生只能囫囵吞枣。教师讲得很累,学生听得要睡。有些题目,即使学生一时会解了,但时间一长,容易遗忘,错了又错。
试卷讲评是考试的延续和深化,教师科学高效地讲评试卷能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薄弱环节,纠正和扫除知识点的易错点和盲点,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和习惯,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我校提倡的“五化教学”模式,为教师搭建了平台,学习用创新的眼光重新审视讲评课堂。
2 课前精心准备
2.1 认真客观记录试卷的答题情况
一般比较正式的考试,学校都会组织网上阅卷。阅卷完毕,教师可以从阅卷系统中获取试卷的小题分,了解试题的得分率。针对选择题,教师可以记录各选项的选择概率,把相关的数据统计在表格中:正答率80%以上不分析;正答率70%~80%一般分析;正答率低于70%仔细分析。
对于非选择题,教师则要进行二次阅卷,以便了解学生的答题情况,对典型的错误要做好记录(表2)。上课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问,进行分析讨论。同时特别关注班级中的临界生,便于课外的个别辅导。
2.2 确定重点讲评试题,做好错情分析准备
在试卷讲评前,教师要认真分析试卷的整体难易程度和各试题的难易情况,分析试题重点考查的知识点、生物学能力等,注意侧重对难点和重点知识的讲评分析准备。对失分率较高试题,教师要着重分析错解的原因:是知识上的漏洞,或是由于审题不够仔细,或是思维方式、方法上的不恰当导致?很多失分可能是由于学生粗心、审题不仔细,或是时间来不及等原因引起,有些问题可能有个别地方不明白,但只要对照答案或是稍微讨论一下就能明白,不用教师讲解,学生可以自己解决。把握重点、难点的课堂,学生才愿意听、认真听,并能够积极思考,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3 精心选择好变式拓展训练题,做成课件
教师在讲评试题的同时,要准备适当的、相应的变式拓展训练题,针对学生错得比较多或是比较重要的试题讲完后时,可以做一些变式训练题,让学生理解运用这些知识,以便下次再遇到类似题目时不至于一错再错。变式训练题可以用PPT呈现,这样可以增大试卷讲评课的容量。
2.4 学生的准备
试卷下发时学生有一种弄清错题的渴望,这时候布置学生自主分析订正。通过学生反思、相互间讨论、查找资料等,分析题目考查知识点,找出试题的错误原因并寻求正确答案。课前自主分析试卷后,学生对试卷讲评课有一个充分的思想准备,为其课堂上积极发言做好准备。这时候教师及时评讲试卷应该有较好的效果。如果只是教师讲,学生被动得听,会感到枯燥乏味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效果会好很多。
3 课中精心讲解
3.1 注重激励鞭策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考试之后,学生都渴望教师进行评价,特别是肯定他们的进步。试卷讲评课中,教师首先总结班级的考试情况,表扬得分较好和进步比较快的学生,肯定其学习态度和方式,激发勤奋好学的欲望。另外,适当地反馈部分学生在答题方式、方法上的缺点和不足,这样学生从中明确自己的差距,受到鞭策。
3.2 讲解审题思路
教师公布已统计的试题得分情况。对失分率较高的选择题,先由失分的学生来分析题目,说出解题思路。这一过程往往暴露出错误症结,就会有其他的学生提出疑义并讨论。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回答,并作出总结和拓展。
【例1】 图1表示质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物质的两种运输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质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由③决定
B. 质膜上③的分布是不对称的。
C. b可表示肌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
D. 质膜的选择透性与②有关,与③无关
师:请一位同学来讲解一下他的解题思路。
(学生首先说出图中各符号所代表的含义,略)
质膜的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③是对称的,都是由磷脂分子组成的;分析图形,Ⅰ为质膜的外侧,Ⅱ为质膜的内侧,肌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氧气只能从质膜外侧Ⅰ进入质膜内侧Ⅱ;质膜的选择透性与膜蛋白有关,如载体的种类和数量决定了细胞吸收离子的种类和数量,所以正确选项为D。
师:很好,图中信息提取准确无误。但是对于各选项的解释其他同学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溶于脂质的物质优先通过质膜,说明选择透性也与脂双层有关,D选项错误。
师:(鼓掌)回答正确!请大家看必修一P31“膜中各种组分的作用”中第三行“脂双层是膜结构的基础,它使得许多分子和离子不能随意出入细胞”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生:B选项是正确的?从模型中看是对称的啊?
师:请大家翻开书本必修一“细胞膜”部分内容,再次仔细阅读“脂双层”有关内容。
学生阅读书本P29~P30。
师:找到相关信息了吗?
生:书本P30最后一句话“脂双层中的两层并不是完全相同的”。
教师向该学生举起了大拇指以表示肯定,其他同学也投来敬佩的目光,看书如此仔细! 师:从模型中看,磷脂的分布很对称,可为什么书上说“脂双层中的两层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延伸拓展)
师:(拓展,具体内容不要求记忆,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磷脂不是一种物质,是一类物质。细胞膜中的磷脂可以分两大类――甘油磷脂和鞘磷脂。甘油磷脂还可以分类。膜两侧磷脂的种类和排布都是不对称的。
整个过程变传统的教师分析为学生分析,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自主分析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让学生从书上获取相关信息,引导学生回归课本,这对于高三考生是非常重要的。分析过程中,教师还注重对学生的回答、讨论肯定,不仅有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
3.3 强化拓展变式
简答题的分析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投影学生的答卷为例,研究答案。或者教师就简答题中错误率高的小题,由学生回答,要求学生重点在分析,其他学生补充,教师作点评,对思路正确、表述清楚的学生给予表扬。在解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借题发挥,设计题中没有的问题,对问题进行拓展。
【例2】 1926年,科学家观察到,当水稻感染了赤霉菌后,会出现植株疯长的现象,病株往往比正常植株高50%以上,并且结实率大大降低,因而称为“恶苗病”。科学家将赤霉菌培养基的滤液施到健康的水稻幼苗上,发现这些幼苗虽然没有感染赤霉菌,却出现了恶苗病的症状。最终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植物激素赤霉素(GA)。根据以上材料分析:
(1) 科学家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做出了假设
(填字母),并进行了相关实验。
A. 赤霉菌可以促进植株增高
B. 赤霉菌能产生赤霉素促进植株增高
C. 赤霉菌可能产生促进植株增高的特殊物质
(2) 为了验证该推测,科学家进行了实验,将赤霉菌培养基的滤液喷施到健康的水稻幼苗上,观察现象。该实验还应该设置的对照实验是
。
(3) 1935年,科学家分离出赤霉素时不能确定它是一种植物激素,理由是植物激素是在 合成的,而分离出的赤霉素是由 产生的。
(4) 玉米矮化病毒能显著抑制玉米植株的生长,因而感染了这种病毒的玉米植株非常矮小。推测病毒的作用可能是抑制了赤霉素的合成。请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一假设(该实验不能用化学方法测定植株中赤霉素的含量)。
实验步骤:
①
②
③
实验结果及结论:
。
师:请一位同学回答第l~3小题,重点分析第2小题。
生:(1、3答案略)第2小题我填的是“蒸馏水”,错了,我认为应该设置的对照是“将没有接触赤霉菌的培养基的滤液喷施到健康的水稻幼苗上,观察现象”。
师:这样设置有什么好处?
生:排除了培养基中的物质对实验的影响。
师:(拓展)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略。
师:第4小题约有一半同学被扣了分,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的答题情况。
投影学生答卷,如下:
实验步骤:
① 把相同的玉米幼苗均等分为A、B两组,A组用矮化病毒感染,B组不作处理。
② A组喷洒适量的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B组喷洒等量的蒸溜水。
③ 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测量2组玉米的高度,求平均值。
实验结果及结论:
结果:A、B两组玉米高度无明显差异,生长正常。结论:病毒的作用可能是抑制了赤霉素的合成。
实验步骤:
① 将生长状况相同的玉米苗分成数量相等的A、B2组,2组均用矮化病毒感染。
② A组喷洒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B组喷洒等量的蒸溜水,其他相同,培养一段时间。
③ 测量2组玉米的平均高度。
实验结果及结论:
结果:A组正常,B组明显矮于A组。结论:病毒的作用可能是抑制赤霉素的合成。
师:该同学实验思路,为什么不对呢?
生1:因为A组矮化苗经过赤霉素处理长高了,不用赤霉素处理是否也能长高呢?
(其他学生也表示生1说法有道理)
师:说得很好!解题关键是审清题意,理解实验的前提条件及实验目的,准确地设置对照。该同学的实验思路出现了多个变量:处理对象有差异,处理手段也不同,实验缺乏足够的说服力。那么应该如何该进呢?
生2:两组玉米应该都用矮化病毒感染,其他处理和这位同学相同。结果是A组正常,B组明显矮于A组。结论相同。
师:完全正确!
投影正答学生的答卷,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该实验相关变量,自变量的设置,因变量的检测以及无关变量的控制。
生3:我还有一种设计方法三:① 用正常生长的玉米苗设置A、B、C 3组,A、B两组均用矮化病毒处理,c组不作任何处理。② B组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A、C 2组喷洒等量的蒸馏水,③ 同上。结果:A组为矮化苗,B、C生长正常。结论同上。
师:回答不错,这样设置对照也是可以的。对于这道题老师还有一个问题不清楚,同学们有兴趣听一听吗?
生:(齐声回答)有。
师:(延伸拓展)材料中“水稻恶苗病后,结实率大大降低”,这是为什么呢?
生1:赤霉素作用于种子,使种子不能正常发育,导致结实率降低。
生2:种子中的营养物质转移到茎秆,导致结实率降低。 生3:赤霉素作用于茎秆,营养物质向茎秆集中,促进茎秆伸长。
师:(归纳小结)赤霉素能促进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从而导致茎秆伸长,诱导水稻种子糊粉层产生α-淀粉酶将淀粉水解,促进营养物质向茎运输,植株营养生长增强而生殖生长减弱。
讲完该实验设计后,进行考点梳理:(1) 植物激素的分类及作用(略);
(2) 类比生长素和赤霉素的生理作用与应用(略)。
教师用PPT投影变式训练题:
黄瓜是单性花,雄花和雌花容易分辨。现在生物园里有几株黄瓜正在开花,为你提供必要的器具和药品,完成实验证明:幼嫩种子产生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
器具药品;透明袋、回形针、小纸牌、剪刀、镊子、毛笔、烧杯、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步骤一;选择一批发育正常、即将开花的黄瓜雌花,为每朵花套上透明袋,用回形针将袋子固定住,然后,将这些雌花分成3组,分别挂上1、2、3的小纸牌。
步骤二: 。
结果预测: 。
结论: 。
由于时间原因,该题的拓展变式训练题让学生课后完成,通过该变式训练题的巩固,强化学生对实验对照的设置。
4 课后反思
对试卷讲评课,教师可以反思以下几个问题:
① 课堂中是否突出了学生主体的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质疑、讨论和回答,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解题能力的提高。
② 是试卷讲评是否突出重点,还是面面俱到?讲评只有真正切中要害地分析学生学习上知识与能力的不足,才能解决学生的易错处,真正解决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因此试题的讲评应该有所侧重,要有针对性。
③ 是否有效拓展加变式训练,及时反馈、巩固?由于考试卷面以及时间是有限的,因此试卷中不可能涉及所学全部知识,往往是以点带面来考查学生的生物知识与能力,因此教师在讲评时应从“点”出发,把“面”带出来呈现给学生。讲完原题之后,教师还要把原题进行变化,即对某些知识点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进行合理的发散,达到“举一反三”的功效。
高三生物试卷讲评课优化过程的尝试
- 投稿美少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842次
- 评分4
- 赞40
- 踩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