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德育教学正文

网络信息与美术课程德育因素融合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1-07-19
  • 阅读量69次
  • 评分0

  摘要:在不断被网络信息“投喂”的时代,美术教师要挖掘美术课程的德育因素,充分挖掘大自然中四季的美景、地方人文因素、民族传统文化寓意、新闻时事、电视节目中的文化因素等,发挥网络信息的正面引导作用,在贯彻美术核心素养的同时,实现“以美育德”“以美育人”。

  

  关键词:“网络信息”;“立德树人”;“以美育人”

  

  近几年在美术课上经常有学生提出要以网络红人为人物画描绘对象,还有的学生以网络流行作为自己的审美目标。时代发展使得网络成为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在这个不断被网络信息“投喂”的时代,少年儿童由于心理发展不稳定,很容易受到网络信息的影响,不加判断地模仿“网红”,从而影响其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的形成。2018年8月30日总书记在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中指出:“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你们提出加强美育工作,很有必要。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1]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面对当前纷杂的网络环境和信息,根据中央对于教育“立德树人”的要求,广大美术基层美术教师应该深度思考,如何在贯彻美术核心素养的同时,实现“以美育德”。

  

  一、充分挖掘美术课题中的德育因素,以先进的力量感召人

  

  比如在人像描绘类课程学习中,当学生提出要为网红画像的时候,我向他们提出了“你们喜欢的网红为人民做过什么?”的问题。接下来向他们介绍了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时获得国家颁发的共和国勋章的屠呦呦、袁隆平等“共和国的脊梁”,他们为实现世界粮食增产、人民健康而埋头钻研、扎身土地和实验室,日复一日地无私奉献,最终为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还有以钟南山为代表的在新冠肺炎最严重的时候不顾危险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像这样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网红”,是值得我们为他画张像的人。当学生对英雄“网红”人物产生了情感的共鸣后,教师将人物画技能技法的学习融入人文情感进行教与学活动,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发现这些英雄人物的五官比例和特征;通过介绍他们的事迹,以先进的力量感染学生,贯穿人物画教学“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特色,从而在完成技能技法知识的学习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二、充分挖掘地方人文因素,以丰富的历史文化浸润人

  

  比如在风景描绘类课程学习中,当学生迷恋于人造“网红”景点时,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当地的人文景点背后的历史文化因素,比如青岛美术馆的“网红墙”,之所以能吸引那么多的人来拍照,不光是因为这座转角式红墙颜色和风格的特殊性。还因为青岛美术馆是20世纪40年代由中国本土设计师设计的由罗马柱廊式、中国宫殿式、阿拉伯式三种不同的建筑风格组成的建筑群。青岛美术馆周边的鱼山路上的“历史文化名人故居一条街”,在多样的建筑风格之中,凝聚了青岛百年城市发展过程的历史和文化积淀。通过引导学生分组带着任务对这些“网红”老建筑进行探究和交流,可以使学生感受城市发展的变化,浸润到城市历史文化之中。接下来再进行美术创作时,便能将热爱家乡历史文化的情感融入其中。再如教师挖掘“青岛五大怪——老城房顶红瓦盖、骑车没有走路快、下水井叫‘古力盖’、啤酒装进塑料袋、海鲜成盆吃起来”作为地方补充教材。生长在青岛的孩子,往往对家乡独特的风土人情或城市风貌“视而不见”或者“见而无思”,所以教师从“趣”字入手,以外地人眼里青岛最有特色的风土人情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同时将美术知识、线描技能技法的学习融入其中。比如在《老城房顶红瓦盖》中,选择的是比较有视觉冲击力俯瞰青岛老城区的照片,在认识青岛城市风貌的同时,通过欣赏与讨论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其历史和在青岛人心目中的地位,突出课题的人文性。接下来展示同一主题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到艺术作品的美是对现实生活美的提炼与升华。然后是几张青岛老房子屋瓦和墙面的照片,这是学生平时很少去注意的细节,通过引导,让学生发现砖墙和瓦片上也有点线面的疏密变化所造成的线条装饰方面的“节奏与韵律”,从而运用线描技法进行表现。在《骑车没有走路快》中,以青岛马牙石路的代表——福山支路和波罗油子为主题开展趣味性的探究学习,发现艺术作品中有意识地对马牙石路进行的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和排列的美感,然后用不同粗细、疏密的线条生动地表现出马牙石路的高低蜿蜒和透视美感。《啤酒装进塑料袋》通过众多有趣味的图片展示了青岛人与青岛啤酒的感情,启发学生运用夸张、浪漫的表现手法,使用流畅的线条加折纸装饰表现青岛人打啤酒、喝啤酒的豪放。《海鲜成盆吃起来》同样突出风土人情,运用概括和夸张相结合的方法,在卡美纸上用粗细有致的线条画表现青岛人成盆吃海鲜的豪放。

  

  三、充分挖掘新闻时事,以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启迪人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的描述,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关注文化与生活”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比如教师可以利用最近备受新闻媒体关注的“三星堆遗址挖掘”,通过“网红青铜面具”等引导学生探寻三星堆出土文物的造型手法、材质,图案纹饰等,推断其背后可能代表的文化寓意。启发学生对这些文物展开“畅想”,运用现代的材料和造型方法对其进行再创作。这种将远古文化符号与现代美术元素相结合的创作题材在文化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大限度地启迪思维。再比如2020年秋季“青岛创新节”系列活动中的“点亮胶州湾”“点亮天主教堂”系列活动以美轮美奂的灯光秀为大家见惯的青岛地标性建筑穿上了各种焕发出全新光彩的外衣,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抓住这一“网红”活动,带领学生观看灯光秀视频回放,引导学生观察绚烂的灯光色彩与幽深的夜空的色彩对比,模仿光电新媒体艺术的形、色组织方式,运用沥粉彩绘的方法将这一生活情境进行艺术再现,留住那一瞬间的美。

  

  四、挖掘大自然中四季的美景,以自然的风韵感动人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景,而且一年四季具有不同的风韵。有不少地区有着自己的“网红”美景,比如今年春季微信视频号点击量超过十几万的青岛大崂樱花谷的“开往春天的地铁”,还有去年秋季落潮时分青岛石老人的网红洞,冬雪后建筑表面肌理感具有极强视觉冲击力的青岛基督教堂……都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回忆自身观感或回看视频等方式感受大自然的四季的色彩美、造型美,并运用合适的综合美术材料进行表现。

  

  五、挖掘网红节目中的文化美,以优美的诗词文化提升美

  

  《中国诗词大会》是一档当之无愧的“网红节目”,每一季的播出都吸引了不同年龄段的“粉丝”。而中国诗词与绘画有着割舍不开的关系。在小学低年级美术课有许多课题可以与其结合。比如一年级下册《春天的色彩》,教师的设计是先引导学生回忆寒假观看的“古诗词大会”及自己积累的诗句。接下来进行“看图片吟古诗”,调动学生的古诗知识积累,通过对比鲜明的图像识读,综合视觉感官和文字思维,初步引导学生了解从冬季到春季大自然中色彩的变化。通过图像识读——相应的古诗句的联想——提炼出春天的典型色彩和色彩感受然后再进行绘画创作,表现春天的色彩美及其中蕴含的诗情画意。再如三年级下册《会动的线条》也可以用“古诗词大会”导入,第一关“看图吟诗”,规则是老师出示一幅画,学生来用合适的诗句形容画面表达的意境。接下来对比同龄小朋友和吴冠中分别为《咏柳》配的画,以及真正的春风拂柳的照片,感受两幅画最大的不同在于表现动态。然后通过吴冠中画的柳树、教材上的《春天的旋律》《古埃及壁画》配以相应的诗词引导学生感受活泼的曲线表现出的生机勃勃的动态。配合相应的音乐和诗词对比欣赏同为表现舞蹈题材的线描画《飞天》和《舞神》,引导学生体会:线的弯曲幅度和粗细能够表现不同强度的动感。通过一系列诗与画的组合,引导学生通过视听感受找出让线条“动”起来的规律。从而运用线条规律进行艺术创作。在这两个案例中,都是通过教师精心选择的古诗词配合相应的绘画作品,为学生的图像识读提供更深刻的直观感受,并以优美的诗词文化提升审美感受,从而促进审美表达。

  

  六、挖掘民族传统文化寓意,以“新国潮”打造网红中国力量

  

  胶东的传统花饽饽一直以纯手工塑形打造的吉祥造型活跃在山东半岛人民的节庆、婚庆、祭祖仪式以及寿宴上。近年来在传统文化复兴的潮流中,在传统造型图案、色彩基础上进行了改进的花饽饽以“网红”的身份走上了城市宴席。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契机,引导学生了解、探究不同场合花饽饽的造型图案、色彩上的美好寓意,以及以面为材质的花饽饽的塑形规律和色彩搭配规律,将民族传统文化中利用“谐音”等创造的美好寓意融入造型设计,结合现代人对于面点的审美要求重新打造花饽饽,创作出适宜于城市宴请餐桌用的“新国潮”花饽饽。同样的理念,像刺绣、编结、陶艺、草木染等传统民间艺术,都可以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将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与现代审美创造相结合,以“新国潮”打造网红中国力量。

  

  七、配合特殊时期的特殊要求,发挥德育主题下的美育功能

  

  在2020疫情尚未完全控制的特殊时期,“五一”前为了响应“不聚集”的号召,同时抚慰不能外出旅游的学生,教师尝试以“云旅游”的形式,以丰富多彩的图片、视频和高度提炼的有针对性的分析讲解制作了三期“五一不聚集,老师带你云旅游——祖国各地特色建筑赏创系列”公众号,引领学生欣赏“青砖小瓦马头墙”的徽派建筑,“别有洞天”的苏州园林,“天人合一”的永定土楼的独特风情,带领学生感受祖国的广大和各地的不同建筑特色和人文风貌,并以微视频的形式示范如何运用废旧包装盒和太空泥制作体现这些建筑风貌的笔筒、收纳盒。在特殊时期发挥了德育主题下的美育功能。在遇到其他特殊时期时,如“建党七十周年”等,同样可以配合舆论宣传要求,开发专题美术赏创课题,发挥德育主题下的美育功能。总之,要想发挥网络信息对美术课程德育因素的正面作用,美术教师必须牢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多关注生活、关注时事、关注文化,从学生德育素养的提高来进行教学设计,关注对学生的价值引领、思维启迪和对品格的塑造,[2]实现新时代“德育”与“美育”深度的融合。

  

  参考文献:

  

  [1]《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回信学院师生备受鼓舞》.2018年08月31日人民网-教育频道.

  

  [2]田志华.浅谈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J].《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期.

  

  作者:赵学军 单位:山东省青岛第五十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