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育理论可分为四个维度进行研究和探索,包括哲学、生活、社会、文化,其中哲学维度是德育理论的主体维度,研究的是人的理性和人的道德特征;生活维度是德育理论的情感维度,主要研究的是人情感取向和情感体系的完整;社会维度是德育理论的权利维度,研究的是权利对公民的培育作用;文化维度是德育理论的价值维度,主要研究的是人的文化特性和价值取向特征。但在目前的中学德育理论教育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学生的视野较为封闭,德育理论较为浅薄,教育中缺乏对重要问题的道德审视,学校的德育实践效果差。因此,必须对当前中学德育理论进行反思和展望。
关键词德育理论中学德育教育反思展望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s.2018.01.057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教育理念也发生了悄然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自21世纪以来,我国对德育理论有了更深入的探究,其关注度已超过了德育教学的科学性,教师专家学者们更专注在道德基础上如何教育人,这就为我国德育理论研究造成了偏差,因此,中学的德育教学指导也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所以亟需对中学德育理论进行反思和展望。
1中学德育理论反思
在当前的德育理论研究中有三个特点:一是虽然研究的理论术语各不相同,但道德本质、道德理性的相关理论诉求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同的;二是各个学校都积极地对道德教育进行反思,抵制专制化、知识化以及过于理性化的道德教学,希望学生能在德育教育中完善自身的人格,拥有向往生活的积极态度,这些教学希翼是共同的;三是,德育理论在不断的发展中受到了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多元文化的冲击,所以德育理论肩负道德教育的使命、承担社会文化责任是共同的。然而,在中学的德育理论体系中,研究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都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局限,再加上社会环境的影响有许多地方是值得德育理论工作者反思的。
在目前的中学德育理论中,往往过于注重理性而忽视了情感价值。中学德育教育的目标和教育内容忽略了学生对情感价值和道德理论的需求,盲目地将圣人先贤的理论推崇给学生,与学生的实际道德需要相违背。这种过于理性和理想化的德育往往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个性发展起不到积极的作用。而且中学生作为德育的主体地位一直被忽视,大多的德育活动中都是教师传授,学生被动接受,这就导致教师不能准确了解学生的理解和接收效果。学生长期处在被动、压制、沉闷的德育理论中,很难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进行自我选择,这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创造性、创新性。
另外,中学德育理论过于理性化缺乏道德实践。中学学校对于德育更侧重于说教,而且只是单纯的说教,也没有可以对照的榜样。而且大多学校都只注重学生的升学率,从上学的第一天就为学生灌输功利、竞争的思想,严重影响了学生纯净的心灵。虽然考试是衡量学生,甚至是决定学生命运的方式,但不是一切的教育都要与考试挂钩,学生的道德品质是考试成绩无法衡量的。在目前大多的中学校中,德育工作人员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都传统单一,不善于利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讲述的德育内容不生动、缺乏立体感,而且长期的理论灌输会让学生的思想与实际社会严重脱轨,造成学生心智不成熟。道德教育是与人类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和人类行为直接联系的,并且德育理论也来自实践,那么将学生束缚在理论的世界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将不协调,这样的教学手段是不容乐观的。只有通过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德育理論是可以在实际中进行应用的,让学生感受到践行道德的乐趣,才能加深道德理论在学生行为和活动上的印记,实现知行合一。
正统的德育理论是学校德育教学的主要理论依据,然而在多元化价值社会道德体系中,二者之间存在的矛盾是不能避免的。学校总是对学生的未来进行理想化的设计,认为教育是要培养一个完美的人,但在社会中更侧重实用主义,这样学校所推崇的理想化理论就会与社会现实形成巨大的反差。学校一直贯彻的真、善、美在与现实社会中的假、丑、恶的对比下,显得过于美好和单纯,让学生产生很强的不适应感。另外,还有一项重要的因素,中学阶段是学生思想和心智发展的重要阶段,长期的缺少成人道德教育会影响学生的成熟,这也是中学德育理论的重要漏洞,很多中学生都是模仿成人的行为进行自我发展的,如果成人的行为不正当,那么也会对青少年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2中学德育理论展望
自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现代科技化的信息技术革命成果已在我国各个地区、各个领域进行应用,其可以将不同家庭、不同个体、不同领域连接在一起,这也为德育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中学校必须对德育理论进行展望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这也是中学德育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要紧跟时代步伐,创新理论内容,勇于面对新问题、迎接新挑战、解决新矛盾,探索中学德育教育新思路。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两个“一百年”目标的伟大中国梦都是指引我国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更是学校德育理论的精神支柱。中学的德育理论工作人员要深入的学习我国立党立国的基本理论方针,全面提高自身的思觉悟和思想素质,为中学生传递更先进的德育理论知识,将德育作为中学生的启蒙道德教育,深刻地执行下去,加强德育理论的核心建设。在中学阶段,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处在萌芽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不注重德育,那么就会对学生的未来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将系统的德育理论引入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建设和发展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情感价值取向、人生发展道路等,切实有效地提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这样才能让他们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在社会复杂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例如,在每周的主体班会中,教师可以选择符合中学生实际情况的主题,为中学生进行德育理论知识普及,如诚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等,在班会上,可以广泛地调动中学生发言,让教师对中学生的思想特点以及道德水平进行有效的掌握,从而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道德教育。另外,让德育理论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学校可以组织志愿者服务活动和公益扶助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德育理论、感悟德育理论,从而树立学生正确的三观,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身的道德建设。
与此同时,中学应该转变人才培养方式,给予德育更多的重视。现代社会是人才竞争的社会,人才是科技创新、技术创造、理论建设的不竭动力,拥有人才才能拥有高科技,才能在全球化市场经济中赢得一席之地。但是人才只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是不够的,还要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这样才能在社会环境中越走越远、越走越高。人才既应该是一名合格的公民,又应该是一个拥有道德情操、遵守社会法律、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人,如果人才连最基本的道德准则都没有,那么即使拥有再高的智力,也不可能成为社会栋梁之才,甚至会危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要改变传统只重智力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式,给予德育更多的重视,加强从道德角度对学生的培育。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民族意识、竞争意识、诚信意识、团结意识、利益意识、权利与义务共享意识、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意识、勤俭节约意识等,这些意识对中学生的品格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应重点注重对中学生爱国精神的培养。例如,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中,国旗下讲话的内容可以广泛选取爱国主义题材,在庄严肃穆的环境下,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集中程度,更好对爱国主义精神进行理解和感悟。
除此之外,还要转变我国中学德育观念。学校一方要建立好迎接时代挑战的策略,又要将现代信息化发展技术的特点和要求引入到学校德育中。充分的利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德育的教学水平、教学方式,引导中学生融入社会、享受社会、严于律己,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在现代信息化教学指导下,为学生提供更符合时代发展的德育理论、更立体生动的德育理论内容,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的德育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在二十一世纪的时代发展背景下,中学德育应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智慧才华、品格意志和自我调节能力,使其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学的教学指导思想也要从以智力教育为主转移到德育、智育并重上,不但要让学生们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让我们的人才既有温度又有深度。
3结束语
总而言之,目前我国中学德育中存在着诸多的矛盾和问题,这其中最为紧要的就是,德育内容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这是中学德育亟需解决的重点问题。因此,在对德育理论的反思过程中,明确自身德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迎合时代的发展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这是中学德育理论展望和努力的方向。
作者:吕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