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的重要科目,它对于引导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道德品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并不容乐观,教学质量不够理想。本文分析了目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指出幾点教学对策。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小学生
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的重要教学课程,包含丰富的知识内容,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未来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面临着越来越严格的教学要求。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重新审视和定位品德与社会课程,以新思想、新方法提升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效果,切实发挥课程教学价值。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1.教师对教材理解不够深入
当前,许多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入。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内容涵盖多个方面,小学生通过学习品德与社会可以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三观”,还可以促进其以后的人生发展。教师在开课之前,必须要认真研读和分析教材,找准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把握教学节奏,在教学计划中做好知识点的迁移和连接,以保证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
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也是目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品德与社会不同于科学科目,并不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而是强调引导学生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可直白地讲解课本理论知识,否则必然会导致课堂教学枯燥乏味,久而久之使学生厌恶品德与社会课堂。
3.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客观而言,目前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课堂教学效果也不够理想。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内容偏向于理论,而教学内容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的发挥。学生普遍反映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是比较沉闷的,其对于品德与社会的学习兴趣并不高。对此,教师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摒弃古板的灌输式教学,多运用一些能够调动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的教学手段,营造出更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教学评价体系不合理
与其它教学科目相比,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存在较大的特殊性。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目标并不是要求学生记忆知识点,而是要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个人明辨是非的能力。因此,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成绩以及学生的学习结果不应该以简单的考试成绩来衡量。但是,目前多数学校对于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评价体系不合理,评价结果也并不科学。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学生往往疲于应付考试,而忽略了对品德与社会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违背了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初衷。
二、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对策
1.积极做好教师培训
教师的能力素质对课堂教学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对此,学校方面必须要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提升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切实保证教育工作的高效开展。首先,学校必须要加强对品德与社会的重视程度,建立更为规范和科学的教师考核制度和规范,使教师真正意识到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其次,学校要积极引导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重视实践教学,让学生将品德与社会知识融会贯通到生活当中,不断提升个人道德素质。再次,学校要定期组织教育培训和研讨会,使教师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学技巧和方法。最后,学校也可以设立专门的教学创新基金,用于鼓励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创新,提升教师的自我创新能力。
2.加强情景教学应用
将情景教学应用于品德与社会,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同时也非常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品德与社会教给学生的知识,很多都来自生活。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认真梳理和把握教学要点,结合要点联系生活实际,创造出新鲜、有趣的教学场景。
例如,教师在讲解“我们生息的国土”这一课程中,需要帮助学生了解国家的幅员辽阔,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国家的疆域并没有清晰的概念,很少有学生能够前往多个国内省市地区。为此,教师可以采取情景教学的方式进行授课。首先,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国内各省市地区的美丽风光,讲解国内各省市地区的风土人情。同时,教师在播放图片时,播放对应地区的特色民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此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扮演游客,将教室比作国家,让学生按照一定的路线行走,使学生能够体会到国家疆域的辽阔,进而产生对国家的自豪感。
3.采取多样教学方式
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教学方式多样性的关注和重视,在保证课堂教学秩序的情况下,通过多样教学方式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古板”问题,真正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目前,课堂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教学习惯、风格和特点采用适合于自己的教学方式。
例如,教师在讲解“四大发明”这一课程时,可以采取试验教学的方法。教师事先准备油印印刷机、指南针等道具,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四大发明的原理,让学生更加真实和直观地了解到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发明,有效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当然,为切实加强品德与社会的教育质量和实效,学校还可以加强与校外企业单位之间的合作,由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到企业单位中进行参观和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改革教学评价体系
改革教学评价体系,不但能够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观念,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对于教学课堂的重视程度,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课堂学习到的知识。品德与社会不应该单独的以考试成绩做考核,而是应该渗透到实际生活当中,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来体现教学价值。首先,教师通过新型的评价体系可以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考察。其次,可以采取学生互评的方式对学生的道德素质进行评分,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当中逐步提高个人素质。最后,还可以通过社会实践的方式,由学生对学期内个人的学习心得或者生活中的品德故事进行演说,作为考核学生的重要依据。
品德与社会教学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应在当前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对优秀教学方法的引入和应用,优化和改革教学评价体系,积极增强课堂教学质量水平,切实发挥品德与社会课程价值。
参考文献:
[1]许洪祥.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中情景教学法的相关应用[J].亚太教育,2016(36).
[2]王晓梅.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问题及应对策略[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7(03).
作者:陈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