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理科毕业科技创新正文

科技创新 以人为本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9-04-15
  • 阅读量328次
  • 评分0
  • 0
  • 0

  近年来,新的课程标准,新教材终于满载着时代气息呈现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面前。纵览新的课程标准,不难发现它在课程目标、结构、内容、评价等方面充分体现了改革创新精神,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那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怎样才能搞好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呢?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展开探讨:


  一、转变观念,将新课程理念融入课程教学中。


  只有我们的观念转变了,才能摆脱旧的束缚,走出创新教育的路子。


  课程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任何一种教学改革,最终还是课堂教学的改革。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没有发生变化,所有其他的改革不管有多大,都不会取得显著的效果。因此,我们每一名一线教师一定要解读好新课程标准,把握好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将课改进行到底。


  首先,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建立一种互助、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彻底改革以往的填鸭式教学,以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为中心。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活”起来。把过去以教师为主的“一言堂”变为学生积极参与的“多言堂”。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其次,只有将课程标准“了然于心”,我们才能克服以往教学中的弊端,才能克服旧教学的惯性,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融会贯通要求,切实做好课改工作。


  再次,我们要全面理解新教材的特点,需要进行一次学习的“革命”――形成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新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怎样引导学生更深入地进入到教材的实践当中去,去“感悟”和“品味”教材的内容。通过教师的“导”和“引”,使学生形成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二、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课程改革本身就是一个创新与继承并存的过程,课程理念是对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的深化与发展。


  新的课程标准、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像扑面春风,令我们耳目一新。需要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在全身心地投入课改工作时,切不可因热情过高而矫枉过正。对于传统教学中优秀的东西,一定要继承,并且要发展,在继承中创新。


  例如: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都强调指出,要重视直接经验,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许多知识和内容,学生无法去亲自体会。在这个时候,我们不可因为要强调直接经验而一味地让学生去感悟,自己去“探究”。教师可以“讲”一些知识,让学生以后在实践中取证。


  新教材提出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培养学生全面能力的教学方式。我们在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时,所针对的事物或问题,一定是学生所亲历的或身边生活中实际存在的。同时,这并不是唯一的教学方式,这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用教学方式和方法。


  此外,我们在重视学生能力发展的同时也不可忽视“双基”的作用,如果学生连基础的知识基本的能力都没有掌握,又怎样培养他们的“素养”呢?改革并不是否定一切,对于传统的优秀教学模式、优秀的教学方法我们一定要认真地总结,在继承中创新,在实践中发展。


  三、新课改亟待教师素质的提高


  新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的能力都提出了许多具体的要求,新教材在编排上也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人文素养,这些要求提出的同时也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面对一个富于开放性和弹性的环境,如果教师的能力有限,对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入,又怎能渴求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学生呢?例如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时候,如果连自己都不知道哪些书适合学生读,哪些书对学生有益,又何谈拓宽学生语文教学的阵地呢?此外,新课程与新教材都提出了对现代化技术的一些具体要求,作为教师应首先掌握,我们还应积极地利用好电化教学手段,结合教学内容,依靠学生的思维特点,充分把握现代教学媒体的功能,切实地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


  总之,新的课程标准在行动指南上给我们指出了一条光明大道。它的具体实施,需要我们老师在平常的教学中摸索。我想,乘着教育改革的春风、随着新课程的普及,我们的教育教学将有一个新的局面。  作者:刘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