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理科毕业科技创新正文

基于架构要素的高校创客教育生态系统培育路径

  • 投稿狗子
  • 更新时间2017-10-31
  • 阅读量783次
  • 评分4
  • 54
  • 0
许 秀 玲

(浙江师范大学,浙江 金华 321004)

摘要:高校创客教育生态系统是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架构要素的研究是该领域的核心议题。因此提出了高校创客教育生态系统的架构要素,包括主体要素、功能要素、行为要素和空间要素4个主范畴;并基于架构要素,提炼了创客教育生态系统的培育路径。研究对于高校创客教育生态系统构建具有启示价值。

关键词:高校创客教育;生态系统;架构要素;培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2272.2017.18.011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客教育的模式构建及优化路径:以长三角10所高校为例”(16YJA880054)

作者简介:许秀玲(1976-),女,浙江师范大学数理信息与工程学院副教授。

收稿日期:2017-06-26

克里斯·安德森《创客:新工业革命》一书的出版,让“沉默”的创客走向“爆发”;2015年,李克强总理视察深圳创客空间时指出,“创客充分展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这种活力和创造,将会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不熄引擎。”同年,将创客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将创客提升为国家战略。伴随创客运动的不断开展,高校大学生逐渐成为最具活力的创客群体之一;同时,高校创客教育也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高校创客教育是新时期培养创业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创客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是推动高校创业创新教育的重要驱动力量。我国高校创客教育生态系统的蓬勃开展是多种因素的叠加驱动结果,主要包括:①政策驱动。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行动计划等国家战略政策,到教育部、各省市教育厅的系列支持性政策,都促发了高校创客教育生态系统的孕育和生长;②创新3.0时代下的“互联网+”背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创客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在技术上变得可能;③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要。创客教育生态系统的理念完美契合了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提供了人才培养的崭新模式。④创业生态系统的驱动。高校不断完善创业生态系统,将高校、企业、政府与学生等利益相关者紧密联系起来,促使创客教育生态系统不断进化。

1高校创客教育生态系统的架构要素

1.1主体要素

高校创客教育生态系统的主体要素包括知识要素、技术要素、人才要素和资金要素4个子范畴,不同的主体要素匹配组合建构了形态各异的高校创客教育生态系统。以斯坦福大学的高校创客教育生态系统为例,知识要素包括商学院的创业研究中心、社会创新中心,工学院的斯坦福知识产权创新学会等;技术要素包括斯坦福电气电子工程学会、哈索·普拉特纳设计学会、技术许可办公室等;人才要素包括亚太学生创业社团、商学院创业俱乐部、斯坦福女性创业协会等;资金要素包括斯坦福风险资本俱乐部、汤姆凯特创客专项资金、研究激励基金、种子项目孵化基金等。

1.2功能要素

高校创客教育生态系统的行为要素包括协同机制、区域环境、创新网络和基础设施4个子范畴,功能要素将主体要素进一步整合起来,涌现出更大的协同效应。以慕尼黑大学的创客教育生态系统构建为例,协同机制表现在建立了大学、政府和产业三位一体的创客协同机制,具体表现为在大学、政府和产业之间形成了资金、技术、人才和项目的内外部互动;区域环境表现在高校周围形成了创业创新的区域软环境;创新网络表现为各个创客组织之间相互联结,形成体系开放、分工明确、错位发展的网络组织;基础设施表现为在创客空间的软硬件环境方面提供高品质配套。

1.3行为要素

高校创客教育生态系统的行为要素包括开放行为、共享行为、网络行为和进化行为4个子范畴,行为要素将主体要素和功能要素进一步聚合起来,使创客教育生态系统焕发出勃勃生机。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创客教育生态系统为例,一些典型的开放行为包括创客教育课程保持网络开放性、创客空间和企业保持开放性等;典型的共享行为包括:创客小微企业共享资源、南洋科技创业中心塑造共享的氛围等;典型的网络行为包括创意实践、合作社群、众创空间都以关系网络的形式呈现;典型的进化行为包括创客由创意到实践,由种子企业到中小型企业,始终保持着进化特质。

1.4空间要素

高校创客教育生态系统表现为一定的空间载体,包括创客空间、创客集群、高校孵化和区域企业4个子范畴。在逻辑机理层面,空间要素位于创客教育生态系统的最外层,形成主体要素、功能要素和行为要素的支撑平台。具体说来,创客空间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为众多创客构建了低成本、便利化的创业生态系统;众多的创客依托创客空间表现为创客集群的形态,不同的创客集群驱动着创新组织形态的不断演变;高校孵化进一步打通了学术与企业两种不同形态的中间壁垒,并为众多创客搭建了多维度和多层次的创业支撑平台;区域创业由不同高校的创客组成,在我国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区域表现较为明显。

基于架构要素的高校创客教育生态系统培育路径创业人才与教育

基于架构要素的高校创客教育生态系统培育路径

2基于架构要素的高校创客教育生态系统培育路径

2.1搭建基于知识、技术、人才等多维度主体要素支撑平台

(1)开发高端创客实务课程,输出创客知识。目前的创客教育过多地偏重于理论体系的建构,缺乏基于案例解剖的实务课程。在现有的案例课程中,多是基于成功案例的解读,缺乏对失败案例的分析与学习。下一步应结合长三角等典型区域特质,开发高端实务课程和在线精品开放课程,输出创客教育所需的知识,尤其是中国特色的STEM学科开发,包括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

(2)关注“互联网+”背景,强调高校创客教育的技术支撑。“互联网+”逐步渗透至传统行业,出现了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旅游、互联网教育等新兴业态,高校创客教育在“互联网+”背景下也呈现一些新的特质。“互联网+创客教育”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在创客教育各环节的融合、渗透、延伸和演进,即高校创客教育在情景变量上需要由传统背景到融合“互联网+”元素,强调技术层面的支撑。

(3)快速培育创客教育所需的双师型人才。创客教育的急速扩展,离不开一大批创客导师,尤其缺乏一大批既懂理论又懂实务的双师型人才。应鼓励高校教师到企业挂职,或引进企业导师作为高校创客教师。通过理论与实务的融合,扩大双师型人才队伍,并根据绩效对导师队伍建立动态考核机制。通过双师型导师的驱动,进一步完善体系完备、资源丰富和基地众多的创客实践教学模式。

2.2实施创客教学、创客研究与创客实训的3层立体体验教学模式

(1)着力构建创客教学、创客研究与创客实训的3层模块化体系,推进人才的个性化和多元化培养。其中,创客教学包括高校创客教育生态系统的全部流程,涉及融资辅导、机会识别、团队构建、创意孵化、产品推出等,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创客研究则通过跨学科、跨专业的团队组建,提升创客的研究能力,着力培养具备更高素质的创客;创客实训主要通过仿真软件、实训基地进一步培养创客各流程的核心专业技能。

(2)培育教学、研究与实训的结合机制,形成3层递进的创客教育思路。创客教学是第一层次,关键在教,侧重基础理论传授;创客研究是第二层次,关键在研,侧重理论知识体系化和模块化;创客实训是第三层次,关键在训,侧重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教、研、训层层递进,逐渐深入,形成分层渐次提高的创客教育思路。例如,南京大学的创客教育系统中,部分课程中的研究性、实操性和理论性实验各占1/3,真正实现了教、研、训的有机结合。

(3)通过3层立体体验教学体系,进一步促发功能要素的聚集。高校创客教育生态系统中,协同机制、区域环境、创新网络和基础设施等功能要素的聚集,又进一步驱动3层立体体验教学体系的改良和完善。例如,复旦大学在杭州湾新区打造了第一家创客空间“我们创业·吧”。该创客空间通过多元化的协同机制和创新网络,依托杭州湾新区的区域环境和基础设施,进一步聚集了功能要素,并不断改良3层立体体验教学体系。

2.3培育开放、共享、网络和进化交织的多行为要素互动机制

(1)加快构建创客教育的国际化交流机制。通过构建创客教育的国际化交流机制,实现开放、共享、网络和进化的多行为交织。例如浙江大学与南洋理工大学建立了创客教育的国际化交流机制,组织创客研讨新加坡当地的小微企业孵化问题;再如复旦大学与加州大学创建的创客对话系列活动,充分发挥了高校在产学研协同中的纽带作用。通过这种开放、共享、网络和进化的交流机制,为高校创客教育生态系统注入了国际化元素。

(2)构建虚拟仿真实训系统,进一步创新创客实践教学模式。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客教育生态系统构建要进一步融合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构建面向智慧教育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进一步创新创客实践教学模式。新的创客实践教学体系要涵盖创客基础能力平台、综合训练与实操平台以及创新创业与研究平台3个层次。通过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实现开放、共享、网络和进化行为的交织,并形成特色化实践教学资源。

(3)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产教融合培养高端创客人才。高校要嵌入和引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进一步加快产教融合机制,融入开放、共享、网络和进化行为,助推高端创客人才的培育。例如上海交通大学与京东成立的创客空间,就是一种基于创业平台资源分享的新型创客研修基地,通过融入网络行为,搭建了高校与社会资源相结合的产学研生态链条,旨在培育引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创客力量。

2.4与区域企业和创客空间联盟构建更加多元化的创客集群空间

(1)高校与区域企业联盟形成企业——高校创客集群空间。以长三角区域为例,众多优质的大企业和中小微企业为高校构建创客集群空间提供了现实可能。企业—高校创客集群空间形成了理论与实务交汇对接的网络平台,为高校创客教育生态系统注入了最新鲜的实务素材。例如,浙江师范大学网络经济创业园就是植根浙中发达的电子商务经济,与众多企业协同创建的创客集群空间,旨在成为创客人才培养和创意企业孵化的高地。

(2)高校主动融入和对接区域创客空间,在更大区域范围内配置创客资源。高校创客教育生态系统不是单一的个体,需要融入区域创客空间,以盘活各个创客教育节点。例如,长三角区域优质高校众多,例如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高校,这些高校的创客教育各具特色,下一阶段可以进一步聚合形成长三角区域创客空间联盟,形成更大能量的创客集群空间。

(3)创客集群空间逐步演化成真正意义上的动态网络组织,驱动高校创客教育生态系统的持续成长。在创客集群空间内,企业、高校、政府、创客等各个利益相关者同时属于多个网络层次,形态各异的创客支持平台将以上利益主体联结起来,成为一个动态意义上的关联网络组织。例如浙江大学的创客集群空间,既有海内外的知名高校,又有阿里巴巴等区域知名企业,还有大学生科技园等区域创客空间,这些成员之间的互动为创客提供了系统的创业学习体验,并为创客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网络,形成了繁荣的创客教育生态圈。

3结语

在高校创业教育的大背景下,创客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一方面,高校创客教育契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创客等众多国家战略;另一方面又从合作社群、创意空间、开放资源等多个层面为大学培养创业创新型人才提供了新的思路。从生态系统视角,研究高校创客教育问题是一项崭新课题,需要政府、高校、企业和创客协同运作,精准发力,由创客教育模式的被动构建向主动培育众创空间和创客教育生态系统迁移。展望未来,该领域的研究趋势体现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客教育的模式构建及优化路径;高校创客教育生态系统的培育机理及典型模式;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区域高校典型创客教育案例挖掘等。

参考文献

1克里斯·安德森.创客:新工业革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2Manyika J, Chui M. Big Data: 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 and productivity [R]. 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2011(5).

3Suresh J, Ramraj R.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 Case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Entrepreneurial Success[J]. European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2012,4(16).

4项国鹏,宁鹏,罗兴武.创业生态系统研究述评及动态模型构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6(2).

5施冠群,刘林青,陈晓霞.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型大学的创业网络构建——以斯坦福大学为例[J].外国教育研究,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