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理科毕业科技创新正文

与历史一起创造历史论武汉武重厂区改造项目的景观设计

  • 投稿少林
  • 更新时间2017-09-19
  • 阅读量951次
  • 评分4
  • 91
  • 0
摘 要:本文论述了武汉重型机床厂厂区的景观设计过程。作了前期的基础资料调查收集,包括企业的背景、地理区位以及景观环境现状等;对项目的开发理念、项目中的景观更新模式及设计方法都作了具体阐述,并阐明了该项目景观更新的成果和实践意义。最后对城市旧工业区改造再利用和工业遗产保护的发展进行展望,提出建议。

关键词:旧工业区;改造;景观更新;武汉重型机床厂;可持续

1 旧工业区的改造与更新的文化意义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原本在城郊的工业用地变成了城市的中心城区建设用地,旧工业区的再生利用成为我国当前城市规划与建设中越来越突出的问题。如何在传承历史文脉的同时,合理地改造利用这些工业遗留,达到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和生态环境恢复的和谐共生,同时兼顾经济发展,是城市发展需要综合考虑的问题。

本项目旧址及周边具有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造型和功能各异的厂房建筑及工业设施,依然保留了工业化时代的文化符号。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工业建筑勾起了人们对20世纪60、70年代工业社会的印象,保留了公共记忆并赋予新的时代精神,使之拥有能够继续存在的价值。在武汉重型机床厂旧址改造项目中,历史与现实、工业与栖居生活在这里结合在了一起。

2 武汉重型机床厂项目介绍

武汉重型机床厂位于武汉武昌中北路,是我国“一五”重点建设项目,也是中南地区最大的重型机械制造企业,60年代建成投产,全厂占地120公顷,其中工业用地77公顷。厂房是苏联式的红砖大框架结构,机器都是从苏联和捷克进口而来,园林式的厂区,规划整齐。随着城市的发展以及武汉逐步改善城市投资环境的需要,2007年武重整体搬迁改造,国内知名大型开发企业复地集团负责对武重地块进行开发建设。

2.1 项目区位条件

本项目所处地段为原武汉重型机床厂,位于中北路中段,临水果湖省府所在地,东侧接邻东湖,西侧隔中北路为沙湖。作为省委省政府所在地,项目所处片区自然景观优良,人文气息浓厚。周边配套文体教育、购物等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背靠东湖国家风景区核心景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社区居住价值及商业开发潜力巨大。周边南北向主干道通达良好,属于内环线东端,是城内环线的重要节点。

2.2 项目开发理念

整合区域资源,完善东湖城市人文功能,开启武汉湖居新时代,同时以高档配套设施和内部景观再造。规划产品包括超高层住宅、花园洋房、别墅、商业办公、中小学校等。在规划中,商业及办公区域将保留一定数量的工业遗存以保留武重历史底蕴,延续城市光荣记忆。

基于对地块历史的尊重和区位环境的解读,以“历史中创建未来”的开发理念对待土地,构建城市整体记忆。在开发建设中,保留工业文明时代的沧桑韵味,并同时注入时尚、创意的元素,成为现代城市景观的新景象。即是将现代生活与工业历史遗迹完美结合,焕景观以新生。该项目同时结合东湖自然景观,打造具备原生和湖景双重特色的内部景观体系,形成独特优势。

3 项目中的景观更新及设计

本改造项目将工业遗址与房产开发结合起来,在这块留有工业文明记忆的土地上,将人们的现代栖居生活与商业休闲接纳进来。在项目开发二期,由于工业遗迹景观特征比较典型,其景观更新体现了对生态、历史文化的斑块化保护。在武重总体项目改造中,主要引入了居住生活、文化、休闲娱乐等活动,使老厂遗址变成人们现代生活的舞台和挥洒想象的游憩场所。

3.1 原生景观的保留和适度改造

该项目改造首先保留了具有50年历史的斑驳的武汉重型机床厂大门,使这一重要的厂址形象永久的展示在时代的蓝图中。在小区的外围公共区域设立文化墙,描绘老机床厂的辉煌历史及城市的变迁,使其武汉人的集体回忆。由此该改造项目通过公共景观区域向城市的公共人群传达了该地块的历史信息,进行了一定的文化宣传和教育,从而也体现了房产项目的公共性和公益性。对厂址内的铁轨进行保留,在后期根据改造建设情况设置具有历史特色的火车,设置为展示武重历史的小型博物馆。另外保留了厂址内的原生大树,在原有条件上,改造成了一条直达东湖的私家路——香樟林荫道。充分利用武重历史记忆的原生景观体系,营造“花园中的城市、城市中的花园的”大树计划,打造独特的原生态园林。场地内的烟囱和桁架等构筑物也被保留下来。桁架恰到好处地矗立在网球场两边,形成虚隔的围合序列,运动场景独特而有魅力。这些构筑物的存在增加了场地内景观的层次,赋予场地独特的韵味。除此之外,旧址内的历史印迹还有很多,在项目改造中还要结合具体的人们生活休闲需要,进行适当的保护和更新。在打造实体建筑和功能的同时,关注人的活动及心理感受,并形成精神归属中心和精神圈层(图1)。

3.2 新建景观与主题元素的呼应

除了保留和适宜改造利用外,在新建项目上,也注意了与原来基地性质的呼应。建筑造型上,该项目体现了一定的自然湖体元素与工业元素的结合。其中的商业街建筑就适度地将历史文化与建筑风格的传承结合起来,如红砖色的商业建筑色彩和造型透漏出工业美的气息(图2)。

3.3 建立苗木基地

作为一个长期的、大型居住区开发,将会用到大量、优质的绿化苗木,基地内部苗木状况良好,数量较多,对本项目开发的品质提升和成本控制有很大利用价值。现场苗木品质很好,但由于苗木分布范围不均,生长情况十分复杂,给苗木的有效保护和利用带来很大困难。而且,项目采取分期交地、分期开发的方式,以及在开发过程中大量地下室开挖等情况,现场无法做到原生苗木大量原地保留。因此针对本项目的特点,建议在基地内部寻找合适用地,建立苗木基地。

苗木基地的建设,可以在不影响先期开发建设的前提下,保留现有苗木。通过树木假植的方式,可以选择最好的最合适树种的移植季节,对苗木进行最小影响的修剪,保持苗木的现有状态。假植后的苗木再次使用的存活率、形态等都较为优质。这种建立苗木基地的方式将有效地保护场地内苗木资源,同时一定时期内可以形成具有规模的植物园生态景观。

3.4 融入生活理念的用地布局

由于武重厂用地属性的转变,原有的场地结构已不再满足和适应新的居住及休闲活动的需求。对旧址场地布局的调整一方面对内要参考其转变功能属性后的具体使用需要,对外要放在宏观城市规划中进行整体考虑,如内外交通的设置,与周边经济的联系等。武重项目场地规划引入商业水街、生态岛居、原有铁路改造、历史建筑改建等新兴市民生活概念,构建层级状的交通动线和生活服务网格。利用一系列景观绿带、社区公园连接住宅建筑和公共空间,创造有机和谐的高品质现代生态环境。依据场地条件和各方面的需求分析,形成“一核一带六片”的规划格局。城市干道一方面将整个地块划分为若干个区块,另一方面有机地融入到区域城市交通中。社区商业配置沿干道外围布置,局部形成商业步行街。对项目外围主要道路如天源路及项目内部主要道路如安居路商业街、武重南路等进行了重点规划和景观营造。对外向型的项目形象入口、内向型的商业街角和社区入口等重要节点进行了区域衔接和空间过渡的景观化处理,营造了富有生活气息的场所空间,同时也形成了住区特征鲜明的形象标识(图3)

4 展望

通过对本项目的分析,我们得到了对旧工业区改造和景观更新的文化认同。凝聚着丰富的历史、社会、文化信息的工业遗存是城市无法估价的文化财富,作为城市的文脉积淀和重要的记忆节点,在其改造和景观更新过程中将体现出更多的文化认同。

旧工业区改造和景观更新是城市发展的产物,在尊重旧有片区的历史文化价值、生态价值的基础上,还要考虑经济发展的需要。利用城市规划、建筑以及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等专业的知识与技巧,并加以人们在生态更新、美学和艺术以及多元化等方面的追求,使旧工业区改造达到多元功能地再造及相适应的社会、环境及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