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理科毕业科技创新正文

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的网络数字化出版研究

  • 投稿黎贝
  • 更新时间2015-09-28
  • 阅读量563次
  • 评分4
  • 36
  • 0

夏 金 玉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电波科学学报》编辑部 河南 新乡 453003)

摘 要:对网络化出版媒介相对于纸质出版媒介的优势及对学术期刊的发展促进作用进行了对比,对国内外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网络数字化形态已成为学术期刊的主流形态,通过对目前我国科技期刊几种新兴的网络数字化出版运营形态的优势分析,指出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应向网络数字化出版的新模式发展,实现多媒介融合,以促进我国科技期刊向多元化、立体化的数字化出版模式转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网络传播媒介;网络数字化;新媒体;数字出版形态;“云”出版

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14.045

0 前言

20世纪末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媒体,已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传播媒体,新媒体。就是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上,以多媒体作为信息的呈现方式,体现出充分的交互性、个性化和共享性,以及媒体融合的趋势。相对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互联网、手机、数字电视、网络电视、微博、博客等,都是新媒体家族的成员,目前,互联网和手机正成为使用最普遍、影响越来越大的新媒体。学术期刊作为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播体系中的重要工具,能快速传播科学新发现,是科技交流与竞技的平台,也承担着对科学研究成果进行知识传播、成果记载、长期保存和质量控制的功能,在信息化时代也同样受到了网络传播媒介的重大冲击,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播的主流形态、基础环境和功能需求都在发生巨大变化,期刊出版的网络数字化不仅成为一种有效的知识和信息传播方式,也日益成为人们利用期刊和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

1 网络数字化出版与传统大众媒介出版的优势比较

大众传播有传播的速度快、范围广、信息数量多、信息质量(清晰度、保真度)好的优点,然而也有缺点:反馈不及时、不直接、不充分,对于传统的大众媒介而言,新兴的网络媒介已经改写了这一常识,大众传播的优点对于网络完全适用,但反馈不及时的缺点对网络就不适用了,因为网络媒介相对于传统媒介的最大优势就是互动性,因此传统大众媒介就不得不向“数字化”、“交互化”的网络媒介转换,网络数据出版与传统大众媒介出版的学术期刊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1.1 网络数字化出版为期刊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数字化出版使期刊传播的内容出现全面化、多样化,数字化可以将所有的数字、图文、信息、影象等都可以转化为数字化进行处理,使期刊出版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1)纯网络学术期刊的出现与发展。国外已经有部分期刊由纸质版转向了纯数字化出版,如美国的《国家地理》等杂志。

(2)视频论文形态学术期刊的出现与发展。因网络传播媒介采用文字、声音、图像等符号进行传播,数字化的出版也使论文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国外已经出现了视频论文,如可视化实验期刊(Journal of Visualized Experiments,JoVE)期刊的出现,可视化实验期刊(JoVE)于2006年10月正式创刊,是第一本致力于以视频方式展现医学和生命科学等科学领域的研究过程和成果的期刊,视频和所附文本覆盖所涉及领域的尖端新方法与应用。与传统本文格式期刊相比,JoVE综合多种媒体的优势,专注于通过视频还原科学实验的完整过程,使知识传递更加生动而直观,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复杂实验难以还原和重复进行的问题。借助互联网出版模式,JoVE帮助全球的科研工作者节省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足不出户便可抵达全球顶尖实验室。JoVE目前共收录论文2 300多篇,每月新增50篇左右。每篇论文都有一个完整的视频,整个视频显示的是科学家做实验的过程,并以PPT的形式辅以科学实验中的数据,这种论文具有真实性和可重复性。人们能够在实验中观察到发生什么。视频展示有助于简单地理解一段较长的实验程序,JoVE中的视频文章均经过同行评审,拥有知名的编委会,并被MedLine/PubMed、Scopus、ChemAbstracts和SciFinder等文摘数据库索引。我国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学校图书馆从2012年已经开始引用了该期刊数据库。

1.2 网络数字化的发展实现了科技期刊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科学院主管的两种刊物《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是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高水平的国际性学术期刊,该杂志社从2005年起,与国际知名的科技出版公司德国施普林(Springer)出版社签订了合作协议,利用施普林格公司在全球领先的科技电子出版物平台资源,打开海外市场,让世界及时了解中国最优秀的原创性科研成果。通过合作“两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度迅速扩大。2006-2010年,“两刊”各辑网络版国际机构订户平均从2 361个上升到了5 779个,其中绝大多数来自欧美和澳大利亚。“两刊”所发表的论文在施普林格网络平台SpringerLink上的下载总数连续5年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由2006年的89 720次上升至2010年的640 375次,增加了6倍多,下载用户遍布亚洲、美洲、欧洲、非洲等世界不同地区,其中来自欧洲和北美的下载比例超过了50%。随着刊物国际知名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外学者通过“两刊”关注着中国自然科学研究的发展。

1.3 促进学术传播模式的新发展

1.3.1 可以防止学术不端

因为学术期刊论文的数字化、网络化,使查找比对文献变得简单,因这些特点,反学术不端软件也应运而生,通过查询电子版,曾经有两个学生通过反抄袭软件发现一篇医学论文遭16个单位25人连环抄袭,因为数字化使剽窃论文和别人的思想的行为很容易被发现,从而可以防止学术传播行为的不端。

1.3.2 可以加强科技成果学术间的交流

网络化使学术期刊的全球即时出版成为现实,在传统的纸质媒介传播的年代,因为国内科技期刊交流的局限性,出现了一些科技成果在国内期刊发表,不能被国际认同的情况,而现在通过网络媒介,学者希望向世界透露他的想法,只需在键盘上一击即可,谁先发布了新的思想,世界范围内的人立刻就知道了。

1.3.3 使学术传播突破时空限制

各类电子文献可通过网络,受众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站点,与在线的各国人员交流信息,查看或者下载所有互联网上的数据和信息,和纸质版期刊相比,科技期刊的数字化、网络化具有覆盖范围广泛、便于互动、信息传播快捷等优点。因而是对期刊整个编辑业务流程、出版传播方式的一种全新的整合和再造,它淡化了编辑、印刷、出版之间的界限,改变着期刊的信息采集、内容编排、形式表达、媒体组合、信息链接等方式,使科技期刊出版的时滞减小,学术信息实现全世界范围的传播。

2 国内外网络传播媒介期刊的发展现状

2.1 网络数字形态成为学术期刊的主流形态

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纸质版期刊不可能完全被数字化期刊所代替,但数字化期刊文献将会逐步增加,并最终成为期刊出版和图书馆存取信息的主体。科技期刊出版的目的就是为了传播科技信息,人类知识传播媒介的趋势就是向更简捷、更轻便的方面转变,通过数字平台的使用,实现了检索、查找的简便化,携带方便、且能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传媒的发展核心是便于携带,便于在各个场合方便地、快速地浏览、实现移动阅读。知识的传播如果丧失了阅读的便捷性,也就失去了获取信息的及时性的功用。现在国内外图书馆采购的文献资源已经由纸质资源转向数字资源,经有关专家统计,图书馆对数字资源的采购已超过50%,这可能还是最保守的统计数字,我统计了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现在数字资源的采购已经超过了90%,例如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所收藏的印刷型期刊仅为2 200种,所能提供的电子期刊却多达34 500种。随着信息化的到来,信息办公系统的广泛应用,数字资源通过网络数字共享平台与信息办公系统相结合,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实现了简单、便捷地查找文献的要求。

世界各大出版商(如Elseviser、springer等)、著名科技社团的出版社(如美国化学会出版社、英国物理学会出版社等)相继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创建了集期刊稿件采编、文章在线发布(大部分为现刊和在线预出版)、全文数据库,并集成各类资源的一站式网络出版平台,以上这些出版商(社)目前共出版高质量的学术期刊将近6 000种,其中有超过半数的期刊被ISI收录,因此可以说,全世界的主流科技期刊已全面实现了编辑出版的网络化和数字化,网络化和数字化是科技出版的大势所趋,而中国科技期刊的网络化出版尚处于初级阶段,其网络化的水平、程度、绩效、时效较低,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近年来,我国数字出版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传统出版模式向数字出版模式的演变已度过了萌芽期和酝酿期,开始呈现出多元化快速发展的趋势,从数据库出版、光盘出版等常见的数字化出版形态,走向利用新媒体出版的网络数字化出版形态,促进了我国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建设与发展。

2.2 网络化时代下数字化学术期刊的出版形态

我国科技期刊传统数字化出版运营方式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建设,但因为都是将纸质版数字化的方式,因此,无法很好地改变纸质版学术期刊时效性低、交互性弱的弊端。为了解决这些弊端,我国部分传统出版机构、数字出版运营商等已开始尝试实现科技期刊与新技术、新媒体融合,探索出学术期刊的网站出版、手机出版模式、博客及微博、微信出版模式、云出版模式。

2.2.1 网站出版

科技期刊的网站出版,就是通过互联网建立独立的科技期刊网站,利用已出版的科技期刊内容或通过互联网原创科技期刊内容,为读者提供现刊或过刊的在线阅读或下载、相关新闻发布、搜索及其他服务,创建论坛实现与读者的交流互动。并实现科技期刊数字版的优先发表,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科技期刊已经自建网站,这样网站上的论文能比纸质版早公开出版半个月到几个月,同时因为互联网的优势,可以实现全球检索。

2.2.2 利用新兴的网络媒体终端,实现手机出版

现在各种网络终端的应用,使手机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媒体及庞大的手机用户,催生了一个新的网络媒体即移动互联网,手机已逐渐由人际传播工具向大众传播媒体跨越,手机阅读的风行,势必导致科技期刊出版的划时代变革——手机出版,手机出版也已日益成为出版领域发展势头强劲的新生力量。科技期刊应借助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技术条件,进行手机出版,借助手机阅读的大众化趋势,开展手机阅读服务,通过手机出版商业运作,实现刊社盈利,促进期刊快速发展。

2.2.3 科技期刊博客与微博、微信出版模式

博客具有开放性、共享性、即时性、多媒体性、互动性的特征,博客的出现提升了普通民众的地位,博客作者既可以接受信息又可以传播信息,使得人人都可以成为出版者,借助博客,科研工作者可将自己的科技研究成果、科学发现、科研思想等即时地、形象准确地公之于众,同时通过博客平台博客作者还可以与广大研究者、读者、学者等展开交流讨论,形成科技领域百家争鸣的氛围,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传播与创新。

随着网络数字技术的发展,更加有利于传播信息的微博、微信出现并快速崛起。2009 年新浪、腾讯等陆续推出微博服务,腾讯公司于2011年初推出的微信(We Chat),微博、微信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已有学者提出利用微信高效、免费、支持语音对讲、语音留言等特点,将微信引入远程作者稿件的校对过程。目前,我国已有部分科技期刊通过了微博及微信公众号,对期刊进行宣传与交流。

2.2.4 科技期刊“云出版”和“云数字”模式

云出版是基于互联网云计算系统进行的大规模集成化的一种数字出版形式。中国知网已经建成了面向国内服务的云出版和云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这个平台上集成出版了我国95%以上的学术文化知识资源,包括期刊、博硕士学位论文等近百种数据库,为国内2万多家机构用户开通了云数字图书馆服务。云出版服务平台,是我国科技期刊实现云出版的有力合作伙伴。

2.2.5 网络数字化期刊的出版形态的优势分析

因新媒体是建立在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基础上,以多媒体作为信息的呈现方式,有充分的交互性、个性化和共享性,以及媒介融合的趋势,相对普通的数字化出版形态具有以下优势:①整合我国的科技期刊资源,实现资源共享;②节约成本;③提高编辑出版效率;④满足读者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⑤通过互动,促进学术的发展;⑥因新媒介的特点,易于实现媒介融合。

3 结语

新媒介能弥补和延伸旧媒介的功能,数字化与以往的技术革命有着本质的区别,它的速度之快,冲击之大,变革之彻底前所未有,甚至连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期都没给我们留出来。当人们还在拼命领悟和疯狂追赶时,新的技术与模式又迅速变旧,遭遇淘汰。当人们还在醉心于传统出版业数字化时,互联网+、O2O、可穿戴、大数据等以更加迅猛的方式席卷而来。融合是大的趋势,变与不变是哲学思考。碰上这样一个飞速变化的时代,学术期刊除了要大力推广新兴的数字化出版模式外,还要同时在一种内容多渠道发布、多媒体展现、数字化出版趋势下,推广数字化出版新模式,实现多媒介的融合,将有利于构建我国科技期刊立体化、多元化的数字化出版模式,促进我国科技信息多渠道、快速有效地传播,以做大做强我国学术期刊。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张国良.传播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2 彭希珺,张晓林.国际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3(6)

3 王炎龙,黎娟.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运营形态及新模式探索[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5)

4 黄崇亚,卓选鹏.移动互联网时代科技期刊手机出版策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5)

5 史春薇,陈平,王亚新,等.3G时代科技期刊利用微信实现远程校对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1)

6 张立.跨界出版,媒体融合的新高地[J].出版发行研究,2014(11)

(责任编辑 何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