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理科毕业科技创新正文

科技进步理论与作用略论

  • 投稿观明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439次
  • 评分4
  • 38
  • 0

袁世一

(北京东方国学院,北京 100071)

摘 要:通过对科学进步相关理论的归类与评述,整理出科技进步的过程与脉络.科技进步的机制至今没有被完全理解,科技进步的规律还在不断的探索之中,不过,它们必定是不断深化的过程.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社会;生产

中图分类号:G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3-0140-03

1 科技进步的理论

关于科技进步的理论,主要集中于19世纪—20世纪之间,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比较深远的主要有以下几个理论.

1.1 马克思的技术发展理论

马克思有关技术发展的理论源于其在研究工艺、劳动等与生产经济效益有关的过程,在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以下主要观点:(1)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实际上就是在生产过程中人们运用物质资源的手段和方法.(2)科学技术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密不可分的,两者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既能够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在某种条件下也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制约和负面影响.(3)科学就是生产力,但是科学要转化为生产力为社会造福,就离不开技术这一桥梁,只有通过技术的转化才能使科学充分的发挥其重要作用.马克思得出的上述观点可以概括为:科学技术的出现及其发展是由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反过来,科技进步又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辩证关系.

1.2 熊彼特的技术创新理论

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J. A. Schumpeter)(1990)首次将创新引入到经济增长的变量中.他在《经济发展的理论》一书中阐述了企业家的“创新”活动精神才是资本主义进步演化(具体表现为在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过程中生产的增长,生产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改进)的根本原因.

在提出“创新理论”之后,熊彼特相继在其他的著作中继续阐述这一理论,对其进行了丰富与发展.“创新理论”体系的最终形成,以《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一书的出版为标志.熊彼特把“创新”理解为“对新的生产函数的构建”、“企业家对各生产要素进行新的组合”,把这种新组合纳入生产体系之中.在熊彼特的理论中,他将创新分为五个方面:第一,创新可以是生产方法的创新,就是指将某种从来没有运用的方法运用到某产业的发展过程,该方法对该产业的发展来说是一种崭新的方法,他强调,这种所谓的新方法可以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处理问题或者管理事物的新方法,而不一定仅仅局限于在新的科学发展基础之上建立的方法.第二,创新可以是产品生产的创新,即生产一种从未在市场中出现的新的产品,也可以是与原有商品有本质的不同的商品.第三,创新还可以是市场的创新,也就是开拓新的商品市场,使所生产的商品可以在以前从未进入的市场或者国家进行销售或使用.第四,创新还可以是生产原料来源的创新,也就是在原材料或者生产产品需要的半成品的来源方面有新的发现,与原来有大的不同.第五,创新还可以是产业组织上的创新,即用以前从未有过的新的组织方式去组织生产或者销售,从而实现对原有市场中垄断厂商的挑战或者建立企业本身在市场中的垄断地位.

1.3 曼斯菲尔德的技术创新和扩散理论

在熊彼特有关创新理论的研究的基础上,美国经济学家曼斯菲尔德又提出了自己的新的见解.在熊彼特理论中没有对创新过程中遇到的技术推广问题做出说明,曼斯菲尔德的研究不仅解决了这一问题,而且对实际中的技术创新与技术模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曼斯菲尔德的研究基于四种假设:(1)研究中所处的市场是完全竞争的;(2)专利权对创新过程产生的作用不大;(3)技术的传播和推广对新技术的产生并不产生影响;(4)企业规模对新技术的实施和推广并不产生影响.基于上述假设条件,曼斯菲尔德提出技术创新和新技术的扩散是科技进步的主要动力.在同一个部门中对创新技术进行推广主要受三个方面的影响:(1)新技术被采用时被模仿的比例;(2)新技术运用到生产中所产生的相对盈利率;(3)要采用新技术企业所要投入的投资额度.同时,存在四个其他的影响因素,发挥着补充性作用:(1)在一定时期内该部门在销售量上发生的年增长率;(2)在旧设备更新前已经使用的年数;(3)首次采用某项新技术的时间在经济周期中所对应的阶段;(4)在工业部门中某项技术首次被企业采用的时间.

1.4 门斯的技术创新论

美籍德国经济学家门斯(G.Mensch)对熊彼特的长波技术论进行了继承与发展,并在其代表作《技术的僵局》一书中,根据相关统计资料,对技术长波论进行了验证.在门斯的研究中创新被分为三类,包括基础创新、改进创新和虚假创新,并且在其研究过程中还对基础创新做了前提描述和环境描述.门斯理论认为,基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由基础创新所产生的新的部门是辅助经济走出危机的关键所在.技术创新是经济长足发展的稳定剂,技术创新带来了新的产品、提高了生产的技术水平,这些都使得经济能够在进入长周期发展之后保持稳定上升;而虚假创新则是经济发展日趋缓慢的标志之一,当创新技术被推广和应用到一定程度之后,工业生产总值和其创新投资值达到一定的限度,这时便会出现改良革新或者虚假创新,这些创新的出现并不会真正的推动经济的发展,相反会对经济造成负面的影响,经济结构的调整进入滞后阶段.由此,门斯得出,创新的缺乏和不足是经济萧条的重要原因.

1.5 卡米恩和施瓦茨的市场结构论

美国经济学家卡米恩(M.L.Kamien)和施瓦茨(N.L.Schwartz)(1970)以垄断竞争市场的视角研究分析了技术创新的过程,回答了哪种市场结构类型最有利于技术创新的问题.他们认为,竞争程度、企业规模以及垄断力量是技术创新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只有在适度的垄断竞争条件下,技术创新的速度才最快,质量才最高,引起的效果才最好.

1.6 产业经济理论

产业经济理论从产业间技术经济对投入产出的影响角度对科技进步的作用进行了研究.20世纪70年代,Chenery和Clark对于这一问题作了较为系统地分析,基于投入产出理论,借助投入产出的分析模型,研究探讨了在一定的技术水平条件下产业之间的相互关联性.产业经济理论主要是从中等产业层面的视角,直接探讨科技进步对产业的推动作用,这样容易存在着一些弊端:(1)在研究科技进步对产业的作用过程中,缺乏较为详细的具体分析过程,以及较为深入的内在机理分析;(2)在科技进步与产业对接问题的研究上,缺乏定量分析.

2 科技进步的实质

通过国内外的科技文献可以看出,科技进步是一种存在于一切社会活动中有目的的动态过程,其动态的效能表现为科技进步的作用.

2.1 科学、技术和物质生产之间有机结合

科技进步的实质就是把科学技术成就与科学教育程度、劳动者智力程度和管理现代化程度联系在一起,建立和发展科学到技术再到生产的统一综合体,源源不断地促进人类社会的整个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发展.科技进步系统通过经济和社会结构两个方面表现了与社会关系相互运动过程的效能.它的主要特征在于科技与经济的有效结合、科技与社会的一体化发展,突出强调已有科技成果的商业化、产业化生产、社会化普及.科技进步与我们平时所说的科技革命还有着极大的不同,但两者之间又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辩证关系,科技革命的发生归根结底是科技进步所推动的.

2.2 科学技术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科学技术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同时,引起了科技进步的发展.科技进步是以科学技术为主导,结合相应的管理、教育、人才等因素,以渐变、渐进和革命等多种表现形式,对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产生影响、发生作用,最终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结构进一步优化的动态演化过程.因此,科技进步不仅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也包括对于各种社会问题的解决手段和方法的创新,其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现代科学技术渗透范围广泛,涉及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各个环节,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第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从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及其在生产、军事领域的有效应用和带来的极大的效益,使得科学技术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依然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

第三,现代科学技术作用于生产管理领域,提升了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现代科学技术通过新的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为生产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加强了生产力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促使其更为有效地组成一个整体,最终有利于实现物与人的有机结合.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提高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率,从而提高生产水平.

2.3 科技进步的效能是科技进步的动因

科技进步的效能可以理解为科技进步在推动更大、更复杂的社会进步系统发展过程中带来的社会、经济和科技进一步协调发展的过程.因此,这里所涉及的科技进步被称为广义的科技进步,它更侧重于以综合的角度来说明要素的内容,将科学技术硬技术的进步与软科学的作用融为一体.组成科技进步的结构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的要素:原材料质量的提高和新品种种类的增加,管理决策水平的提高,劳动工具技术含量的提高,生产工艺的改革,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宏观经济环境系统的改善.而狭义科技进步仅涉及科学技术单个因素产生的影响与作用,只是从完善生产力的视角来确定进步意义.与狭义科技进步相比,广义科技进步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注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合;第二,顺应了现代科学发展的大趋势;第三,将复杂的社会现象视为进行科技管理的目标.

3 科技进步的作用

回顾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简单但却是规律性的现象,那就是:每当社会生产力有长足的进步后,人类社会就会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也就是说,生产力进步表现在人类科学技术上取得的突破.从这里,我们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正是科技进步在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概括起来,科技进步对包括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内的社会全面发展起着推动作用,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3.1 科技进步可以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科技进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占的贡献率越来越大.随着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由于科技进步的推动,全球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尽管仍面临着经济发展的不协调、不平衡问题.进入20世纪50年代后,在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科学技术在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占有的贡献率也都大于生产要素投入量对经济发展产生的贡献率总和.20世纪70年代,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0%;而现在,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则高达到80%.

3.2 科技进步可以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

近代以来,由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以及劳动力的技术装备水平的进步,劳动生产率在很大程度上有了提升.在1890-1950年间,由于贝赛麦转炉和西门子—马丁的平炉炼钢法两项重大创新的发明,使得全球铁产量增长了15倍,钢产量增长了7倍多.以美国为例,在劳动生产率方面,非农业部门在1973-1993年间年平均增长率为1%,到1995年后,年平均增长率为2%左右.正是由于高新技术特别是电脑在社会各个部门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美国各相关生产领域的效率,最终推动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增加.

3.3 科技进步可以使劳动资料的性能优化

从对生产效率的提高作用来看,科技进步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使体力劳动者经过培训和学习向文化型甚至科技型劳动者转化,从而丰富劳动对象的品种,使得劳动对象的质量不断提高,劳动资料的性能优化.马克思曾对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明确指出了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其传播预示了资产阶级时代的到来.其中,火药的发明对传统的军队建设提出挑战,指南针的发明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开拓,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知识的传播,这些都为资产阶级的出现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4 科技进步可以促进产业结构演变

第一产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这并不意味着农业经济的下滑和衰退,而是从侧面表现出一个国家的农业现代化水平逐渐提高和工业化水平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北美、西欧等经济高度发达地区,专业化、社会化程度较高,加快了农业生产率水平的提高,从而使得所需的劳动力人数大幅度减少,节省下来的劳动力继而投向二、三产业,这样就容易导致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降低.

在第二产业中,与夕阳工业发展相比,朝阳工业更为迅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西方工业的生产能力逐步扩大,从而使部门在降低成本的前提下生产率得到提高.由于石油产品是传统工业的主要原料,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使传统工业受到强烈的冲击,并且因其牢固的基础和悠久的历史,这个夕阳工业不但很难对其进行技术更新,更无法发展成为尖端产业,同时受到人们节能、环保意识增强的影响,夕阳工业相对于朝阳产业有所下降.而受环境影响较小的电子、航天、农业机械等高技术工业部门的生产技术含量高,并且在战后产值增大,尤其在制造业中所占比重加大.

4 科技进步的意义

人类社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活的有机体,而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前进动力来源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共同构成的两大基本矛盾.

4.1 科技进步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而贯彻和实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就应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充分认识和发挥科技进步的重要意义.首先,科技进步能够通过促进体育和卫生事业的发展增强人们的身体素质;其次,日趋科学化的社会劳动方式大大提高了人的劳动技能;再次,科技进步能够完善人的智力结构,提高创造思维能力;此外,科技进步能够培养人的自由个性.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大力开发具有现代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人力资源,才能把人口负担转换为巨大的人力资源财富.应加快提高人民的科学素质,增强公民特别是广大农民获取知识、利用知识的能力.应通过鼓励科技创业,扩大社会就业途径;通过科学技术保障粮食和食品安全;通过科学技术进步提高公共卫生与健康水平;依靠科学技术缩小知识鸿沟,维护社会公平.

4.2 科技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科技进步被视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并不是可有可无、随机出现的外在因素,而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在知识经济形态中着重表现为促进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4.3 科技进步是促使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

以知识为基础的发展战略基本框架的确定是以世界银行在1998年发表的题为《知识促进发展》的年度报告为标志的.知识可以驱动财富创造、促进人类发展.在现代社会,科技进步成为了社会发展的“火车头”.从马克思“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到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科学技术正由生产力渗透性、附着性的要素逐步转变为独立性的要素,并已经成为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4.4 科技进步是促使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世界各国都把发展科学技术作为重大战略选择,这是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减轻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的必然选择.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并为其决策提供依据和手段.科技进步能够提高可持续发展管理水平,使人类在对自然规律理解的基础上开拓出新的可利用的资源领域,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进而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