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理科毕业科技创新正文

浅析中国传统绘画课程在动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意义

  • 投稿韬光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379次
  • 评分4
  • 38
  • 0

余新泳,代演莉

(安徽新华学院 动漫学院,安徽 合肥 230088)

摘要:中国传统绘画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完善的体系和令世人瞩目的艺术成就,极具地域特色,是东方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辉煌篇章.其成熟的艺术理念、高超的表现技法、丰富的造型语言和独特的审美视角都是对动画这一新兴艺术形式的极好补充,也必定能够在动画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传统绘画;动画;人才培养;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5-0260-03

1 我国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动画艺术集合了绘画、文学、摄影、音乐、影视及新媒体等众多艺术门类于一身,是科技进步和时代发展的产物.动画艺术最早发源于19世纪上半叶的英国,兴盛于美国,在中国则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以动画艺术为主体的动漫文化早已经成为支柱性产业之一,在这些国家的GDP结构中占据重要部分.认识到动漫文化拥有的广阔前景及其在中国的无限市场潜力,中国政府于2009年由国务院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将动漫产业列入国家重点发展的八大战略性文化产业门类之一,这也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动画、动漫类教育的发展.当前,动漫文化作为朝阳产业,在我国正处于蓬勃发展的热潮期,从政府政策到行业体系再到人才培养机制均不断完善与提升,从产业结构到产品质、量再到人才规模也都不断优化和提高,中国的动画市场正逐渐与国际接轨.但是,总体来说我国的动漫文化产业依然存在着很多深层次的矛盾需要调和,动画作品依然缺乏国际竞争力,动画产业的运营依然集中在服务外包与制作环节.究其原因,最终都归结于不健全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上.

中国的动画专业设置与导向明确的人才培育仅仅始于90年代末,起步较晚,在专业结构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课程体系构建等环节均不够成熟,在培养模式上则主要借鉴艺术专业的传统模式和国外经验,同样不够科学、有效.从动漫产业的特征和动画产品研发全过程来分析,动画专业人才的能力结构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即前期创作、中期制作和后期运营.其中前期创作主要有企划、市场调研、作品定位与剧本创作等,中期制作包括了原画、分镜、中间画、动画、上色、背景设计、摄影以及剪辑、特效、字幕与音效合成等诸多具体的设计与制作流程,后期运营主要包含宣传、试映、市场营销以及衍生产品开发与销售等环节.然而,由于发展基础薄弱、体系制度不全、培养观念陈旧与国际垄断等各方面主客观因素,中国的动画专业人才培养一直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不合理现象,即培养内容与过程主要集中在中间制作环节.

根据研究显示,中国当前设置有动画类专业的院校约140余所,在培养过程中也几乎都能够意识到当前我国动画人才培养中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进而提出对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但是,除了中国美术学院、吉林动画等极少数院校外,90%以上的专业院校并未实现有效的改革,这一点从其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模式上可以清晰地解读,也可以从当前我国原创动画企业的发展现状、原创动漫产品的竞争力和动画专业人才就业情况分析上得到准确的判断.这一现状直接导致了当前我国动画类人才呈现出的两个显著问题:一个是结构问题,即前期创作类人才(特别是拥有优秀创新精神和创意理念的原创人才)和后期运营、管理类人才均极度缺乏,而中间制作类人才相对较多的情况;二是人才质量不足引发的虚假过剩的矛盾.第一个问题是深层次、根本性问题,需要自上而下的深入推进改革,否则中国的动漫文化产业将永远沦为境外产业的服务外包基地,成为加工厂,没有了文化灵魂和创意推动,中国的原创动画将寸步难行,更何谈竞争力.而第二个问题则源于培养过程,根本在于课程设置.

当前,无论是师范类院校还是应用型高校,我国动画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均呈现出极大的重复性,除了一部分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之外,核心课程几乎都集中在中间环节的制作类课程上,培养的都是具体的制作能力,与其它的技术类培训机构基本一致.这种课程体系中,极少出现对前期创作和后期运营能力进行培养的课程,最终既导致了人才需求结构的分布性缺陷,又使得制作类人才的能力结构呈现出广而不精和同化性的问题.单就中间制作过程而言,也是包括了原画设计、分镜头到后期合成等十多个具体环节,在短短两三年的学习周期内,学生根本不可能将所有的技术掌握通透.即使仅仅从制作能力的培养上来看,通过对当前我国动画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和就业能力的深入分析,也表现为偏重于对技术能力的掌握,专业人员过于依赖于计算机和绘图软件,其手绘能力不足,表现技法单一,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缺失,程式化和机械化痕迹明显.

作为中国文化中璀璨的一颗明珠,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经过几千年的悠久传承,积淀了一代代中国人的智慧,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和高超的表现技法,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创作题材,艺术成就享誉全球.笔者认为,针对动画这一新兴的艺术形式和当前我国动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诸多问题,通过在动画专业教学中有效实施中国传统绘画类课程的教学,将对我国现阶段专业人才培养乃至于动画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都能够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2 传统绘画课程对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的积极意义

2.1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同广告艺术一样,动画艺术自诞生以来便具有了鲜明的市场性特征,将作品推向市场进而实现盈利,也是动画艺术无法摆脱的宿命.特别是在当今快餐文化的背景下,动画艺术更加不是少数人的高雅文化,动画作品需要迎合大众的口味,符合不同群体的审美标准,力争获得最大程度的文化和价值认同.然而,这一标准难以把握,再加上制作人员自身水平不足和动画作品成本控制等因素,最终市场上的绝大多数动画作品的艺术审美都被置换为视觉冲击和感官刺激.于是,我们常常看到更多的都是那些充斥着暴力的故事情节、冲突激烈的色彩对比、一味夸张的肢体语言和特效堆砌到令人眼花缭乱的动画作品.

成功的动画作品除了要有优秀的剧本和精彩的故事情节外,其它的核心要素几乎都集中在形象、色彩、动作和音效方面.除了故事情节属于心理层面的审美之外,一部动画片能否打动观众,80%的因素都来自于视觉审美,这就要求动画作品的研发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设计与制作人员必须拥有一定水平的艺术修养.然而,纵观当前我国的动画行业从业人员中,即使是艺术专业出身的学生也一直只重视造型艺术的训练,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艺术审美方面的学习,更有一大部分甚至还来自于非艺术类专业的理工科,他们都在艺术审美能力上存在着广泛的缺失.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历经几千年的积累,形成了成熟的美学理论体系,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作上,能够反映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集中体现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观、社会观和价值观.其美学价值和审美观点在于哲学化的意境塑造、形神兼备、托物喻志和气韵生动等.“意境”就是情与景的完美交融,是中国绘画艺术的境界追求.它根本的美学特征是超越对事物的外在形式模仿,进而以有限的形式语言去表现无限的抽象情感,塑造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进而引发受众的审美想象.形神兼备则是对形式语言的判断标准,“形”也就是形似,是对物象外在的描绘;“神”即神似,是对事物内在本质特征的把握.顾恺之在《画论》中提出了“以形写神”、“神似高于形似”的观点,主张描绘对象达到形似只是基本要求,重点在于通过“形”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与独特个性,烘托花鸟走兽的神采与性格特征,展现自然山水的气势、境界和情态,最终做到形神兼备、“传神写照”的艺术表现境界,在这一点上,与动画艺术的审美取向是几乎一致的.另外,中国传统绘画在艺术创作中善于将客观物象与人的主观情感和审美情趣相统一,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以含蓄地传达画家的主观情感为要旨.在构图上讲求经营,注重虚实对比,讲究以特有的笔墨技巧作为状物及传情达意的表现手段,以点、线、面语言描绘对象的形貌、骨法、质地、光暗及情态神韵,达到气韵生动.这些巧妙的塑造手段和独具特色的审美取向,既具有独立的审美视角,又具有极大的审美价值,是得到世界认同的智慧结晶.通过该类课程的合理设置,使动画专业的学生接受系统的教育和熏陶,必将对其艺术修养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也必将推动中国原创动画作品更具文化内涵,拥有更高水平、更加健康的审美取向.

2.2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表现技法

对于动画作品而言,无论是动画角色还是场景、配色,其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都至关重要,而这些要素毫无疑问都取决于设计与制作人员表现技法水平的高低.当前,我国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在模式上几乎都采用课堂理论学习加上机操作,注重计算机软件制作能力的培养以寻求与市场的对接,却相对忽视对学生艺术表现技法和手绘表现能力的训练.这种学习方式容易形成程式化思维,学生对计算机软件产生严重的依赖性,功能强大的软件命令和丰富的模型与贴图滋生了思维惰性,学生不再习惯思考,创造力与想象力逐渐日益缺失,最终产出的是一批批重复的,没有性格、没有生命力的形式语言和动画形象.

以线条这种基础造型语言为例,不同形态、长短、粗细、曲直、疏密的线其性格特征是截然不同的,作用于视觉所引起的心理联想也是有着本质差异的.同样一根曲线,圆润舒展、富有弹性的状态无疑是最能够代表曲线特征的,如果表现力不足,则不仅会影响美感,消弱艺术感染力,甚至还会误导受众做出错误判断.中国传统绘画历来把线视为一种有生命的元素,艺术家善于运用各种线条的组构表现丰富的情思,利用线条的长短、粗细、曲直、方圆、干湿、浓淡、刚柔、强弱、毛光、顿挫、徐疾、迂缓、疏密、虚实、隐显等方面的丰富对比,使之在运动和变化中完成对物象的气韵、形体、空间、质感等环节的生动表现.

再如,传统绘画中的留白便是一种以虚代实的虚拟手法,它可以做到使画面更简练,主体形象更鲜明突出,给观赏者留下充分想象的余地,引导观赏者实现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寻的转化,这些对于动画作品的场景设计、画面处理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又如传统绘画中的散点透视手法,打破常规思维、天马行空地将多个时空对象汇于一个画面,与儿童的视角非常吻合.另外,传统绘画中的构图方法、取舍方法、设色技法以及变形、夸张、虚实组合等艺术表现手法均可以与动画艺术产生高度共鸣,进而实现有效的补充和借鉴.

动画作为艺术形式之一,艺术表现力便是其生命力.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存在大量优秀的、可供借鉴的表现技法,对于动画专业人员提高艺术表现技巧,进而完成高水平动画作品的设计与制作,无疑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3 有利于塑造中国动画的鲜明特色

作为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动画艺术同样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特征.纵观世界范围内的动漫产业现状,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所有动漫强国均非常注重将本民族的优秀文化融入到动漫文化之中,塑造动画作品浓郁的地域和文化特色.比如日本动画作品偏好超现实主义题材,故事情节大多取材于本民族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画面内容、叙事方式和思维方法也均能体现日本民族开放的文化特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欧洲动画的创新性明显,创作者善于把哲学、美学等艺术思潮带入到动画创作中.在题材上常常在欧洲文化中推陈出新,在技巧上推崇创新,在风格上,画面简约、怀旧,更多的追求内容上的饱满等,具有鲜明的欧美文化烙印.

中国动画起步相对较晚,虽然限于体制、思维、科技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一直处于追赶阶段,但是,中国动画人从未放弃赋予中国动画以民族特色的探索与努力.中国原创动画曾经拥有辉煌的春天,推出过极有影响力的优秀作品.1922年,万氏兄弟拍摄的动画长片《铁扇公主》是中国动画走向成功的标志;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厂厂长特伟提出了“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中国动画开始走进民族风格建设阶段.1960年,具有典型中国文化特征的“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大闹天宫》等更是成功地在世界动漫文化中注入了中国元素,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彩.中国动画曾经取得过辉煌,也始终在致力于寻求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道路,一代代中国动画人也未放弃这一宗旨.但是,由于认识上的狭隘、政策上的滞后和人才匮乏等因素的制约,中国动画始终未能真正实现这一目标.

当前,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圈中的影响力日增.中国传统绘画经过几千年的积累,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艺术观点、艺术方法、艺术形式和艺术风格,产生了一大批另世人瞩目的艺术成果,孕育了海量的优秀题材,是中国深邃而又独特的民族文化的浓缩.动画艺术同样是民族文化特殊的形式和语言,中国人对动画艺术有独特的理解和情感.中国动画人不能漠视这种文化的差异和情感取向,动画艺术更加不能脱离现实或混淆文化.因而,中国动画艺术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在立足自身的基础上,有取舍的借鉴国际先进的科技与理念,彰显中国国情,体现本土文化特点,塑造鲜明的民族性,方能真正取得突破.

3 结束语

中国传统绘画在世界艺术领域中自成独特的体系,成就斐然,它是我们民族高度智慧、卓越才能和辛勤劳动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和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当前,中国动画艺术的发展虽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在专业人才培养中还有较为突出的矛盾需要协调,但是总体来说依然处于良好的上升期.只要能够持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大力革新课程体系建设,注重在底蕴丰厚的民族传统文化中寻求创意源泉,进一步提升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打造中国动画艺术鲜明的民族风格,中国动画就一定能够尽早走向成功.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周宪.视觉文化的转向[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肖永亮.中国动画教育现状分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1(3).

〔3〕韩明勇.浅议中国动画产业人才培养[J].中国轻工教育,2011.

〔4〕顾亿天.从动画流程谈动画专业课程设置[J].中国大学教学,2008.

〔5〕潘天寿.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M].上海书画出版社,2013.

〔6〕徐学毅.应用型高校动画专业课程设置的特色与优化方案[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8).

〔7〕杜鹃.中国传统绘画材料技法[M].河南美术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