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理科毕业科技创新正文

学分制下微生物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刍议

  • 投稿沐子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674次
  • 评分4
  • 13
  • 0

赵岩

(赤峰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要:在学分制下的如何进行微生物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从学生、教师和评价方式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学分制;微生物学理论课;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5-0235-04

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重大基础理论和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也是我校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两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微生物理论课的教学不仅让学生从中学到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还要为后续的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分制下的课堂已经由原来的行政班转变为自由组合的班级, 这种课堂组织的松散性决定了课堂纪律和学习效果的不确定性,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我们必须寻求既能提高学习效率, 又能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对微生物学知识要求的教学行为,力争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基础扎实、能力突出和素质全面的综合性生物技术人才.对微生物学理论课的课堂教学进行有效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的必然选择.

1 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学习素质

1.1 深入了解学生建立学习小组[1]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是我们深入了解的对象,对于教师而言,教学内容相对固定而学生是在不断地变换中的,所以了解学生是我们教师一项重要的课题.要了解学生,首先要做的就是深入到学生中去,不仅要摸清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通过谈话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以及家庭背景等各方面的情况.依据对学生的了解,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组4左右人,这样就保证每个学习小组成员既存在差异,又能互相补充,并且使得每个合作学习小组的平均水平不会相差太远,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相互促进学习,也有利于各小组之间公平竞争.

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不但有利于在讨论教学中,通过小组各成员组织之间充分的合作交流,还是学生课下学习的组织形式.相对中小学教育,大学生有更多可支配的课下时间,如何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给自己充电,也是我们大学教师的一项任务,为此每章都设计一些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人类生活密切有关的微生物方面的小课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阅文献及参考资料,利用现代网络媒体寻求答案,以课程论文的形式呈现,或者对于学生有能力自学的章节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备课,以讲课的形式呈现,并且每次都要有一名学生为主要负责人代表本小组进行论文写作或课程讲解,所得成绩是整个小组的,并计入期末成绩.这样无论是在课上还是课下的小组学习中,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将同组其他学生的认知成果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来,进一步深化自己的认知结构,并且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博采众家之长,并在遇到挫折时能相互鼓励,团结协作,从而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并在相互的协作中完善自己.

1.2 建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我校是一所地方二本院校,随着高校的逐年扩招生源总体质量逐年下降,学生的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想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首先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认知兴趣,才能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全身心配合教师的教学,积极投入课堂教学.

为了激发学生兴趣精彩的课堂开头是必备的,微生物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备课过程中深入研究教材内容与身边、国内外的时事的联系,在课堂上可以此为切入点引入教学内容,如在讲述朊病毒时,可以用谈“牛”色变来引入,让学生带着疑问走入课堂;再如讲解微生物生态,以超级细菌在石油污染中的应用等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好奇是人自发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意向,是兴趣的先驱,课堂之初引发学生的好奇和疑问,会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的感觉,会使学生迅速兴奋起来,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进入学习情境.

除了在教学开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设计教学内容要尽量多的引入与内容相关的前沿知识,通过教学内容的新鲜度和思想的高层次来吸引并激励学生,这样不仅能使学生保持学习应激状态,而且能拓宽他们的学科视野,更能诱导学生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如讲光能营养微生物时可以向学生介绍微生物蓄电池的相关知识.教学过程中,还要把微生物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解释生活中与微生物有关现象,如“鬼火”的出现,化粪池盖爆炸的原因等,这些都会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1.3 通过课前预习培养自主学习

在培养兴趣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即教学的任务在于学生学习能力的生成,而不在于传授知识本身.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没有人会成为通晓所有知识的博学者,只有成为学习能力强的人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因此,大学课堂不仅仅要有知识的传授,更应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与学习能力的生成.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预习采取不同的要求,微生物学的教学内容中与前期学科知识内容重叠的章节(如真核微生物一章),采用以自学为主的学习方式,所以这类内容的预习以备课为主.每个学习小组负责一部分教学内容的准备,各组成员轮流上讲台讲解相应的内容,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肯定其优点并其有创新的地方予以鼓励,指出不足的地方,并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评课.这样既复习巩固了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对于其它教学内容,在学期初将教师的授课计划及每节课详细的教学目标都交给学生,并提供预习提纲,其中设计的问题要符合各层次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并能引发学生对未学知识的思考和探究兴趣,并以课堂提问的形式检查学生预习效果,将提问结果记入平时成绩.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使学生对本节要学习的知识有初步的了解,能够带着问题疑问进课堂,减少了学习盲目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提高教师教学素质,进行课堂的有效教学

2.1 科学整合教材,拓展知识视野[3]

由于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度综合,致使大学教学内容也向综合化方向发展.因此,大学教学内容应该体现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的原则[4].教学内容的改革是高校教学改革的中心[5].《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秦秀丽 孙佳岩.

历来教材都是只有一本,但是本次我们选择两本,在授课过程中依据大纲的教学内容组织教学,不是依据某本教材.两本教材分别是:武汉大学沈萍主编的《微生物学》和复旦大学周德庆编写的《微生物学教程》,这两本书都体现了微生物学近期的研究进展,但两本书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在内容上可以互为补充,这样既有利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其基础知识也更加扎实.在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就会自觉地将知识进行综合整理,夯实学生的学科知识基础,锻炼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

微生物学与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是相互交叉和融合的,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突出本课程所特有的内容,如“微生物的代谢”一章,生物共同的代谢途径是生化课的重点内容,这里主要以提问的形式帮助学生回忆相关知识,重点讲解微生物特有代谢途径及其应用意义,如肽聚糖的合成、生物固氮等.在教学过程要加强基础教学,充分挖掘教材章节间内在的联系,这样能使学生获得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如细菌细胞壁的结构与细菌革兰氏染色法、细菌肽聚糖的形成过程及抗生素的作用机制相结合起来作系统化讲解,能使学生拥有完整的知识脉络,掌握起来比较容易而且不易记混淆.

在选择教学内容上还要注重知识的专业性、前沿性,更要有一定的深度,以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还要联系学科的最前沿发展趋势,给学生带来前沿的学科信息,例如微生物转基因育种,废水的生物净化,植物秸杆的微生物再利用,有效微生物利用研究等.大学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不仅看到当前知识的立足点,也看到学科知识未来的发展方向,使学生在课堂中充分经历智慧的陶冶与心智的培养.并向学生介绍有关微生物学的学习网站和课程网络课件地址,例如:武汉大学微生物教学专题网站(http://202. 114. 65. 51/fzjx/wsw);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学教学网站(http: //nhjy. hzau. edu. cn/kech/biology);四川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http: //202. 115. 176. 40/wswx);江南大学微生物学教学网站(http: //foodsc.i sytu. edu. cn/wsw/dzja. htm)等,供学生进行查阅.为了多方向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向学生提供一些查阅资料的网站和方法,包括我校常用的中文期刊网(CNKI、万方等),引导学生在充分利用网络获取微生物学信息和资料,并鼓励他们“逛逛”小木虫、丁香园、生物谷等专业论坛,学习如何进行专业知识的交流和讨论,培养其获取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2 改变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基本途径.而现行的授课方式存在着一个很大的弊端,即教师垄断了全部学时,师生关系基本处于单向传输状态,在教学活动中“教”占据了主导地位,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教与学之间难以互动,这往往使学生没有学习的主动性,缺乏自主学习和再学习的能力.根据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知识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主动施教的知识灌输者;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的灌输对象[6].所以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学生参与度高为依据,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专注程度,进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更能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乐于学习.

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能进行师生互动交流型的教学模式.PBL (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是经过广泛论证和认可的一种成功的教学方法[7],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启发式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重点.如在微生物的课程中涉及很多经典的实验,分析每个实验的设计、理解实验的过程与结论,再讲解出来,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如彷徨实验,在讲解的前一周布置下去,要求学生进行讲解,并以小组的形式“备课”,在此期间学生必须借助图书馆、网络等查阅大量资料来学习和扩展知识,经整理、归纳、总结[8],最终形成自己的学习成果以讲稿呈现;在评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其他组的学生进行评课,并鼓励大家就某一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最后,由教师上台进行最后评述,同学们顿感豁然开朗.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参与面广,参与程度高,能有效的激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反思彼此之间的认知差异,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通过亲身体验,领悟学习方法,增强自主意识,从而真正实现了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非常显著.

对于知识点零乱、分散且容易混淆的内容,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归纳与比较其间的异同,使知识点层次清晰,也能减少学生记忆的难度.如在讲病毒繁殖方式时,详细讲授烈性噬菌体的增殖过程后,再以动画的形式呈现植物和动物的增殖过程,让学生具体总结归纳其他两类生物体中病毒的增殖过程,并比较相互间的差异;再如G+细菌与G-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在讲授结束后,把比较的项目逐一呈现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这样既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能提高其归纳总结能力.并在每章结束要求学生写一份关于本章内容的读书笔记,既可以写本章内容总结,也可以写本章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这样调动和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

微生物的微观形态特点使得微生物学的教学抽象,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以将在显微镜下的影像搬到教室中,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如讲解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结构时,可以利用幻灯片展示不同微生物的形态、构造,使学生能有感性认识,更直观地理解相关知识,而一些动态的内容如鞭毛运动、噬菌体复制的过程可以通过色彩丰富、生动形象的视频展示,提高授课效率.

3 改变考核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3.1 发挥考核评价的指导作用,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

闭卷考试一直是考核教学效果最常用的评价方式.传统的教学效果评价只是注重考试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轻视学习过程,减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造成学生平时不学习、期末突击的现状,不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大多数情况是学生在考试交卷的同时也把老师交给的知识还给老师,根本谈不上把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应用,更谈不上创新.最终我们的大学教育培养的都是高分低能的、只会死记硬背的考试型“人才”,不能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

正确的考核评价方式对促进学生学习有指导和激励作用,教师必须转变以往的考核评价方式,学生的学年总成绩组成为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提问、课堂测验、平时作业(占20%),讨论课成绩包括小组课下讨论、课堂讨论(占15%),课程论文包括读书报告、调查报告(占15%),期末考试成绩(占50%).课堂提问和课堂测验可以督促学生及时地对学科知识进行预习和复习,引导把学习的功夫用在平时,有利于知识的掌握.把课堂讨论列入总成绩是为了调动学生课堂上对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是学生与老师进行直接交流的场所,是老师引导学生如何学习的主要阵地.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而且在讨论课上学生为了展示自己的风采,都进行了认真的准备.这样促进了学生对相关知识有全面的掌握,同时又培养了自学能力、锻炼了查阅资料与口头表达等多方面的才能,课堂中实现了全班同学之间知识与信息的共享.增加能关注学生课下学习状态的考试形式如撰写读书报告及调查报告等课程论文,其中的调查报告学生可以自主选题,主要方向是对微生物学课本中的某一论点提出自己的观点(包括对现有观点的质疑),并提供自己调查到支持其观点的论据,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学生寻找论据时巩固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培养了他的科研兴趣和创新能力,使学生从记忆型的学习向思考型、探究型学习转变.

3.2 进行多角度的评价,关注课上课外的学习状态

以往评价实施主体是教师,这样多少会受教师本身的主观意见的影响,为了使评价更加的公平、全面、合理与科学,在评价过程中加入学生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在讨论课成绩中教师的评价(占40%)、学生自我评价(占30%)、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占30%).讨论不仅发生在课堂教学中,也发生在课下的各小组的学习讨论中,在讨论中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从而转变为主动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思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每次讨论后,都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内各成员间的自评和互评,分出等级还要给出评价的原因并填写相应的评价单,这样学生为了能打出合理的分数,必须要认真听讲,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讨论中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实现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共享.由教师在每章结束时进行反馈,这样既可使学生能及时发现自己学习的弱点,也会有效的缓解仅仅由教师进行评价所造成的由个人主观能动性所带来的评价偏差,而且在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过程中能够进行自省,鞭策彼此进步.

这样的评价不仅是对其知识掌握水平的评价,更是对其学习状态的评价,在这种多角度的动态评价中,可以使教师依据学生的状态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时刻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发现问题能及时解决,使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一直保持紧张状态,不仅有利于知识的积累,也可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微生物学在工农业、医药卫生、环保能源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何将丰富多彩的微生物学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这一任务的完成需要教师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投入精力进行教学改革.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注重能力以及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要重视教学改革,优化教学内容,时刻关注学科前沿,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改革的目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郭传省.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D].2003.6.

〔2〕卫功元.完全学分制下微生物教学的“破”与“立”[J].微生物学通报,2011,38(8):1283-1287.

〔3〕胡廷章,黄小云,刘仁华.提高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效果的体验[J].微生物学通报,2007,34(4):812-815.

〔4〕罗启.大学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D].2012.12.

〔5〕秦秀丽,孙佳岩.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1,20(1):79-81.

〔6〕刘新胜,张会芬,孙连海,等.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网络辅助教学探索[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1):100-101.

〔7〕何平,陈洪,张湘燕,等.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微生物教学改革的探索与体会[J].微生物学通报,2011,35(8):1319-1321.

〔8〕唐蕊,李海燕,张雪辉.浅谈微生物教学中大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邢台学院学报,2009,24(2):12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