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社会论文大学生创业正文

高职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途径探析

  • 投稿韩东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709次
  • 评分4
  • 29
  • 0

谢华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湖南长沙,410114)

[摘要] 就业形势的严峻,使大学生创业成为一种趋势。把大学生从被动的就业者转变成主动的创业者成为高校教育教学与人才培育的目标之一。从创业教育理论入手,探析高职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途径:从创业目标、创业动力和创业兴趣等方面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通过明确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特色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组织形式、打造专业化教学团队和完善创业教育评价标准等途径,培育大学生的创业素质与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职;创业人才;途径

[中图分类号] G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5)02?0047?03

[收稿日期] 2015-01-16;[修回日期] 2015-03-26

[基金项目]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等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XJK012BZJ014)

[作者简介] 谢华(1976-),女,湖南双峰人,湖南外贸职业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

一、引言

随着高校的扩招,在校生规模越来越大,就业压力和竞争也越来越大,大学生创业已然成为了一种社会趋势。国务院在《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加强普通高校和职业学校的创业课程设置和师资配备,开展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训。”另一方面,新时代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对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理论学习、技能训练之外,当今知识经济时代还要求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培养人才自身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1]。作为人才培育基地的高职院校理当顺应时代的潮流,确立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战略核心地位,以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积极推进创业教育改革,构建基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创新创业型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品牌影响力。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基础上,通过调整教学模式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知识水平,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学生由被动就业者转变为主动创业者。

二、高职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途径

对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研究源于发达国家。自从第一门创业教育课程于1947 年出现在美国的哈佛大学以后,很多国家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探索。国外创业教育研究主要从创业教育重要性(Shepherde,2000)、创业教育目标(Gerald E. Hills,1988)、创业教育阻碍(Gerald E. Hills,1998)和创业课程设计(Gerald E. Hills,1998)进行了研究,这为国内研究者提供了研究视角[2]。黄薇、唐友、佟明亮(2013)认为:创新创业人才教育是以培育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业素质和能力为目标,以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和实施创业项目为载体,把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3]。创业教育一方面可以弥补大学毕业生创业经验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系统发展大学毕业生的相关创业技能。受过良好创业教育的人比没有受过创业教育的人,在提高新事业存活能力方面更具有优势。

结合我国实际高职教育的现状,笔者认为,高职院校要达到培养创业型人才的目标,可以从两条途径入手:一是培养高职学生的创业意识,二是培养高职学生的创业素质与能力。

(一)创业意识的培养

传统的高职培养模式局限于培养掌握专业知识、具备专业技能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但是在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应从单纯培养就业型人才向与培养创业型人才相结合的方向转变。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强调人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思维的养成。教师应从目标、动力和兴趣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1. 指导学生定位创业目标

人生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确立自己的创业目标。虽然创业市场商机无限,但对资金、能力、经验都有限的大学生创业者来说,并非“遍地是黄金”。大学生创业只有根据自身特点,找准“落脚点”,才能闯出一片真正适合自己的新天地。高职院校可以聘请业界专家做客座教授,为创业学生提供决策性的建议。适当引导学生从职业气质、职业兴趣、职业倾向、职业能力和职业潜力等方面正确分析并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结合自身特长,依据社会发展定位自己的创业目标。

2. 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创业动力

高职院校应走“校企合作、产教研结合”的路子,建立校企利益共同体,深化校企合作育人。共同设立创业基金,对有创业意向,并且具有一定创业能力的学生提供资金和技术上的扶持;设立创业奖学金,对创业成功的学生进行奖励,激起学生萌发创业意识,激发创业动力,形成校园创业文化氛围。

学校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开展创业社团活动,邀请企业、政府等各界专家做专题讲座和创业宣传。每个成功的创业家都是经历过成功与失败成长起来的,他们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都是对学生的一种教育和启示,会激励他们前进,既能加强他们的创业意识,更能增强了他们创业的勇气。

3. 开展创业实践,培养学生创业兴趣

开展就业指导与服务,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方法、技巧和创业理念;校企合作建立创业性实践服务基地,企业借此吸收大量实习生,可以帮助企业解决劳动力不足以及节约劳动力成本等一些实际问题,同时也为创业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提升了学生在教室无法得到的实操能力和创业能力,实现了校企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学生通过一线的实习实践也会对创业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创业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创业型人才要有竞争意识,还要有团队合作精神;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还要有动手实践的能力。因此,学校应发挥专业优势,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业能力,从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的组织入手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合作探索学习中培养其竞争意识与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其个性化发展。同时打造一支创业型教师队伍和构建创业教育的评价体系也是培养创业型人才的有力保障。

1. 明确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

科学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我国高职院校要改变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转向培养新时代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具有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复合型技能型人才。

2. 构建特色化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通过调研与论证,分析社会对学生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的需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专业课程体系,整合现有的专业基础课和公共基础课,增加相应的创业基本理论课程,整合专业实践课程,增加相应的创业实践课程。在已有的专业课程体系中增加特色化创业课程,设置“创业学概论”“创业基础理论”“创业案例研究”“国际市场营销”等课程在内的基本理论课程[4]。“创业学概论”作为一门入门教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创业,创业需要哪些基本知识,以及创业的步骤。“创业基础理论”以成功的创业案例告诉学生创业者应具有哪些素质和基本能力。“创业案例研究”则更详尽地给学生提供真实案例,通过成功以及失败的案例,分析成败的原因,为自己今后的创业活动吸取宝贵的经验教训。“国际市场营销”指导学生了解国际市场,在以后的商海沉浮中充分分析和利用市场契机,运用正确的营销手段和策略,赢得市场中的一席之地。

3. 改革教学组织形式

调整实践课在课程教学的比例,纠正填鸭式的纯理论教学,采用能有效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求知欲望的体验式教学。充分利用教学软件给学生创造模拟的工作情境,让学生模拟现场操作,使他们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专业知识,发展专业能力。如湖南外贸职业学院可以利用学校虚拟的阿里巴巴商务平台和国际贸易仿真实训平台,让学生模拟体验从创业决策、项目选择、团队组建、管理企业到产品推广等整个创业历程。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实行创新创业实习,让学生进入企业内部实习,了解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模式,积累处理各种问题的经验,为以后创业打下坚实的经验基础。

除了课堂实践教学和企业实习实践教学之外,还可以聘请经济学家、政府官员或者风险投资家做创业顾问,给创业学生做风险预测和出谋划策,帮助创业学生增强对市场的敏感度,使其对市场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和正确的决策;帮助学生提高对政府经济政策的领悟力,学会在创业中分析政策法规对经济的影响,把握国家宏观调控方向,寻求政策支持;帮助学生增强风险意识,敢于面对失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重新站起来继续前行。

4. 打造创业型师资团队

专业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学生创业素质的另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目前,大多数创业课程的教师缺乏实际创业经验。我们应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根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行轮训制,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加强对专业教师的创业能力培养,选派教师每年到企业实践,培养敏锐的创业嗅觉,树立创业教育理念。

5. 完善创业教育评价标准

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人才,不仅是培养人才,而且是培养社会人才。因此教育的效果不应该单纯从学生自身的成绩来评价,还要从其产生的社会效益来评价。创业教育的效果应该实行多元化评价,在考核大学生创业能力时,将社会、企业等纳入评价主体,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在评价学生创业素质的基础上,将其对社会所作出的贡献纳入评价内容中来,实现评价内容多元化;结合学生在知识的掌握,操作能力的展示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评价,实现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通过统一的多元评价体系和可操作的创业教育评价标准,及时吸取全社会的反馈信息,修订和完善创业教育体系,促进创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三、结语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应坚持以社会经济需求为导向。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高职院校要改变传统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教学方式,重视学生创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其创业潜能,最后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服务。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吕晓军.商务英语人才的创业素质培养[J].商场现代化,2007(10):273-274.

[2] 邓淇中.创业教育的研究现状与思考[J].创业教育,2014(10):23-25.

[3] 黄薇,唐友,佟明亮.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民办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3(2):92-94.

[4] 芮国星.信息时代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6):50.

[编辑:何彩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