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中学英语正文

抛锚式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 投稿吊炸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279次
  • 评分4
  • 24
  • 0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户县第一中学 翟 青

一、抛锚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有时也称“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到实际的环境中去感受和体验问题。 抛锚式教学由这样几个环节组成:

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这一环节就是“抛锚”。

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如何去解决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线索,并要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协作学习——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效果评价——往往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只需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

二、 抛锚式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中的应用

下面以新课标高中英语必修5第五单元“First Aid ”阅读模块的教学设计为例,介绍抛锚式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中的应用。

(一) 教学内容:必修5第五单元First Aid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急救的重要性和相关急救知识;

过程与方法:掌握从阅读材料以及简单的讨论中提取信息和观点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自主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小组学习与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三)教材分析:《First Aid》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五第五单元的阅读,介绍了有关急救的基本知识,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急救的方法。

(四)教学资源:一个局域网或互联网教室,投影仪、大屏幕等。

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获取信息所需要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教师通过中控台实现师生及生生间的互动与交流。

(五)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教学采用抛锚式教学。

围绕“如何实施急救”这一内容学习者通过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师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网站,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主高效地学习。同时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能力,培养自信心。本节课在设计上突出以下两个方面:根据新课标精神,把教学重点放在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上,并以积极的评价方式来帮助、促进学生的发展;以主题资源网站为载体,通过任务驱动,开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实际需要也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法、讲解示范法、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

1.情境创设。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视频或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创设出需要实施急救的场景。

设计说明:建构主义学习强调创设真实情景,把创设情景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在英语课堂中,以创设学习情景方式展开教学,这样可以较好地体现对学生认知活动的组织和对学生思维活动的激发与引导。通过积极的情景去“同化”与“顺应”,达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过刚才的情境创设从而抛出本节课的“锚”,即,在这些情境下如何实施急救。

2.自主学习。因为面对的突发状况不同,实施急救的方法也不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学习不同情境中的急救方法。例如:烫伤,运动中的扭伤,被利器划伤,流鼻血和被蛇咬伤。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整合。教师在这过程中可以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

设计说明:在这一过程中锻炼了学生获取信息和资料的能力;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启发学生进一步延伸课堂知识,使语言知识和其它背景知识、学科知识相结合,扩大其知识面。

3.协作学习。进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小组都有了自己的学习成果。这一阶段可以对小组成果进行展示,交流。

设计说明:建构主义认为,教学是以协作学习作为主要策略的,教学是与学生合作共同建构知识的。因此,英语教学不应是教师个人的单向的信息传递,而应是师生间、学生间的双向交流与多向交流活动,所以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是阅读教学中要培养的重要能力。

4.效果评价。教师可以在学生的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中进行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重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结束语

抛锚式教学模式是建构主义中目前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之一。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积极为学生创设问题解决的情景,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建构起自己的英语理解力时,才能真正读懂文章,学好英语,培养英语思维能力和自我探究的习惯,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使学生主动阅读学习,积极思考。这与当今“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不谋而合。这对我们的教学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给我们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指导性的启示。我们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栏目责任编辑: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