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调查了西藏拉萨市曲水县南木乡江村藏族婚姻制度,概述了当地藏族一夫一妻制、一妻多夫制等婚姻制度。阐释了当地藏族一夫一妻制、一妻多夫制等婚姻现状存在的社会、经济原因及发展趋势。介绍了藏族婚礼习俗及议程。认为藏族依旧完整的保存着传统婚俗文化和仪式,只求家庭幸福美满,家族团结兴旺。
【关键词】 西藏;家庭结构;婚礼
一、前言
西藏以其高海拔和浓厚的藏族文化成为大陆地区人民心中的圣地。每年,滇藏线和川藏线上随处可见挑战西藏高峰的骑行者,青藏铁路的开通吸引了更多人,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西藏其实很陌生。
西藏存在多种婚姻制:一妻一夫制、一妻多夫制等,西藏地区的一妻多夫婚姻制度不仅是简单的两性结合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同时还被赋予了藏族所特有的文化成分。[1]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制度也是一种社会制度。通过对藏族家庭模式的研究,可为我们提供家庭行为模式和社会行为模式,从而促进社会控制的实现。藏区一妻多夫家庭有其优越性,值得探讨。
缘于西藏独特的地理区位与自然资源,缘于藏民族在宗教信仰与文化禁忌心理作用下对于自然物的多样性分类区别,缘于与周边区域民族间的经济贸易交往与文化互动,西藏许多习俗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权力、经济交换、社会阶层、文化信仰与宗教禁忌等深层次的文化意义。[2]
我们基于对西藏拉萨市曲水县南木乡江村考察,试图通过对该村婚姻制度,仪式及文化进行分析,以此让我们深入了解西藏的文化和社会。
二、田野调查点的基本情况
西藏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地处北纬26°50′至36°53′,东经78°25′至99°06′之间,位于中国西南部,青藏高原西部和南部,东面与四川省毗邻,西面以及南面与印度、尼泊尔、不丹和缅甸接壤,北面与青海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邻,是中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门户,无出海口。
青藏铁路,穿过了常年冻土的唐古拉山,越过了广阔的那曲牧区,牛羊、草原、雪山、戈壁,历经23小时,最终到达拉萨。与别的大型城市有所不同,拉萨市没有高大的建筑,沿街的房子一般只有两三层,但这不影响拉萨的繁华与热闹。七八月的西藏进入了雨季,几乎每天晚上都有一场倾盆大雨,正因如此,干燥的空气变得湿润。高海拔对我们这些初入西藏的人来说是种挑战,由于空气稀薄,普通的运动也会带来严重的气喘,但这并不影响西藏舒适的气候和清晰的空气。
我们的田野调查点是拉萨市曲水县南木乡的江村。曲水县隶属于拉萨市,位于西藏腹地、拉萨河下游、雅鲁藏布江中游北岸,地理坐标为东经90°72′82″,北纬29°36′05″,整个地形东、西部稍高,中部的拉萨河与雅鲁藏布江交汇处较低,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3]南木乡属于曲水县辖乡。“南木”系藏语译音,意为“天空”。1960年设南木乡,1970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南部,人口0.23万,通公路。辖江麦、江吉、江堆、仲沙、拉康、德列、帮佐、增卡、日扎、才觉10个村委会。为半农半牧乡,种植青稞、小麦、油菜,牧养牦牛、绵羊、山羊。[4]虽然地处乡村,但这里并没有想象中贫苦与荒凉,事实上南木乡也有其特有优势:第一,南木乡离拉萨市只有四十多分钟的车程交通便利,交流方便。第二,南木乡地处拉萨河下游,水源丰富,土地肥沃,加上气候适宜,所以青稞小麦产量较高。第三,南木乡实行机械化生产,在收割,打场等农业作业时效率高,花费人力资源少。第四,此地外来技术人员多,他们帮助本地村民搞大棚种植、建筑等。第五,政府大力支持,基础设施、学校设施较完备。
江村受南木乡管辖。我们考察小队住在南木乡小学的学生宿舍里。学校与想象中的破旧完全不同,橡胶足球场、综合楼大厅、新建教学楼、食堂、宿舍还有先进的电子教学设备都显示着学校的基础设施的完备,政府在西藏教育上投入很大,以保障他们学习质量。
三、藏族的家庭结构
在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中,家庭的类型主要有单亲家庭、核心家庭、主干家庭、扩大家庭和联合家庭。[5]西藏农村最普遍的家庭模式是主干家庭和扩大家庭,这种家庭结构的形成与当地的婚姻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西藏的大中城市里,藏族人普遍实行一夫一妻制。在政府工作的藏族同胞是实行一夫一妻制。在城市里工作的藏族人和从农村到城市打工的年轻人大都是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人群,在婚姻观念上提倡一妻一夫制,加上对自由恋爱的向往,在城市里的藏族人普遍实行一夫一妻制。
但在经济不发达的偏远山区,一妻多夫现象十分普遍,这种家庭模式被藏区农村社会承认。西藏农村在传统上,一般一家最少也生三个孩子,由于经济、家庭规模、传统观念等因素,父母希望两个儿子留在家里共同承担这个家的责任。现在的西藏农村,偶婚制的家越来越少。现在20多岁年轻人都向往自由恋爱,自己没考上高中或者大学,也都希望到城里找工作,找对象成家。如访谈在杭读大学的西藏同学也印证了田野点的实际情况:西藏同学家乡的村子里有六十多户家庭,三十岁以上的一妻多夫家庭有三十家左右,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都不太确定会不会接受一妻多夫制,因为教育普及,一妻多夫的现象越来越少,一妻一夫观念不断扩大。
藏区一妻多夫式家庭普遍角色扮演:公公作为一家之长,支撑门面,掌管家庭收支,分配劳动任务和劳动成果;婆婆在家操持家务;妻子在家哺育儿女,协助婆婆处理家务;长子管理家中具体事务、决定家族的发展方向;次子外出打工,为家庭增加经济收入并带回外界的信息,这样的家庭既团结稳定不易受外人侵扰,又可以使家庭很快富裕起来。
藏族一妻多夫式家庭普遍是一个家庭兄弟共妻,两兄弟共妻为最普遍,此外家里如果有人选择入学深造并且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以及那些选择独立门户的人,一般会自由恋爱,实行一夫一妻婚姻制。
婚前,男方家庭兄弟决定共妻,其父母必须要和女方的父母解释清楚,待得双方意见达成一致方能结婚。迎娶新娘时,一般是长兄代表举行婚礼仪式,婚礼过后其他兄弟逐渐与妻子发生关系,从而变成事实上的丈夫。在性生活方面,兄弟们并不需要明显的方法去处理与妻子同房的问题:例如次子去外地工作,妻子一般与兄长同房;次子外出务工归家后,长兄会自觉回避。在一妻多夫制家庭,妻子不管跟谁所生的孩子,都是称长兄为父亲,称其他兄弟为叔叔。兄弟们对妻子所生小孩必须平等关爱,一视同仁;同样孩子对他们必须持同等尊重态度。藏区农村社会对多夫家庭的子女称谓是以“家”为单位,外人称其子女是“某家”的子女,而不会称其“某人”的子女。如果妻子对丈夫不能一视同仁或兄弟为了妻子发生分歧,从而导致严重的家庭矛盾和内部危机,并且在不能调和的情况下,一般会分家。妻子选择她自己喜爱的丈夫组成一家,家里的孩子全部归于他们俩,另一位丈夫则会再婚。
在一妻多夫家庭中,家庭的团结至关重要,妻子则是起到中枢纽带作用,既需要处理好婆媳关系,又要协调好夫妻关系,尤其是在性生活方面,要做到公平合理。家中长辈也特别重视这方面,会时常嘱咐媳妇对几兄弟要平等相待,一视同仁,互相敬爱。在藏区农村社会,妻子如果在家中处理好婆媳关系、夫妻性生活以及日常衣食住行等方面,使得家庭和睦团结,那么她便是一位合格的妻子。
藏区兄弟共妻的主要原因:第一,家庭的财力、劳动力聚集,经济效益最大化;第二,兄弟团结,有利于家庭发展。最常见的是劳务分工是为兄长在家里照顾家庭,其他兄弟会出门做生意、务工或其它事,为家庭增加收入;第三,兄弟共妻是藏区农村社会传统价值观,子女与父母长期生活在一起被视为最美满的家庭;第四,现实中,兄弟共妻家庭在亲属和村落中普遍是个大家庭,家境较殷实。
四、藏族的婚礼
1、婚前准备
长子在到达结婚年龄时,父母会主动去亲戚或关系好的朋友家,帮儿子介绍一个邻村的姑娘。通过联系和介绍,男方家父母亲亲自考察女子的品行、性格、干活能力等。如果对女方满意,男方家的父亲和介绍人会亲自到女方家与其父母相见,谈论婚嫁事宜。女方家经过商议,觉得男方家的家境、以及男子和他家人的品德都不错,才会答应将女儿嫁给他们。此外,他们还会选定一个时间让男子和女子相见。
此种婚姻为父母之命,女子一无所知。到了男女双方约定那天,双方父母会带着自己的孩子相见,但是女子一直是一无所知,女方父母并不会告诉女儿婚嫁事宜。在看到女子的形貌之后,男子觉得满意就告诉父母,父母明白儿子心意后,就亲自到女方家诚恳的提亲并确定订婚的时间。订婚那天男子的叔叔或弟弟陪父亲到女方家,给女方父母敬酒、献哈达、送礼物和红包,此外,女子在订婚那天必须是不在家,不能让她知道。
婚前五天左右,男女双方家庭会提前安排婚礼工作人员,他们会邀请能说会唱的男子充当喜官,作为迎亲队伍和送亲队伍的带队人。此外,男方家还会邀请一位喇嘛,一位婚礼秩序管理人,三至五位女服务员,一位专门请来酿青稞酒,其他几位负责婚礼上给客人们敬酒、唱歌以及打扫卫生,四位厨师,两位洗碗人,两位接客人等等。
婚礼的前一天,男方家会派两人,一般情况下一位是亲戚或朋友,一位是雇请的司机。到女方家去,让他们负责第二天接新娘,伴娘以及送新娘的人员的任务。当天晚上,女方家人才会告诉自己家女儿明天要嫁人,一般情况下女子都会大哭大闹、乱骂家人,女子的朋友都到她的家来安慰她,祝福她。
2、婚礼过程
一般情况下,正式婚礼会举行五天,婚礼后还会有两天后续酒宴。第一天早上,送新娘的喜官手里要捧着哈达,带领送亲队伍唱着告别歌很早出门。进入男方所居住的村子后,送亲队伍会在男方家田上搭的帐篷里休息。男方家则会派一男一女给他们送早饭,献茶敬酒。等婚礼时辰临近时,送亲队伍再次出发,把新娘送到男方家门口。
与此同时,男方迎亲队伍已备好下马桌和满缸子的水。水满满表示吉祥的意思,水没装满则不吉祥。早早在门前列队迎候。当送亲队伍到达时男方家门口时,迎亲队伍的喜官就立即上前迎接送亲队伍。送亲队伍下马后,男方家邀请的几位服务员一边唱歌,一边给送亲队伍敬酒,表示欢迎。随后,男方的母亲和伴娘将新娘从马背扶到马桌上,男方家的喜官将哈达献在水缸和门上,以示吉祥如意,然后唱门歌。进门时,男方家的喜官把一条哈达系在新娘的腰上,并为新娘带路。迎亲人一边蘸水洒向送亲队伍和新人,一边唱洒水歌,进门后送亲人还要唱赞歌。这一段时间里,喇嘛在屋顶上念经,为的是能得到诸神的保佑。之后,送亲人直接到婚礼屋去参加婚礼仪式,新娘和伴娘则到新婚新房。
下午,前来祝贺的人,穿着藏式婚礼服、戴着帽子,陆续地到举办婚礼的房子里。婚礼仪式上,新娘、新郎、伴娘、喇嘛、婚礼秩序管理人、男方家的父亲以及送亲者都有固定的位置,其他祝贺的人座位按先后顺序坐定。祝贺人差不多到齐后,才开始吃酒席。其中,酒席以自助餐形式进行。酒席过后,新郎和送亲者骑马到村的土神庙去献哈达和经幡,祈祷保佑。男方家的喜官则对客人们将要送的礼物进行记录,这既是为了确定并宣布客人们送礼的具体时间及其安排顺序,也是为了便于日后人家办喜事去送礼。
一般情况下,送礼时间安排在第二天和第四天的白天。送礼时,每个祝贺人把礼物传给男方家的喜官,喜官用说唱的方式宣布礼物,然后交给新娘、新郎、伴娘以及其他家人。贺祝人[1]给喇嘛、婚礼秩序管理人、送亲者、服务员、厨师、洗碗人、接客人员等献上哈达并且给予少许现金当作礼物。在这两天的晚上,则是安排跳舞唱歌的活动,有时女方队伍和男方队伍会进行跳舞比赛。
第三天是整个婚礼里最热闹的一天。女方会展示自己的嫁妆,如衣服、首饰等;女方的父亲与兄弟会给家人送礼物,给客人献哈达。其中,需特别说明的是,新娘所穿的婚纱礼服是男方家专制的。这天晚上,送亲队伍会表演节目,其间,大部分客人会扔钱,那些钱会被服务员捡起来交给男方的喜官,婚礼完后,喜官会把那些钱分配给服务员、厨师等人。此外,客人会不断地向新郎敬酒直至灌醉他,再由喜官将他送到新房。
第五天早上的安排是给那些还没送礼的客人送礼,而下午,则是恭送送亲队伍,伴娘一般会留下来陪新娘一段时间。男方家在自家院子摆一桌酒席,服务员一边唱歌,一边给送亲人敬酒;家人以及其他客人给他们献哈达。送亲人员出门后,喇嘛和男子母亲会到屋顶上望着他们离去,以表示恭送他们。送亲人员上车后,会扔哈达、钱和糖,以示谢意。所扔的物品一般由村子里的孩子捡走。
藏族传统婚俗礼仪初探
- 投稿少女
- 更新时间2016-05-24
- 阅读量893次
- 评分4
- 赞24
- 踩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