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际传播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是知识、意见、情感、观念等信息交流与互动。它具备沟通直接,信息反馈及时的传播特点。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传播工程,人际传播具备最直接、最普遍传播方式的特点,所以人际传播在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活动中人际传播的特点,有利于教育工作者更好地认识和改进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际传播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6)-01-0071-02
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常新、常抓的工作,随着社会发展,综合环境的变化,需要在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新常态的背景下研究当前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状况,从而增强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研究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活动中人际传播的特点,有利于教育工作者更好地认识和改进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 艺术类大学生特点
(一)思维敏捷、乐观向上,理想信念相对弱化
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活跃,喜欢标新立异,带有一定浪漫主义色彩。他们思想前卫活跃,思维跳跃性强,但缺乏一定深度,他们接受新信息和新观点能力比较突出,但对国家大事关注甚少。由于受到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和艺术无国界观念的影响,盲从跟风,是非不分,由此造成有些艺术类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水平和鉴别能力下降,对时事政治浅尝辄止,了解不够深入。政治参与热情普遍不高,社会公德意识淡薄,理想信念不坚定,信仰缺失。
(二)崇真知,个性突出,集体主义缺乏
艺术类大学生崇尚艺术追求,对新鲜事物极具好奇心和敏感性。他们个性突出,喜欢自我欣赏,善于表达自我,勇于肯定自我。艺术类大学生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有较强的独立意识,他们借助社会资源,走出校园开展活动。社会不良现象对他们的影响非常大,学习生活中时常出现随意性和散漫现象。艺术类大学生注重个性发展,所以处理问题时随意性大,独来独往是他们的共同特征;如遇事讲条件,谈报酬,团队意识不强。集体观念、团队意识缺乏,参加集体活动积极性不高,不能正确认识与处理与他人关系。他们善于走出校园,借助社会资源开展各种活动。但他们极易受到社会不良现像的影响,作风散漫、随意性在学习生活中时有发生,他们习惯于独来独往,团队合作意识淡薄。
(三)情感丰富,明辨是非,但纪律意识不强
待人真诚,情感丰富,充满理想主义色彩是艺术类大学生鲜明特征。他们好恶分明,情绪容易周围环境的影响。他们自身缺乏自律性,大部分学生法纪观念淡薄、生活作风懒散,学习纪律松弛等现象,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时常触犯校纪校规;上课随意迟到、早退、旷课。宿舍卫生脏、乱、差。作息时间凌乱等。
(四)重视专业,轻视文化基础
艺术类大学生从小或中学开始专业学习,他们在专业上花费很大的精力。在重视专业学习的同时,却轻视文化课的学习。艺术类大学生进入大学后,他们对专业技能知识的学习非常积极,课上认真学习,课后也花大量时间来巩固提升。但是对文化课却重视程度不够,特别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这势必导致艺术类大学生人文素养缺乏,知识面狭窄,思想政治觉悟不高。所以,文化基础薄弱是艺术类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人际传播是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基本方式
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中,既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课程教学活动进行传播,也需要大学生党支部的组织生活活动以及辅导员、班主任等从事的人际传播活动。在这些传播活动中,人际传播是最基本的、最直接的、最有效地传播方式,也是开展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总的来讲,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际传播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人际传播是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基本、最重要的方式。作为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传播方式—人际传播,它成为艺术类大学生生存和交流的重要手段和必备工具在校艺术类大学生是一个长期集中生活学习的相对固定群体,人际间的交往是最为普遍的方式之一。在校艺术类大学生由于自身的特点和相对紧张的学习时间,他们对时事,热点问题关注度很低,阅读报纸、杂志的机会更不容乐观。日常中,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的教学活动是艺术类大学生接触到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活动的主流方式,除此之外,则是通过与开展党组织活动、团组织活动等形式党员、团员、辅导员、班主任等有关人员之间的人际传播活动。人际传播对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成有着巨大影响,对文化传播有密切的联系,它是形成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良好效果的基本传播手段和重要交流途径。当前,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微信、微博、等方式也正在成为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际传播的新方式,并占据着艺术类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
第二,人际传播的可控性特点是传播思想政治教育重要保障。艺术类大学生对传统事物接受方式比较的接受能力较强,在人际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处在主动地位,对传播的内容、传播的策略、传播的手段等可以具体情况实施即时有效地掌控。传播者常常根据实际情况辅之以表情、体态,语音等方式,以最大程度的说服接受者接受为目标,进行传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相关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懂得与青年人交心,善于把握人际传播,根据实际情况,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开展。人际传播的过程比较单纯,受到外界“噪音”干扰的较少,更能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受体,产生比较明显、直接的效果。
三、当前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际传播存在的问题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升,技术进步,艺术类大学生群体每天接触互联网的时间越来越长,其方式是通过电脑、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来接受信息。艺术类大学生虽然有着更加强烈的张扬个性的欲望,但辨别“噪音”干扰的能力却在下降,所以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临着极大的挑战。 第一,在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人际间传播的比重正在降低。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交互性很强的活动,需要传播者和接受者双方信息的互动和互换,其传播方式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动态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交换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艺术类大学生开展人际传播活动,一个必要条件就是获得并参加活动的“交流机会”,没有交流机会,所谓人际传播是不存在的。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的、现实的人际传播发生频率正在降低,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授课教师联系选课学生、辅导员联系大学生联系方式越来越多地借由手机、网络等手段实现。新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改变着传统人际传播的方式。
第二,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际传播过程受到网络新媒体影响。在网络新媒体出现以前,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际传播能够做到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信息交流,信息传播方式单一。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出现,艺术类大学生迅速成为受网络人际传播方式及其环境影响最深远的群体,网络博主们和粉丝们构建了以信息自我加工传播为中心的网络人际传播新格局。这种格局对传统格局造成了重大冲击。一些思想组织教育工作者通过微信、微博等方式与受教育群体交流,而受众亦通过微信、留言等方式给予回应和反馈。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完整的人际传播过程,但经过互联网一特殊中介,传播的真实效果则涌现出诸多的不确定性。受众接受信息的渠道增多,可选择余地增大,理解多元化,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仅仅是一种渠道里的信息,其权威性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四、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际传播新路径
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基础性工作,富有挑战性和创新性,必须与时俱进,因势利导,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牢牢掌控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
第一、积极创造环境,增强艺术类大学生的归属感。艺术类大学生集体居住的状况属于特殊的群体,有着较为特殊的存在状态和活动规律。要做好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际传播工作,必须实事求是,从艺术类大学生的实际生活状态出发,深入思考如何营造良好的情感归属氛围。只有良好的群体生活氛围,才能提高艺术类大学生的集体认同意识,巩固和加强与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人际交往活动。在人际传播的过程中,做到师生间人生经验的交流,增强艺术类学生对大学生活的体验,正如“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顺势而为、主动求变,力求将自己打造成时代的先行者、社会的代言人、学生思想的引路人。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作为艺术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定不能沦为“新技术的奴隶”,而应该主动应变,成为“新技术的主人”,掌控和运用新技术为集体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第二、因势利导,打造有力的校园意见领袖。在网络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新时代,许多新媒体得以产生和运用,以名人、明星为身份标签的网络“大V”和微博“大V”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舆论力量。他们在网络上的号召力非常强劲,他们每一次的“发声”都会有大量的“粉丝”跟帖和转发,这种方式已经对艺术院校正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活动产生冲击。很多艺术类大学生沦为“转发”大军成员,艺术类大学生更愿意选择虚拟人际交往胜过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老师和辅导员的现实交往,思想意识易受不良社会思想严重干扰。针对以上问题,坚持正面引导就是要使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正向言论充分累积与共鸣,用正能量舆沦压制负面舆沦的噪声,用科学的精神、理性的探讨指引艺术类大学生群体。面对新问题、新形势,我们不能落后于时代,作为艺术院校思政政治教育的传播者,我们应该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掌握现代传播技术,科学使用、合理运用,培养一批学生骨干、校园楷模,打造成校园里的“意见领袖”,通过这些渠道来正确引导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传递正能量和正确的声音。
第三、创新工作方法,探索人际传播新的方法。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接受内力强,民主意识强烈,但易冲动,缺乏理性思考和判断力是当代艺术类大学生的特点。特别是互联网新媒体技术处于绝对优势地位,面对汹涌而来的信息大潮,艺术类大学生容易被潮水般的网络信息所迷惑。准确利用艺术类大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处理信息的特点和人际传播的可控性、针对性、互动性和直接性等传播特点,积极引导艺术类大学生提高筛选信息和鉴别信息的能力,引导其向正确方向成长。这就要求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断以更高要求创新工作方法,主动融于新技术,探索人际传播方法新的路径。在人际传播的过程中,以说教为重点,使接受者在思想、行为、价值观上朝着传播者所希望的方向发展,或者通过激励性交流,进一步激发受传者的热情,影响作为受传者的艺术类大学生。对于一些通俗易懂的政治意识,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组织者可以利用互联网传播技术,激发艺术类大学生自主参与一些社会实验活动的积极性,深入理解思想政治内涵,同时也可以以调查研究的方式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深入。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宗旨明确的情况下,具体的教育形式和教育手段可以灵活多样,要求做到紧跟时代步伐,亲近学生群体,增强人际传播的效果为目的,力求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高洁,李琳.信息传播学[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29页.
[2]张耀灿,陈万柏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4页.
[3刘雷,马华芳.论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过程及模式[J].广西社会科学,2008(5):第198页.
[4]苏泽宇.网络人际传播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及优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7):第93页.
[5]李安英,徐兵,刘英飞.新媒体对高校德育的挑战及对策[J] .湘潮,2009(24), 第15页.
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际传播路径研究
- 投稿少女
- 更新时间2016-02-29
- 阅读量670次
- 评分4
- 赞57
- 踩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