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社会科学正文

校企结合共建培养专业人才之路

  • 投稿cC有
  • 更新时间2015-10-21
  • 阅读量534次
  • 评分4
  • 85
  • 0

文/刘见见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使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探索,并在校企合作领域开展了相关合作。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既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理论型、设计型人才,又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操作型人才,它是培养能在生产第一线从事技术转化和管理工作,既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复合型技术人才。本着这一原则,各职业技术学院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都应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身体素质,了解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城市轻轨和地下铁道的施工和维护技术,能够进行轻轨与地铁工程及铁路、公路等土建工程的施工和管理,具有一定的工程图识读、施工测量、工程实验与检测、现场施工能力的“好品德、好形象、好技能、好使用”的四好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对近几年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显示,该专业近80%的毕业生初次就业岗位是地铁工务公司线路工,10%是工程施工人员,另外10%从事工程咨询等相关工作。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工和施工技术人员是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两个主要的培养方向。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注重产学结合,充分发挥校企资源优势,按“校企全程合作培养”模式,坚持一个“中心”、三个“结合”,即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动手能力。

课程设置改革。按照“三个模块、一条主线”的原则(“三个模块”即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模块,“一条主线”即各类实践性环节)设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合理而适度地压缩专业必修课课时比例,同时增加实践环节课时比例,完善与理论教学既衔接、协同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课程设置方面可根据用人单位需要,采用“订单式”、“定制式”方式设置。

教育教学改革。引入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鼓励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组织研讨课,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转变由教师单向传授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单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与特长,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重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语言文字表达、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等能力。

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实训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富有活力、具备应用型素质”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并努力营造一个能让个人价值得到充分体现的软环境,通过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实训区教师的积极性。

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教学工作的顶层设计,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直接有效的实施方案,也是教学运行、教学管理的基本依据。为此,在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共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体系架构。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以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所胜任岗位分析为总指导,再进行典型任务分析和能力分析,进而进行课程设置。

人才培养体系设计。轨道交通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分为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技能培养体系和综合素质培养体系三个部分。

理论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体系分为两个知识平台:一是数学、工程力学等主干课程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具备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所必须的工程科学理论知识基础,学习课程涉及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等数学、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结构力学。二是专业知识的学习,主要内容包括建筑材料、工程测量、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结构设计原理、线路工程、地下工程、桥梁工程、工程概预算等,目的是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必要的专业知识基础。

实践技能培养体系。实践技能的培养培训必须贯穿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实践技能的培养按照获取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课堂教学实践环节,另一种为独立实训、实践环节。课程实践是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课程实验和实践,主要内容是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对部分理论现象的验证,如力学实验、建筑材料实验等。以实训为主要特征的独立实践环节独立于课程之外,通过解决类似于工程实际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这一体系又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基本技能层,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如电工电子实习、工程制图实践等。第二层次是职业能力训练层,如工程测量实训、地下工程实习、土力学与地基工程课程设计、桥梁工程施工与课程设计、线路工程实习等,进行综合应用和设计能力的训练。第三层次是能力拓展层次,着力点在于训练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技能,这一层训练主要通过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过程实现。

综合素质培养体系。通过职业道德修养与爱国主义教育,外语、体育,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等育人课程的学习,同时包括军训、公益劳动、志愿者、社会实践等内容,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

校企合作具体实施方案

共建顶岗实习基地。合作企业为接纳、管理、指导学生顶岗实习的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共同开发实习大纲、实习指导书,共同制定实习质量评价标准与方法,共同确定学生在企业的实习内容和实习指导教师。

共建校内实训基地。校企双方采用各种合作形式,共建以企业为主的校内实训基地,既能满足企业用人技能的需要,又满足学生实训的需要。

共建人才培养基地。搭建校企合作平台,聘请企业优秀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能工巧匠担任主要技能课教师和在企业生产一线担任顶岗实习学生的现场指导教师,企业接纳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训练,教师参与合作企业的科技开发工作。

开发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聘请企业资深专家担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共同进行职业岗位调研分析,开发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

开发优秀专业核心课程。按“教、学、做”合一的要求,根据岗位职业能力标准和教学规律制定课程标准,共同开发项目法教学。

开展职业技能鉴定。依托企业的职业技能鉴定站,为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并颁发相应级别的职业资格证书,让学生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早日进入岗位角色,同时也可节省企业用人成本,提高用人效率。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