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 孟源北 汪建宇 邝卫华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番禺 511483
[摘要]高职工科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实践硬件教学条件不硬、“双师型”教师欠缺、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以本校电气自动化专业为例,在协同创新理念指导下,本文详细介绍了开展的一系列改革实践与探索,并取得显著成效。结果表明,校企协同创新是破解现代高职工科类专业发展道路上了各种困难的有效途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协同创新;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
1、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需要,现代制造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工科人才培养提出了迫切要求。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在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面向生产、管理、维护与服务一线的电气自动化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责任与使命。为了破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这一关系到国家竞争力与社会现代化的重要问题,政府、教育界、企业界及社会人士纷纷做出了艰苦的努力与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结合、协同创新是解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难题有效途径的观念与认识现已逐渐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实际上,“协同”的概念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被德国学者Heken提出,是指系统中各子系统的相互协调、合作或同步的联合作用,以期产生1+1大于2的协同效应。随后,这一概念被用于经济管理、科技创新与教育合作等领域,用以构建协同创新的新机制与模式。当前对协同创新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以自然科学为主体面向科学前沿的协同创新、以哲学社会科学为主体面向文化创新与传承的协同创新、以工程技术为主体面向行业企业的协同创新及以政府为主导面向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同创新。
2、校企协同创新培养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内涵与实践探索
2.1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当前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培养的学生与企业与社会所需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没有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及如何培养人的问题;二是在电气工程教育与电气自动化工程界脱节,实践教学严重不足或流于形式,实训实践场地不足或简陋,达不到技能训练的水平和要求;三是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师普遍缺乏工程经历,接受对口的专业培训少,缺乏“真刀真枪”的电气自动化工程的训练及相关的科技攻关实践,影响教学质量与效果;四是电气专业课程体系陈旧,没有跟上电气自动化控制主流技术发展步伐,相当多的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还是偏向学科型课程体系,专业核心实践课程的项目化、理论与实操一体化及案例教学不足,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效果;五是在立德树人教育方面着力不多,对职业道德、社会公德、诚实守信及团队合作等教育不足,对严谨、认真、细致、安全等的工作作风与科学态度教育缺乏真实的企业氛围。
2.2校企协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教育的理念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行业企业生产、管理及服务一线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对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就存在面向行业宽口径就业与面向企业窄口径岗位的“度”的把握问题。
2.3校企协同共建共管共享实训场所
高职教育与学科教育的区别除了培养目标定位不同外,主要还表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与标准等方面。学科教育以知识作为起点来确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学生通过掌握专业知识,从而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2.4校企协同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
科技的现代化关键在于人才,而高职教育的现代化的关键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本校在完成首批国家示范性建设任务之后,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提出了学校的“一二三发展战略”,其中明确指出,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职教师不仅需要有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更需要有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与动手能力。在过去近二十年的高职教育大发展的过程中,相当多的高职教师源于从(本科学校)校门到(高职学校)校门,没有经过工程项目的具体实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工科人才培养的质量。
2.5校企协同共建教学资源库
专业与教学的改革最终落实在课程上。对专业而言,它是由一系统课程组合而成的,这些课程教学过程中所要用到的资源就构成了专业的教学资源库。课程开发主要就是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教学资源库主要包括教材、案例、图纸、程序、实验实训方案及项目等。
2.6校企协同立德树人
高职教育已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由于它的教育性决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改革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根据时代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探索切实可行的立德树人模式。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高速发展,使我国在制造业领域的成就举世瞩目,然而企业文化建设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企业文化的缺失表现在管理层和员工缺乏职业理想和行业文化自信,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不足,更为严重的是在一些部门和领域直接导致了许多重大质量安全责任事故。其根本原因是员工企业文化素养不高,遵纪守法的意识、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淡薄,团队合作的氛围不浓,诚实守信的职业价值观缺失。
3、结语
针对现代高职工科类专业培养人才存在的吸引力不强与认可度低、实践硬件教学条件不硬、“双师型”教师欠缺、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在本文中我们以本校电气自动化专业为例,详细介绍了在协同创新理念指导下,开展了一系列改革实践与探索,并取得显著成效。实践表明,校企协同创新是破解现代高职教育发展道路上了种种困难的方法论和有力武器之一。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谢忠志.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职业教育,2013,53
[2]朱方来,李正国,李武钢,张强,张凯.协同产业联盟 共育创新人才—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电子产品检测与鉴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为例[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75
本课题受广州市创新学术团队项目(13C17)、广州市“羊城学者”学术带头人项目(10B010D)、广州市教育局科技项目(10B001)、广州市番禺区产学项目(2010-D-09-1103004)、广东省高职教育机电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314)及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30201065)资助。
作者简介
*张立(1976-),男,湖北人,博士,教授,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工作及半导体材料光电子特性研究工作,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教学与SCI收录研究论文5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