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社会科学正文

以实务能力培养为导向《小组工作》课程改革与实践

  • 投稿粉红
  • 更新时间2015-10-21
  • 阅读量426次
  • 评分4
  • 56
  • 0

郑浩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工作系 黑龙江大庆 163000

[摘要]作为社会工作专业核心主干课,《小组工作》更偏重于实务的训练与运用,本文从小组工作的理论、实验和实践三个教学环节入手,探讨以实务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小组工作教学活动的改革与实践。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小组工作;课程改革;实务能力培养

社会工作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应用型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更需要掌握并且熟练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小组工作》课程是以训练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小组工作方法来改善组员的态度、人际关系及应付实际生存环境能力为主要目的,因此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教学中常出现教学理论化实务能力训练不足等问题。如何培养学生在内化价值观、掌握小组工作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重点提高学生实务操作能力成为了小组工作教学的重要目标。

一、《小组工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组工作是一门理论与实务并重的课程,因此在课程设计上一般分为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三个模块,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过于理论化

在课堂教学中,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要求和教室布局,教师往往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在教学形式上采用板书和多媒体结合的方式向学生教授知识,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这种形式使得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内容上以讲述小组工作基本理论和技巧为主,学生通过聆听的方法来了解原理与技巧的内容。但作为应用性学科,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对于相关知识的示范、模拟和联系,使得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节情况严重,无法体现出小组工作课程的实务性特征,也无法使得学生在课堂中获得应用性技术的学习和掌握。

(二)实验教学未成体系

实验教学是小组工作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但小组工作的实验教学处于探索阶段,并未能形成一定的体系,在全国并没有能够有效指导实验课程和实验教学的规划和教材,在实验教学中教师按照自身经验进行实验教学;在操作过程中,专业教师缺乏对于实验用设备操作和各类软件的操作和使用,使得实验室利用率较低;学生由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思维惯性过强,刻意的示范、模仿和演练使得教师说、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练的格局难以改变。

(三)实践教学困难重重

小组工作课程的培养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小组工作基本价值观、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之上,按照小组内外要素去确定服务对象、进行需求评估、小组方案设计、小组组员招募、小组实际操作和小组效果评估。而在小组成员招募、小组实际操作和小组效果评估这几个方面必须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开展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小组的实践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小组工作的实践教学往往无法实际执行下去。主要原因包括:实践教学占据学生大量的课外时间,学生主动性过低;实践教学教师工作量无法核定,教师缺乏积极性,实践教学的平台往往是教师或学生自行联系,缺乏持续性。

二、小组工作课程改革

(一)理论教学与实验手段相结合

小组工作的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并不是独立的两个部分,理论课的教学主要教授的是小组相关原理和技巧,而实验课就是相关原理和技巧的示范和演练,二者是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关系。而在传统教学中存在课堂不利于学生实务能力的提高和实验室利用率偏低的问题,因此笔者对课程的理论部分与实验部分进行整合,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形成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环境上,利用实验室,创造小组情境。将教学场地固定为小组工作实验室,从而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对小组有直观的认识,随着课程的推进,学生也逐渐的体会了小组从成立到成熟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设计中突破常规,打破章节式教学,设计了“认识小组工作”、“小组工作价值观”、“小组工作模式与发展”、“小组沟通与领导”、“小组方案设计与评估”和“小组工作之我见”六个专题工作坊,分别介绍了小组工作基本概念、历史沿革、发展趋势、小组工作过程、小组工作者引领技巧和小组方案设计,实现了小组工作从理论到实践层面上联动。在教学方式上,以学引练,以练促学,在工作坊中先由教师初步阐述理论、再带领学生进行模拟和演练,演练结束后,运用探讨和归纳的方式再进行总结。

(二)实验教学与角色扮演相结合

实验教学主要是对学生所学方法和技巧进行演练,使得学生能够掌握并熟练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和技巧。在实验教学中,将学生分成了三种角色并进行分工:组织者、成员和观察督导。在一次小组活动中组织者负责小组的控制和进程。成员负责扮演小组中所对应的角色,观察督导负责观察整个小组活动的进程。在一次活动结束后进行讨论,组织者谈在整个活动中自己领导所出现的问题、困惑、参与者结合自身体会谈谈活动的参与感和合理性,督导则通过对全局的观察谈谈整个小组气氛、进程和目标是否达成。

(三)实践教学与社会服务相结合

小组工作的目的最终是让学生能够在社会上独立设计、开展并完成小组活动。教师应结合实际教学工作,将实践教学与学生实习相结合。在进行项目设计时,应结合自身专业实习基地情况,如福利院、社区,带领学生进行实习探访,确定小组潜在服务对象和服务目标。在回归课堂后进行小组工作的设计。在设计完成后,在实验环节进行模拟演练,不仅能够发现问题,及时修改计划书不当之处,更能促进学生带组经验和信心。

三、小组工作课程改革的效果

(一)全新的教学模式,学生投入热情高。根据小组工作实践性的特点而设计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情境化的教学环境使得学生在实验室的环境之下能够迅速的进入小组状态,投入到小组的进程和环节中;参与式的学习模式有助于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提高自身注意力,掌握学习主动权;(二)连贯的教学设计,学生知识衔接好。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的一体化教学设计,打破传统的三种教学内容相互独立的格局,在教学中从感性认知出发、让学生通过自身体验来感知、利用现场督导和分组讨论进行理论和技巧的内化,最后在实践中进行能力提升。(三)综合的实践平台,学生实务能力强。将实践教学与专业实习结合,使得实践教学有了实施平台,学生通过对于理论课程的学习,和实验过程的模拟,最终将实践落脚于社会生活,去解决实际问题,有效的克服教学的“重理论、轻实务”。

四、反思与努力方向

将理论、实验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理论和实践层面均有较大提高,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思考,如:在有限的课时内,如何保证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演示更多的实务方法与技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刘梦.小组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邱燕.情境体验式教学在《小组工作》课程中的运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7)

作者简介

郑浩(1988.11-),男,陕西省宝鸡市,助教,硕士,研究方向:社会工作实务,社会行政.

本文系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4年校级教研项目“《小组工作》课程实验教学体系设计”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