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社会科学正文

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

  • 投稿柔柔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125次
  • 评分4
  • 27
  • 0

文 剑,杜 娟

(赤峰学院 音乐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将成为今后高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赤峰学院处于少数民族地区,基于特定的民族文化和时代发展现状,特别提出对当前的人才培养进行适时的改革,采取由学术型培养模式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发展战略。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音乐专业: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2-0266-03

基金项目:赤峰学院深化双改工作研究项目“音乐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GXM201407)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22条中指出:“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党和国家要求教育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赤峰学院就是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的学校,我校提出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目标,由学术型培养模式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变的发展战略,因此,针对学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细化研究,将是主要趋势。

由此可见,基于能力结构的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将成为今后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应用型人才是相对学术型人才、技术型人才而言的,它强调以适应广大用人单位实际需要为取向,面向基层和工作一线,既具备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目前,对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理论研究还很薄弱,研究缺乏深入的实证,主要集中在音乐教师个体层面的策略研究,缺乏宏观机制考察,没有吸取音乐教育体系中的相关要素,并构建起整体的、系统的分析和创建音乐课程建构的理论框架,无法对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办学实践给予有力的指导。本课题将通过教学、实践、管理、评价体系等的综合调整,对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进行整体验证和深入剖析,并提出实行细则。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步骤

赤峰学院音乐学院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的总体步骤因循揭示问题、分析问题、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提出对策的逻辑顺序铺展而成。

1.调查分析赤峰地区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市场供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归根于社会大环境与民族地区人才需求模式变化的事实,从而为今后的研究提出问题并奠定基础。

2.对高校音乐教育进行审视与思考,对世界范围音乐教育变革多样化和特色化的经验分析与借鉴,揭示现实存在的人才培养供求比例失衡的实际问题。

3.搭建新形势下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相关方面的理论建构,包括教学理念呈现、实践教学改革、教师培训通道、学生接受情况、教学科目调整等相辅相成的要素,对此系统框架及其中各种要素进行分析,并探讨不同思维下各种要素的联动机制及其对场域中行动者创建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教育改革的影响。

4.对此次改革的前瞻性和时效性进行实证研究,旨在对构建的理论分析框架进行实证的和情境的验证。

5.基于理论和实践研究,提出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的操作方案。

以上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步骤是站在以横向开放式兼顾比较和纵向脉络式封闭比较的视角分析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市场需求,构建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的框架,对其形成分别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加以分析,从而得出改革的研究步骤。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培养目标

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就是把握音乐专业所需要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具备专业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具有音乐创作与表演的技能技巧和实践能力,并有较高综合素质的适应实际工作需要的复合型应用人才。音乐专业要求学生通过专门与系统的学习,在知识、能力与素质几方面达到如下培养规格:实践动手能力强、基础知识实、学习能力强、适应能力快、创新意识高、综合素质好的、高层次的、实用性、技能性、职业性的专业基础之上的通才。

1.知识:掌握音乐表演与音乐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教学、宣传、策划、管理等艺术活动运行特点与规律;掌握中外音乐发展的历史基本脉络和发展规律。

2.能力:具有较强的音乐表演、音乐创作、音乐制作、音乐评论等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科研水平;具有一定音乐艺术社会活动能力;具有一定的音乐宣传、艺术策划与组织能力。

3.素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正义感和艺术职业道德意识;具有较宽厚的科学与人文素质;具有厚实的艺术专业综合素质;心理健康,身体素质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了解国内外音乐的教育动态;能取得职业资格认证等。

如何与时俱进摈弃旧的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我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最终定位与模式,进一步推进音乐教学改革,加强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工程,办出赤峰学院音乐专业特色,是当前我院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一)专业技能达标

赤峰学院音乐学院下设的专业有音乐表演、音乐学、舞蹈表演,师资力量雄厚,涵盖专业技能的所有方向,综合教学水平堪称全自治区的前列。此次改革对专业技能的定位较强,要求让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所提高。将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的比例进行合理化调整,采用模块式课程结构,确定合理的课程结构比例,使各课程既能满足教学目标,又能相互衔接互为补充,既能满足本专业知识的学习,又能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既有理论知识,又能培养专业能力,更能提高人文素养。同时,根据我区的民族音乐传统文化特点,设置区域音乐历史与文化性、地方性、民间性的语言区域的民族音乐教学研究和音乐教育等课程,在专业方面使其具有更加民族化的技能水平。

(二)实践能力合格

在多元化教育体制改革的今天,单纯的书本教学和示范性教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音乐学科的社会需求,所以,摆脱陈旧的教育思维模式,根据市场的发展现状,结合赤峰地区的音乐人才需求环境,拓宽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拓宽其文化视野,发展其自主、求异、创新、开拓的实践品质。从一堂课、一首歌的受教者逐渐拓展为一个节目、一场演出的设计者。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变为自觉的学习者和参与者,发挥其无限的自我创作和自我探究能力,使其音乐实践能力极大化的调动和发展。

(三)就业能力拓宽

面对目前全国就业形势的低迷,音乐专业的毕业生大批无业和跨行,这种输出和滞销的教育矛盾已经成为一种令人堪忧的社会现象。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而言,职业的去向不再是小初中音乐教师,而是面临更为多面的职业前景。演出策划、电子音乐制作、音乐经纪人、剧场管理、群众文化组织者等实践能力较强的职业有大量的缺口,需要学生熟悉教学、宣传、策划、管理等艺术活动运行的特点与规律,具有一定音乐艺术社会活动能力。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就更需要因势而教、因时而学,积极拓宽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其创业意识,是此次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因此,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意在教育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正义感和艺术职业道德意识的专业人才,不仅具有娴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而且更能服从于大环境的就业形势,有服务地方、服务社会的能力。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容框架

赤峰学院音乐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从课程模块调整、实践教学加强、班型授课调整、学生考核方式调整、教学评价方式改革、教学管理方式改革6个方面展开。

(一)课程模块调整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重新调整课程结构,建立各专业方向,实行六大模块课程构建。音乐基础理论课程:乐理、和声、曲式、复调、配器等;音乐技术理论课程:视唱练耳、歌曲写作、合唱指挥、电脑音乐等;音乐史论课程: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等;音乐技能课程:器乐、声乐、舞蹈;通识课程:教育学、心理学、音乐教法、当代音乐教育研究;就业实践课程:舞台管理、化妆与礼仪、舞台表演、主持人学等。

(二)实践教学加强

根据我院已取得的实践成果和经验,继续承办草原文化节、红山文化节、校园文化节等大型活动;加强教师音乐会、各类技能大赛、教学汇报演出,参加赤峰市政府、机关、企业、部队等大型庆典活动和演出;积极参加全国性的各类声乐、器乐、舞蹈比赛;加强学生科研力度、申报校级学生科研项目;对考研、考编、考公务员的学生进行全程跟踪督导;进行创业培训专业导学,设置学生创业基金会。

(三)“以学生为主体,改革教学模式”

在培养目标上,明确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规格要求,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内容上,更新教学理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方式上,将重知识的传授与获取改为知识加工和问题思考。加强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多采取参与式、引导式、启发式教学;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彻底改革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一贯式做法,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培养“自主型、求异性、问题型、创新型”的学生;实践教学上,强调系统的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实践能力训练,由“坐着学”向“做中学”转变,形成结构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四)学生考核方式调整

对学生进行“学业测评+实践测评+演出成果+道德素养+就业构想”五位一体综合考核。学业测评:以传统的学科成绩衡量学生的优良,择其成绩进行排名;实践测评:模拟音乐教师课堂教学,以教学教法衡量学生的等级;演出成果:积极注重学生的演出能力,以应用能力的高低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道德素养:教育学生德艺双馨,注重教书育人,严格德育的评价;就业构想:多举办就业目标实施策划会,增强学生的社会应变能力。改变单一的学分制评价体系,以综合考评衡量学生的等级。

(五)教学评价方式改革

对教师实施“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指导成果+科研成果+导师成果”五位一体综合评价。课堂教学:注重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拓展新的教育思路;实践教学:教师身体力行带动学生进行专业实践,从课堂走出课外;指导成果:参照教师的多项指导成果,合理化评比;科研成果:对教师的科研指导成果予以肯定,鼓励老师敦促学生理论素质的提高;导师成果:实行现有的导师一对一指导模式,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方面实施全程化监督。调动全院教师的改革热情,实现多元化的考核平台。

(六)教学管理方式改革

院级监管:号召师生积极响应学院的各项改革要求,以高效的工作态度执行学院的各项安排;教研室负责:加强团队意识,以教研室为单位,部署各个部门的改革工作;教师到位:对全院教师进行改革意识教育,严格履行学院和教研室的各项要求;学生跟踪:实行学生全程监督和导学,观察改革对学生身心等方面产生的变化;记录考评:做好改革各项工作的实时记录工作,便于阶段性成果的调整和布局。做好实践教学分期记录,实现阶段性的师生互动汇报。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容实现,需要调动起全院师生的积极性,在教学及管理方面群策群力,促进各个方面改革的实施。

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合作机制

赤峰学院音乐学院是继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之后,全区第二个音乐专业,具有悠久的教育教学历史,以及不断探索合作办学的教育机制。此次改革,将继续扩大合作的优势和力量,使新形势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再上一个新平台。

1.通过ISEC本科教育的双向平台,与国际众多优秀高等学府学分互认的方式,为学生未来学位深造、职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增设国际化课程以及考核方式,把国外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先进的办学经验和教学理念引进来,将有助于音乐教育国际化改革的深入展开。

2.音乐学院已与蒙古国国立大学成功洽接研究生教育培养计划,由对方实施学位教育,我院输送优秀本科毕业生,实现学历层次的提升。

3.音乐学院正与相关院校洽谈2+2、3+2形式的舞蹈专业联合办学模式,延伸专科及本科教育。

从学科发展的角度看,在合作机制中建立以通识素质教育、专业知识技能技巧、职业技能技巧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广泛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拓展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国际化视野,实现多重就业发展方向。

基于以上4个大方向的理论构想,还要认真学习国内外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相关文献,尤其是了解其理论依据的内涵特征,对赤峰学院音乐学院的人才培养进行合理化改革。选择国内应用型人才培养较为成功的院校调研考察,在此基础上得出更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法,才能培养出适合本地区发展的合格人才。同时,只有夯实了音乐理论知识与音乐专业技巧课的基本功,逐步形成正确认识音乐专业的学科意识,才可能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和用人单位需要的音乐专业技术技能、品学兼优的音乐人才。

(责任编辑 张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