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社会科学正文

舞蹈艺术内涵及特征探析

  • 投稿数星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997次
  • 评分4
  • 94
  • 0

杨 荔

(四川文理学院 音乐与演艺学院,四川 达州 635000)

摘 要:舞蹈是“艺术之母”,按作用与目的可分为生活舞蹈和艺术舞蹈两大类。舞蹈艺术集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和民族文化为一体,内涵及外延随舞蹈种类的丰富和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充实和发展。舞蹈艺术具有传情性、动作性、综合性、节奏性及造型性特征,对传承民族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及提高国家软实力具有深远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舞蹈艺术;舞蹈内涵;舞蹈特征

中图分类号:J7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2-0211-03

舞蹈起源于远古时代人类生产活动与社会交往,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综合体现。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当今社会,舞蹈都起着传承民族文化、丰富人们精神世界及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重任。对舞蹈艺术内涵及特征的探讨,是发挥舞蹈功效、探寻艺术真谛的前提和基础。

一、舞蹈艺术的内涵

舞蹈艺术是指以经过提炼和组织的节奏化、造型化、虚拟化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着重表现那些语言文字难以表现的人类内在精神世界的艺术样式[1]。舞蹈按作用与目的可以将其分为生活舞蹈和艺术舞蹈两大类,共同丰富和发展着舞蹈艺术的内涵。

生活舞蹈即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以获得乐趣及人际交往需要为目的,具有动作简单性、广泛群众性特征的舞蹈活动。生活舞蹈包括习俗舞蹈、社交舞蹈、宗教舞蹈、祭祀舞蹈、自娱舞蹈、教育舞蹈6种,这6种舞蹈各具特色,构成了舞蹈艺术的基核。习俗舞蹈是生活舞蹈最常见的形式,也称为节庆、仪式舞蹈,通常为节日、婚嫁、丧葬、农事等活动中举行的群众性舞蹈活动,主要反映出特定区域社会风貌、民族生活习惯、社会文化传统等。湖南新人出嫁时的《伴嫁娘》、湖北丧葬时的《跳丧舞》、云南立春时的《跳春牛》、吉林秋收时的《农乐舞》均属此类;社交舞蹈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交流、增进友谊为目的而进行的舞蹈活动,交际舞是主要形式。交际舞主要有华尔兹(圆舞)、布鲁斯(慢四步舞)、狐步舞、探戈舞、伦巴、迪斯科。此外,民族气息浓郁的群众性舞蹈,如彝族“火把舞”、苗族“芦笙舞”等也属交际舞范畴。宗教舞蹈自舞蹈初始有之,是原始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现代社会此类舞蹈在逐渐减少。宗教舞蹈的主要目的在于宣传宗教教义,带有一定迷信色彩,代表性的有佛教“打鬼”、萨满教“人跳神”等;祭祀舞蹈与宗教舞蹈有相似之处,都有迷信性质,但祭祀舞蹈的主要目的在于图腾、祈福,周代《云门》《咸地》《大韵》《大夏》《大武》等就是典型代表;自娱舞蹈不受时间、地点、人数限制,简单易学,通常有手拉手、面对面等动作特征,汉族“秧歌”、景颇族“木脑总戈”及当期流行的广场舞皆是自娱舞蹈;教育舞蹈简而言之就是学校为了进行审美教育而开设的舞蹈课程。教育舞蹈始于周朝,延续至今,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舞蹈的重要性日益得到人们认可,舞蹈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开展,日益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

艺术舞蹈指由专业或业余舞蹈家,通过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体验、分析和想象进行艺术创造,从而产生出主题鲜明、情感丰富、形式完善、具有典型化的艺术形象,由少数人表演给大众观赏的舞蹈作品[2],按舞蹈风格可将其分为古典舞、民族舞、现代舞、芭蕾舞及当代舞。古典舞有规范的动作、严谨的体制和较高技巧要求,是历代舞蹈专业人士在对生活经验的总结、提炼、加工、创造的基础上形成的舞蹈活动。我国古典舞蹈大多存于岩画、洞窟等文化遗产中,现代舞蹈学家在对这些文化遗产充分挖掘的基础上,使部分文化遗产“活”化,再现了众多古典舞蹈作品。民族舞的重要特征在于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和地方特色,是我国古代舞蹈的源头,傣族“孔雀舞”、藏族“弦子”等,以载歌载舞的表现形式深受群众喜爱。芭蕾舞源于意大利、盛于法国,因舞者以脚尖立地进行表演,故又称“足尖舞”。它是以欧洲古典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的舞蹈艺术品种。芭蕾舞于20世纪20年代传入中国,受当时社会观念及经济文化的影响,发展较为缓慢,直至50年代才有专门的芭蕾舞剧团,《天鹅湖》《二月映泉》皆是代表之作。现代舞创始人邓肯,主张舞蹈艺术要反映现代生活,自由自在地抒发人类真情实感,其经历了自由舞、早期现代舞、古典现代舞、后现代舞、后后现代舞5个阶段,体现了现代舞与时俱进的特色。当代舞以社会生活为主要内容,吸收借鉴各种舞蹈艺术的精华,以此适应人们审美观念变化的需要,《战马嘶吼》《踏着硝烟的男儿女儿》等都是典型现代舞。按舞蹈表现形式,可将艺术舞蹈分为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歌舞、歌舞剧及舞剧8类,每种表现形式各有优势,共同致力于舞蹈艺术内涵的丰富;按舞蹈表现特征,可将艺术舞蹈分为抒情性舞蹈及叙事性舞蹈两种。抒情性舞蹈即在特定环境、工作、背景的烘托下,传递舞者对生活的体验与感受,以期引起观众共鸣的舞蹈形式,强调通过动作整齐规范、队形和谐流畅来表现舞者情感。叙事性舞蹈多取材于民间故事、传说、寓言,采用模拟、再现、夸张等手法来塑造人物,表现舞蹈主题,由于与群众联系颇为紧密,故多得大众欢迎。总之,舞蹈艺术的内涵和外延并不是一个静止的概念,它随着舞蹈种类的丰富不断充实和发展,我们要以动态的眼光去探寻舞蹈艺术之真谛。

二、舞蹈艺术的特征

舞蹈艺术种类繁多、各有千秋,虽然表现形式各异,但是都有以下特征:

第一,动作性。动作是舞蹈艺术最基本的元素,舞蹈中人物的性格、情感、矛盾冲突、剧情发展都需要以一系列动作所组成的舞蹈语言来表现,故动作性是舞蹈艺术的首要特征。舞蹈中主要有3种动作:表现性动作、装饰性动作及说明性动作。表现性动作即表达舞者思想特征、内心活动的动作,具有高度概括性。目前,普遍用跳跃、翻滚、旋转等大幅度动作来表现欢快与活力,用缓慢、柔软的动作表现舞者细腻的内心活动。装饰性动作在舞蹈中主要起陪衬作用,其目的在于动作之间的衔接和转换,通常没有实质性意义。独舞中“垫步”“错步”和群舞中部分演员表现的陪衬造型皆属此类。说明性动作具有实质性意义,通常展示舞者动作的目的,具有模拟性与再现性特征,传统舞蹈中的打斗、芭蕾舞中的手势都是此类动作。每一个成功的舞蹈背后都是这3种舞蹈动作的高度融合,缺一不可。《荷花舞》以平稳的动作为基调,随着队列的缓慢变化,给观众展示了风吹荷塘、荷叶涌动的意境,表现了荷花的高洁与魅力,同时辅之以伴唱将舞者热爱祖国之情生动表现出来。彝族舞蹈《快乐的啰嗦》以舞者欢快的跳动为基调,展示了彝族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喜悦,给观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这些舞蹈中,3种动作都实现了较好的融合,得到了大众的高度认可。

第二,传情性。舞蹈艺术具有强烈的传情性,它能将舞者对生活的体验、情绪等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这在《诗经》中也有记载,“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充分说明了舞蹈可以表达语言、文字难以表现的人物内心世界,是传情达意的艺术。直抒胸臆和寓物传情是舞蹈艺术两种常见的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即舞者通过自身的面部表情等可视动作来直接表达喜、怒、哀、乐等情绪。间接抒情即舞者通过借助道具或模仿动植物特点来表现心理活动。芭蕾名作《天鹅湖》,舞者表现出的“天鹅”给观众深刻的审美体验,充分体现了舞蹈的传情性。天鹅是一种不屈不挠的动物,只要一息尚存,就会振翅高飞。舞者将这种难能可贵的精神通过动作展示给观众,传递了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敬仰。舞蹈结尾更是点睛之笔,“天鹅”耗尽全力,但是仍然无力回天,在走向死亡的那一瞬间,手臂微微抖动了一下,这个微小的动作引发了观众无限的联想,达到了“舞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部分人认为“舞蹈长于抒情,拙于叙事”,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但只要将舞蹈的艺术充分发挥,可以实现抒情与叙事高度融合。舞蹈家根据名著《罗密欧与朱丽叶》改编的舞蹈就是叙事与抒情两不误的典范。舞剧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公演之后,人物刻画、矛盾冲突、剧情叙述毫不逊色于原著,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三,综合性。舞蹈是一门综合性艺术,集动作、音乐、服装、道具、灯光、背景等于一体。舞蹈的种类、表现形式越来越多,并且随着科技的进步及人类审美标准的提高,综合性逐渐成为舞蹈艺术发展的主流趋势。首先,综合性体现为音乐与舞蹈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是一对孪生兄弟,自诞生之日就密不可分。一个舞蹈作品的成功与失败,音乐起着决定性作用[3]。音乐在舞蹈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渲染和烘托舞蹈环境、交代与展示剧情、刻画人物情感和性格特征。舞蹈中的音乐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除了正式伴奏之外,舞者脚步声、身上配饰声都可以看做是舞蹈音乐。如舞蹈《无声的歌》虽然没有正式音乐伴奏,但是舞中风吹声、水流声、鞭打声皆可视为伴奏,将烈士张志新在狱中的生活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只有将各种音乐与舞蹈结合,才能使舞蹈作品更为丰满、真实,引起观众的共鸣。其次,综合性体现为舞蹈与舞蹈美术的综合。舞蹈美术是舞蹈艺术综合性的重要特征,由舞者服饰、道具、灯光、背景等组成,它在表现人物身份、时代特征及推动剧情发展上有着巨大作用。舞台荧幕上出现民族服饰、民族生活习惯,我们可以得知该舞为民族舞蹈;舞者衣着华丽代表此人舞中身份地位较高;出现“大东亚共荣”等标语,代表抗日战争时期;灯光明朗表示喜悦之情,灯光昏暗传达苦闷之情,不同的灯光对剧情的推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酥油飘香》中,舞者身穿藏族服饰,头上、腰间都有众多藏族饰物,展示了藏区妇女崭新的精神风貌,是舞蹈美术综合运用的典范。

第四,节奏性。节奏简而言之就是人们对时间、动作、音乐的知觉,它能使舞蹈形成和谐的美感,一般可分为内在节奏和外在节奏两种。内在节奏,即人的各种情绪和情感在人的机体内部所引起的各种不同节奏的发展变化,如人发怒时,呼吸快而短促、心跳加速等[4],这些节奏具有内隐性,需要通过一定诱导使之转化为外部表现。外在节奏有视觉节奏和听觉节奏两种,视觉节奏即人们对视线范围内的物体变化的把握,如物体大小、动作整齐差异。听觉节奏即人们对声音的高低、长短、快慢的直接感受。在舞蹈艺术中,外在节奏与内在节奏密不可分,外在节奏是内在节奏的表现形式,内在节奏是外在节奏的基础。假如一个舞蹈没有节奏,只是将动作简单堆砌,那么舞蹈生命力将会消失殆尽,无法向观众传递思想情感。《酥油飘香》中舞者踏着轻快的步伐跳出场,舞剧通过演员动作幅度大小与伴奏的变化,将舞蹈推向了高潮,给观众展示了藏族妇女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

第五,造型性。舞蹈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对生活的艺术加工。舞蹈艺术加工不仅仅指动作节奏性,还指动作造型性,舞蹈造型是舞蹈艺术最直接的体现。造型性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个体造型,二是整体造型。个体造型即舞者个人的动作姿态要符合观众的审美观念。由于人们的审美观念不同,因此对造型美的看法也就迥异,部分民族舞蹈家认为舞蹈造型以“三道弯”为美,也有人认为舞蹈造型以整齐统一为美,这些看法其实并不相互矛盾,恰恰说明了舞蹈艺术的多姿多彩。整体造型即舞蹈队形及整体美感,舞蹈造型是舞蹈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独舞还是群舞,舞者都要在舞台上按一定方向和路线进行。舞者的运动在背景、音乐等元素的辅助下,产生了舞蹈的整体造型美感。舞蹈艺术整体造型一般有方形、三角形、圆弧形、梯形及菱形,方形给人稳重感,三角形给人力量感,圆弧形给人柔和感,梯形和菱形给人气势感[5]。我们要根据不同舞蹈的需要,选用不同的舞蹈造型,使舞蹈艺术美得到充分体现。

总之,舞蹈艺术内涵丰富,具有传情性、动作性、综合性、节奏性及造型性特征,我们在创造、欣赏舞蹈作品时必须牢牢把握舞蹈艺术的内涵及特征,这样方能有效开展舞蹈艺术活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杨仲华,温立伟.舞蹈艺术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58.

〔2〕陈康荣.舞蹈基础[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1.

〔3〕隆荫培,徐尔充.舞蹈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43.

〔4〕王一波.论舞蹈艺术特征——从“酥油飘香”谈起[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2):181-183.

〔5〕汪加千,冯德.舞蹈构图初探[J].舞蹈,1979,(1):53-60.

(责任编辑 王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