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社会科学正文

英汉语篇中的照应衔接手段差异分析

  • 投稿剑圣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781次
  • 评分4
  • 20
  • 0

刘英杰

(赤峰学院 大学外语教学部,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要:语篇(discourse)的构成要旨是符合语法规范,层次清楚,语义连贯且语句之间衔接得当。语篇中语义性衔接手段的运用是语篇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作为语法衔接手段之一的照应衔接在语篇衔接手段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本文旨在围绕英汉两种语言语篇中照应衔接手段的差异进行分析对比。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对比语言学;英汉语篇;照应衔接;差异分析

中图分类号:H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3-0130-03

语篇作为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必须符合语法,层次清楚,语义连贯,语句之间衔接得当。因此说,衔接与连贯关系是语篇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语篇衔接手段有语篇——语境衔接和语篇内衔接之分,语篇内衔接分结构性衔接和非结构性衔接,其中的非结构衔接是语篇中衔接与连贯的研究重点。非结构性衔接包括语法手段、词汇手段和语音手段等。非结构衔接手段中的语法手段通常包括照应衔接、替代衔接和省略衔接三个方面。这里所说的照应衔接又分为外照应和内照应。承担外照应作用的语言项目意义必须依靠具体的语境才能作出准确的理解。而内照应语言项目的指称对象则存在于语篇内部。

所谓照应是指用代词等语法手段来指称说话或文章中谈论、说明的对象,进而将语篇有机衔接起来,实现语篇意义的连贯。在此,我们主要对比分析内照应衔接(人称照应、指示照应、比较照应)在英汉两种语言的语篇中的异同。

一、人称照应(personal reference)

通常而言,人称照应就是使用人称代词的某种形式来回指上文中出现过的人物,一般为前照应。但在实际运用上,人称照应也可以是后照应。这种用人称照应手段来进行语篇中语义衔接的情况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是没有什么大的差异的,请看下列例句:

1. Several times on his trips to China,which he made as aguest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Jack’sbirthday occurred while he was in Beijing.

可以明显看出,“his”和由“which”引出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中的“he”均指向主语“Jack”,属于后照应关系;最后一个从句中的“he”则是前照应关系。

2.有一次,在拥挤的车厢门口,我听见一位男乘客客气地问他前面的一位女乘客:“您下车吗?”女乘客没理他。

在这个句子中,出现两次的“他”均回指男乘客,属于前照应关系。

3.她不是鲁镇人。有一年的冬初,四叔家里要换个女工,做中人的卫老婆子带她进来了,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卫老婆子叫她祥林嫂,说是自己母家的邻居,死了当家人,所以出来做工了。

这个例句中的几个“她”均指向“祥林嫂”,这种情况属于后照应关系。

二、指示照应(demonstrative reference)

这里说的指示照应是指用具有指示作用的词语来区别时空的远近,确定所指对象的照应关系。

英语中常用的指示性词语有指示代词、指示性副词、冠词以及相应的限定词;汉语中用作指示照应的词语有指示代词和“的”字结构。看下列例句:

1. Yesterday the teacher recommended me a novel that is really boring. That is why I returned it this morning.

第二句话中的指示代词“that”用来指前面句子中的“that is really boring”。

2. He told me the story like this,”A long long time ago,there was a …”

句子中的“this”显而易见指后面的“A long long time ago,there was a …”

3. There are lots of books of different kinds in the reading-room.I am sure you may get one you are interested in there.

第二句中的“there”很明显指“the reading-room”。

4. I was interested in literature translation when I was at university. But my poor language then failed me in accomplishing one piece.

上面后一句话中的“then”前指上一句中的“when I was at university”。

5. They moved the stones away and found a lot of bodies ,the wounded were sent to hospital immediately, the dead were kept in a freezer.

句子中出现两次的定冠词“the”与wounded和dead连用,前指“a lot of bodies”。

6.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上述第二句中的“这时”是近指,用于指明时间关系。

7.记得年轻的时候,我们常常披星戴月地修梯田,干些无效的活计还显得精神振奋。说起这些,今天的我们都觉得很伤感。

后一句中的“这些”用来指前面整个句子中所说的内容。

8.我记得您的原话是这样的:倘若我们能按时完成任务,便可休息一周。

句子中“这样的”属于后照应关系,指向后面的条件结果复句。

9.我依然清楚记得那时候看社戏的情形,一大堆人挤在一块不很大的空地上,老的自带马扎坐在前面,年轻力壮的站在后面,穿开裆裤光屁股的在人群中串来串去,惹得一阵阵轻声的斥骂。

句子中“老的”、“年轻力壮的”和“穿开档裤光屁股的”是前照应,指向“一大堆人”。

三、比较照应(comparative refererce)

所谓比较照应是指用比较方式实现照应关系。英语中的比较照应主要通过比较级和其他用于比较的词语如the same as、otherwise、or以及compared with等等;汉语中的比较照应常用具有等级意义的形容词、副词、比较句或其他具有比较意义的词语来完成。看下列例句:

1. Jane is slow at learning Chinese in the class. Compared with Hellen , she is a quick learner.

这第二句话中的“compared with Hellen”用来与前一句话照应。

2. Actually speaking , he has improved his writing.

句子中用“has improved”与“his writing”以前的情况照应。

3. My brother got ¥20 a month for pocket money and I received a similar amount at that time.

句子中用“similar”与前面提到的¥20照应。

4. Instead of reading aloud in the classroom, I did it outside then in the morning.

句子中的“instead of”用来与后面句子内容照应。

5. My son bought a car more expensive than mine.

句子中的“more expensive”与“mine”照应。

6.你们几个怎么跳恐怕都够不着篮板,还是把你们班个子高的都叫来吧!

句子中用“高”来与前面的“你们几个”进行比较照应。

7.她的英文书法比谁的都好。

这句话中的“比”与后面“谁的”照应。

8.夏天,女孩子们一个个穿着时髦,越发的惹眼了。

句子中用“越发”照应前面内容。

9.一站起来回答问题,她的脸就红得跟熟透了的桃子似的。

句子中用“跟……似的”结构来完成比较照应。

四、照应衔接在英汉语篇中的主要差异

尽管用照应手段来衔接语篇的语言现象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存在,但亦存在差异。通过研究可以发现,人称照应和指示照应手段在英语语篇中使用频率远远高于汉语,这主要归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英语作为重形合的语言的最大特点就是重视句子结构的完整性和语法的严密性;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在篇章中的高频率使用主要是为了照顾句子结构的完整和语法的严密。再者,英语中定冠词the的频繁使用和其较强的语义指向功能也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二是在汉语语篇中,几个分句,甚至几个句子或整个段落只有一个主语的情况是不鲜见的。因为汉话重意合,句子结构比较松散,语法规则也没有英语那么严密,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的使用率就远远低于英语,其语篇的逻辑意义常常靠语境来反映。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语篇在照应关系上,尤其是在人称照应和指示照应上存在着差异,这就提醒我们在语言交际活动中,特别是在英汉互译中要注意两种语言的不同特征。否则,就会出现问题,而导致语句表达别扭。下面,我们列举两个例句来进一步对比分析一下这种差异:

1. Smith put his pipe down ,crossed his hands behind his neck ,andturned his face towards the window.

史密斯放下(他的)烟斗,(他的)两手交叉着放在(他的)脖子后面,转过(他的)头去看着窗户。

这个例句中的英语属格(物主)代词 his前后出现四次,这在英语语篇中是不能省去不用的,但在汉语中则须省去不译,否则,就会使得表达十分繁复。

2. Quietly ,so as not to disturb the child’s mother, he rose from the bed and inched toward the cradle. Reaching down, he gently lifted the warm bundle to his shoulder .Then, he tiptoed from the bedroom, she lifted her head, opened her eyes and----daily dose of magic----smiled up at her dad.

他不想弄醒熟睡的妻子,(他)小心翼翼地下了地,一步一步慢慢走到女儿的小床边,(他)弯下腰来,伸出双手轻轻地连女儿带包被一起抱了起来贴在自已的胸前,(他)踮着脚尖走出了卧室。怀中的女儿抬起(她的)头,睁开(她的)睡眼,咧开小嘴冲他朦胧地一笑。女儿的笑打动着他这颗当父亲的心,天天如此。

与例句1一样,英语句子中划线的属格代词his和her以及人称代词he在转换成汉语时均须省略不译。这样,语篇的汉语语义才能得以顺畅表达。

英语语篇中用来衔接语义的代词在译成汉语时除了以上所讨论的“省略原则”外,还可用“重复原则”来处理。这里所说的重复原则就是指将英语译成汉语时,把英语语篇中起照应作用的代词还原为它所指代的名词,进行必要的重复。这样,会使汉语译文的表达更为生动。而若将汉语译成英语,则可相应使用“增词原则”。也就是说在英语语篇中增添必要的人称代词、属格代词等来实现语义上的照应关系。关于如何运用这两个“原则”的问题,限于篇幅,就不赘述了。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Nida E.A.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Press,1998.

〔2〕SwanM.Practical English UsageOxford: OxfordUniversity Press,1980.

〔3〕Thomas J.A. Cross-cultural PragmaticsIn: Applied Linguistics Vol. 4, No.2,1983.

〔4〕许余龙.对比语言学概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5〕徐玉成.英汉语言主要衔接手段的对比分析.山东外语教学,1996(4).

〔6〕张培基,等.英汉翻译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责任编辑 姜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