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社会科学正文

目的论视角下儿童文学翻译原则

  • 投稿云界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748次
  • 评分4
  • 25
  • 0

赛汉其其格

(赤峰学院 大学外语教学部,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本文根据儿童文学的基本特点以及儿童文学的语言特征从目的论的角度探讨儿童文学翻译的原则。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儿童文学;目的论;翻译原则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4-0179-02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自然语义元语言视角下英汉语义基元相关性的实证研究》(NJSY14277)

根据《儿童权利公约》中的规定,儿童是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因此从广义上讲,儿童文学是幼儿文学(3-6岁)、儿童文学(6-12岁)、少年文学(12-17岁)的总称,是专门为儿童所创作、适合各个年龄段儿童阅读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主要类型有: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儿童故事、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儿童曲艺、儿童戏剧、儿童影视等。

一、儿童文学的特点

1.教育性。通过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儿童的情感可得到熏陶,不良的行为可得到矫正,同时还能够激发儿童的思考能力和自我辨识的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儿童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发育以及人格的培养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儿童文学特别注重教育性。

2.形象性。形象性是儿童文学作品有别于成人文学作品的主要特点之一。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儿童文学作品中各式各样的形象应容易被接受。儿童年龄越小,作品越要重视形象性。不论是儿童故事还是诗歌作品,在人物的心理活动及人物性格的表现上都要注重富于动作性,要调动一切艺术手段,创造出千姿百态的艺术形象。

3.趣味性。儿童文学的趣味性可以使儿童通过轻松有趣的故事情节明白一些深刻的道理并得到快乐的体验。儿童对文学作品的喜爱主要来源于兴趣,复杂的不易理解的内容很难对儿童产生吸引力。因此无论什么形式的儿童文学作品首先都要考虑其趣味性,失去趣味性的文学作品对儿童起不到任何潜移默化的作用。

4.故事性。儿童文学作品吸引儿童的主要原因在于故事的生动有趣。任何形式的儿童文学里面都会有个主人公,因为主要是针对儿童的,这个主人公不一定非得是人,也可是动物、植物甚至是一些无生命的物品,这更能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因此我们看到的优质的儿童文学很少用大量的环境描写或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而是借助有趣的故事情节。

二、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

1.语言简洁易懂。文学作品应向儿童展现丰富多样的语言现象,但是因为儿童的理解能力有限,难以理解复杂的语言,所以,优秀的儿童文学的语言总是在简洁清晰、通俗易懂的基础上展现语言的多样性。比如在安徒生童话《约翰奈斯的故事》里,约翰奈斯的父亲去世后,约翰奈斯很伤心,爬在父亲的尸体上睡着后做了个梦,故事里对这个奇怪的梦是这样描述的:“他在梦中看到太阳和月亮都向他问候,看到他父亲的身体很健康,有说有笑,这时一位头戴金色王冠的姑娘向他伸出了手,约翰奈斯的父亲说:‘瞧,你得到了一位全世界最美的姑娘。’他高兴的跳了起来,于是他醒了。”这段描述语言朴素,句式简单,却将这个奇怪的梦描述的非常生动。儿童通过阅读知道约翰奈斯很想念父亲,又会好奇他会不会真的遇上个世界上最美的姑娘,使整个故事充满了想象。

2.形象生动有趣。儿童文学的语言不仅要简洁易懂,更要形象生动。只有生动有趣的语言描述才能引起儿童的兴趣,激发其想象力。例如故事《豌豆上的公主》里有一段这样的描述:“大街上灯火通明,人们都在高兴的聊天,乘凉,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忽然,天空中刮起了一阵大风,紧接着可怕的暴风雨来了,厚厚的云层里闪过耀眼的闪电,巨大的雷声轰隆隆的滚来滚去,就像是一个巨人在天上奔跑,人们纷纷跑回家,关好门窗,准备在雨声的陪伴下美美的睡上一觉。”这段形象生动的描写让儿童对此情此景产生清楚、准确的印象,仿佛身临其境。

3.优美动听,富于想象。儿童文学必须优美动听、朗朗上口,并且留有想象空间,这样儿童才愿意读、愿意看。语言学家指出,在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中有一种“语言结构的敏感性”,这种敏感性主要体现在儿童对词语排列、语言的声音、节奏、重复和语言词语节拍等方面。比如儿童诗歌《小鸭爱说大话》:“小鸭呷呷,爱说大话,嘴能唱歌,脚能画画。画把雨伞,没有伞把,唱歌跑调,呀呀呀呀。”此儿歌用词浅显,节奏轻快,韵律十足,朗朗上口,深得儿童喜爱。

三、目的论

“功能目的论”(Skopos theory),又称功能翻译理论(functionalist translation theory),是指“把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特殊目的”,是一种翻译评价的新模式。“目的论”最早在1971年由德国学者莱斯(K. Reiss)提出,此后又有多位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目的论在翻译中的指导作用进行了拓展,如1984年费米尔(H. J. Vermeer)指出翻译过程中的参照系应该是译文在译入语文化中所要达到的预期功能,而不是一味地强调功能对等;20世纪90年代初,德国学者克利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提出译文和原文的联系主要取决于译文在译文语境中的功能,也就是说在翻译过程中原文中哪些内容该保留、哪些改删减、哪些需改写等都取决于译文在译入语环境中所要达到的交际目的。功能目的论的优越之处就在于无论原文语篇和译文语篇在不同的语境下功能是否一致,在翻译的过程中都可根据译文的语境因素及预期要达到的目的选择最佳的处理方法。

翻译目的论有三个基本准则:目的准则、连贯准则和忠实准则。目的准则指译者在翻译前必须明确译文在译入语读者中所要达到的交际目的;连贯准则是在目的准则的基础上,译文尽量保持语义及语境连贯,保证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忠实准则是指无论原文语篇与译文语篇在功能上一致与否,翻译时必须考虑原文与译文语篇之间的对应关系。翻译过程中,以目的准则为基础,做到忠实准则服从于连贯准则。

四、目的论指导下儿童文学的翻译原则

1.以儿童为中心,为儿童而翻译。目的论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指导作用在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始终要明确译入语的读者是儿童。儿童文学的语言必须简洁、形象、生动,这就是儿童文学翻译在语言上要达到的目的。在儿童文学英翻汉的过程中,译者为达到此目的,在语言的使用上可多使用儿童口语、儿化音、用实体词解释抽象概念,或使用拟声词、语气词感叹词等,尽量使用简单句型。《Old Macdonald Had a Farm》是一首经典的英语儿歌,其欢快的旋律以及朗朗上口的歌词深得儿童的喜爱。

Old Macdonald had a farm. E-I-E-I-O

And on that farm he had some chicks. E-I-E-I-O

With a chick-chick here. And a chick-chick there

Here a chick. There a chick. Everywhere a chick

Old Macdonald had a farm. E-I-E-I-O

Old Macdonald had a farm. E-I-E-I-O

And on that farm he had some ducks. E-I-E-I-O

With a quack-quack here. And a quack-quack there

Here a quack. There a moo. Everywhere a quack-quack

Old Macdonald had a farm. E-I-E-I-O

译文:

老麦克唐纳有一个农场,咿呀咿呀哟

农场上有火鸡

这儿咯咯,那儿咯咯

这儿咯咯,那儿咯咯,到处咯咯

老麦克唐纳有一个农场,咿呀咿呀哟

老麦克唐纳有一个农场,咿呀咿呀哟

农场上有鸭子,咿呀咿呀哟

这儿嘎嘎,那儿嘎嘎

这儿嘎嘎,那儿嘎嘎,到处嘎嘎

老麦克唐纳有一个农场,咿呀咿呀哟

译文不但保留了原文的简单句型,并且将原文中的chick-chick、quack-quack也根据译入语的习惯译成非常形象的小鸡的叫声“咯咯”和小鸭的叫声“嘎嘎”,使得译文唱起来朗朗上口。

2.清除语言障碍,克服文化差异。根据目的论的准则,翻译目的决定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采取的翻译策略。任何形式的儿童文学都具有教育性。教育性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主要体现是其所传播的异国文化特色和情调。为了达到此目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清除语言障碍,克服文化差异,在不失童趣的基础上尽量保留原文中的文化特色及异国风情,让儿童通过文学作品了解异国风土人情,拓展其知识面。下面我们看两组译文的处理方法:

I did not know what tears were,for I lived in the Palace of Sans-Souci,where sorrow is not allowed to enter.(Oscar Wilde,The Happy Prince)

译文:

我那时根本不知道泪水是什么,因为我住在喪溪殿里,忧愁是进不去的(Sans-Souci是德国国王腓特烈二世最钟爱的宫殿的名字,意思是“没有忧愁的”)。

Sans-Souci是德国国王腓特烈二世最钟爱的宫殿的名字,意思是“没有忧愁的”。原作者这样用是一种借喻的修辞手法,主要想表达当时没有忧愁。在翻译时如果直接将Sans-Souci翻译成“没有忧愁的”,那当然便于儿童理解,但是违背了传授异国文化知识的原则,因此笔者认为最好的处理方法是将其直接音译,再加以注释,让儿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3.准确再现童趣,激发创造想象力。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文化下所产生的语言具有不同的交际功能。根据目的论,原文语篇和译文语篇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交际功能无论相同与否,在翻译过程中都要根据译入语的语境及预期要达到的目的选择最佳的翻译策略,所以对儿童文学作品中表现童趣内容的处理尽量采用归化。我们看《爱丽丝漫游奇遇记》里一段对话的翻译:

“The master was an old turtle---we used to call him Tortoise”

“why did you call him Tortoise, if he wasn’t one”Alice asked.

“we call him Tortoise because he taught us,” said the Mock Turtle angrily. “Reallyyou are very silly!”

译文:

“我们的先生是一只老甲鱼——我们总叫他老忘。”

阿丽斯问道:“他是个什么王,你们会叫他老王呢?”

那素甲鱼怒道,“我们管这老甲鱼叫老忘,因为他老忘了教我们的功课。你怎么这么笨?”

原文中用Tortoise是因为它的读音和taught us相似,并不是真的把校长比作是老海龟,因此在译文中译者同样用了“老王”和“老忘”两个词读音相似的翻译再现了原文中的童趣。

儿童文学翻译家任溶溶先生曾经说:“儿童文学翻译有一个特点,就是读者对象十分明确,是孩子。而且不是笼笼统统的孩子,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还要分幼儿、小学低年级和高年级。”儿童文学翻译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以儿童为中心。要真正做好儿童文学翻译工作,在了解作品本身的同时,更要了解各个年龄段的儿童特点以及其文学基础,根据翻译原则及预期要达到的交际目的选择最佳的翻译策略。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何其莘,仲伟合,许钧.高级文学翻译[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2〕方梦之.译学辞典[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 孙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