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社会科学正文

浅析沈从文《边城》的版本流变

  • 投稿愚一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1014次
  • 评分4
  • 53
  • 0

冯 娟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 南充 637002)

摘 要:从1934年在《国文周报》上连载开始,《边城》总共产生了六大重要版本。通过这一系列的版本流变,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沈从文先生对于文本的精雕细琢。本文主要就《边城》不同版本的不同内容对比进行分析。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边城》;版本;流变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4-0137-03

《边城》是中国现代小说家沈从文的代表作,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中篇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淳朴的乡土风情吸引了众多读者,也奠定了《边城》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就是这样一部优秀的现代文本,自创作之日起,版本就不胜枚举,而在这其中,最重要的版本就有六种。在版本的流变中,文本也经历了多次重要修改。本文就不同版本的不同的改动进行简要对比分析。

一、《边城》各个版本出版情况

《边城》全文分10次发表于1934《国文周报》第11卷第1、2期、第4期、以及第10到16期,这是《边城》的初刊本。

1934年10月,傅东华将《边城》收入“创作文库”丛书,作为第九卷由上海生活书店出版,这是本书的初版本。1935年6月和1937年5月《边城》又进行了两次再版。这两次出版,实际上是将初刊本进行整合收集,因此文本的改动不大。

1943年9月,经作者本人重新修订的《边城》由桂林开明书店出版。这本《边城》同开明书店出版的其他12本经由沈从文修订的作品编纂成《沈从文著作集》。这个修改本与前两个版本相比,文本内容有所改动。

1957年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沈从文小说选集》,是解放后沈从文出版的第一本小说集。为了适应当时国内的新形势,作者对于《边城》这部作品进行了大量的修改,这个版本是所有版本改动最大的。

1981年,沈从文的《边城》被收录于由江西人民出版社计划组织和编印的“百花洲文库”,作者也对文本和《题记》做了重新校订,这就是重校本。

2002年12月,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沈从文全集》,第八卷就是《边城》。这个版本称为全集本,以开明书店修改本为底本,包含了《题记》《新题记》《边城》三部分。

以上就是《边城》这部作品经历的版本流变的大致过程。

二、《边城》六大版本的流变分析

《边城》一书的初刊本和初版本都发表于1934年,由于出现的时间间隔不长,且初版本主要就是对于初刊本的整合归纳,修改也仅仅是限于语言修辞方面的改动,对文本故事内容的发展基本上没有多大的影响。改定本和重校本之间也只是遣词用语方面的略微改动,全集本相对于改定本只多了一篇《新题记》。而初版本和修改本、修改本和改定本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动,进行了大量的重要修改,因此本文下面着重分析这两次版本流变的具体过程。

(一)由初版本到修改本的流变

1943年,在距初版本出版9年之后,桂林开明书店对前一版本进行了修改。这一修改,共计改动了约700处。修改范围涉及作品的各个章节,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修改。

1.人物描写

人物描写方面的修改,是初版本发展到修改本的一大亮点。主要是从人物动作、对话和心理三个方面入手。

(1)人物动作。关于人物动作方面的修改,作者秉承了之前的创作理念,希望通过动作描写更准确真实的体现人物性格。初版本:“将茶峒出产的上等草烟,挂在自己腰带边,过渡的谁需要这东西皆慷慨馈赠。”修改本:“将茶峒出产的上等草烟,挂在自己腰带边,过渡的谁需要这东西必慷慨馈赠。”这段引文是文本第一章描写翠翠的祖父在渡船时的行为,主要是为了表现这位管船人的大方和善良,用“必”比“皆”更能表现人物性格。又如第八章中描写翠翠代替祖父渡船时,初版本:“翠翠把船又拉回去。”修改本:“翠翠赶紧把船拉回去。”很明显,增加“赶紧”一词更能体现翠翠为祖父引渡的认真及对坐船人的热情,更能表现翠翠热心助人的性格。

(2)人物对话。人物对话方面的修改也是修改的主要部分,占到了总量的22%。小说中大部分章节的对话都被做了不同程度的修改。通过修改,使对话更加亲切,更加生动形象,更能将意思表达的具体、准确、生动。例如在第四章中描写翠翠与二老初次见面时有这样一句,初版本:“你在这儿做什么?”修改本:“你在这里做什么?”“这儿”和“这里”相比,更加书面化。而在如此质朴而简单的环境中,显然口头语比书面语来的更为准确和恰当。

(3)人物心理。关于人物心理描写方面的修改,则更多地对人物性格或故事发展起补充说明的作用。初版本:“不作理会,静静的把船拉动起来。”修改本:“不作理会,心里想:‘十五岁就十五岁!’静静的把船拉动起来。”这是第六章中祖父收到了新嫁娘的红包,得知新娘才15岁时,告知翠翠后翠翠的心理描写。在这里,祖父其实在暗示翠翠“新嫁娘十五岁——跟你同岁都结婚了”。而翠翠也明白爷爷的意思,在她看来“十五岁就十五岁——关我什么事”,这里的修改,更加直接地体现了翠翠这个花季少女直爽而单纯的性格。

2.背景设置

背景的设置包含两大方面:一是人物背景的修改,二是环境背景的修改。

(1)人物背景。由初版本发展到修改本,人物背景方面的改动主要体现在人物年龄上。初版本:“在一种奇迹中这遗孤居然已长大成人,一转眼间便十三岁了。”修改本:“在一种奇迹中这遗孤居然已长大成人,一转眼间便十五岁了。”作者将翠翠的年龄改大了两岁,她已到了情窦初开的年纪,这样更能表达她的情窦初开以及对恋爱婚姻热切而又内敛的向往。

(3)环境背景。环境背景的修改,主要是让叙述更具有真实性和现实意义,从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例如在第一章中介绍翠翠父母相爱的故事。初版本:“十五年前同一个茶峒军人。”修改本:“十六年前同一个茶峒军人。”作者将翠翠父母的相爱时间推前一年,就将翠翠出生的时间与父母离去的时间缩小,符合翠翠一出生母亲便去世的事实,从而增强了故事的延续性,这样的安排设定更合理,更真实。

(二)由修改本到改定本的流变

在1943年修改《边城》之后,作者又于1957年重新进行了校订。作为六个版本中改动最大的一个版本,这一次修改共计900多处。下面还是从人物描写和背景设置这两方面来进行分析。

1.人物描写

这部分人物描写依然从人物动作、对话、心理这三个层次来探讨。

(1)在这次的修改中,人物动作方面的改动也很大。作者秉承了之前的创作理念,希望通过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态度,塑造更真实的人物性格。修改本:“有时又与祖父黄狗一同在船上,过渡时与祖父一同动手,船将近岸边,祖父正向客人招呼:‘慢点慢点。’”改定本:“有时又和祖父、黄狗一同在船上,过渡时与祖父一同动手牵缆索,船将近岸边,祖父正向客人招呼:‘慢点慢点。’”这段话出现在第一章,主要是描写翠翠帮着祖父一起渡船的场景。而之后的“一同动手”缺乏宾语,读者并不知道作者在描写祖孙点一起动手做什么,所以在后面加上“牵缆索”,表达的意思更加清晰和全面。在第二章中描写定居在此的一些妇人的动作时,修改本:“皆坐在门口做鞋子,用鞋尖上红绿丝线调绣双凤。”改定本:“就坐在门口做鞋子,在鞋尖上用红绿丝线调绣双凤,或为情人水手作绣花抱肚,一面看过往行人,消磨长日。”“皆”表示“都”,在这里用“就”来替代,显然更加准确。而改后添加的部分,既表现了这些妇人的勤劳与能干,又表现了她们的无所事事和寂寞空虚。

(2)人物对话。关于人物对话方面的修改较多,占到了修改总量的22%。小说中大部分章节的对话都做了不同程度的修改。通过修改,使对话更加亲切、生动,意思表达更具体、准确、形象,更加符合真实的社会环境和语言环境。例如在第二章中,描写边城古镇上的风土人情时,饭店的女主人询问水手坐店时的情景,修改本:“要甜酒?要烧酒?”改定本:“大哥,副爷,要甜酒?要烧酒?”在这段问话中,一上来就直接询问,显得似乎不那么礼貌,不符合小镇的乡土风情。改定本中加入了称谓“大哥”、“副爷”,立马就呈现出了边城小镇人民的淳朴风貌,描写的更加真实自然。又比如下面这段话,修改本:“二老你还不知道?!就是傩送二老!就是岳云!他要我送你回去!”改定本:“二老你还不知道?!就是我们河街上的傩送二老!就是岳云!他要我送你回去!”这段话在第四章,是二老的伙计对翠翠说的。在改订本中作者为二老的身份介绍上添加了“我们河街上的”,这几个字的修改充分说明了作者想表达二老在这个地方的知名度很高,翠翠不认识他是件很奇怪的事,这里也能间接表明翠翠作为情窦初开的小女孩有害羞的小心思。

(3)人物心理。人物心理的修改也是本次版本的重要一环,作者试图通过人物的心理描写来表现主人公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如在第七章作者描写大老和祖父之间的对话时有这样一段话:“一面把那双小眼睛瞅着大老。”(修改本)“一面把那双饱经风日的小眼睛瞅着大老。意思好像说:好小子,你的傻话我全明白,我不生气。你尽管说下去,看你还有什么要说。”(改定本)作者在改定本中为祖父的小眼睛加了一个形容词“饱经风日”,间接说明了祖父的年纪已经很大了,他也到了为翠翠的婚事做打算的时间了。这样的描叙直接体现了祖父的苍老,为后文祖父的去世埋下了伏笔。而后面为祖父补充了一段心理描写,这段描写说明了祖父对于大老这样一个人还是很看好的,他似乎还是很满意。这里的补充就阐明了祖父在翠翠婚事上的态度。

2.背景设置

在由修改本向改订本发展的过程中,作者同样将某些背景做了改动。这里依然从人物背景和环境背景两方面来阐释。

(1)人物背景。修改本:“十六年前同一个茶峒军人……”改定本:“十七年前同一个茶峒屯防军人唱歌相熟后……”修改本:“有了小孩子后,这屯戍军士便想约了她一同向下游逃去。”改定本:“有了小孩子后,结婚不成,这屯戍兵士便想约了她一同向下游逃去。”修改本:“军人见她无远走勇气……”改定本:“这屯戍兵见她无远走勇气……”在改定本这个版本中,人物背景的改动比较大。首先,作者将翠翠父母相爱的时间段在修改本的基础上提前了一年,同时将翠翠的年龄也改大了两岁,这样便将翠翠的出生与父母的去世差距缩小了,更能说明翠翠为何与祖父相依为命感情如此之深这样的事实。其次,在翠翠父亲的身份上,作者也几经雕琢。由“军人”变为屯防军人”,再由“屯戍军士”改为“屯戍兵士”,“军人”这样一个身份在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下是很神圣的正面的一个形象,而翠翠的父亲则是一个“诱拐”少女的不懂事的男人,如此一对比,这样的身份并不适合他。最后,作者还在“有了小孩子之后”,添加了“结婚不成”这样几个字,原来的修改本并未阐明翠翠的父母为何想要逃跑,而在加了这几个字之后,马上将其逃跑的理由补充出来,使叙事更加合理。

(2)环境背景。在改定本中,作者又一次对环境背景进行了不同于修改本的设置,进一步还原了事实。譬如在第二章中对当地环境的描写:“秋冬来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不朗然入目。”(修改本)“秋冬来时,酉水中游如王村、岔盆、保靖、里耶和许多无名山村,人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不朗然入目。”(改定本)作者在改订本中将秋冬来时的场景加以细化,尽可能真实而完整的呈现了当地的情景。

综上所述,沈从文的《边城》经历了从初刊到初版、由修改到改定、由重校到全集等六个不同的过程。正是这些遗留下来的版本让我们看到了沈从文作为一个现代小说家,在文学艺术上的不断创新与追求。通过对这六个版本的考证与分析,相信我们对沈从文以及《边城》有更深刻而全面的认识。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沈从文.边城[N].国闻周报(文艺副刊),1934,(8).

〔2〕沈从文.边城[M].上海:上海生活书店,1934.

〔3〕沈从文.边城[M].桂林:桂林开明书店,1943.

〔4〕沈从文.沈从文小说选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5〕沈从文.沈从文全集[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

〔6〕李晖.边城版本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7〕曹青山.边城版本汇校述评[J].汉江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2).

(责任编辑 孙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