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社会科学正文

2014:中国周边外交重塑地区秩序

  • 投稿Ener
  • 更新时间2015-09-22
  • 阅读量558次
  • 评分4
  • 89
  • 0

蔡鹏鸿

一个崛起的大国、面向未来的强国不能一直围绕大国旋转。否则,中国总体外交只能穷于应付、疲于奔命,难见特色,没有气色。主席2013年主持召开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从战略高度强调周边外交的重要意义,这在新中国外交史上前所未有,也为2014年周边外交排序置于首位做出战略定位。

2014年中国周边外交最具战略意义的成就是,它为塑造周边地区秩序奠定了基础。近些年来,不少国内民众抱怨中国外交太软,尤其是对周边;而国际上,则有人抱怨中国外交太强,也是针对周边。一软一强形成鲜明对照。2014年,中国周边外交主动谋划,努力进取,正在并将继续对亚洲及亚太格局产生重大影响。这从中国经营周边外交的七件大事中可以看出。

国家领导人彰显大国自信

其一,成为国内外最受欢迎的领导人,为塑造周边地缘政治和地缘秩序奠定基石。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了日本公司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主席是2014年最受欢迎的领导人,其受欢迎程度远远超出美国总统奥巴马,排名领先于俄罗斯总统普京和印度总理莫迪。调查显示,在周边国家的民调中得分最高,在巴基斯坦、俄罗斯、泰国、印尼、马来西亚、中亚诸国受欢迎程度尤为突出。率领新一届政府在保持外交大政方针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设计和创新中国周边外交战略理念,第一次提出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思想,第一次提出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第一次把中国梦同亚太梦对接,第一次提出要把中国发展的红利带给周边惠及周边,第一次提出了亚洲安全观等极具特色的周边外交政策。成为中国周边新型政治秩序的塑造者、引领人,他不仅大大彰显了中国开放自信的大国形象,更是大大提升了中国在周边乃至全球的影响力。

周边外交战略排序上升

其二,周边在中国外交战略排序中升位。最近15年来,尽管“周边是首要”,但是从中国总体外交的战略布局和实施看,“大国是关键”一直优先于周边,也就是,大国关系在中国外交排序中始终处于首要地位,而大国关系中,中美关系又是第一,似乎只要大国关系搞好了,其他一切可以迎刃而解了。不可否认,大国关系有其重要性,但是,一个崛起的大国、面向未来的强国怎么能一直围绕大国旋转?不改变思路,中国总体外交也只能穷于应付、疲于奔命,难见特色,没有气色。习主席2013年主持召开了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从战略高度强调周边外交的重要意义,这在新中国外交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也为2014年周边外交排序置于首位做出战略定位。习主席2013年首次出访从周边开始,习主席2014年出访第一站依然在周边。这并非巧合,而是反映了在新的战略机遇期,周边在中国外交中的重要地位的凸现。强国之路,从塑造周边开始。

“主场外交”勾画蓝图

其三,“主场外交”为构建地区新型政治经济和安全秩序勾画蓝图。2014年,评选中国周边外交最重要的一个词汇,或许“主场外交”当之无愧。5月,亚信峰会在上海举行,中国首次提出以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与可持续安全为主要内涵的亚洲安全观。11月,APEC峰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其标志是一个亚太梦——中国提出共同发展、繁荣、进步的亚太梦,二张路线图——主持通过了建设亚太自由贸易区路线图和APEC互联互通蓝图。上海的亚信会议、天津的伊斯坦布尔进程会议及北京APEC会议表明,中国更加积极主动地促进中国机遇和亚太机遇、世界机遇相互转化,更加积极进取地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这是新形势下中国外交的鲜明特点,也是中国周边及亚太外交政策的基本取向。周边安全和经济合作蓝图在中国的制定,其影响力犹如拍岸惊涛,必将在构建地区安全和经济秩序的历史潮流中,凸现愈来愈鲜明的中国印记。

规划新世纪版本的丝绸之路

其四,积极推进“一带一路”,规划新世纪版本的丝绸之路。主席于2013年9月访问中亚时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同年10月访问东南亚时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

2014年的中国,犹如大鹏鸟,展开东西两翼,开始向21世纪丝绸之路进军。它沿着亚洲大陆广袤的地域和浩荡的海洋,把中国和亚洲、非洲和欧洲各国连接了起来。“一带一路”建设旨在实现“五通”,即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其中,道路联通就是交通和基础设施“硬联通”,而政策沟通实际是法律、规制“软联通”。笔者认为,这不仅仅是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协定、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质检与海关合作的制度化建设,更重要的是,它应该是未来陆上海上地缘政治和地缘秩序的制度化建设。贸易畅通则体现了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的现实意义,2013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上的国家贸易额超过1万亿美元,占中国外贸总额的1/4。未来,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中国与东盟国家计划,双边贸易额到2020年达l万亿美元。民心相通就是加强人与人交流,推进文化、艺术、考古、体育、卫生等领域的合作,包括加强地方、媒体、智库和青少年交流。

东帝汶建国后希望粮食自给,中国急人所急,为东帝汶送上了三期杂交水稻示范项目,帮助当地解决了大问题。马尔代夫首都供水系统突发事故,民用水严重缺乏,中国从空中和海上紧急调运40吨清洁水,解决了当地用水困难,受到当地民众的赞扬。“一带一路”意义深远,它犹如彩虹,引领周边的“五通”,推动周边与中国的经济社会文化建设。

谋划周边金融新秩序

其五,投巨资创建新型金融机构,谋划周边金融经济新秩序。中国推动建立南方国家的金融合作机制,在上海正式引进建立“金砖国家银行总部”,并对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应急基金分别出资100亿和410亿美元,引发全球轰动。更加引人瞩目甚至让发达国家闻之咂舌的是,中国发起建立亚洲投资开发银行,中国出资500亿美元;接着又宣布,为推动“一带一路”运转,中国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之后不久中国在缅甸举行的东盟系列会议上宣布,中国向东盟优惠贷款200亿美元,给缅甸提供80亿美元的经济援助。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前景不稳定的背景下,中国的大手笔、大气魄赢得周边国家的啧啧称赞。中国有能力、有意愿向亚太地区提供更多公共产品,表现出中国勇于担当的负责任大国形象。中国正在为亚洲金融治理、建设地区金融经济安全秩序搭建舞台。

海洋秩序“中国方案”

其六,提出构建海洋秩序的“中国方案”。中国与部分周边国家存在海上划界和岛屿归属争端,这些问题本可以通过双边磋商政治方法解决。但是在西方国家的挑唆下,一些周边国家对中国是否会走西方国家海上称霸老路表示疑惑。中国在2014年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战略,构建海洋秩序的中国方案:共建和平、合作、和谐之海。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反对海洋霸权,致力于在尊重历史事实和国际法的基础上,通过当事方直接对话谈判来解决双边的海洋争端和纠纷。在开发海洋的同时,善待海洋生物、保护海洋环境,走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大道”。

军事互信机制取得突破

其七,推动建立军事互信机制取得突破。中国主张建立平等、互利、有效的军事互信机制,促进地区稳定与安全。但是长期以来一些国家冷战思维浓厚,导致相互之间政治互信缺乏,甚至对中国在周边的正常军事行动提出种种质疑。2014年,中国继续致力于维护地区海上安全和秩序建设。首先,中国海军在青岛主办西太平洋海军论坛年会上通过新版的《海上意外相遇规则》。其次,中国同东盟国家积极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争取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早日达成“准则”。第三,最具突破性的是,中美两国签署两个涉及重大军事行动相互通报的信任措施机制谅解备忘录《重大军事行动相互通报信任措施机制》与《海空相遇安全行为准则》。这是中美建立新型两军关系取得的重大突破,减少了双方误判和擦枪走火的可能性,对周边稳定产生重要影响。尽管尚远不能保证美军不再实施抵近侦查活动,但是,这毕竟是进一步探索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避免双方坠入“修昔底德陷阱”的重要一步。

(作者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