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社会科学正文

文化价值认同视角下英国公民教育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研究

  • 投稿曹哲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713次
  • 评分4
  • 61
  • 0

摘要:文化价值认同反映着主体受文化观念影响而形成的对价值追求、评价和选择的一种倾向性态度。本文通过选取文化价值认同作为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探索个体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并做出选择,进而思考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紧迫性,并在与英国公民教育对比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借鉴他国经验所要解决的问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文化价值认同;英国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群众利益诉求、意见表达及价值判断呈现出多元化特征,社会成员面临思想道德困惑却无从求解“: 扶起被撞老人,反被诬陷是肇事”、“为救落水儿童英勇献身,却遭无良船主挟尸要价”,如此等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认同提出了新的考量?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实践学科,二十多年来,在学科建设上过度强调体系架构的完善,在教学内容上过于突出阶级性和意识形态性,在教学方式上过于依赖灌输式、组织化的教学方式。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英国,虽没有使用“思想政治教育”之类的概念,但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在社会中都受到了高度重视,教学方式、路径探索和教学效果方面都有可圈可点之处,相比之下,借鉴英国公民教育的选择路径,对于我国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一定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一、文化价值认同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意义

首先,从文化价值认同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路径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进行理性反思,有利于加快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长期以来,人们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看法,认为文化事关意识形态安全,担心文化进入市场后,会改变社会主义文化性质,弱化党对文化的领导,引起思想的混乱①。在西强我弱的文化语境中,作者认为,借鉴英国公民教育的可取经验,以文化价值取向的认同为核心,通过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适用性,一定程度上可以赢得更广大群众的认同,有助于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赢得更广泛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其次,从文化价值认同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路径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创新可以提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人类历史表明:谁占据文化价值认同的制高点,谁就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之路,首先是文化意识上的觉醒;其次要提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再次是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之后带动文化自身的振兴和繁荣。借鉴英国公民教育的适用经验,从文化价值认同的角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将有助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社会高尚人格,从而增强当代中国的文化自觉、重树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再次,从文化价值认同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路径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时代发展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华民族的兴国之魂,也决定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发展方向。从文化价值认同的视角探索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将有助于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有助于形成根植于我国文化环境的道德规范和全民普遍接受的共同理想信念。

二、实践背景凸显思政教育方式改变的紧迫性

1.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剧了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的不协调

发轫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迈出了扭转乾坤的一步,给整个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居民生活明显改善。另一方面也应看到,社会阶层分化明显,贫富差距拉大,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也出现了不同程度地变化,富二代与穷二代、白领与蓝领、官员与群众的认知差异日益明显,多元化价值取向趋势迅速凸显。而一些思想政治教育被标准化为书本知识,在解答价值认同上功能开始弱化,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正在悄然弱化。这迫使我们思索为什么思想政治教育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呢?

2.现阶段社会期望倾向集体主义、学校教育倚重智育提升、家庭教育注重个体发展的三重趋势加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能否成为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能否成为人民群众的行为方式。思想政治教育体现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现阶段我国社会对个体的预期仍然固守着“社会本位”“集体主义”的思想,倡导个体对社会的奉献精神。在学校教育中,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仅仅与学生的智育成绩紧紧关联,德育课程很多被语文、数学所挤占成为课程表上的摆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道德理念作为纯粹的知识传授,而这很难以真正进入受教育者的头脑。在家庭教育中,《弟子规》等经典传统教育读本已渐渐淡出视线,智育培养或音乐、舞蹈特长教育开始占据越来越多的比重。这三重趋势加剧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相脱离,与受教育者自身价值认同的多元化取向不相协调,导致学习者疏远思想政治教育,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3.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应用、应用的关键在于转化,但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却呈现出教育手段单一、与学习者不相适应等一系列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落到实处,就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把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过硬本领。教育手段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已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习者理想信念模糊等问题,一些地方纸上谈兵的思政教育说教,无疑会引起学习者的逆反心理,进而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产生误解。

4.资本主义公民教育不能一棍子打死,存在着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有很多优势的地方值得我们借鉴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英国的公民教育也不断的与时俱进,对教育实施了改革,倡导发展个性,崇尚以人为本,重视道德教育,在道德教育方面主张渗透式的生活化教育,把自然知识、社会知识的传授和人道主义、国家意识的渗透有机结合起来。②比如针对5~7岁孩子,要让他们学会制定简单目标,做出简单的健康选择,注意安全,倾听他人说话,与他人玩耍和合作工作,尊重人们之间的异同,认识到恃强凌弱是错误的。英国公民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实践中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借鉴这些经验将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所发展,有所创新。

三、理论阐释:关于对英国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比较研究的比较

在英国,公民教育是与民主教育紧密相联的③,其中,民主解释为一种与生活相关联的模式④。这样,公民教育的目的是让公民以不同的社会角色适应不同的社会环境,比如学校、家庭、社区等。即公民教育是通过公民参与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来进行的⑤。其中,有两点是值得关注的,其一,国家通过法律将公民教育纳入学校课程⑥。其二,公民教育的政治性超越了公民教育的社会属性⑦。政治性和社会性这两点为我们展开英国公民教育和我国思政教育的比较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坐标系。

在英国公民教育的特征上,英国国家教育基金会(NFER)、英国社会服务志愿者组织(CSV)、德莱克·希特、苏振芳⑧、王瑞荪⑨等研究得出:英国公民教育具有“渗透式”、“情景化”和不强调意识形态等特征。进一步探析其中的缘由,价值认同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视角,李玢研究了英国文化价值取向(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理性精神、宗教精神)对教育的影响,姬振旗⑩、余斐研究了英国文化价值取向对英国公民教育影响的研究,强调上述价值取向对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的影响,致使英国公民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呈现出灵活性特征,在教育方式上紧扣学习者年龄、学历特征,教学手段多样等。这些研究为英国公民教育和我国思政教育对比提供了一种思路。

总之,无论是公民教育,还是思政教育,两者的目标都包含了政治性和社会性两个维度。在我国,思政教育更突出政治性,即强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服务。在此基础上,可以看到我国思政教育的特征为:“鲜明的政治性,很强的渗透性和显著的主体性。进而在方法上强调贴近人们的思想实际, 贴近人们关心的问题, 贴近人们接受思想教育的思想特点, 贴近人们的思路和语言。

四、英国公民教育对我国思政教育的借鉴的探讨

文化是我们研究教育问题的一个重要视角。不同教育反映着不同文化背景,体现着迥异的文化传统;文化的流变制约着教育的发展历程。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教育的作用,而教育的发展依赖于它所处的文化背景。英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虽然,英国公民教育起步较迟,但近30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态,其演变发展同样也离不开中国特定的文化背景,需要着眼于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借鉴他国经验,回答好解决特定文化背景下制约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观、教育内容和管理体制的梳理问题。为此,将来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下问题:一是文化价值取向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式的关系。二是英国文化价值取向对英国公民教育的影响。三是中国文化价值取向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四是他国经验在我国适用性研究。

引文注释

①任仲平.文化强国的“中国道路”——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N].人民日报,2011-10-17.

②余斐.论渗透式生活化的英国道德教育——兼其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7(4):98-100.

③ Thayer- Bacon, B.(2008). Beyond liberal de?mocracy in schools: The power of pluralism.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④ Dewey J.(1916/1966). Democracy and educa?tion.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⑤Biesta, G., Lawy, R., & Kelly, N. (2009). Un?derstanding young people’s citizenship learn?ing in everyday life. Education, Citizenshipand Social Justice,4,5-24.

⑥ Euridyce(2005).Citizenship education atschool in Europe. Survey. Brussels: EuropeanCommission.

⑦Geboers,E., et al.(2012).Review of the effectsof citizenship education. Educational ResearchReview.

⑧苏振芳.思想道德教育比较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⑨王瑞荪.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⑩姬振旗《. 科瑞克报告》对英国中小学公民教育的影响[J].外国教育研究,2008(12):82-86.

余斐.论渗透式生活化的英国道德教育——兼其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7(4):98-100.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05(2):4-10.

刘书林.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新任务[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1):26-28.

郑金洲.文化与教育:两者关系的探讨[J].上饶师专学报,1996(1):1-6.

(作者单位:甘肃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