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社会科学正文

共生同存的博弈伙伴——政府与市场之关系新析

  • 投稿多墨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530次
  • 评分4
  • 79
  • 0

于轩栋

摘要:政府与市场关系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其论域关乎诸多学科。新近产生的政府经济学,研究的就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本文由市场和政府的概念入手,综述几种流行的相关理论,进而讨论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并论述作为市场主体之一的政府职能界限,最后落脚到当下改革中的中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政府;市场;博弈;伙伴

一、概念及相关理论

市场本义上是一个时空概念。空间上即指商品交换的具体场所,可以分为有形市场和虚拟市场;在时间维度上又可以把市场分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狭义上的市场是买卖双方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广义上的市场是指为了买和卖某些商品而与其他厂商和个人相联系的一群厂商和个人。

相对于市场概念的政府,按照诺思的国家理论观点:国家带有“契约”和“掠夺”的双重属性。若暴力潜能在公民之间进行平等分配,便产生契约性的国家;若这样的分配是不平等的,便产生了掠夺性的国家。作为国家具体执行机构,政府的活动主要包括:提供法律制度、经营公共部门、影响私人生产(如补贴与税收、政府贷款、管制企业)、购买产品和服务以及收入再分配等。

西方传统经济学界关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主要有三大观点:第一种是“政府是社会的中心”,市场自由主义会带来社会的混乱,不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因此不相信市场经济,这是原教旨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观点;第二种观点认为自由的市场具有很好的自我调节机制,能对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政府应做好守夜人的角色,不要过多干预市场;第三种观点认为“政府是必要的恶”,承认政府在经济运行中的必要作用,政府应该干预并介入市场。与此相对应的是三种主要的治理模式,一是完全依赖政府,行政权力处于社会的中心地位,二是“小政府”模式,政府完全退出经济领域,放任市场自我调节与配置,三是政府与市场相互擎制、相互补充,但需合理划分两者的界限。

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公共经济学派又出现了诸如公共选择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等学术成果,其主要基于市场的角度对政府及其行为做剖析,对作为经济体之——政府做解读。

目前我国有关理论框架也已基本形成。陈振明应用公共选择理论分析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提出“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问题,并提出“政府失败”的四种表现形式(公共决策失误、政府扩张或政府成长、官僚机构以及寻租)。毛寿龙则从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出发,对政府与市场进行了再思考,提出了市场优先于政府,用足市场,慎求政府的原则。宋世明通过对政府权威与市场交换结构的分析,导出了“有缺陷的政府”与“有缺陷的市场”这一对交互概念,并认为市场跟政府一样是有效控制社会稳定的一种方法。

二、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互动逻

辑——从市场失灵到政府失灵现代制度经济学家霍奇逊认为,纯粹的市场体系是行不通的。“一个市场系统必定渗透着国家的规章条例和干预”,干预本质上是制度性的,市场通过一张“制度网”发挥作用,这些制度不可避免地与国家和政府纠缠在一起。在早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市场分散而狭小,市场本身就能调解好自身的运行规制,因此不需要政府多加干预。而到了1929—1933年经济危机时,市场本身的局限性就暴露了,政府干预主义也大见成效。因此政府的行政权力又出现了扩张的趋势;20 世纪70年代后,在石油危机的冲击下,长期政府干预经济的西方国家出现了经济“滞涨”,凯恩斯主义遭受质疑,这时候主导自由市场的新自由主义便开始大行其道。

从经济发展史来看,市场与政府的争端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两者不停地处于互相博弈的过程中,而经济学家则在为这种博弈不断地注脚,不停地予以理论阐释或预测。一般认为,市场失灵指由于市场自身的缺陷以及外部条件而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失效,包括垄断、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分配不公、公共物品短缺、宏观经济波动等。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场失灵主要源于市场机制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这些特性会造成经济秩序的紊乱。

市场失灵的存在决定了政府应该干预经济,用布坎南的话说:“市场可能失败的论调广泛地被认为是为政治和政府干预做辩护。”但这只是政府行为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二战后的二三十年里政府干预确实保证了资本主义在一定时期内的繁荣。但人们逐步发现,正如市场本身有缺陷会失灵一样,政府同样会失灵,市场解决不好的政府不一定能解决好,甚至还可能带来更多的资源浪费和社会灾难。

正如布坎南所言:“公共选择是政治上的观点,它从经济学家的工具和方法大量应用于集体和非市场决策而产生。”公共选择从经济学方法来研究非市场或政府,以理性经济人作为假设,指出了政府及其官员所追求的不是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而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进而提出了政府失败论。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公共选择学派指出必须从改善政府机构工作效率上下功夫,比如进行宪制改革、政府机构内部形成竞争机制、对政府的税收和支出加以约束、引进理论动机等。作为从经济角度研究政治—政府过程的新型学派,公共选择理论确实能给人带来不少启发,同样,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新公共管理理论也大致提出了类似的构想,即建立企业型政府,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政府服务中来。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一道被人们所评析,其中作为公共权力拥有者的政府,面临着更大的改革压力,其不仅是要做好职能内的事,还需应时而变,不断地依据实际的发展做出改革,这也正是后危机时代政府治理之道的应有之义。

三、作为市场主体的政府——市场土壤中的政府形态

政府由各个部门组成,其中有很多纵横交错的经济关系,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被看作是公共部门。从这个意义上看政府本身即是一个特殊的经济体。也就是说,政府作为一个社会合法的公共管理体,因其本身也有经济行为(如政府的采购、政府官员的工资和政府收费等诸多方面),因此政府也可看作是一个特殊的经济实体。而20世纪以来,一个重要的经济现象就是各国政府部门的不断扩张。效率市场与垄断市场,政府的特殊身份使之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一方面政府的角色包括了立法司法、微观管制宏观调控、协调收入分配等,另一方面作为市场主体的政府还需面临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基本问题。

首先是生产什么的问题,政府内部一般分为“非市场主体部门”“市场主体部门”“准市场主体部门”。这些分别由公共选择、市场价格信号和两者共同决定,而当选择过程中,社会价值标准和个人价值标准发生冲突时,政府可以对私人部门采取行政强制措施。

其次是如何生产的问题。这种选择可以是通过政府本身生产也可以是借助私人部门的力量。一般来说,政府本身介入市场往往会带来某种垄断,这是存在于市场形态下的政府如何处理好与一般市场主体的关系以及合理定位职能的核心问题。

最后是为谁生产的问题。政府生产的产品和一般私人部门生产的产品是有区别的,其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纠正私人部门生产分配方式与社会公平原则之间存在的偏差。即政府生产主要解决一个如何合理分配的问题,这就要求政府合理运用好自身的公共权力,充分利用好财政收入和投资手段,以此来促成再分配中的公平与合理。

四、中国改革视阈下的政府与市场

中国自古以来缺乏自由市场经济的传统,商人在国家的政治地位较低,国家的控制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逐步完成了经济领域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由新民主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过渡,并确立了政府全能、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改革开放后,经济体制率先改革,政府经济职能逐步由“统制”向“干预”转变,具体表现为向国企放权,精简经济行政机构等。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明确了政府主要限于宏观调控手段干预市场失灵领域。伴随着“大部制”与政府机构改革,政府的宏观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正逐步凸显,而微观管控的职能逐步弱化。

当前还存在典型的“三位”现象:政府职能“越位”,政府职能与市场功能不分,政府做了不该做的事和管了不该管的事,政府组织与企业组织、社会中介组织、事业组织不分,本该是“裁判员”却变成“运动员”;政府职能“错位”,政府职能分工定位上存在交叉和混淆的情况;政府职能“缺位”,本应由政府生产和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政府却没有充分尽职尽责,甚至在某些领域出现了“真空”。这也正是当前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解决的出路就在于“让位”,该是企业和市场做的事情应该让位于市场。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健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要更加尊重规律,转变政府职能,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与社会的关系,经济领域要更多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社会领域要更好地利用社会的力量,包括社会组织的力量,把应该由市场和社会发挥作用的交给市场和社会,解决好政府缺位、越位、错位的问题。这既是全面整体配套改革的大方向也是当下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下的市场与政府关系的主动向。

五、小结与思考

无论是政府还是市场,其中涉及的每个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深思。特别是对于改革行进中的中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为重要,涉及到改革的顶层设计。党的十八大确立要厘清政府与市场的界限,下放政府权能,给予市场更多的自主权,这已经释放出一种积极信号。

蛋糕既要做大也要分配好,归根结蒂是公平和效率的问题。其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也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也罢,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市场的因素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两者本已成为一种博弈型的伙伴关系。

在市场经济已然成为大势所向的今天,作为博弈伙伴关系的政府与市场既存在互相的竞争,也天然存在相互的合作。政府要保障公益,实现“善治”;市场需有效配置,实现资源效用最大化,只有两者有效地协调并进,社会发展才能持续稳步向前迈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乔耀章.政府理论[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

[2]朱光磊.现代政府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陈振明.市场失灵与政府失败—公共选择理论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思考及启示[J]. 厦门大学学报,1996(2).

[4]高尚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J].中国经贸导刊,2011(5).

[5]陈振明.非市场缺陷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公共选择和政策分析学者的政府失败论[J].中国社会科学,1998(6).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