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社会科学正文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构建

  • 投稿图诺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547次
  • 评分4
  • 12
  • 0

周吉

摘要:纵观几十年来的发展概况,我国的社会福利已逐渐从“政府定位”转向“民生需要为本”,并且开始重新思考关于福利的社会责任划分机制,逐步探索多元化主体参与的社会福利模式。在政府的重视和推动以及社会福利需求等因素的刺激下,1988年我国恢复和重建了社会工作。在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和复杂化的社会转型期,面对我国人口基数较大等实际国情,以及人们多样化的福利需求,从社会工作的角度,探讨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社会工作;社会福利;社会福利制度

一、研究背景

据有关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GDP国内生产总值以564916.25亿元人民币的总量超越日本排名世界第二,成为亚洲地区GDP总量居首的国家。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的经济总量持续快速增长,而同时人们的收入水平差距也逐渐拉大,中国正面临着社会转型期的诸多考验。如何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同时又维持稳定的社会秩序,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落实到实处,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全体人民的利益与福祉,这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基本概念界定

1.社会工作

关于社会工作的定义,国内外学者的观点不一。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以王思斌对社会工作的理解作为该概念的基本定义:“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助人服务的活动。更确切地讲社会工作是一种科学的助人活动,它不同于一般的慈善活动。”

2.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

彭华民教授提出了对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理解:社会福利有两对重要的理念类型即补缺型和制度型、选择型和普惠型。前者以社会福利的政府责任为划分原则,后者以社会福利提供方式为划分原则。而“中国社会福利不是简单地从补缺型转型到普惠型,而是应形成新的组合式普惠型社会福利,即普惠型福利为主,选择型福利为辅,适度普惠。组合式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构建是以社会需要为目标定位原则。国家是社会福利提供责任的主要承担者,其他多元部门也担负着社会福利提供的次要责任。政府、市场、家庭、社区连接成为层次有别、功能互补、相互支持、互为补充的满足社会成员福利需要、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与现代福利观念的社会福利体系。社会成员既拥有接受社会福利的公民权利,同时也承担帮助他人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普惠型社会福利是中国社会福利制度之重大转型,应当分需要、分目标、分人群、分阶段逐步构建起组合式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

三、社会工作视角下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构建

1.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工作发展的相关性

(1)我国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范围与行为目的具有统一性。我国社会福利服务是政府维护弱势群体利益,体现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保障和谐社会实现的直接体现。社会工作以助人自助为宗旨,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其服务范围和社会福利的服务范围和行为目的具有广泛的交叉性。

(2)我国福利体制的转变为社会工作

参与构建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提供了契机。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巨大变迁中,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强烈地冲击着我国传统的社会福利体制。有学者认为,在新型福利体制改革背景下,福利服务的提供更多地由NGO,NPO 来提供,这种“市场化取向”的经济、政治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的变迁,为发展专业社会工作提出了客观要求,而将来的福利服务是由受雇于专门服务机构的社会工作者来实施。

(3)相关政府政策的出台为社会工作

介入社会福利领域提供了有力的政治支持。2013 年初,我国的大部制改革方案中,提出了将人力资源和社会劳动保障部与民政部合并,重新定名为社会工作部,负责就业、社保、社会救助、社团注册方面的事务。这为我国社会工作参与社会福利事业提供了很好的政治平台。此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相关议题也为社会工作的力量融入到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体制的构建起到了重要作用。

(4)社会工作专业人员队伍的建设为构建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提供了人才基础。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培训从理论和实务两方面培养专业的社会服务人才,他们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对社会服务的介入、手段和评估都有着专业的认识和实际的操作能力,这为我国构建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提供了很好的人才支持。

(5)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对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构建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专业而存在,它有着系统的理论体系和独特的伦理准则,并且在长期的社会服务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专业工作方法,其理论的探索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对于社会福利服务的实施和符合国情的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构建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工作者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或多种工作方法,为服务对象提供多样化的服务需求,有利于缓解我国人口众多而福利资源短缺等因素造成的社会福利供不应求的现状,为我国尝试构建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提供了实际支持。

2.对策探究

(1)重新认识社会工作在中国特色社会福利制度构建中的积极作用。社会工作起源于西方,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工作迎来了发展的高潮期。但由于受我国行政性体制的约束,以及社会工作在国内较低的认可度,我国社会工作并没能对社会福利事业作出较大的贡献。但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改革的深入,为了缓解愈发复杂化的社会问题和适应多样化的福利需求,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进程开始日益加快。由补缺型社会福利制度向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转型的过程中,社会工作以其专业的服务和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逐渐赢得政府、社会的认可,社会工作在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构建中有着不可缺失的意义。

(2)政府应加强对社会工作参与构建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支持力度。尽管面临政府职能改革的现实状况,我国正倡导政府职能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放任不管社会事务。我国的集体主义传统以及中国共产党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坚实的民族向心力,使得我国政府在重大事务中仍然占有主导作用。明确了社会工作对我国构建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之后,政府应做的就是积极倡导这一理念,采取积极的措施,在促进社会工作在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构建中发挥作用。

(3)以多元化力量促进社会工作在构建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中的参与。单靠政府或者社会工作机构本身,并不能将社会工作在我国福利事业中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只有将人民群众的主动了解和参与、社区平台的提供、社会工作机构的服务、政府的大力倡导与支持这些多元化的力量相结合,本土化的社会工作才能在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构建中发挥最大作用。

四、结语

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实施,是我国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到一个崭新高度的标志,而不断发展中的社会工作专业,对我国福利制度的构建提供了综合性的支持,是我国福利事业改革中极其重要的力量。在专业社会工作的参与中,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仍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将社会资源公平而科学地惠及所有人,让所有人共享社会发展的福祉,是社会工作事业和社会福利事业的共同目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彭华民.中国组合式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构建[J].学术月刊,2011.

[3]李宏.社会福利机构中的社会工作[J].社会福利,2007.

[4]李莉莉.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同源性及相关性分析[J].社会工作学术版,2006.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社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