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社会科学正文

对城镇化建设的研究和思考——中西部六省农村问卷调查分析

  • 投稿沧海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228次
  • 评分4
  • 71
  • 0

俞欢欢

摘要:一直以来,人们都比较主观地以为农民们都十分积极地想要进城发展,其实农民们进城的热情并没有那么强烈。而阻碍农民进城发展的因素也不是人们一贯以为的社会歧视和户口问题那么简单,而是对城市高生活水平的担心和对农村生活的习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付出努力。不过,城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稳定发展,切莫急功近利。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农民工;城市化;户籍;城乡协调发展

一、农民市民化研究背景

农民工城市化,也可称为农民工市民化,是指农民工对城市的依赖和信任,以及在消费观念、消费结构和生活方式等方面逐渐向城市人民靠拢。

1.农民市民化的目的和评价

使农民市民化的直接目的,首先是为了促进个人经济的发展。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民工数量达到2.5亿,其中近1.6亿外出打工,他们多集中在浙江、广东、江苏等较发达地区,城市里工作的高收入和多样的工作机会对他们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其次,农民为了给子女谋求更好的教育机会而进城工作,希望能让子女在城里接受更好的教育,将来有更好的发展。

从农民市民化的目的可以看出,农民多是从个人的角度出发,67.3%的人单纯地为了提高收入和子女教育而想去城市工作。这是否意味着,如果农民从事农业所得的收入足以满足他们的生活需要,农村的教育水平与城市无异,农民就不会那么迫切地去城市工作了?

在问卷分析中,很少有农民是为了将来的职业发展或者其他目的而去城市,只占14.3%。可见,农民并不是非要去城市不可,只是渴望城市的收入和教育而已,这也客观反映了农民对提高收入的愿望和农村的教育水平普遍低下的问题。

2.农民工城市生活的现状和分析

农民工是指离开自己的承包土地外出务工的农民群体。从农村中走出的人们在没有田野的城市中从事着非农业生产,在职业上实现了农转非,而与国外城市化发展的不同在于,我国的农民仍没有实现身份上的“城市化”,即拥有城市户口。这是我国城乡资源、环境差距大和独特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综合作用导致的。

城市本身有着自己的一套吸纳新成员的机制,所以在大多数人眼中,他们仍然是来自贫穷落后地区的农民而不是和他们共同生活在同一城市中的一分子。

从我们调研小组对农民工外出务工所从事的行业所做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零售批发业为12.7%,建筑业为10.5%,制造业为9.6%。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不高,有机会从事专业技术性强的行业或项目的可能性较小,多数从事小商品批发、工地零活等,这些工作都有一些共同点:工资低、无固定工作时间、工作环境差和纯劳力。不仅工作更辛苦,而且还有日常的租房费,可见务工的农民生活条件也是相当恶劣的。

造成外出务工农民工工资低的原因关键不在于他们所从事职业的性质,而在于他们过于集中地朝着同一地方而去,看每年的春运可知道,北京、上海等地都聚集着上千万的农民工。在大城市更容易找到工作的机会,但当空缺位吸收不了这庞大的人群时就会出现价低者得的现象,用人单位往往用极低的价格就能买到大量的劳动力。若是求大于供也许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二、阻碍农民工城市化的因素

1.社会排挤和户口问题不是主要绊脚石

在人们的普遍印象中,似乎城里人对外来人员总是充满敌视,农民忙来忙去都是为了户口而奔波,但在调查中却不是这样,只有4.4%的人不去城市发展是因为户口,比例相当小。

我们不敢保证社会排挤在城市完全没有,但这并不是农民不愿搬去城市的主要原因。因为在城市打工的农民主要和自己的同事、工友交往,占63.4%。而与城市人的来往较少,同事与工友与自己职业、地位相当,不需要有自卑感,也不会受到歧视。但是,社会歧视不是阻碍农民工进城发展的原因并不意味着是一件好事,因为这反而说明农民工在城市的文化生活单调,交往范围狭窄,不与城市人接触,这甚至体现出农民工心中埋藏着自卑感,是个值得政府和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

户口制度一度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在对于农民获得城市户口的期望值调查中,只有14%的人希望获得城市户口。因为获得城市户口只是农民获得城市各种福利的手段,否则,农业还是非农业户口在农民心中只不过是一个符号,没有任何意义。其次,如今农民想要转为非农业户口,可谓难如登天,如此困难大大浇灭了农民们的热情,他们对于转户口也就不那么热心了。不过不可否认,城乡二元户籍制度虽不是关键因素,但也是一个不合理的问题。

2.对城市高生活水平的担心和对农村生活的习惯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民的心态比较矛盾,一方面渴望城市的高收入,另一方面又担心城市的高水平,犹豫之下还是留在了农村。另外,农民们对于养育自己长大的农村还是有着一定的心理情结,不想轻易地离开自己习惯了的地方。

农民对于城市的印象,大多还停留于车水马龙、歌舞升平的繁华大都市,再加上电视里看到的高楼大厦以及西装革履的白领们引以为傲的小资情调,自然会下意识地觉得城市的生活消费很大,担心自己的收入涨了,但花销也涨了,说不定还不如呆在农村挣得多。虽然这观点不是没有一定道理,但有些农民把城市想象成“吃人不吐骨头”的吸金机器,未免也太过夸张。

这归根结底还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农民只能从电视报道和回乡的亲友口中才能得到一些关于城市的信息,这显然是不全面的。倘若农民对城市的日常消费和生活状态有了客观理性的认识,就会做出正确的决定,也许进城务工人员增加也未可知。

在问卷调查走访的过程中,大多农村人表示自己习惯了在农村简单但很规律的生活,害怕到城市去会不适应。

这个问题要归结于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娱乐设施建设,大多数农村没有商业化的超市、书店、影院等娱乐场所,更别提网络和无线这些城里司空见惯的东西,甚至连最起码的交通设施都不健全,现在条件好了农民还可以看看电视,过去农民唯一能做的就只有种地,这使得农村在一定程度上与现代的生活方式脱节,难免会不习惯城市的生活方式,不愿意进城发展。

三、对推进城镇化的建议和讨论

1.户籍制度改革

户籍制度改革并不会使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有突破性的进展。但不得不说改革户籍制度还是有一定必要的。农民身份向普通居民身份的转变,也是推进城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在城务工人员内心的自卑感,也能让居住在农村的人们更加理性地选择是否进城务工。

2.大力宣传中等发展城市,引导农民工向中等城市发展

城市一直在发展,就会一直需要劳动力,但绝大多数农民工的眼中只有北京、长江三角洲等农民工聚集地,扎堆地往同一个地方跑,导致供大于求。我们知道,农民工的流向会有以下两个特点,向经济发达的地区流动和向非农业转变,并且为了获得更高的薪资,他们往往会选择大型城市。其它中等发达城市则获得较少的人流,相比之下,随着中央“中部崛起”计划的开展,中等发展城市更需要人力,农民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这点毋庸置疑。

3.大力发展城乡一体化

大力发展城乡一体化是促进农民城市化进程的关键,我们不仅要让城市向农村扩展,也要积极发展农村经济,让农村变成现代化的新城市。

目前除经济增长外我国有很多方面的因素促进农村人口迁移,例如人均耕地面积减少、城镇新增岗位增多、城乡收入差异等。我们在看到人口不断外流的同时,也要看到回乡的人。他们可能由于子女教育或是家庭原因而放弃在城里工作回到乡下,这类人拥有改变农村的巨大潜力。这时政府应当有所作为,应开展一系列宣传和政策激励活动,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例如提出政策性措施,包括承诺为返乡者提供当地资源(例如信用和土地)等。

城乡一体化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许多农村道路不畅,娱乐场所匮乏,与现代化的生活方式脱节,甚至水电都供应不全。这些对于农村的经济发展是致命的问题,急需解决。

现如今,许多农村缺乏教课的老师,教育设备也不齐全,很难完成高质量的教学计划。对此,政府需要完善对乡村教师的补贴,发放教育津贴,让农村的孩子们可以安安心心地念书学习,将来成为栋梁之才,走出乡村,报效祖国。

目前,我国的城市化率已经有了明显提高,但是,这也为城市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问题。我们大力提倡合理的城镇化建设,归根结底,还是希望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然而,虽然目前农村的计划生育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有待提高,我国人多地少,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也是造成在城务工人员过多的原因之一。大力提倡计划生育,让农民占有合理的土地,一方面有地的农民可以自食其力,靠农业致富,另一方面控制进城务工人员的人数,进城务工的人少了,自然竞争就少了,也就不会出现城市劳动力供大于求,这样有助于进城务工人员减少就业压力,并且拿到满意的工资。

总之,农民城市化不能光靠进入城市,城市化的道路也不止进入城市生活一条。乡村发展为城市需要很长时间,但这必不可少,也是急不来的。农民城市化是一个慢活,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相信,如果只一味地把农村人口迁移到城里完成城市化,那永远都不可能完成农民工城市化,因为农村土地依然在那里,它的经济、设施依旧那么落后,在那长大的人会不可避免地与城里人产生差距,也只有消灭或尽可能减少这样的地方,才能从根源上完成农民工城市化的任务。

4.关心进城务工人员的生活状况和心理健康

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交范围狭小,大多与同事和工友交往,缺少温暖与关心。城镇化建设不仅仅指让农民迁移到城市来,还要让他们在心理上真正地融入城市生活,完全摆脱对城市生活的不适应和潜在的自卑感。

政府要从文化宣传入手,努力向人们宣扬和灌输“市民、农民一家亲”的理念,多举办破冰活动,让进城务工人员感受到城市的温暖。另外,政府还要在政策上对进城务工人员给予优惠,处理好他们的子女、老人的教育、生活问题,让农民工没有后顾之忧,健康快乐地在城市里生活。

5.城镇化建设不可急功近利

城镇化建设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但过快的城市化是不正常现象,城市化建设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这样反而会违反发展规律,带来不可估量的灾害。

我国优质的耕地少而且破碎,难以集约化大生产,一个国家不能缺少农民,一味赶着扩张城市,让农民完成市民化迁移,耕地减少,从事农业的农民减少,我国会产生巨大的粮食危机。另外,如果农民工在城市没有得到妥善的安置,无房无业,则会成为社会潜在的威胁,导致犯罪率上升。有些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到顶峰开始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这一切都说明城镇化建设太快并不完全是一件好事,政府需量力而行,谨慎为之。

[基金项目:本论文研究由“上海政法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1311835013),项目研究成果所有权归属上海政法学院]

(作者单位:上海政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