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社会科学正文

基于城市名片视野下的苏州非遗资源整合创新建设

  • 投稿钟可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409次
  • 评分4
  • 50
  • 0

周敏

摘要:千年古城苏州,拥有众多文化资源以及自然资源。但在现代城市化大建设局面下,传统文化正在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苏州非遗虽资源丰富,但众多项目发展不平衡。本文着眼于苏州非遗资源整合,从保护、传承、创新、发展、宣传五个方面,探索打造苏州非遗特色的城市名片的创新性研究。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苏州;非遗;城市名片城市名片,反映城市自然、人文、历史、现实,代表城市的形象、气质和品格。

苏州非遗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如何整合非遗资源,打造特色,是当前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着眼于非遗整合的角度,为苏州打造具有特色的城市名片的创新实践研究,为非遗的保护、传承、发展做出努力,也是为了积极响应社科联的“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宗旨。围绕这一思想展开的探索性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一、建设一个非遗数字博物馆:

旨在保护,开创资源共享工程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博物馆正在显现出它与传统实体博物馆不同的强大的功能和价值。数字博物馆容量大,传播快,不受时空限制,更有利于资源整合和资源共享。它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介质的图像、文字、声音、影像和科学数据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收集、加工、保存和管理,从而实现知识增值,规范加工。对于非遗众多的门类和海量资料,可通过网络传播、数据集成等方式进行信息存储和社会平台展示交流,形成博物馆资料综合收藏,使博物馆从传统的“实物展示”转变为现代的“信息展示”,让文物真正走出库房服务于大众,体现博物馆展示、教育和研究等各种服务功能。非遗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将会丰富苏州城市文化建设,填补这一领域的空白。开展对苏州非遗数字博物馆应用领域的可行性研究,通过现代数字技术手段将苏州地区非遗资源整合利用,能及时补充及时更新,并实现共享,打造一个能体现苏州非遗精髓的博物馆,为苏州城市又添一张新的城市名片。

二、建成一个非遗项目传承教学研发的教学体系:旨在传承,开创非遗传承新模式

通过建立非遗研习、传承、教学基地,将非遗项目引入到本地高(职)校,开发为非遗学科课程与非遗特色教学,可扩大受众,培植土壤,培育新时代人才。2007年苏州科技音乐学院首次将地方非遗纳入到正常的课程体系中,此后掀起了一股浪潮,带动一批非遗项目走入了校园。然而,对目前非遗入校园传承普及教育开展的活动,大部分项目还是停留在传统的师徒家庭教学的传承方式上,这已经不适合信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高(职)校有着较强的科研力量,充分挖掘非遗文化,创作非遗新品,有利于非遗的有效传承。走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之路,将是众多非遗项目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可缺少的一条路径。要针对非遗不同特性,在原有基础上推广非遗入校,分批分级地开展,逐步形成非遗传承研发的网络体系。在本地高(职)校办学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中将非遗传承结合,将有效发挥高校学生这个动态传承群体的力量。因此,加快非遗传承教学网络建设,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

三、加强一支涵盖传承人、工作管理人员、研究人员、志愿者在内的队伍建设:旨在创新,增强非遗活力和创造力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才队伍是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工作的关键,也是打响城市特色名片的又一资源。要建立包括非遗传承人、工作管理人员、研究人员、高校专业教师、志愿者等在内的非遗人才库,开展行业交流、技艺理论、研发新品、活动赛事等。苏州政府极为重视保护和发扬本土文化,加强专业机构建设。苏州政府在机构改革过程中,建立了专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构;对非遗的扶持不仅在政策上,还在经济上每年有300万元的专项扶持基金;并对传承人和责任保护单位每年进行考评。政府同时采取积极措施,为传承人开拓各类专项交流活动,让他们走出省市,走出国门,拓展非遗影响。为非遗的传习工作提供保障,积极开展对传承人的政策培训等,让他们及时了解国家和苏州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法规,更好地促进传承工作的开展,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形成一支专兼职的保护队伍。2013年6月,苏州文保办促成建立了苏州首支非遗志愿者团队,以教师、学生、退休人员等为主,首批入选者一半为在校大学生,另一半则是对本地文化较了解的“老苏州”,能够为“非遗”保护提供新的线索。志愿者们将接受免费培训,了解“非遗”特点以及如何进行抢救记录工作,还将对濒危“非遗”进行普查。通过志愿者活动更加促进了社会对非遗的关注,扩大了其影响。

四、着眼苏州本土文化特色,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开拓一条非遗文化旅游特色街区:旨在发展,增强非遗项目行业繁荣,开创苏州特色旅游街区名片

文化差异是诱发旅游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呈现的独特性、多样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其天生就是重要的旅游资源。特色旅游街区已成为了现代旅游业的又一新亮点。苏州非遗结合区域旅游,目前大都停留在单个或几个项目方面,旅游地分散,路途远交通不便,旅游者很难在短时间内感受到苏州非遗文化魅力,导致非遗的旅游价值远远被忽视了。如何整合非遗资源,对其科学开发利用,利于非遗整体发展,本文认为开拓一条非遗文化旅游特色街区将填补这一领域的空白。加强苏州西北街打造成苏州非遗文化旅游特色街区的可行性研究,对特色旅游街区功能定位做出探究,对西北街商铺现状和西北街独特的优势如地域位置、交通线路、人流状况、文化特点、原住居民等进行分析,对西北街开拓为非遗文化特色旅游街区的框架初步设计,以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延伸文化产业链。

五、编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的文化地图以及各类非遗宣传海报:旨在宣传,开创非遗宣传新活动苏州非遗资源具有在不同区域内相对集中、形成不同分布区的特点。综合苏州地区的非遗项目,制作一张形式精美、内容丰富的苏州非遗文化地图,把世界级6 项、国家级29 项,按照项目所在的区(市)分布排列,做鲜明直观的地图式介绍,尤其是对外省市在宣传上更加有力,更能充分展示苏州深厚的文化底蕴。设计相关非遗项目的宣传海报或宣传手册,形成系列广告模式,争取在苏州各级各类文化活动举办期间,把它作为苏州文化的一张重要名片,通过各类旅游集散中心、互联网络等,免费发放和提供给中外游客,使他们全面了解苏州城市文化的独特魅力。

苏州非遗是人类宝贵的财富,代表了历代能工巧匠的辛勤创作,具有浓郁的地方独特风格。苏州非遗资源急需寻求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来支撑。要积极响应苏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打造文化繁荣、旅游兴盛的现代化苏州”的号召,将非遗资源整合开发,加强苏州非遗的保护传承创新和发展,弘扬吴文化,打造苏州非遗特色的城市名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柴选.有新意的城市名片[J].新闻与写作,2008(1).

[2]韩之玖.浅析城市形象策划趋势[J].沙棘:科教纵横,2010(5).

[3]肖曾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互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项目名称:《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的建设研究》,项目批准号:2014SJB332]

(作者单位: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