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社会科学正文

制约我国城乡—体化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 投稿旧集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904次
  • 评分4
  • 57
  • 0

刘建

摘要:我国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制约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思想观念的落后,政策的偏向性和城市化发展的质量不高都是原因所在,因此,现阶段城乡一体化就需要从转变观念、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加快城镇化、制度创新等方面努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二元经济;因素及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城乡差距却在不断扩大,严重制约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也从根本上制约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命题,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了“五个统筹”,并把统筹城乡发展放在第一位,强调“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是从根本上协调城乡关系的重大理论创新和政策保障,是确保城乡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的战略性思路。此后,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又提出了“两个趋向”这一论断,为统筹城乡发展确定了方向。在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了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要成为当务之急,要通过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促成并加快城市和农村在经济发展上的平衡、统一。

一、制约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因素

1.思想观念落后制约城乡一体化进程

首先,政府对待城乡关系的理念从上到下不协调,不连贯,基本还是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新中国成立伊始,国家一穷二白,资源有限,为了加快发展我国落后的工业和城市,实行剪刀差将农村剩余资源转移到工业和城市,实质上是农村补贴城市,农业补贴工业,农村为我国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牺牲。改革开放以后,计划经济的观念难以立刻转变,政府依然习惯将大量资源投入工业和城市以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农村依然扮演着牺牲者的角色。其次,农民自身思想消极,行动缓慢。认为农民就应该种地,对于农业现代化大规模经营持抵抗态度,甚至认为那是在将他们的命根子抢走,宁愿死守也不愿离开农村去城市寻找工作。这些消极思想观念的长期存在对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非常不利。

2.政策偏向性制约城乡一体化发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政府的政策对资源配置影响不可谓不大。由于政府思想观念的落后,对农村依然重视程度不够,即使最近几年接连出台不少惠农政策,但由于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策惯性,致使依然将大量资源配置于城市和工业,对农业发展和农村的基础建设非常忽视,农业依然在各个方面处于弱势不利地位,城乡要素市场不统一,户籍制度不同轨,社会保障和享有公共服务权利不均等现象短期内依然难以根本性扭转改变。

3.城市化发展质量不高阻碍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

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需要城市的带动作用,但我国目前普遍出现的城市化非健康发展影响了城市对农村的带动。首先,我国城市化总体依然处在较低水平,仅为百分之五十,落后于工业化水平,城市化自身发展的缓慢影响了城市对农村的辐射作用。其次,城市化发展速度缓慢的同时,城市化发展质量依然不容乐观,城市医疗、教育、交通等的基础服务没有跟上城市化发展,造成了城市病,看病难,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严重,对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没有接受能力,阻碍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

二、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对策建议

1.在思想上转变观念,树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理念

思想决定行动,如果不转变过去落后的城乡二元的观念,就难以缩小城乡差距。首先,应明确必须重视农村、农业、农民问题。长期的城乡二元体制,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乡村,构建统一的城乡产业一体化。其次,农村居民应转变过去消极保守的态度,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农业生产要改变过去传统的各自为战的效率低下的生产方式,采取规模化的方式,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民自愿的基础上,以生产合作社或公司等创新农业生产体制进行专业化和规模化的生产,从而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提高农民收入。

2.把握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促进要素在城乡间的流动

我国特殊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对农村投入不足,农村经济发展所需的各项要素匮乏。因此,要增大配置农村的生产生活要素资源,打通要素资源在城市农村自由流通的渠道,缩小城乡资源配置差距。首先,要建立有效的政策法规和公开合理的市场机制,加大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监管,保证土地流动过程中,农民的利益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其次,农村人口往城市的流动会大大增加农民的收入,因此,应积极扫清阻碍人口要素城乡间流动的因素。同时,铁路、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对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交通的畅通可以缩短城乡间的空间距离。要统筹城乡基础设施规划,目前,我国城市存在产能过剩,加大对薄弱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不仅有利于消耗城市的过剩产能,而且能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3.找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切入点,加快城镇化进程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城镇化建设对于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要城镇化,就必须找准统筹城乡发展的切入点,结合我国实际,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一是调整农村经济单一粗放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市场竞争力。二是推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共同协调发展,既可以有效发挥大城市的规模效益聚集功能和辐射效应,也可以充分发挥小城市和小城镇在城乡生产要素流动方面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三是以农村经营体制创新为杠杆,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对粮食流通体制、农村金融体制、农村财税体制等进行改革,并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

4.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途径,进行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

目前我国城乡差距过大,根本原因在于建国以后形成城乡分割制度。所以,应站在城乡平等发展的高度上,在户籍、就业、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深化改革,重新建构一个城乡协调整体发展的制度框架和政策框架,让城乡居民在经济发展和社会权力上享有平等的机会。首先应该将分离的城乡户籍管理制度变为统一的城乡户籍管理制度,取消不合理的城市偏向的社会管理制度,取消附着在城市户口上的各种隐性福利,让农村劳动力要素自由地在城市流动,增加农村人口在城市的就业,建立健全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将农民工纳入城市社会保障网络。第二,实行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建国以来对农村投入严重不足,历史的欠账形成了目前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农民享受不到城里便捷的公共服务,当务之急是加大对农村的资金投入。应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开展试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建设农村合作医疗体系,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第三,增加财政支出向农村的倾斜力度,为农业发展及时有效提供资金支持。实行城乡一体的财政支出体制,加大对农业产品的资金补贴力度,保护农民的利益。要注重改革和完善农村金融体制,给予农村发展现代化农业所需的资金保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刘易斯.二元经济论[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3]王景新,李长江等.明日中国:走向城乡一体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4]张军平.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5]祝小宁,罗敏.对马克思恩格斯城乡统筹发展理论体系的当代解读[J].华西师范大学报,2008(5).

(作者单位: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