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社会科学正文

普通院校管理定量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探析

  • 投稿PBsm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452次
  • 评分4
  • 53
  • 0

丁辉

摘要:我国高等院校在管理类专业定量分析能力培养方面存在较大的分划,一些著名院校非常重视对管理专业学生定量能力培养,而大量普通高等院校中还存在着对定量分析课程缺乏重视、教学手段单一、使用教材刻板、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严重影响到高校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必须对普通院校管理类专业定量分析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突出管理定量分析的地位、不断丰富教学形式、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完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普通高校;定量分析课程;教学改革

对管理问题进行定量化研究,是保证管理工作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基础。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具有战略眼光,经营决策力,能够把握全局的综合性、复合型人才。在管理专业中开设管理定量分析课程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学会使用系统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数字信息处理的能力,学会利用数据信息得出准确的结论,从而做出最优的决策。

一、高等院校管理类专业定量分析课程教学的现状

高等院校管理类专业是各级政府、事业单位及企业管理人才的摇篮,近年来,国内外许多著名的大学对经济、管理等相关专业的定量分析类课程进行了较大力度的改革,强化了定量方法的教学地位。如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等都非常强调学生定量建模及分析能力,把概率统计、运筹学、工程经济学、计算机语言编程及数据库管理等定量课程作为其核心课程。国内一些重点院校也非常重视管理专业的定量化研究学习,清华大学管理类本科专业开设的课程中定量方法类课程大约为总课程的40%,天津大学在本科工程管理类专业开设的9门核心课程中,与定量方法相关的课程就有6门。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院校的管理类专业也都将运筹学、工程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系统建模与控制等定量分析方法与技术课程设为主干课程。

与此同时,大多数普通院校的管理类专业中依然存在重基础理论教学,定性分析,以依靠直觉理解判断为主,轻定量分析和技术的问题,虽然大部分院校已经开设了数理统计、运筹学等与定量管理相关的课程,但许多学校并没有从根本上重视起来,课程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强化学生定量分析决策能力的作用。

二、我国普通高校在管理定量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管理定量课程缺乏重视

大多数普通高等院校的管理专业中对定量类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定量分析类课程设置的数量、内容的选择方面都体现出这一点。除了高等数学类基础课程、统计学而外,其他课程设置非常少,个别专业有开设运筹学、管理定量分析等课程的,但普遍存在开设课时短、缺乏系统性等问题。由于这类课程对学生的数字处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管理类专业中文科学生占比较大,普遍数学基础薄弱,许多学生一听说与数学有关就感到头疼,排斥心理较重,认为无论怎样也很难学好,因此遇到这类课程只想着只要蒙混过关就好,根本没有从思想上加以重视。

2.教学手段单一

在管理定量分析类课程的教学中,课堂教学主要采用以教员讲授为主、学生课后作业练习为辅的填鸭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软件教学等各类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并未得到很好地运用。重方法介绍,轻能力培养。课程考核手段单一,都是以建立模型和求解为主,大量的数学公式、推理和证明只会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如何追求正确的结果,而非如何解决各种管理问题,学生看似学会了某种方法,但实际上只是看问题,套公式,照猫画虎,没有真正地进行逻辑思考,从而导致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茫然不知所措,缺乏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用的教材刻板

国内管理定量分析类课程目前使用的本科教材数量不多,基本是以各种方法论为单元分类编制的,每一部分基本上是从方法的起源到抽象的运用的范围,再到使用模型的介绍,模型的建立,模型的求解,应用举例,最后是课后习题几个环节,偏重于数据的整理和教条的应用,缺乏足够数量的与实际经济情况相结合的生动案例,内容体系较为陈旧刻板。缺少趣味性,降低了教材的可读性,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从而影响学生对此类课程学习的兴趣。同时对教师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教师的教学活性。

4.理论与实际脱节

目前,在普通高等院校定量分析类课程的教学中存在两种倾向:一种认为这类课程属于理论性学科,因此必须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以讲授定量分析的理论与方法为主,更加重视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和严谨性,因此,在教学中以模型的建立、公式的推导为主,让许多学生望而生畏;还有一种认为是定量分析类课程属于实践类课程,侧重实际应用,因此教学以大量的案例为线索,忽略对理论讲授,从而导致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理论和方法一知半解,在实际问题面前却是无所适从。

三、普通院校管理类专业定量分析能力培养教学改革的路径

1.突出定量分析课程的重要

对各类经济及管理数据定量分析的能力是衡量高等院校管理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如果在管理决策中,管理人员只会使用定性分析方法,缺乏定量分析手段,往往会导致“跟着感觉走”,难以做出精准的判断。头绪繁多的事务要安排的井井有条,瞬息万变的市场要把握其脉搏,定量分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高校层面首先要重视起来,要有明确的教学定位,相关课程的开设应合理有序,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在完成高等数学、概率论、线性代数、计算机编程、数据库管理等学科的基础上,开设运筹学、数据、模型与决策论、系统论等课程。

2.丰富教学形式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成形式,培养学生定量分析能力必须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由于管理专业学生中有学文科的,也有学理科的,教师应结合学生的数字处理水平和抽象思维能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例如创设新的教学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兴趣和欲望,在教学中,启迪学生思维,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自觉主动加强各学科的相互渗透和交叉综合,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同时,可采用案例教学形式,通过案例讨论等方式,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探索转化,同时适当介绍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增大课堂信息量,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3.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管理定量分析类课程属于方法论学科,通过实践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定量分析的重要性,也有利于他们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一方面在课堂讲授中以案例为先导,充分挖掘各种方法在案例中的运用,防止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已有计算机软硬件和师资力量,探索和完善实施定量实验教学的方法,同时还可以在课堂外开展教学实验技能竞赛、创新实验设计竞赛、建模竞赛等,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从政策和经费上支持学生的科研创新。

4.完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目前各普通高等院校定量分析类课程考评制度单一,基本都是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考核的是学生对基本理论的认知及其一些具体的推导计算、建模求解,这种考评方式难以对学生使用定量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进行考评。应当丰富考核形式及内容,采用课堂案例分析、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自选一些比较现实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交调查分析报告。考核还可以分组的形式进行,让具有不同特长的学生在小组中发挥不同的作用,考评采取小组打分方式。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学习该类课程的心理负担,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创造空间,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傅征.定量分析方法课程教学新模式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85-186.

[2]张铭涧,车晓军.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的结合[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6(12):100-103.

[3]肖益.管理类研究生定量分析课程教学问题探讨[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4):38-40.

[4]顾建华.关于工商管理专业管理定量分析课程建设的思考[J].教材与教法研究,2009(2):152-153.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