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德成
摘要:河南省“十三五”时期的基本发展思路是:以建设“四个河南”为目标,谋划改革和发展大计;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抓手,推进四化协调同步发展;以落实三大国家发展规划为契机,实现超常规发展;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深刻挖掘本省发展潜力;以改善民生为目标,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四个河南”;产业集聚区;四化同步
理清我省“十三五”时期未来五年发展的基本思路,对于推动我省科学发展、实现河南振兴的目标,乃至推进中部崛起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目前国际国内发展趋势和我省实际情况,应确定如下发展思路。
一、以建设“四个河南”为目标,谋划改革和发展大计
省委书记郭庚茂在多个重要场合提出,要把党的十八大“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在河南具体化,筹划好“富强河南、文明河南、平安河南、美丽河南”建设。建设“富强河南、文明河南、平安河南、美丽河南”,是中共河南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按照党中央部署,立足我省省情,对河南未来发展方向和总体目标的科学定位。我省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的确定,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各项深化改革措施的出台,外引内联的开放布局,都要着眼于这一总体目标的实现。
“四个河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在河南的具体化。“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就是要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其实现当然离不开每一个地区的共同奋斗。“四个河南”承载着上亿河南人民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的伟大梦想。作为拥有1亿人口的发展中大省,河南的发展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关系到“两个百年”既定目标的实现。
二、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抓手,推进四化协调同步发展
建设“四个河南”,必须把河南发展转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为此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河南来说,科学发展就是要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同步发展的路子,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农村和农民为代价换取工业化和城镇化。要实现科学发展、四化同步,必须坚持以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与创新为支撑,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发力点,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归宿。
实现河南科学发展、四化同步,必须找准突破口和抓手。河南省在推进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中,已经找到了这个抓手,就是要发展产业集聚区。自2009 年以来,河南省已经建成了180 个产业集聚区。据河南省统计局统计,2013年河南全省全年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700.26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50.2%,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对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4%。其中,产业集聚区工业投资9195.11亿元,增长25.1%。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1%,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3.7%。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31263.81 亿元,增长19.8%,占全省比重达到52.6%,比上年提高4.7 个百分点,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5%。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1906.68亿元,增长26.4%。①产业集聚区吸纳就业能持续扩大。根据河南省2012年产业集聚区发展报告,2012年1-11月,全省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达到284.8万人,同比增长16.3%,高于全省增速9.2 个百分点,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50%,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增长的贡献率高于104.9%,已经成为加快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推动力和扩大转移就业的主要支撑点②。正如省委书记郭庚茂所言,产业集聚区已成为全省经济特别是县域经济的增长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突破口,招商引资的主平台,农民转移就业的主阵地,改革创新的示范区,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方面的重要作用日渐凸显。
三、以落实三大国家发展规划为契机,实现超常规发展
河南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省,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2013年,河南省国内生产总值32155.86亿元,在全国排名第5,但人均GDP只有34186.54元,在全国排名第23 位。我省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比较效益差;工业生产规模大而技术水平低;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2012年河南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017.63 亿元,GDP 占比只有30.20%,③在中国大陆所有省市自治区排名最末。要确保我省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必须抢抓机遇,奋起直追。
虽然世界经济形势因欧美债务危机而不容乐观,但河南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中国经济仍保持持续稳定增长,全面深化改革继续释放红利。二是国内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东部地区不少产业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三是国家面向河南实施三大战略规划:粮食生产核心区规划、中原经济区建设规划、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规划;这三大规划的实施为我省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河南应该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实现超常规发展。
河南是全国13 个粮食主产区之一,其粮食总产量居全国第一位。2009年《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准,这意味着河南将能够从国家相关部委获得资金、项目、政策、信息、人才等多方面的支持。例如对粮食核心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行有别于其他地区的投入政策,由国家和省两级承担起改善粮食生产条件的主要责任。该规划的总投资为939.81 亿元。其中,申请国家投资676.63亿元,地方财政投入170.58亿元,银行贷款61.3亿元,项目单位和群众自筹31.3亿元。另外,2013年中央财政安排对农民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简称“四补贴”)支出1700.55亿元。2008年至2012年五年间,河南省获得以上四项惠农补贴就达594亿元。
2010年“中原经济区”首次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2011 年国务院正式出台《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2012年《中原经济区规划》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准,从此,中原经济区规划进入整体推进、全面实施阶段。国家对中原经济区的核心要求是“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子”,战略定位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规划》还进一步细化了政策支持和项目支持。在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了23项具体支持政策。在项目支持方面,明确提出了建设郑州至万州、至徐州、至济南、至太原、至合肥等快速铁路通道,实施郑州机场二期工程等。国家还加大了资金支持力度,仅201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今年已下达建设资金超过220亿元,居全国前列;财政部设立了每年10亿元的中原经济区建设专项补助资金。此规划的实施,将为河南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发展机遇。
2013年,国务院正式批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这是国家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性举措。国务院要求以郑州大型航空枢纽为依托,以发展航空货运为突破口,着力推进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着力推进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着力推进对外开放合作和体制机制创新,将实验区打造成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现代航空都市和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作为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将对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促进河南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带动作用;作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将对河南乃至我国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发挥辐射作用;作为现代航空都市,将对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协调同步发展起到示范作用;作为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将对河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起到引领作用,作为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将对河南涉内、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创新发挥先行先试的作用。
四、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深刻挖掘本省发展潜力
河南实施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一是如上所述,有难得的发展机遇。二是经过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具备了必要的物质技术基础。三是具有后发优势,可以从国内外发达地区吸取经验和教训,少走弯路,为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之路,提供了可能性。四是河南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潜力,例如,人力资源丰富、交通区位优越、传统文化资源丰厚等。另外,河南一些地区,如南部山区发展起步晚,也意味着自然生态环境还没有受到严重破坏。当然,这些都是潜在优势,要把这些优势发挥出来,还需要我们精心谋划和开发、运用。
河南的发展存在着得天独厚的发展潜力,例如人口红利优势、交通区位优势、文化资源优势、粮食主产区优势等,但这些优势都是潜在的优势,要把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需要在改革开放上做大文章,这些潜在优势也只有通过改革开放才能转化为现实优势。
根据2013年河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我省年末总人口10601万人,常住人口9413万人。庞大的人口意味着巨大的消费需求,可以有效地拉动经济增长。可考虑对本省企业生产的家电、汽车、农机、建材等产品和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等服务继续实行居民消费补贴,以刺激消费、拉动经济。为了发挥我省人力资源优势,需要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为劳动力就业提供及时高效的信息和劳动保障等方面的服务。在本省产业还难以全部消化现有就业人口的条件下,有关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要在劳务输出方面做好组织、培训和维权服务工作。为把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要大力发展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在教育部确定对一般本科院校分类改革的情况下,我省高校要争取在转型过程走在全国高校前列。在我省高等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可考虑通过建立分校、合作办学或加大输出学生份额等方式充分利用部属院校和其他省份的教育资源。
河南地处我国心脏地带,是我国连贯东西南北铁路、公路、航路的必经之地,交通位置十分优越。要充分发挥我省交通区位优势,一方面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上,要考虑省内外的相互贯通,省内铁路(含高铁)、公路(含高速公路)、航路乃至水路的相互联通,另一方面在交通运输管理体制上要进行改革,对各类交通进行统筹管理,还要在各类交通运输企业之间要建立起协作运营机制,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营运效能。另外还要考虑交通运输枢纽和沿线地区的产业统筹布局,特别是要发展与交通运输密切相关的仓储、物流、电子商务、转口贸易等第三产业。
河南是中国文明的发祥地,历史上许多朝代在此建都,古文物众多,传统文化资源丰厚,在发展文化旅游方面优势突出,国务院批复的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也把河南定位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2013 年,河南全省旅游总收入达3875.5亿元,相当于全省GDP的12%。但是我省旅游业仍然存在品牌意识不强、旅游资源开发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管理服务不到位、文化内涵挖掘不深、旅游资源整合度低等问题。今后我省旅游业发展要在旅游产品品牌化、基础设施完善化、管理人性化、服务规范化、资源整合化、意识超前化、营销信息化上狠下工夫,争取使我省旅游产业总收入在全国各省市位居最前列。特别是充分利用我省文化资源丰厚的优势,在文化旅游上大做文章,重点打造中原古都文化游、山地休闲度假游、华人寻根祭祖游、中原红色文化游、三国文化主题游、黄河文化游、南水北调生态文化游、功夫文化体验游等精品旅游路线。
河南国土面积为16.7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约占26%,丘陵约占18%,平原约占56%。我省土地资源丰富,是我国粮食生产核心区,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2013年全省粮食产量达5713.69万吨,约占全国粮食产量的10%。为了充分发挥这方面的优势以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要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一是推进农业生产现代化,注重农业生产先进技术推广,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经营规模化。二是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确保粮食生产任务指标完成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蔬菜、水果、花卉、中药材、畜牧、水产等产业。三是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行业,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四是发展与农业相关的第三产业,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发展涉农旅游、电商等新业态。
五、以改善民生为目标,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2013年度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39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8475元,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557元和421元,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排名分别为第21位和16位。2014年上半年,我省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04.11元,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同期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25元,二者相差2721元。今年上半年,我省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4651.72元,而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5396,二者相差744.28元。今年上半年,河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21.46元,而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59元,二者相差2838元。2012年度我省城镇化率为42.4%,比全国平均水平低近10个百分点。以上指标要在短短7年内赶上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有相当的难度。
为确保我省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一是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实施赶超战略,通过各种办法和措施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实现超常规发展,尽快增加我省城乡居民收入。二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居民收入在全省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些年,我国在国民收入分配中,企业利润和政府税收比例偏高,而劳动者工资性收入比例下降,因而我国的基尼系数迅速提高。这不仅使人民生活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而且贫富分化影响到社会和谐稳定,因此需要尽快改变这种局面。三是扩大民生支出在全省财政支出中的比重。2007-2012年五年,我省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达到1.23万亿,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达69.1%,其中“十项重点民生工程支出”3600亿元,农林水务支出2000.7 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372.9亿元。2012年我省财政用于教育的支出增长30%,占比达22.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比重居全国首位。
尽管我省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在全国不算高,但只要采取以上措施,就可以使我省的基尼系数比其他省市区低一些,贫富差距小一些,财富分配更公平一些,照样可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引文注释
①根据河南省统计局2013年河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下文数据如无特别注明皆出自本公报
②参见http://www.chanyeguihua.com/297.html.
③参见http://news.dahe.cn/2013/02-28/102011562.html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4 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课题——河南省“十三五”时期发展思路及措施研究的中期成果(编号2014063)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