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社会科学正文

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培育研究

  • 投稿雪上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736次
  • 评分4
  • 22
  • 0

蔡梦婷

摘要:网络的普及给大学生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负面效应,大学生网络素养问题频出。社会、高校、家庭、学生自身应多方联动,积极关注大学生网络素养问题,加强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利用网络,以适应网络时代发展的需求。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培育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这样一种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呈现出很多新特点。大学生属于比较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他们能够更加直接地使用网络资源且容易受到网络的影响,辨别是非能力不高。目前,我国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普遍不高,因此,面对互联网这把双刃剑,高校必须要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积极提升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

一、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培育的必要性

网络素养是指大学生在利用网络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即大学生在正确认识网络媒介的基础上,理性获取、评价、利用、传播和创新网络信息,为自身成长和发展服务的意识、能力、修养和行为观念,主要包括网络识辨素养、网络应用素养、网络道德法律素养和网络安全素养等①。简单来说,可以理解为个人在利用网络时所表现出来的素质和修养,它是一种处理网络信息的能力和甄别网络信息的辨别力。

加强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每天的新闻报道不断呈现在公众面前,开放性的网络便成了公民情绪的宣泄口。近年来,各类事件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例如“我爸是李刚”、“三氯氰胺奶粉”等等,大学生也活跃于其中,肆无忌惮地表达着他们的想法,宣泄情绪。所以,如何引导大学生以理性的态度对待网络事件,以正确的方式发表言论,是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培育需要关注的问题。

其次,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缺位。我国对于大学生的网络教育,只是最基本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仅仅是开设相关课程教导学生如何利用计算机编辑文档,如何处理多媒体资料等,没有课程能够深入到网络媒介素养这一块,所以教育的缺位也需引起关注。

二、我国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主要问题

网络现已成为影响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大部分大学生能够正确有效地使用网络资源,但是也存在自控力薄弱、网络辨别水平不高等现象。

1.网络使用率较高,但网络利用能力较低

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中,上网是主旋律,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学习资源的重要途径。但是不难发现,大学生的上网目的普遍不明确,利用网络学习的意识淡薄,甚至有时候在网上一天都没有获取到目标信息。大学生经常登录的都是娱乐性、社交性的网站,亦或是网络游戏。所以,大学生利用网络来发展自己的意识薄弱,网络实际应用能力不高,对网络资源背后的价值缺少必要的认知度,在网络关系中基本处于被动地位。

2.网络使用技术较高,但对网络媒介的认知能力较弱

大多数大学生基本具备了网络使用技术,但对于网络上的大量信息,多数大学生都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接受与否,对于新闻报道的态度都具有极强的主观性,部分大学生对于网络媒介的认知能力不足。加之我国对于传统的媒体传播渠道管理非常严格,但对于网络信息却管理不足,各类信息真伪难辨,极为混杂,例如一些黄色网站,导致大学生对网络信息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困惑以及迷茫。

3.网络道德修养较好,但自我管理能力较差、法律意识淡薄

大学生在网络交流中基本能够遵守道德规范,但是大学生心智发育还不成熟,仍有多数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中而不能自拔,形成了网络依赖症,耽误了学习。另外,大学生网络抄袭现象也比较严重,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整篇下载文档的事例不在少数,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按照标准来引用网络资料,可见,大学生对于网络的法律意识也非常淡薄。

三、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培育途径

大学生是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背井离乡,独自在大学里学习生活,他们正处于大学这个“小型社会”中,他们身上有着半社会化的特征。与其约束管理大学生的网络言行,不如培养提升他们的网络媒介素养,可以从高校、社会、家庭、大学生自身这四个方面着手,以提升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

1.充分重视高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首先,可将高校通识教育体系与网络媒介素养培育相结合。高校是加强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培育的主战场,可以将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到通识教育体系中,通过构建系统的网络媒介素养教学课程体系、开设相关的全校性公选课、公共讲座等来向大学生讲解网络媒介素养的基本知识以及法律规范。高校在加强理论教育的同时,对于大学生的实践教育也不能忽视,可以通过学生的专业实习、实训来进行网络素养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案例等来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同时,帮助大学生判断网络信息背后的价值,认识网络信息的特点,让大学生在获得理论知识之外,也让他们明晰相关的法律文件。

其次,可将校园文化活动与网络媒介素养培育相结合。高校要紧贴大学生需求,充分发挥各类学生组织的积极作用,开展丰富多彩且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活动,在高校中形成正面的舆论导向,以进一步引导广大学生的网络文化生活。网络博客写作比赛、网页设计比赛、网上党校、团校,开辟网络专题讨论栏等,高校可以通过这一系列的校园文化活动来提升大学生甄选、利用、传达网络信息的能力。

2.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措施

高校环境不同于中小学,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培育不仅要通过高校的课堂教育,更要受到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⑴需要政府的肯定和支持。我国政府应不断完善立法,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网络法律法规体系,依法管理网络,不断实现网络法制化;出台政策,将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到各层学校的教育体系中;加大网络新技术的开发力度,不断提高网络检测预警功能以及监控防御功能,不断完善网络信息服务,为我国网民构建一个健康良好的网络环境。同时,西方势力不断向我国境内渗透不良信息,作为极易受到鼓动的大学生群体,政府应加大对各大高校的网络监管力度。

⑵网络媒介者需要加强自律。网络媒介作为大众性的传播媒介,其组织者需要将公众利益放在首位,尽快建立规范的行业体系,抵制不良网络行为,同时加强自身职业道德建设,提升网络素养水平。另外,在我国相关互联网法律法规还不完善的背景下,他们更要明晰自身的社会责任,将网络媒介素养培育作为其职业使命,加强正面宣传,对网络热点问题进行正确引导,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贡献其组织者的一份力量。

3.充分发挥家庭的影响作用

大学生虽然离开了父母,但是对于家庭的依赖并没有减轻,家庭这一社会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还是存在的,家长在网络媒介素养方面对于孩子的教育引导和培育是不可替代和忽视的。对于网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大部分家长的态度都是教育孩子要远离网络,持抵触态度。但是,作为家长应该积极主动地关注孩子的网络行为,培养孩子的网络媒介素养,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地学会使用网络,与孩子一起学习网络知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鼓励孩子利用网络平台发展提升自己,并时刻提醒孩子遵守网络道德准则和法律规范。

4.增强大学生网络自律意识

自我内化是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形成的重要环节之一。所谓“内化”,就是指“个体接受社会影响,并把外部现实或客观现实转变成内部现实或主观现实的过程。”②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大学生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有网络道德意识、网络法律意识、网络自我保护意识、网络安全意识。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从大学生的角度出发,首先需要从大学生的网络态度、网络语言、网络行为着手,加强其在网络行为中的自我修养和自制力。另外,大学生在面对众多网络资源和信息时,要从中积极筛选出对自身发展有力的知识,增强自身辨别网络信息的能力,主动排除网络负面信息,排除对自身的干扰和影响。大学生利用网络的过程是一个博弈的过程,这期间充满着诱惑,需要大学生不断挑战自我,不断转变思维,以期不断完善自我,不断培养其网络媒介素养。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快速转变工作思路,适应新的环境,改变工作方式方法,利用新技术,以更加贴近学生的方式来开展教育引导工作。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培育工作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现实工作的需求,社会各界需要联动共同打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引文注释

①黄发友.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机制的构建[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1):27-33.

②齐玉龙.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现状及构建[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11):1165-1168.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