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社会科学正文

大学生廉耻意识缺失之学校教育归因

  • 投稿少林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624次
  • 评分4
  • 33
  • 0

付春华

摘要:廉耻,人类的道德底线,其行为规范的道德标准。大学生廉耻意识的现状和发展走向关系国家未来。寡廉鲜耻是每个教育者不愿看到的,针对此现象就高校廉耻感文化建设方面的缺失进行积极归因,探讨如何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廉耻意识教育。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廉耻感;学校教育;归因

一、廉耻之内涵

廉,指思想清正,引申为节检、检点之意。耻,因自己的过失而引起的羞愧之情。在中国古代伦理纲常中,礼义廉耻特别是廉耻与道德素养息息相关。廉耻观常常延续了中华美德的传承。朱熹也说:“人须是有廉耻”。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耻即是羞恶之心。

现代汉语词典将“廉耻”解释为:廉操与知耻。廉耻意识是人的底线伦理道德,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标志。它不仅是道德教化的前提,也是品德养成的保证,对于个人和国家而言,是社会道德提升的基石。

二、大学生廉耻意识缺失之现状

廉耻感缺失在大学生群体中已不鲜见,当大家在讨论社会道德问题沦丧时,却不自知是廉耻感缺失引起。廉耻感缺失的现状主要有几个方面:

1.诚信意识缺失

考试作弊现象在大学中屡禁不止,作弊本该是一件可耻的事,作弊者应该有惭愧、紧张等情绪,但是当作弊现象成为普遍时,甚至出现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现象。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便会一直肆无忌惮地错下去,比如理直气壮完全不以为错。作弊通过考试的大学生往往还伴有错误的自豪感,夸赞自己的轻松和聪明,炫耀自己的本事。就业时对自己的成绩的夸大和夸张,伪造证书,美化自身。

2.道德信仰失范

道德信仰是大学生道德上最大的危机,受到市场经济负面影响,游戏理想游戏人生,道德追求匮乏,信仰缺失,习惯性的跟风从众,不加分辨地接受随波逐流。

同时者西方的存在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人生观的错误诱导,也会导致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在生活习惯上,许多大学生奢侈挥霍,消费无节制无计划。在他们的道德观念中,没有应生活节俭的正确准则。在大学生的道德标准中往往没有将高尚美德树立在心中认为大学就是一个社会,想要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一切人和物都可以是他为了达到目的所以用的手段。很多学生自我意识极强,飞扬跋扈,道德信仰全无。

3.责任担当缺乏

大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缺乏,以自我为中心,对家庭、学校和社会没有责任意识。许多大学生在校大吃大喝,穿用都是名牌,攀比炫富心理长存,有的甚至赌博或沉迷网络游戏,也有毕业后不主动就业自食其力,啃老一族普存。当问到大学生是否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时,很多学生只感受到对自己和家庭承担的责任,几乎很少有同学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的。社会国家的责任感是缺失的,只希望人人为我,不希望我为人人。

4.思想行为倦怠

思想方面,大学生总体乐观,但也不乏一些学生思想消极被动,缺乏主动思考反省的能力,如何启发和带领大学生走出困惑,走向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全面成熟,成为有理想、有抱负、有道德、有纪律、有思想和有文化的一代新人,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现实中一些同学大学生活概括为“大一迷茫、大二呐喊、大三沉沦、大四伤逝”抱有如此人生态度生活的同学,何谈责任担当。

三、廉耻意识意识缺失之学校教育归因

导致学生廉耻意识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自身因素,是廉耻感缺失的重要原因,也是出现各式道德问题的主要原因。再如,物欲横流的社会外部环境的影响,还有家庭教育,我们在这里探讨的是高校,学校作为一个特殊的施教载体,四年时间对于大学生廉耻意识正确养成有着无法取代的地位。

1.学校德育归因

高校一直希望大力加强德育教育,但德育并不只是思想道德修养这门课程的教学和课外公益活动的丰富,这些表面的德育行为一直以来没有根本扭转大学生廉耻意识缺失的现状。目前的大学生其实不缺乏空洞的说教,缺乏的是日常行为的习惯性养成。因此,高等教育更应该深刻反思道德教育的实效性。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由其德育的总目标实现程度来衡量,但是长久以来效果不容乐观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高校德育长期忽视了学生的廉耻意识培育。

加强廉耻意识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意识,为学校德育提供新的参考手段。比如古今的典型案例,例如从耻食周粟的伯夷叔齐,到无颜再见江东父老的项羽;从耻为亡国奴的文天祥,焚烧鸦片的林则徐,到宁愿饿死也不接受美国救济面粉的朱自清,这些都是对中华民族荣耻观的最好诠释,可以激发起学生对这些历史人物的崇敬,从而以他们为榜样,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做好心理咨询工作, 帮助学生建立耻感。学生没有耻感会丧失做人的根本,但耻感过度也会对心理造成压力,总是怕自己做错事情被他人谴责,出了一点小错误就极度自责,长期下去就会做事会更为被动,内心会产生极度自卑感。所以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真实想法,对耻感淡化的学生,要抓住现实中的道德元素,不失时机地进行疏导,及时转变他观念,而对少数廉耻意识过度的学生,要帮助引导他们建立适度耻感。

2.学校风气归因

随着社会风气的逐渐浑浊,加之网络传播信息的强度和广度的极大飞跃,学校风气已经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网络作为深刻影响学生思想的媒介,本身附庸着过多的驳杂信息,然而这些精神病毒对青少年的毒害却是极大的。加强学校风气建设,能够使师生都向着健康、进步的方向发展。它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资源,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好的学风校风一旦形成,它既具有强烈的导向激励作用、和较强凝聚团结作用,能够极大地开发人的潜能,也会转化为高校无声的命令和无形的纪律。

学校对信息的传播速度极快,如小学流行的某些拍手儿歌几乎每个女生都会,再如校园中流行的某些词语和说话方式。因此,学校不应再纵容校风不良的现状蔓延,耻感文化的构建为高校学风和校风的良性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方法。比如以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载体的荣辱观教育活动,和谐美满的校园生态环境,健康向上的校园舆论环境这对于学生审美意识提升和健康积极心态培养是有利无害的。其次,教师教学中,努力凭借耻感文化的激励导向作用,来疏导指引大学生成才。在道德课程中将耻感文化中“修身”“治学”“进取”的思想融入到高校风气建设中来,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形成认真的学习习惯和严谨治学态度。

3.管理体制归因

廉耻感教育缺失一直是教育的弱项,学校没有足够的重视也没有采取单独的方法来保障廉耻感教育,廉耻感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环节,应用制度加以保障实行。只有制度上加以重视和健全,廉耻感教育才能切实长久地实行下去。仅依靠课堂讲授远远不够。

除教育体制外,校园管理制度也是重要的完善途径。学生的行为规范和语言规范可以通过加强管理来加以约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采取强制力的矫正手段可以为青少年树立正确的道德准绳,从而在以后道德失范的时候可以产生廉耻感,起到纠正和约束的作用。学校依然需要刚性管制为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比如,校园内学生随意吸烟现象,学校就不应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禁烟行动不是一句口号和标语,需要落到实处,需要利用惩罚手段让大学生明白这个道理。比如,校外非法同居现象,学校应该严查,否则会影响大学生的认知判断。大力宣传榜样楷模事迹同时,也要树立一些反面教材,使学生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学会知耻、辨耻、明耻、拒耻,知荣而为之,明耻而不为。

4.高校教师归因

学生进入大学后,正是道德观、荣辱观等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教师的荣辱意识、道德品质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生廉耻意识的强化,老师是要做好示范作用的,不仅要有高超的教育技巧、掌握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而且还要有人格魅力,循循善诱,有丰富的管理经验,能调动起孩子们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为其个人能树立良好的品德而积极努力。

教书育人是合格的高校教师首要责任,不应该仅仅是能做科研,能教课,更应该是启迪大学生的思想和灵魂。如何让苍白的说教变为学生内化的强烈意识,除了要有能够让人信服的能力和能够让学生倾吐心声的亲和力,还应该能灵活运用各类手段。为学生日后明理知法、克己慎独、生发正确的廉耻感而打下基础。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汪凤炎等.荣耻心的心理学研究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胡凡.论中国传统耻感文化的形成[J].学习与探索,1997(1):135.

[3]朱光潜.谈修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129-131.

[4]许力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190.

[5]刘晶.羞耻感教育模式探究[D].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1.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14 年学生工作课题( 编号:LX2014Y230)和内蒙科技大学马克思学院2015 年项目《高校耻感文化建设现状研究》的系列形成果

(作者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