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社会科学正文

依托高校大学生理论社团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初探

  • 投稿唐宝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551次
  • 评分4
  • 68
  • 0

郑志强

摘要:高校大学生理论社团作为大学生自发组织的群众性组织,在学生群体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依托这些社团开展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能有效实现双方互利共赢。发挥大学生理论社团在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必须在社团组织机构发展、社团活动项目和经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指导,有效解决学生和指导教师参与社团活动动机等问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学生理论社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高校学生理论社团是指在高校党团组织指导下由学生自发组织起来的学习、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参与相关实践活动的群众性组织①。发挥大学生理论社团作用,以其为载体来开展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对于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开展和推动学生理论社团的发展都发挥着积极作用。

一、依托大学生理论社团活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依托大学生理论社团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可实现优势互补,形成互利共赢局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体,通过教师系统的理论讲解,提升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培养他们掌握和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方法,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各高校都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但在实际操作中,实践教学活动受到诸多制约。一是各高校招生人数逐年增加,思政理论课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较重,教师无暇也无力组织学生开展更多实践教学活动,使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步入学生参与面不广、参与率低的困境。二是由思政理论课教师组织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由于活动开展时间、地点和内容都由教师组织联系,活动中也是教师唱主角,学生们只是被动地按老师的安排和要求参加活动,参与积极性普遍不高,使实践教学活动流于形式,难以起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受经费、场地和资源制约,很多高校大学生理论社团难以正常开展活动,甚至出现停滞状态。同时,活动主要以讨论会、讲座、交流会等方式进行,参与的学生人数少,影响力较弱,难以形成品牌效应。

高校思政理论课可依托大学生理论社团带动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实现双方共赢局面。这是因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管理部门的学科优势和教学条件,可为大学生理论社团开展活动提供高质量指导,帮助学生联系和协调活动单位和资源,甚至帮助学生理论社团解决部分活动经费。同时,由于大学生理论社团活动融思想性、教育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学生理论社团活动是学生自己组织的,学生参与热情高,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也能促进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由被动应付转化为自觉主动行动,由此在校内外搭建起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交流平台,促使思政理论课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空间。

发挥大学生理论社团的渗透性和辐射性作用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当前在校大学生都是90后,他们思维活跃,主体意识强,个性张扬,善于且乐于表现自我。高校思政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适度理论灌输是必要的,但必须主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满足大学生个体主体性发展需求。在充分理解、关心和尊重学生基础上,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成为教育活动主体。当前学生社团活动已成为大学生课外主要活动之一。由于大学生理论社团是以学生共同兴趣、爱好为纽带自愿组成的,相对于具有“官方”色彩的其他学生社团组织而言,大学生理论社团影响的广泛性,内容的直接性,参与活动的自愿性,活动方式的丰富性和活动效果的有效性越来越为众多大学生所接受和认同,所倡导的思想取向和行为准则更能使大学生认同和接受。即大学生理论社团能有效实现将课堂内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活动向课外活动延伸,通过社团成员间的自由交流与探讨和在实践活动中的运用,深化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向学生理论社团活动渗透,通过社团活动搭建起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重要平台,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

学生理论社团活动创新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载体和路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理解掌握到被广大群众理解掌握的过程。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阵地,担负着引领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重任。大学生理论社团活动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有机结合,能有效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与客体的连接,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通过大学生社团活动,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的每一角落,融入到社会教育大背景中,促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自我参与、自我思考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内化为个体内在的理想、信念。学生在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同时,必然会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影响身边的其他学生群体,通过辐射和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和坚定性,最终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的。

高校学生理论社团活动搭建起高校思政课教师与学生的良好沟通桥梁。当前很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采取大班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任课老师来讲相对压力较小,但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老师缺乏足够的精力去了解和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动态且教学科研任务较重,也很少有时间和精力与学生直接接触,难以很好地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通过指导学生开展社团活动,与学生面对面接触,既能增强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也能自然而然地在活动中增进师生情感交流,潜移默化地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同感。

二、依托大学生理论社团开展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长期指导本校大学生理论社团活动,活动中发现,当前有些问题影响了大学生理论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这些问题不加以积极解决,势必影响社团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也就难以依托学生社团进行。

一是学生和指导教师参与社团活动动机问题。在指导学生理论社团活动或与学生交流时发现,少数学生不是出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感兴趣而参加社团的,而是抱着锻炼能力,极少数成员甚至存在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思想,将加入社团作为个人发展的垫脚石,这种思潮有可能影响队伍的纯洁性和组织的凝聚力。我们认为,学生带着什么目的进社团不是主要问题,关键是在今后的社团活动中通过活动内容帮助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在活动中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加深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理论化成果的理解。

在学生理论社团活动中,理顺学生社团与指导教师的关系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当前很多高校没有从学校层面出台政策,建立起教师指导学生社团的考核评价体系,对指导老师的劳动付出没有出台明确的待遇政策。如果全凭教师自己的一腔热血和兴趣参与社团的指导工作,无法激发指导老师持续、稳定的工作热情,也难以看到自己的努力是否切实取得成效。加之社团的指导老师自己平时工作都比较忙,这些制约因素都不利于社团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因此,我们认为,思政课教学管理部门可以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在部门评先评优中适度向社团指导教师倾斜,以此激励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社团活动内容和形式必须与时俱进。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发微博、发微信、聊QQ成为当代大学生社会交往的主要手段。大学生理论社团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平台实现自身发展,建立起网上信息交流平台,搭建起舆情分析系统,采取网上监控和网下信息员相结合的办法,形成大学生思想动态的收集、分析、反馈和决策机制,及时跟踪和了解大学生思想和需求变动状况,赋予传统社团以新的活力和创造力已势在必行。为了能让理论性社团在网络急剧发展的风口浪尖把握正确的方向,保持原先的特质,真正实现宣传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还必须有赖专门机构的管理监督和发挥社团成员自身的抗诱能力,更好地利用网络平台,激发高校理论性社团更高、更快、更强的发展潜力。

当前学生理论社团活动方式采取辩论会、举办学术讲座等形式,这些形式是十分必要的,但活动形式也必须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创新新形式和新载体。正如有学者所言,由于当代大学生都是90后出生的,要想在青年学生中传播马克思主义,就必须与青年文化相结合,使用青年的语言传播马克思主义。③

绝大多社团活动仅限在校内进行。在与学生交流中,我们发现,学生迫切希望社团活动能更多地走出校园,通过实地考察、走访等形式深入田间地头、社区工厂,将深奥的理论与现实的生活结合起来,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的理解,并在活动中将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宣传、传播给整个社会大众。

三是组织机构的定位问题。当前各高校没有将社团干部列入学生干部体系,更没有把社团干部纳入学校的学生干部培养体系,社团骨干开展活动成果得不到学校“官方”认可,对学生骨干分子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有一定的削弱。由于社团本身的性质,我们认为,高校这种管理体制有其合理之处,但也应区别对待。可以尝试把学生理论社团骨干分子纳入整个学校学生干部培养体系。因为学生理论社团指导归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部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部门可以与校学生工作部门、团委建立联动机制,负责学生理论社团骨干的选拔与培养。

四是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与路径研究,为丰富学生理论社团活动提供理论支撑。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和方法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与薄弱,各校学生理论社团活动各自为政,相互之间交流机会很少。既然学生理论社团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重要载体,要想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学生,就需要将各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和方法典型案例,通过集体攻关、典型调查、总结经验,将其升华为理论以指导学生社团活动实践。

三、依托大学生理论社团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实现

根据前文提到的问题,我们认为,依托学生理论社团开展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时,必须在组织机构发展、社团活动项目和经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指导,才能有效实现。

1.创新社团管理制度,提高学生理论社团规范化管理水平

社团活动能否正常开展,学生社团骨干分子的培养和选拔是关键,尤其作为社团的会长、副会长等骨干分子必须具有较高的工作热情、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号召力,在学生社团中享有较高的威信。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治组织,学生始终是社团活动的主体,无论组织发展,还是开展活动都一定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依靠社团内部成员间的自我约束、自我激励。思政理论课指导教师不能横加干预,也不能因此放松对社团的监管。加强社团的监管,首先要重视学生社团骨干分子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有针对性地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觉悟和政治敏锐度。其次,要建立起骨干队伍的内部交流和协作的长效机制,打造一支思想理论过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研究团队,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和教育社团成员,确保社团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符合社会主义方向。同时,要督促、指导社团制定规章制度,建立细致全面的考核体制和公正客观的工作分配体制,强化社团成员的规则意识,使社团管理有章可循。为提高大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形成长效机制,还可采取由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单位把关,思政理论课教师把学生参加理论社团的活动表现记入思政理论课考核的平时成绩,给予适当加分奖励。

2.适度经费支持,促进活动正常开展

当前高校学生社团经费主要来自会员会费,每位会员所缴会费也是象征性的,靠微薄的会费很难开展正常活动。为克服这一瓶颈问题,我们认为,思政理论课教学管理部门要给予活动大力支持。只要是学生提出的有一定现实意义的大型活动,除少部分有单位赞助外,绝大部分应由思政理论课教学管理部门提供支持。没有资金上的太大顾虑,社团骨干分子开展活动不仅积极性能大大提升,还能敢于着手发动会员策划开展更多大型活动,使学生社团的对外影响力得到有效提升。

3.提升活动开展的质量,提升理论社团的发展内涵

在每年的社团招新过程中,社团骨干都向我们反映,有的学生一听到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社团立即表现出一种排斥情绪,再加上当代青年的功利化特征较明显,社团在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采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包装”好马克思主义宣传的外在表现形式,舒缓青年学生“谈马色变”的情绪,以此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亲和力和感召力。

多年来,在校团委的大力支持下,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部门以学生理论社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原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究会)为依托,将学生社团活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依托学生社团开展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实现了双方的互利共赢,受到学生和教师的高度认同。目前,我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会员达到4000 多人,是我校最大的学生社团。社团每年开展大型活动达7次以上,每年固定开展的品牌活动有以“情系祖国,关爱民生”为主题的“两会”时政知识竞答赛,以“学理论,知国事”为主题的大学生综合素质知识竞答赛等,社团会员参与热情高涨,社团影响力显著提升。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我们认为,注重实践也应是大学生理论社团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保证。大学生理论社团开展的理论实践活动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需要更贴近学生的成才需求,更贴近科学理论体系,突出调研型或服务性实践。我们采取的具体办法是,由校团委和思政课教学管理部门牵头,根据我国或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每年推出一批选题,实行课题申报制度。由全校学生根据专业特长自我选择,自由组队,带着课题去实践。这样能使实践活动更具有目标性和实效性。每年在实践活动结束后,经成效评估,通过以奖代补形式,适当给予每一团队一定经济补偿。

当然,在各种思潮博弈、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日益尖锐复杂的今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主要是保证学生活动目标不要偏离社会主导方向,保持学生理论社团的纯洁性。一是要选派政治可靠、理论过硬的专业教师作为导师,进行指导和辅导。二是要在开展各类活动时旗帜鲜明地高举马克思主义大旗、弘扬主旋律,充分发挥理论社团作为学习和宣传党的思想和理论的重要窗口的作用,使社团开展的各项活动都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中心开展。

4.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相长

现在的大学生接受的信息量大、知识涉猎广泛、看问题视角多维,思维活跃、思想解放,有好多方面教师都有所不及。因此,教师既要把学生看作接受知识的需求者,认真做好知识传授工作;又要把学生看作知识的供给者,在社团指导活动中放下架子自觉向学生学习。不能把教学仅仅看作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单边活动,做到互动、互悦、互帮、互学、互相吸引,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冯皓,等.发挥学生理论社团作用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 中国高等教育,2012(6).

[2]十七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 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M].2007.

[3]石国亮.马克思主义在青年学生中的传播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基于24名在校本科生的一种质性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2010(2).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省级教研项目(编号:2012jyxm516)]

(作者单位:铜陵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