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社会科学正文

基于微信的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现状调查与分析

  • 投稿井天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250次
  • 评分4
  • 65
  • 0

席韩花 高鸣

摘要:微信作为当下最热门的信息交流平台,受到大学生的广泛应用与喜爱。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的微信使用状况,对微信信息的关注与辨别、发布与传播、对不良信息和信息安全的态度等方面的调查,分析和了解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现状,并从网络媒介信息的认知能力、创造能力、质疑能力和对网络信息的态度这四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微信;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

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成熟、4G 网络的到来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即时通讯软件,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青睐。微信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应用较为广泛,本文作者基于微信对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问题展开了调查。本次调查问卷参考阅读并借鉴我国近年来相关文献资料,根据实际情况设计问卷,采用统一发放,随机调查的方法,调查对象为江苏省镇江市某高校的大学生,调查内容为大学生微信使用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200 份问卷,回收问卷197 份,回收率为98.5%;其中有效问卷195 份,有效率为98.98%。问卷的调查时间为2015年3-5月。

一、大学生微信使用状况

1.大学生使用微信的频率

微信与QQ好友、手机通讯录关联,使用智能手机的大学生基本上都使用微信。调查表明,大学生是使用微信最早的一个群体,也是使用最广的一个群体,这与大学生追求时尚、喜欢挑战新鲜事物的特点是分不开的。87.38%的大学生都在使用微信,而剩余没有使用微信的大学生多数是因为没有智能手机而无法使用微信。在使用微信的大学生中,97%的大学生每天都会使用微信,60%的大学生每天使用微信时间超过1小时,甚至有的大学生微信全天都在线。由此可见,使用微信已变成大学生每天必做的事情之一。

2.大学生使用微信的目的

使用微信的目的是考察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状况的重要因素。调查显示:“可以随时随地与朋友进行语音视频聊天,更加方便快捷”是大学生使用微信的主要目的,占61.3%。“在朋友圈晒心情,状态、感悟,以及了解朋友最新状态”是大学使用微信的第二大目的,占36%。“节省手机通信费用,每月短信费、话费减少很多”,占23.5%,这与大学生没有独立经济来源是分不开的。“通过‘摇一摇’‘漂流瓶’‘ 查看附近的人’结交新朋友”,占21.9%,这与大学生的猎奇心理相符合。“通过关注自己感兴趣的订阅号、公众账号了解相关信息”,占20.1%。“ 微信交易”,占15.4%,如图表1所示。

二、基于微信的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现状分析

1.大学生对微信信息的关注与辨别

大学生对微信信息的关注程度,依次为新闻(占68%)、娱乐(占54%)、知识(占34.6%)、时尚(占44%)、体育(占25.5%)和科技(占19.8%),如图表2所示。以上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对网络信息有一定的选择能力。调查了解到,微信的腾讯新闻、朋友圈的分享连接以及关注的公众账号是大学生获取新闻、娱乐、知识等的重要平台。很多大学生在朋友圈分享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发表看法。

信息时代利用网路获取有用信息和辨别虚假信息是衡量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主要依据。调查显示,68%的大学生不能在千变万化的信息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在“您能在微信上准确地辨认虚假信息吗?”一题中,高达71.3%的人选择不一定。这种结果表明大学生接触网络媒介时,对媒介信息的理解评估能力较差。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自身知识缺乏、经验不足(占49%),消息来源是否具有权威性(占28%),发布信息的人是否具有权威性(占15%),如图表3所示。因此,大学生要增长知识,丰富自身经验,才能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辨别虚假信息,筛选有用信息。

2.大学生对微信信息的发布与传播

大学生对已关注的公众账号、订阅号、朋友圈内容的转发的依据不同:考虑是能否满足学习、生活需要的占76.4%,内容有趣的占42.6% ,分享娱乐的占12.7%,如图表4所示。说明大学生使用微信是为满足需要,对微信信息的发布与传播有一定主见,不随波逐流。说明大学生对网络信息有一定选择、运用和传播能力。令人遗憾的是,他们只是停留在信息的表面并进行简单传播,网络媒介信息的创造水平还不高。

3.大学生对微信中不良信息态度

不良信息主要包括恶心、欺诈、暴力、脏话、色情等。调查显示:对所关注的微信公众号、订阅号和朋友圈中发布的不良信息,58%的大学生会采取抵制态度,取消对其的关注;28%的大学生持中立态度,不理睬它;14%的大学生会浏览、转载、甚至评价,如图表5所示。可见,大学生对网络中的不良信息有一定批判能力,只是未能采取有效处理方法。还有部分大学生对不良信息表现出道德缺失,并未意识到对不良信息的转载是缺乏责任感的表现,净化网络环境是每个网民的责任和义务。

4.大学生对微信中信息安全的态度

大学生对信息安全的态度表现为:对微信中的个人资料,76.9%的大学生填写的资料部分真实,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在使用微信时有一定安全意识。在使用微信的目的一项调查中,“通过摇一摇漂流瓶查看附近的人结交新朋友”的大学生占21.9%,通过这些方式将陌生人添加为好友,可能使一些不法分子根据微信相册,曾经发布的一些信息,甚至点赞、评论,拉近关系,促使一些阅历不足、社会经验缺乏的大学生上当受骗。由此看出,部分大学生在猎奇心驱使下,忽视了潜在的风险,缺乏安全意识。

微信不同于QQ、飞信等即时通讯软件的一项特别功能是微信支付。2014年3月开放微信支付功能,甚至绑定银行卡信息和银行卡时,需要验证持卡人本人的实名信息,即姓名和身份证号信息,无疑存在巨大的风险,一旦信息泄露,将会造成很大的损失。但在使用微信的目的一项调查题中,15.4%的大学生使用“微信交易”。

三、提高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建议

网络媒介素养涵盖了知识、能力、态度三个方面的内容,知识方面的素养包括对网络媒介的操作、功能、特点的掌握;能力方面的素养包括对媒介信息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运用、传播、创造能力等;态度方面的素养包括辩证地看待网络媒介及其信息、合理安排上网时间、自觉遵守网络道德等。通过以上分析得出:大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网络媒介的操作、功能和特点等网络媒介素养的知识,表现比较成熟。在能力方面,大学生表现出有效接触网络媒介并获取信息的能力,并且对网络媒介信息有一定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大学生利用微信这一交流平台,通过共享知识和信息来拓展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在态度方面,大学生能自觉抵制微信中的不良信息,有一定的信息安全意识,并能选择性地转发微信信息,说明大学生在网络媒介素养的态度方面比较成熟。但从大学生使用微信的情况可以看出,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还存在许多不足,通过上面的调查与分析,我们从以下四方面提出建议,以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

1.提高大学生对网络媒介信息的认知能力

大学生对网络媒介信息的认知能力是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基础,网络媒介素养的认知能力是指解读网络信息并客观批判性分析的能力。在这方面,学校应采取虚实结合的培育方法,把网络培育和网络下的培育结合起来,双管齐下,多渠道培育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所谓网络下的培育即传统的课堂教学,开设有关网络媒介素养的课程,指导大学生学习网络媒介的知识;网络培育即利用网络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比如,建立微信公众平台,上传网络媒介素养的相关资料,以完善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知识结构。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定期推送一些重大信息,与大学生进行讨论、互动,大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进行反思,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充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从而提高大学生对网络媒介信息的认知能力。

2.加强大学生对网络媒介信息的创造能力

大学生对网络媒介信息的创造能力是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核心。大学生解读网络信息并获取对自己有用的网络信息后,不能只停留在信息的表面,还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创造性地利用有价值的信息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把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提高到高水平层次上。加强大学生对网络媒介信息的创造能力,首先应丰富和扩大知识面,积累更多实践经验,并运用其分析和解决问题;其次要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善于发现新问题和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的能力;最后,提高意志力,有意识地将网络信息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并形成习惯,从而提升大学生对网络媒介信息的创造能力。

3.强调大学生对网络媒介信息的质疑能力

大学生对网络媒介信息的质疑能力是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重点。网络信息丰富多样、更新频繁,往往会影响大学生的选择与判断能力,难辨信息的真假。因此,当我们步入网络知识环境时,要有质疑精神,学会选择和判断信息。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髓,是创新的起源与动力。鼓励大学生质疑网络信息,培育大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质疑的能力,要求他们抛弃“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是提高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重要手段与途径之一。教师也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大学生质疑,培养大学生的质疑能力,并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在错综复杂的网络环境、纷繁难辨的信息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同时,大学生在获取网络信息时要主动质疑,习惯质疑,才能获得正确的网络信息。

4.注重大学生对网络媒介信息的态度问题

大学生对网络媒介信息的态度问题是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重要内容。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对网络媒介的使用和网络信息形成积极良好的态度。首先,应加强自我管理,规范上网行为,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遵循适时、适度、适量的原则,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其次,要辩证地看待网络媒介及其信息,在信息过滤和信息安全方面形成良好意识,理性地选择网络信息,提高辨别虚假网络信息的能力;最后,增强网络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大学生不但要做到不违反网络法律法规,还要利用法律保护自己,并自觉地遵守网络道德。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王宝权.基于博客的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2]胡玉翠.微信环境下高效学生工作模式创新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4.

[3]吴永满.高校学生网络媒介素养个案实证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2009 (30):165-168.

[4]张洪孟,侯西龙,等.基于QQ空间的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现状调查与分析[J].教育技术,2011(10):33-35.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