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社会科学正文

生产性服务业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 投稿柔柔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958次
  • 评分4
  • 84
  • 0

贾利英 侯建明

摘要:经验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发展作用重大。本文利用1997-2013 年间的统计数据,从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机理研究出发,对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虽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行业发展不均衡,传统行业的发展要优于新兴产业;虽然江苏省的生产性服务业对GDP 的影响越来越大,但是江苏的生产性服务业并不是江苏的主导产业也不是支柱产业。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增长

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背景下, 世界产业结构调整表现为从“工业型经济”转向“服务型经济”。所谓服务型经济是指“ 服务业在GDP 中的比重达到60%以上”, 自1980-2002 年, 全球服务业占GDP 的比重不断上升, 由55%增加到66%, 服务业吸收就业比重也呈不断增长趋势, 西方发达国家服务业就业比重普遍达70%左右,少数发达国家则达到80%以上。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产性服务业在服务业中的比重也在不断加大, 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在服务业中所占比重已达到70%以上, 生产性服务业逐渐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Paganetto指出生产性服务业,尤其是信息与通讯产业的变革,促进了OECD国家和美国经济的增长;格鲁伯和沃克通过对加拿大及OECD 国家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及其作用的分析, 指出生产性服务业是服务业的最大组成部分和增长最快的组成部分;Sassen 的研究指出:伦敦、纽约和东京集聚有多项高级专业服务业。她研究表明,高级生产性服务业是当前世界城市形成的一个主要特征;程大中采用投入-产出方法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结构变化及其影响进行研究表明,1981年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上升,但所占的比重仍偏低,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部门)的前后向关联效应相对较弱;钟韵、阎小培基于全国、区域、城市不同层次的研究视角,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水平和特征以及对广州这一地区经济的影响;夏沁芳以北京为例实证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间的关系, 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北京产业结构调整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制造业内部结构的优化也对北京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和结构升级产生了较好促进作用的结论。

本文在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用的基础上, 结合江苏产业结构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实际, 对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江苏制造业优化升级进行研究。

一、生产性服务业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

1.生产性服务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首先,生产性服务业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的生产服务部门独立并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伴随外包业务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逐步与制造业相分离,日益成为独立的新兴产业。通过为制造业提供中间要素投入与增值服务,生产性服务业贯穿于制造业的各个生产环节,制造业中间需求的增加又驱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其次,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完善有助于完善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基础条件,减少市场进入风险,从而降低交易成本,与制造业相关的制度环境也会得到优化。再者,生产性服务业各部门的外部性使得生产性服务业在同一地区的集聚,这样有利于强化制造业的外溢效应,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交易成本与分工成本。由此可见伴随着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制造业分工的深化与细化得到强化,区域间与部门间的经济关联更为紧密,经济的“传导机制”与“诱发效应”更加有效,这使得生产性服务业成为地区经济增长强有力的动力。

2.生产性服务业使得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成为可能

索洛的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和储蓄率为外生,长期经济增长得益于技术进步,并且具有资本边际报酬递减的特征,但没能解释技术进步的源泉和受制因素;罗默、卢卡斯的内生增长理论主要包括罗默的研究与开发模型(技术内生)和卢卡斯的人力资本模型(资本具有正外部性),将技术进步视作内生,同时指出知识资本不同于物质资本,不再表现为边际报酬递减的特征。假定存在两种投资机会:一种是低收入水平上的边际产出递减(满足索洛的新古典增长理论);另一种是高收入水平上的边际产出不变(满足罗默卢卡斯的内生增长理论)。本文通过索洛模型和内生增长模型相结合的图形加以分析(见图一)。图一中横坐标代表每单位有效劳动的资本存量(k),纵坐标代表每单位有效劳动的产出(y),生产曲线f (k)表示每单位有效劳动的实际产出;s 为储蓄率,n 为人口增长率, δ 为折旧率点。a为低收入与低投资水平下的“新古典增长均衡”,实现无增长的稳态(即收敛于a);b点为高收入与高投资水平下持平投资线(n +δ)k 和储蓄线sf (k) 的交点,b点右方储蓄线sf (k) 上任意一点对应的横坐标均大于kb* ,并且储蓄线sf(k)位于持平投资线(n +δ)k 的上方,说明可实现持续增长(即b点是发散的)。因此,如果投资于实物资本,短期内有望伴随较高产出,但无法保持这种增长势头的可持续性;如果将资本引入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生产性服务业,则可导致经济持续增长。生产性服务业具有高知识密度和高技术含量的特征,有利于产品附加值、科技含量和竞争力的提升,使企业在国际分工中占据有利位置,有利于资本密集型高附加值与“清洁”产品的生产。

二、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1.江苏省三大产业结构总体分析根据《江苏省统计年鉴》中历年GDP以及第一、二、三产业产值的统计数据,可以得到如图二所示的走势图。从图三中可以看出,江苏省从1997—2013 年这16年间,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比较快,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的增速有小幅提高,GDP 总量从2000年开始保持了快速、持续的增长。自2001 年以来,第二、三产业的增长速度都在继续增加,但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与第二产业相比缓慢,与第二产业的增长差距逐渐拉开,第二、三产业的产值差距有所拉大。第一产业继续保持了小幅增长。

由历年《江苏发展年鉴》的数据可以计算出江苏省各产业结构的比重情况。从图三中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占GDP 的比重在1998 年之后逐年下降,2013 年下降到了3.37%,其发展对江苏省整体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变得越来越小。同时还可以看出,从1998—2009 年,第二产业在GDP 中的比重大体上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此时第三产业的发展表现出稳步前进的态势。但自2009年,江苏省第二、三产业在GDP 中所占的比重逐渐拉小了距离。第二产业的占比呈减少趋势,对应的第三产业占比有所上升。从2009 年以来,第二、三产业的占比差距有所缩小,但差距仍然很大。

2.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总体状况分析

从图四可以看出,在1997—2013 年的16 年间,江苏省的生产性服务业获得了持续快速的发展,1997年的生产性服务业产值为3876.11亿元,到2013年上升到了46710.63亿元,涨幅为12.05倍。这16年间的生产性服务业产值一直保持了一个良好的增长态势,2009年以后生产性服务业产值的绝对量呈现出跨越式增长。1997—2013 年,在本文的研究区域中,生产性服务业产值从1997 年的3876.11亿元到2013 年的46710.63 亿元,绝对量增加了42834.52 亿元,年均增加量为2677.16亿元,近几年的年均产值增加量有很大进步,但这是在基期产值比较大的基础上获得的,最终导致了年均增速有所放缓。

从图五可以看出,自1994—2009 年的16年间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占其GDP比重一直保持在8%~10%之间,没有出现较大的波动和震荡。2002年为这些年中的一个相对高点,此后生产性服务业占GDP 的比重虽然有下降的态势,但变化并不明显。而生产性服务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一直保持在40%左右,这说明生产性服务业在江苏省的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1994-1999年中,生产性服务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一度还超过了70%。相比而言,之后生产性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的份额有所下降,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有所减弱。

3.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分析

⑴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发展规模。从图六、图七中可以看出,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产值逐年增加,但各行业部门的发展情况存在差异。

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部门行业规模中最大的是批发和零售业,在2009 年占到GDP的3.5%。金融业与房地产业行业规模接近,占GDP 的比重在1.5%左右。1997年以来,批发和零售业一直处在生产性服务业的首位,2010 年到达了一个高位。2005 年金融业产值明显下降,从632.88 亿元下降到492.4亿元,但之后呈现出稳定的上升趋势。2005年以后生产性服务业务中的房地产占GDP比重首次超过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所占比重,仅次于排名第一的批发和零售业,其比重逐步增加。2012年以后生产性服务业务中的金融业占GDP比重首次超过房地产所占比重,其比重逐步增加行业产值排名最后的是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和地质勘查业,2013年其总产值为703.64亿元,占生产性服务业总产值的1.51%。

从分析中可以看出,在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各行业中,代表传统生产性服务业的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与批发和零售业无论是占GDP的比重还是占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都很大,远远比代表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及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和地质勘查业各自所占GDP 和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大。这就表明了江苏省的经济增长主要还是依赖于传统的生产性服务业,而对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依赖较弱。从另一方面看,也可以说传统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得到了施展,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还有待提高,其发展潜力还有待挖掘。

⑵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发展速度。以2013年分析来看,从表1可以得知,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是生产性服务业中发展最快的部门,增速达到21.54%,紧随其后的是金融业,增速为21.43%,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和地质勘查业排第三,增速为14.87%,然后是房地产业,增速为10.54%,接着是批发和零售业,增速为9.09%,排名最后的是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速为6.28%。从平均增速来看,2000-2013年平均增速依次排名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和地质勘查业,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

从图八可以很明显地看到,生产性服务业中6 个产业部门可以被分为两个组别: 一是经济贡献率波动较为明显的产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二是经济贡献率较为稳定的部门,只包括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和地质勘查业。批发和零售业对经济的贡献率除在2013 年被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赶超外,其他年份均处于领先地位,2010年,其对经济的贡献率更是达到了一个高位,贡献率为3.34%。从总体上看,江苏省批发和零售业产值占GDP 产值比重在3%之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在2001—2009 年间有所下降,其中,由2004年的2.07% 降至2005 年的1.41%,是降幅最大的一年,从2004 年的高点下降之后,一直处于相对平稳状态。房地产业的贡献率在2010年达到一个高点,由2009年的1.88%升至2010年的2.03%,也是涨幅最大的一年,之后逐步下降。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贡献率从2004年的0.96%降至2005 年的0.52%,之后呈现波动下降,但在2013 年回升比较显著。应该特别关注的是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和地质勘查业,此行业部门对经济贡献率的绝对数不像其他行业部门那样波动幅度大,表现得相对稳定,当其他行业部门的贡献率出现下降的时候,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和地质勘查业仍处于一个良好的发展状态,对江苏省经济实现持续、平稳、快速的增长起到了推动作用。2005 年金融业的经济贡献率降到了历史低点,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和房地产业以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也处于历史相对下降。批发和零售业的经济贡献率波动最大,它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动呈现上升和下降,易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在2002年的高点之后,2005 年又出现了一个高点,而2007年出现了近年以来的低点,之后的3年对经济的贡献率逐年上升,2013年又出现大幅下降。

通过以上的模型的分析,虽然江苏的生产性服务业对GDP 的影响越来越大,但是江苏的生产性服务业并不是江苏的主导产业也不是支柱产业; 随着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的各个行业都在迅速的成长, 而且内部的结构也越来越优化; 江苏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对GDP 的贡献率也是逐年上升, 因此江苏生产性服务业对江苏经济的增长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三、政策建议

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源于第二产业的迅速增长, 江苏现代工业化发展对生产性服务业产生了的巨大需求, 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离不开生产性服务业的有力支持。在当前江苏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迫切需要高效率、高层次的生产性服务业, 从而更好地推进现代制造业发展,促进江苏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1.继续加强传统生产性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消除制度障碍, 加大开放力度, 打破行政性垄断, 鼓励社会个人资本的加入,按照市场规律运作。此外, 加强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统筹管理, 建立法律法规体系, 健全和完善行业自律机制, 制定行业标准, 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使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在产业发展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层次

通过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促进江苏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通过对近年来江苏省产业结构和生产性服务发展的分析可以看出, 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虽然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但是仅以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金融业等行业占据比重相对较高, 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及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和地质勘查业等生产性服务业所占比重则明显偏低。因此, 今后应进一步明确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重点, 拓展科技、计算机软件、信息服务等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 努力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层次和水平, 不断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以实现江苏省经济结构的转型。

3.完善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机制, 坚持产业联动推动制造产业的优化升级

江苏省在大力发展制造业的同时,还要以制造业的发展拉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完善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机制, 坚持产业联动,借助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制造业的附加值及层次, 加快江苏省制造业的优化升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阎小培.信息产业与城市发展[M].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9:1-88.

[2]钟韵,阎小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J].人文地理,2003,18(5):46-51.

[3]郑吉昌. 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经济增长[J] .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5, ( 1) : 27-31.

[4]Sassen S :The global city:New york,Lon?don,Tokyo[D] .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1.

[5]Paganetto L.Knowledge Economy,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and Growth [M].Alder?shot,U.K.and Burlington,Vt.:Ashgate,2004.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