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琦
摘 要:我国会展业与会展旅游高速发展,但是缺乏高素质的会展专业人才是我国会展旅游持续发展的一大难题,会展教育是培养会展人才的最为主要方式。本文从会展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分析现在会展业对人才素质要求,在会展教育的课程设置上提出了几点合理化的建议。
中图分类号:F713.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8-0019-01
一、会展教育发展的现状
1. 会展课程在专业新会展教育资源上投入力度不够
会展课程发展快,但专业性较弱,很多课程设置以及教材的编写都缺乏专业性。[1] 没有一定的目标和很好的计划,年年照搬一个教学模式,甚至有的会展教育模仿其他学科体系的授课方式,这不利于对教学内容的掌握。
2. 会展专业对于专业课程的设置尚未形成规范
会展专业目前还没有形成系统,各个院校的课程设置不规范。从实际会展教育的发展状况来看,85% 的会展专业现有的会展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当前会展对会展专业人才的需求,各院校的课程设置差异比较大,所以,会展专业课程设置与会展专业人才培养上存在较大偏差。
3. 会展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及专业知识处于无序状态
在开设课程的知识关联度上来看,83% 的课程设置是处于无序甚至是杂乱松散的状态,毫无体系可言,仅有大约20% 的的专业课程设置考虑了课程间的体系构建,相对于国外的会展教育来说,我国会展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系可谓是一个“大杂烩”。
二、会展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1. 宽泛的理论知识素养是会展专业人才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一般而言,会展知识要对会展概论、会展业的发展历史、以及发展的趋势等,都要娴熟掌握,这是对于会展专业人才素质最基本、最关键的要求。因为,如果会展专业人才对会展的相关知识不是全面了解,造成的损失与影响非常不好,有的会展专业人员因为相关知识不通晓、不能很好地掌握,类似于这样的情况,给会展的参展商以及观展者都会留下负面印象。
2. 独特的策划创新能力
会展专业人才要具备持续创新的能力,开放式的思维方式以及勇于创新的精神,是现在高校在开办会展教育时应该首要关注的,也是会展对专业人才的较高要求。[2] 创新才能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会展专业人才的创新理念,改变现有的一些不合理的管理模式、打破传统的低效率的作业方式,注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对企业信誉具有破坏性质的管理模式,走高效、高素质的会展教育之路。
3. 强烈的服务意识
作为会展专业人才,在服务性的行业中,要使得服务对象真正的满意,增强会展中与参展商或者观展者的服务是关键。这就要求在沟通客户、服务意识方面有较强的能力,做到时时刻刻与客户沟通、满足客户的需求,贯彻好服务行业的服务理念,对于应急事情可以有很强的应对能力。
三、会展专业课程设置应该关注的焦点
1. 教育目标上应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在教育目标上,要对会展专业人才的素养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要培养多层次的会展人才,前提是要有一种全方位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当前社会需要的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服务技能、管理能力和动手操作的技能,而现在的会展教育则恰恰不能满足会展对会展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要在目标体系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会展人才全面素养的提高。
2. 与高校合作,给予学生更多实践的机会
会展专业人才的教学模式可以和高校的英语教学方式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一个专门的旅游实际经验训练与会展知识环境的机会。与高校合作,由高校业界人士来指导交流,让学生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上的去真实地体验,避免出现英语学习与旅游专业实际工作相分离的问题。
3. 教育内容上应实现规范化、模块化的设计
对会展专业人才的教育管理者而言,可以由学校邀请旅游行业的业界人士,学校可以定期举行或者直接安排一次较为深入的会展之旅,让学生获得真实地体验,增强会展专业人才英语学习的实用性。会展专业的教育模式上也要向一些教育机构学习,例如微软、北大的研发中心,等,组织专门的教育,形成规范化与模块化,采用这样的教育模式,实现教育模式的创新。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的企业管理,对会展专业人才员素质提出了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企业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我们应该学习吸取好的管理方法,重点提升会展专业人才的素质,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增加效益,同时更是我国经济发展多元化推动力,对我国经济发展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具有很关键的意义。[3] 因此,需要从长远的角度对会展专业人才素质管理进行提升,形成一支高素质的会展专业人才队伍,这是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同时也是推动转型时期企业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保证。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马勇, 王春雷. 会展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案例[J].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1):55-56.
[2] 马勇, 肖轶楠. 我国旅游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模式创新[J]. 经济管理,2011,(5):42-44.
[3] 张健康. 德国会展教育体系的考察与思考[J]. 中国会展,2011,(4):13-15.
(沈阳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时音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