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课堂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艺术.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的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误区;应对策略
数学学习,从本质上来说,是思维的过程.一切思维均是从问题开始的.而学生的“问题”需要人为地去设置,尤其在新知识的学习阶段,教师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面临思维困境,引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激起思考.所以,课堂教学的实质是提问.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有效地优化课堂提问,成为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思考,探究合适的提问方式.在这里,我就结合我们课堂中的一些提问现象谈一下自己的一点肤浅体会.
一、提问要有启发性
设问前,教师应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分析学生情况,明确本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思考怎样通过设问努力揭示知识迁移的过程和学生思维发展的层次,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实现教学目标.在课堂上部分教师为了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有意向学生提出一些较简单问题,学生齐声回答,声音嘹亮.表面上,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这样的提问不仅激发不了学生的思维,而且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一位同事上一堂“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的公开课,为了解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的掌握情况,先后问:“什么叫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有哪几种方法?”听了学生流利、圆满的回答,教师满意的开始了新课的学习.事实上,学生回答的只是一些浅层次记忆性的知识,并没有表明他们是否真正的理解.可以将提问改为:“在△ABC和△DEF中,已知∠A=∠D,补充一个合适的条件,使△ABC∽△DEF.”回答这样的问题仅靠死记硬背显然答不出来,只有在真正掌握相似三角形判定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回答.这样的提问才能起到反思作用,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数学有效性明显提高.
二、提问要有指向性
教师提出问题要有指向性.指向性是指问题的内容必须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知识出现的断层,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进度以及学生掌握的情况,适时提出一些促进教学的问题.问题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一个提问,必须是准确、具体、不产生歧义的.
有些教师所提的问题,表述含糊不清,学生无法作答.例如在讲解有理数的乘法时,学生计算出“(-3)× 7”的结果后,教师问“确定了符号以后,再来确定什么?”,学生答“结果”.“结果中除了符号还有什么?”学生无所适从,不知如何回答.又如教学“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时,课伊始,教师出示各种物品的包装盒,提问:“你能给这些物体分类吗?”由于问题指向不明确,学生不知从何回答.这样的提问措词不清,对学生缺乏引力,学生不易理解和思考,也不好表达.
三、提问要有层次性
有的教师提问超出学生知识范围,大而空;甚至未开讲,就把需要深化的内容提出问题.这样的问题学生无所适从,只能面面相觑,目瞪口呆,抑制了学生的思维热情和信心,违背了学生的学习规律,导致学生思维断层,“跳来跳去够不着”,这样提问毫无意义.
教师面对的对象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样的教学内容,学生的水平不尽相同.就要求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不同的有梯度的问题.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在课堂上尽量要他们回答较为基本或较浅的问题.鼓励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对学习成绩较好,能力较强的同学,适当安排回答较难、较深的问题.在问题设计时,注重问题的层次性.例如在一堂 “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用10米长的木条制作一个长方形风筝架ABCD,为使风筝不变形在中间订一根平行于长方形长AB的木条,当宽AD长为多少时,长方形面积为4平方米?这位教师在教学中,不是将问题全盘托出,而是将问题分解为若干问题:①用一根10米长的木条制作长方形风筝架有几种方法?②这几种制作方法中,什么一样,什么不一样?③什么时候面积最大?④为使风筝不变形在中间订一根平行于长方形长AB的木条,设宽AD=x,则AB等于多少?⑤当x等于多少时,风筝架是一个正方形?⑥当宽AD长为多少时,风筝架面积为4平方米?⑦风筝架面积能达到5平方米吗?这样的设计既降低了难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的机会,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整理,学会分析问题,看清问题的本质.
四、提问要有尊重性
有的教师提问的用语不当,学生不愿回答.课堂上,教师经常这样问学生:“这个问题谁会?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会的请举手.”这样的用语就非常的不准确,学生答上来是理所应当,因为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如果回答不上来,说明连这样“非常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其他的知识可能更不会,学生的自信心严重受挫.一些尖子生也不屑回答这样“非常简单”的问题.既然“非常简单”,让那些学困生回答好了.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鼓励,效果就不好.而有的老师说这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这样说也不好,既然是“非常难”的问题,学困生就不愿思考了,反正我答不上来;尖子生回答后,感觉非常容易,易产生骄傲情绪,不能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要轻言:“这是一个‘非常简单’或是‘非常难’的问题.”而应该说:“这个问题谁会,请回答!”如果回答得对,是难的问题应该鼓励:“这么难的问题都能回答上来.”如回答不上来:“这个问题非常难,不会也是正常的.”而真正简单的问题就不要问,以免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情绪影响他们回答问题的效果,而制约学生回答问题的心理情绪与他人和自身的情绪有关.因此,课堂提问时,教师要密切关注每名学生的课堂反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态度,包括表情、目光、动作、语言等并在次基础上科学提问,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
- 投稿柔柔
- 更新时间2016-01-03
- 阅读量199次
- 评分4
- 赞59
- 踩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