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微课教学正文

微课,为新课标“雪中送炭”

  • 投稿浣浣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506次
  • 评分4
  • 54
  • 0

庞博 高凯

“微”时代悄悄降临在你我的身边,无论是微博、微信、微视还是微电影,不得不承认,碎片化的自主学习方式正在悄悄地改变着每一个人的知识摄取方式。微课也伴随着“微”时代的步伐悄然而至。那么到底什么是微课呢?这是一个已经被重复提过很多次的概念,我们可以先将国内各种主流概念逐一列举,从而一窥究竟。

黎加厚:微课是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其中包括教师讲授教学内容的微视频、学习单、学生学习活动的安排。

焦建利: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

张一春:微课是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胡铁生:微课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是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

在众媒体的炒作中,微课一词在全国引发热潮。大量的微课理论可谓百家争鸣,对微课的追根溯源也颇多见解。此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冷静地分析微课为教育、教学带来了什么,微课改变了什么。我们更应该来一场说做就做的微课之旅。从实践中感受微课给我们带来的巨变。

从实践操作层面我们产生了如下几点想法。

制作微课没那么神秘

微课的制作是教师培训的热点。但是,制作微课一点儿也不神秘,早在多年前网络上就有多如牛毛的各种计算机技术类学习视频,它们甚至兼具了现在微课“短小精悍”等特点与优势,只是它们流行在学习计算机技术相关课程的人们当中罢了。如今,这些视频摇身一变都披上了微课华美的外衣。微课的录制手段无非也就是:(1)下载一个录屏软件,录制电脑屏幕或PPT。(2)用手机拍摄一些需要实际操作和场景演示的微课内容。(3)用平板电脑记录手写过程的功能,对于需要的演算过程配合同步讲解的使用。

由此看来,录制微课的手段和表现形式比较简单,易于掌握。但是,我们需要在简单中创新。

微课模式要建立更要突破

微课的去处决定了微课的模式,目前国内微课的去处大多数是各级各类风起云涌的“微课大赛”,那么无论手段与模式似乎都比较清晰,那就是“遵守游戏规则”。微课的模式多种多样,目前的微课就分类来看有下表呈现的几种分类形式。

一句“教无定法”道出了教育的真谛,同时也是微课所面临的客观现实,没有最好、最标准的微课,只有最适合的微课。每一种模式的产生最终作用就是由我们将此模式突破形成自身风格,所以微课录制的类型与模式最终将会由录制教师的个人风格所取代。

微课为新课改“雪中送炭”

微课的另一个理想去处就是同样火热的“翻转课堂”。翻转课堂告诉我们,课堂统一讲授的部分可以变化为视频形式存在,教师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时间段让学生们观看,也可以让学生们回家看,也就是利用微课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内的时间可以更多地作为师生、生生集中讨论交流的时间,也可以作为个性化辅导的时间,完成知识的内化,知识的运用。那么,翻转课堂的成立前提是什么?

(1)学生真正需要教师在身边帮助的时候,是他们在做功课遇到问题卡住的时候。

(2)学生并不一定需要教师在教室里给他们讲授和传递信息,他们也可以通过视频或是其他方式进行自学。这个前提很重要。如果前提成立了,并引导学生们达到这样一种状态,那么,我们才能够真正地让微课在“翻转课堂”的这个理想去处“建功立业”。

但就笔者的看法,翻转课堂不仅仅是学校教育就可以完全实施的,而是需要在大的教育观产生巨大的改变,并得到更多教育参与者(教师、学生、家长、社会、政府等)产生巨大的共鸣效应才可实现,对于目前的国内教育而言,这显然是一个美好的教育梦。那么,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与现状中,微课应该对教育的主体——学生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让学生们热爱学科学习,让学生们学会学习,让学生们能够适应新的变化自己做出调整。这一直是所有教育参与者共同的追求。在此追求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新课程标准下的学校教学。新课程标准推崇的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而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教学模式将“人—人”系统转变为“人—环境”系统。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新课程标准无疑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其成为适应时代和社会需求的创造型人才。但是,当我们的教师怀揣着新课标给予的美好愿景同时,却利用着18世纪的布鲁士教学组织结构和陈旧的教学手段。新课标的理念无疑也是一场又一场的“秀”,有的“公开课”、“示范课”,教师在课堂上的挥洒自如,知识呈现如剥茧抽丝,问题讨论应者如云,小组合作恰到好处,解决难点势如破竹,落实重点心领神会。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分层教学的优势让听课人无可挑剔,这样的课在“精彩”与“完美”的背后是对创新的扼杀,不能成为新课标要求下的“好课”。并不是我们的教师弄虚作假,也不是我们的教师能力不够,而是当新课标为广大教师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时,却忘记为每位走在光明大道上的教师提供强有力的手段支持,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的要求,不得已出此“下策”让课堂看上去很美,而日常的教学却依然走着老路。

微课的出现无疑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又增加了新的梦想,但是在愿景无法迅速实现的同时,微课却似乎可以为我们当下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学“雪中送炭”。新课改是为了适应社会进步和教育的发展而实施的改革,是课程本身及教材理念的根本性变革。新课程的根本指向是人的发展,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微课的产生为新课改提供了更多实施基础。

(1)转变课程功能。通过有组织的微课学习,将知识的传授变得更加快速和精准。将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力放在如何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上。

(2)更好地改革课程结构。改变过去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微课通过利用平台的连接性赋予学生横向学习的可能性。同时也可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3)更好地改善学生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更好地落实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通过微课的系列化可有效地将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完整化构建。

通过微课录制与使用,一线教师可以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改变自己,逐步适应由于时代的进步、学习者的变化所带来的不断变革的教育形势,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新理念、新思想、新手段、新方法的“新教师”。

(作者单位:北京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 北京朝阳区呼家楼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