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理科毕业环境生态正文

生态文明视域下兰州南北两山景区建设规划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8-04-11
  • 阅读量84次
  • 评分0
  • 0
  • 0

  【摘要】本规划从生态文明视域出发,对兰州市自然环境现状与生态限制性因素进行梳理分析,结合兰州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从城市整体风貌层面提出未来兰州南北两山景区建设总体规划。本规划坚持以自然和文化资源带动周边,以市场带动发展,大力提升景观质量,突出兰州“山—水—林—城”特点。本规划将南北两山划分为12个景区,其中包括四个具有景观价值的特色景区,五个以风景游览、运动健身、科普教育和休闲养生为主的游憩型景区,二个分别为黄河入城口和出城口的生态型景区,一个以烈士陵园为主的纪念型景区。本规划对于提升兰州城市形象、丰富兰州文化内涵、保障兰州社会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景区建设规划;地域文化;生态文明;兰州南北两山


  1引言


  兰州是中国西北地区的第二大城市和黄河上游资源富集中心,也是东西部交流合作和联系中亚、欧洲、中东及南亚次大陆的重要通道,属于国家重点生态工程治理区,战略地位极其重要[1]。特别是目前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提出,为兰州市不断增强经济辐射和带动能力、加快实现经济转型和跨越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


  兰州是一个典型的河谷盆地型城市[3],黄河呈东西向贯穿市区全境,构成城市环境的主脊,南北两山作为南北向界面,将城市限定在带状空间内。“两山夹一河”的地理格局,很好地体现出山水城市中的“边缘效应、闭合及尺度效应、豁口及走廊效应”[4],是将兰州建成独具特色城市的物质基础[5]。兰州南北两山生态建设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不仅反映在建设规模与空间布局上,也反映在景观品质、文化内涵、服务功能和生态经济等多层次的需求上[6]。随着兰州在我国西北地区战略地位的不断提升,其城市职能也由工业重镇向西部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与集散中心等复合型职能转变,对城市形象、生态环境、旅游服务等功能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7]。兰州南北两山生态建设已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绿化建设,而成为提升两山景观质量和丰富两山文化内涵的多功能综合性建设[8]。2014~2015年,本项目组受兰州市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指挥部委托,在多次实地踏勘的基础上,从区域自然环境分析着手,结合兰州未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地域文化特色,从城市整体风貌层面提出未来两山景区建设总体规划。这对于提升兰州城市形象、丰富兰州文化内涵、保障兰州社会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2生态限制性因素与地域文化特征


  2.1自然环境概况与生态限制性因素分析


  兰州地处甘肃省中部,位于北纬35°34′20″~37°07′07″,东经102°35′58″~104°34′29"之间。东西黄河穿城而过,蜿蜒百余里,南北群山对峙,层峦叠嶂。地质构造属祁连山东延部分。黄土山地、梁状丘陵及河谷川台阶地共同组成支离破碎的地貌单元。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72%,地形相对高差在150~300m之间,坡度一般在25°~35°之间。其中,南山区海拔1560~2171m,坡度由东向西逐渐趋于平缓。北山区海拔1545~2052m之间,地势由西北向东南方向倾斜,水土流失严重。兰州属于半干旱温带草原气候,年均气温9.8℃,≥10℃的积温为3242℃,无霜期179天,年平均风速2.8m/s,年均降水量326.8mm,蒸发量为1437.7mm,其中南山区属于干旱草原地带最北端,是甘肃省400mm降水的临界线;北山区属于半荒漠地带,年降水200~300mm。兰州过境水资源比较丰富,南北两山生态建设用水全部取自黄河水。兰州地下水含盐量高,多为苦咸水。地表水资源匮乏,大部分属暴雨洪水。地带性土壤为黄土母质上发育而成的灰钙土。南山多为暗灰钙土和典型灰钙土,北山为淡灰钙土。暗灰钙土有机质含量在2.5%以上,典型灰钙土在1.5~2.5%,淡灰钙土小于1.5%。降水、植被类型、母质、海拔高度及坡向等对土壤水分和养分分布有重要影响[9]。兰州市自然植被以干旱草原和荒漠草原为主,种类贫乏。天然植被以禾本科、菊科植物为主,其覆盖度阴坡在30~50%,阳坡在20~40%。常见的有锦鸡儿类、中国枸杞、蒙古莸、红砂、白刺、霸王、碱蓬、蒿类、骆驼蓬、本氏羽茅、黄花补血草、芨芨草、野韭菜、莳萝蒿、阿尔泰紫菀等,人工栽植的树种有侧柏、刺槐、柠条、红柳、紫穗槐、沙枣、白榆、油松和一些经济果树[10]。


  2.2地域文化特征与特色文化品牌建立


  黄河文化、丝路文化、民族文化涵盖了兰州的地域文化特征,反映了兰州的形成和发展,继承了兰州的历史与文脉[14]。首先,黄河文化形塑了兰州文化的灵魂,荟萃了陇原黄河流域文化的精华。兰州自古就是农牧重地,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以及作物栽培均凝聚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反应了黄河文化的源远流长和蓬勃发展,与中华核心文化一脉相承。其次,兰州是丝绸之路重要的交通要道和商埠重镇,为贯穿华夏东西版图的交通要塞,成为横跨2000公里、连接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张掖大佛寺—永靖炳灵寺—夏河拉卜楞寺等著名景点的丝绸之路大旅游区中心。霍去病西征传说、左公柳依然长青、将军柱的历史叙述、反弹琵琶和飞天雕塑等文化遗产,均展现出丝路文化的魅力,衍伸出形态迥异而又和谐共生的文化图景。再次,兰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历史上羌、西戎、匈奴、鲜卑、吐蕃、党项等古代民族都曾在这块土地上留下足迹,兰州现有36个少数民族,民族风情多姿多彩,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兰州又是多宗教交融共存地区,汉传佛教、藏传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在这里和谐并存,具有鲜明的宗教融合渗透氛围。甘肃人文文化源远流长,著名历史人物不胜枚举。汉代大将军霍去病、卫青、张骞、班超,汉唐名僧法显、玄奘,清代刘一明、林则徐、左宗棠、谭嗣同等,都曾与甘肃和兰州的历史紧密相关。


  可利用遍布两山的农田,尤其是七里河与西固区南侧梯田,栽培种植黄河上游极具特色的作物,如兰州的百合、永登苦水的玫瑰、白兰瓜、白凤桃、冬果梨、软儿梨等,突出陇上人家特色,展示农耕文化魅力。配套建设特色农耕体验园、桃花园、牡丹园等,在创造两山恢宏景观的同时,形成兰州特色文化品牌。规划应当尊重历史,利用当地传说与历史故事大力宣传兰州人文文化。将当地少数民族建筑、风俗、歌舞和服饰等符号化,并与旅游、度假、民俗体验相结合,尊重宗教多元文化发展、对立和包容,促进民族文化和谐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必将进一步推动兰州的人员流动和文化交流,为中华文化传承、文化传播和文化创新提供新的契机。


  3兰州南北两山景区建设规划


  3.1景区建设规划原则


  “甘肃绿化看兰州,兰州绿化看两山”,兰州在甘肃生态屏障建设中具有战略性、典型性和示范性地位和作用。按照中心城区南北两山的资源特征和市场需求,要充分考虑行政区划进行规划分区[15];以核心资源带动周边,以市场带动发展;突出兰州“山—水—林—城”特色,使两山旅游资源与城区、黄河有机融合;最大限度地增加地表植被覆盖,防治水土流失和风沙蔓延。本规划的总原则可概括为如下四点:


  (1)尊重自然,科学布局。虽然黄河穿城而过,但水资源配额有限,不能无限制扩大。两山生态环境建设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环境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土地利用与水资源等相关因素,因地制宜地确定合理的建设目标与规模,确保规划建设的可操作性。


  (2)合理利用,良性循环。大规模生态环境建设和长期维护势必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因此必须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利用两山区位优势、环境条件和文化资源,适度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保护与利用相结合,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可持续性。


  (3)传承文脉,彰显特色。兰州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景区建设必须立足于黄土高原的自然风貌与风土人情,尊重黄河文化与古老文明,使南北两山成为黄河靓丽的风景线和兰州地域文化的载体。


  (4)统筹兼顾,和谐发展。南北两山生态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兼顾社会各方利益,尤其是农民利益。把退耕还林与生态移民、科技进步与产业优化相结合,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社会和谐。


  3.2景区建设总体规划


  本规划将南北两山划分为12个景区,在黄河北岸由西向东依次为:凤凰山—柴家台景区、仁寿山—天斧沙宫景区、大青山景区、白塔山—九州台景区、五一山—徐家山景区、北麓山生态景区;在黄河南岸从东向西依次为:营盘山—大山顶景区、大兰山景区、烈士陵园景区、彭家坪—牟家大山景区、石头坪景区、河口生态景区(图1)。其中,包括4个具有独特地域特色及景观价值的特色景区,5个以风景游览、运动健身、科普教育、休闲养生为主的游憩型景区,2个分别为黄河入城口和黄河出城口的生态型景区,1个以烈士陵园为主的纪念型景区。


  (1)凤凰山—柴家台景区:景区面积11391.95公顷,占规划面积的17.98%,以展示山体地貌景观为主。在山体主要观赏面和观赏点前侧,严禁建设遮挡视线的构筑物[16]。对具有一定价值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进行保护与修缮,增设标识系统等配套设施,以方便游人参观游览。生态建设主要以封育为主,维持山体原始风貌与山水格局,在山脚平缓地段进行必要的生态修复与水土流失治理。


  (2)仁寿山—天斧沙宫景区:景区面积517.17公顷,占规划面积的0.8%,集观光游览、餐饮、健康养生为一体。仁寿山延续“桃花”主题,形成“十里桃乡”景观。天斧沙宫维持自然风貌,对产生影响的人工构筑物予以拆除或绿化遮挡。规划建设游览线路、观景平台及标识牌等必要设施,恢复原生植被。划定重点保护与视线控制范围,控制开发建设强度与建筑风格,对拆迁地增容扩绿,丰富植物色彩与层次。


  (3)大青山景区:景区面积1190公顷,占规划面积的1.88%,打造以体育休闲为主要功能的山地运动休闲基地。丰富运动项目及配套服务设施,控制开发建设强度与建筑风格。保护现有植被,进一步提高绿化覆盖率,对拆迁地增容扩绿。滑雪场周边以常绿树为主,在此基础上丰富植物色彩与层次,远山区采用以灌木为主的干旱造林。


  (4)白塔山—九州台景区:景区面积1248.79公顷,占规划面积的1.97%,以历史文化展示、黄土高原地质景观体验和风景游览为主,以休闲养生为辅。提供登山揽胜、文化休闲、游娱健身等活动场所。加强对白塔山保护,清理周边杂乱建筑,突出“白塔层峦”的标志性景观。九州台延伸文溯阁的“四库藏书”文化和碑林文化,引入敦煌写经文化展示项目。规划建设九洲阁,与三台阁呼应打造“九洲揽胜”景点,依托九州台较好的绿化本底进行整体塑造,形成自然与文化和谐交融的核心景观。生态建设以秋色叶风景林为主,在坡度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灌溉造林,划定重点保护区与视线控制范围,严格控制景区开发建设。


  (5)五一山—徐家山景区:景区面积2985.51公顷,占规划面积的4.7%,以市民休闲游憩为主要功能,开展自然观光、科普教育、运动健身、森林氧吧和游乐场等活动。重点提升入口区的绿化面积,将交通环岛作为景观的一个节点处理;合理布局服务设施和休闲游憩项目,突出徐家山作为两山绿化示范及教育基地的作用,充分展示徐家山纪念林文化。目前绿化条件已基本成熟,需进一步强化风景林观赏特色,在坡度允许范围内开展灌溉造林。


  (6)北麓山生态景区:景区面积3952.24公顷,占规划面积的6.32%,以山体绿化为主,为市民提供就近休闲游憩场所,并营造黄河出城的河口生态景观。面山区以灌溉造林为主,加大常绿树种比例,不宜上水区域则以干旱造林为主,使用柠条等抗性强又具有季节性观赏价值的植物[17]。远山区全面开展干旱造林,坡度过陡区域坚决采取封育措施。


  (7)营盘山—大山顶景区:景区面积9826.09公顷,占规划面积的15.5%,规划为以休闲游憩为主、科普教育为辅的活动场所。以牡丹园作为核心资源,带动周边果园生态农业观光项目的开发。桃树坪规划为以各种常绿树种为主的生态园林,公墓区根据经济发展加大绿化投入,形成独有的故园文化。城市近山区以灌溉造林为主,突出乔木林景观,远山区以干旱造林为主,结合梯田并兼有作物景观展示。


  (8)大兰山景区:景区面积为4999.86公顷,占规划面积的7.89%,主要恢复兰州古八景中“兰山烟雨”和“五泉飞瀑”等著名景点,为游人和市民提供金城揽胜、观光、文化休闲、科普教育、休闲度假等活动场所。综合整治环境,拆除不合理建筑。以营造风景林为主,增加北坡常绿树种比例,在坡度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灌溉造林。


  (9)烈士陵园景区:景区面积1367.61公顷,占规划面积的2.16%,规划为纪念性园林。在入口区规划景观节点,形成由陵园入口—入口大道—纪念碑一条完整轴线。入口区节点转换,引导视线俯瞰黄河,寓意“守望金城关”,以强化纪念园主题。轴线上增加姿态颜色有变化的常绿树种,辅以必要的休息亭台,打造“华林掩碧”景观。山体西侧回民公墓以绿化造景为主,中心城区南侧出入口突出乔木风景林景观,远山区以干旱造林为主。


  (10)狗牙山—牟家大山景区:景区面积16059.7公顷,占规划面积的25.34%,以田园度假和农业休闲体验为主,突出农业文明。打造特色鲜明、风格迥异的文化系列展示平台,开展农耕文化、丝路文化、民族文化表演及彩陶制作等多种活动。台地及缓坡带形成壮美的梯田景观,结合果林产品开展蔬果采摘等休闲活动。城市面山区以灌溉造林为主,局部以植物结合山体及道路形成色块,远山区以干旱灌木造林为主。


  (11)金城公园景区:景区面积2635.19公顷,占规划面积的4.16%,将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有机结合,利用废弃工业遗迹塑造景观和服务设施。在黄河与两山交汇处增设观景台和解说牌,展示西固区工业文明特色。生态建设层面以营造风景林为主,引入山杏、山桃等春花树种,结合梯田兼有作物景观展示,增加北坡常绿树种数量。远山区以干旱造林为主,突出灌木景观。


  (12)河口生态景区:景区面积7200.67公顷,占规划面积的11.36%,以风景林绿化为主,供市民休闲游憩,打造“西城隐秀”的森林景观,重要节点突出黄河远古文明。建设完善的近郊游园体系,适当控制建筑高度及建筑风格,保证景观的完整性。开展蝎子尾区域的果园农业观光、采摘体验等休闲活动。加大山体绿化建设,城市面山区以灌溉造林为主,远山区以干旱造林为主。


  4结语


  兰州市“两山夹一河”的带状城市格局,其最典型的景观特征就是山、水、城密切接触,浑然一体,其中两山是最重要的立面部分。本规划从高处着眼、大处着手,塑造兰州两山景观特色,打造兰州城市山水立体画卷。兰州保存有从古代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到现代工业文明的宏大历史遗存,这是一笔难得的文明财富。本规划的总体目标就是构建兰州地区核心区域生态安全屏障,为市民提供丰富的绿色游憩空间,使南北两山与市区、黄河交相辉映,成为具有浓郁黄土高原风情、彰显兰州深厚文化底蕴的绿色风光带。目前兰州正处在生态文明新起点,南北两山生态建设规划将为实现“生态文明,美丽兰州”这一战略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刘文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