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水文信息化技术在水利防汛工作中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Flood
徐涛 XU Tao
(贵州省地矿局一一三地质大队,六盘水 553001)
(113 Geological Brigade,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Guizhou Province,Liupanshui 553001,China)
摘要:我国受到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量季节变化比较大,导致河道的径流量季节变化也很大,降水异常极易引发洪水灾害。在水利防汛工作中,水文信息技术的应用,给水利防汛工作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在水文信息化技术应用之前水利防汛工作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防汛实例,对信息化技术在水利防汛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探讨。
Abstract: Because of monsoon climate, the seasonal change of rainfall in China is big, that leads to the seasonal change of river runoff also is very big, the rainfall anomalies can easily cause floods.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flood, the application of hydrologic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is work. Based on the problems of flood prevention before applying hydrologic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the specific instances of flood preven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flood.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水文信息化技术;水利防汛工作;应用
Key words: hydrologic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flood;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V87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0-0174-02
0引言
受到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是一个深受洪水灾害影响的国家。在应对洪水灾害的过程中,水利防汛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水文信息化技术产生之前,我国的水利防汛工作具有工作效率不高、滞后性严重的特点。水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水利防汛工作的效率,对我国水利防汛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传统水利防汛工作的问题
我国水资源分布广泛,一直以来,水文监测是水利部门的工作重点。在水利防汛工作中,水情数据资源的提供是工作的核心。在传统的水利防汛工作中,水情数据资源依靠人工管理,数据统计的覆盖面不完整,数据统计的效率低,或者数据统计不规范或者不准确,在防汛工作中,数据传达不及时等等,都在很大程度上为防汛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1]。
2水文信息化技术的工作原理
2.1 水文信息化技术的含义
水文信息化技术指的是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实现水利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与广泛利用,使水利信息实现智能化和网络化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服务,使得水利事业各项活动的效能和效率都能得到全面的提升[2]。
2.2 水文信息化技术的构成
水文信息化技术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技术。水文信息化技术的建立要以各级单位水文系统网络的建设为基础,通过各级水文系统网络中水文信息的共享来实现。各级单位水文系统的网络建设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外的联络网络;另一方面是水利防汛专项网络。其中水利防汛专项网络也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分中心以下的“中心—卫星”型汛情播报网;另一部分是分中心以上的互联互通的计算机网络[3]。
2.3 水文信息化技术的工作原理
水文信息化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通过分中心上下两级网络在分中心的汇接,通过光纤线路将信息向各级水情信息中心传送,省级水情信息中心通过光纤向国家水情信息中心传送信息,从而构成一个覆盖全国的水利信息网。外联防汛网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信接入互联网,从而为防汛机构提供互联网服务。外联防汛网和专项网络都是采用物理层面隔离和千兆以太网技术来形成两套综合布线系统,从而形成安全稳定的网络体系,为水利防汛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平台[4]。
3水文信息化技术应用在水利防汛工作中的意义
水文信息化技术包含了三个部分的内容,分别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水文信息数据库和防汛可视会商业务系统[5]。每个部分在水利防汛工作中的应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通过将各级水利信息系统网络进行连接,从而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国的水文信息网络。各级信息网络通过光纤传播将水文信息在国家水文信息网络中进行汇总。在水利防汛工作中,国家能够根据这些信息迅速的做出反应,并且将防汛方案迅速的向下传播,以此来保证水利防汛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二,水文信息数据库。在水利防汛工作中,水文信息数据是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信息化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数字化,水文信息数据库在水利防汛工作中的功能就是信息的检索和发布。水文信息数据库通过专业人员的研发,在应用的过程中,能够实时地对防汛地的水库信息、降水量信息、报汛站信息和含沙量信息进行监测,然后将各种信息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最终得出相应的统计结果。从而达到信息检索的快捷化的目的,保证检索信息的直观性和清晰性。
第三,防汛可视会商业务体系是在多媒体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多媒体通讯技术。这种技术以网络为基础,将各级水文信息,通过远程异地视频的模式将其呈现在会议上。增强了各地防汛部门对汛情实况的了解度,为做出科学的防汛决策,为提高防汛工作的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4防汛实例分析
4.1 水文信息化技术在水利防汛工作中的应用
长春水文监测站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都是依靠邮电通讯线路来开展工作的,在这样的工作形式下,水文监测的效率很低。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长春水文监测站建立了无线电台防汛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这种方式传输的环节多、传输的效率低、在传输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错误,并且受天气的影响比较严重。又因为长春的报汛站比较多,任务比较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水情信息传递的质量和效率。1996年到2006年的十年间,长春市的水文监测站在政府部门的帮助下,逐步将水文信息化技术应用在了防汛工作中,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的应用,大大缩短了信息传输的距离,提高了信息传输的效率,为防汛工作的有效开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4.2 水文信息化技术在水利防汛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长春水文监测站从2006年开始,逐渐建立了各市县的水文站、堤防、防办等重要水情传输节点,到2009年,长春市的水文监测站将25分钟内的信息传输率从70%提高到了98%,将信息传输的差错率从1%降到了0.2%。
在1998年,水文信息化技术刚刚开始使用的时候,就在当年的水利防汛工作中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在Foxpro数据库的支持下,在水利防汛工作中,通过对雨情、河道信息和水库的实时查看,在很到程度上提高了水利防汛工作的效率,减少了损失。
在2004年,通过建立河道特征值数据库、水位历史数据库和历史典型年雨量数据库等,将汛情信息的查询—统计—分析进行了有机融合,将水情会商资料分析时间的1—2个小时转变为半个小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防汛决策的时效性。
在2012年,长春市受到“布拉万”台风的影响,降水量暴涨,为了做好防汛工作。长春市利用水文信息化技术,对雨情进行了预测,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各县市、城区、开发区的防汛指挥部发出了防汛预案。各级防汛指挥部利用自己的水文信息化系统对当地的水文信息进行了实时监测,并且实时的向长春市的防汛局进行汇报。在台风影响时期,通过水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信息传输的效率,提高了防汛预案的准确性,有效的控制了河道的水情,有效地防止了洪水灾害的发生。
5结语
我国是一个以季风性气候为主的国家,同时因为我国的河网密布,在降水量大的季节很容易发生洪水灾害。抗洪的重要依据就是水文信息的获取。在水文信息化技术应用之前,水文数据获取的效率低,传输的效率也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力防汛效率。通过长春市的防汛历程可知,水文信息化技术在水利防汛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数据统计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提高了数据和防汛方案的传输效率,提高了防汛的时效性,对我国防汛工作的开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王丽红.水文信息化技术在水利防汛工作中的应用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3):32.
[2]张照余.水文信息化技术在水利防汛中的应用[J].环球人文地理,2014,(12):96.
[3]马驰.水利防汛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0):174.
[4]佟婧芬.解析水文信息化技术在水利防汛中的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98.
[5]雷铸.解析水文信息化技术在水利防汛中的作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