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小学英语正文

学生思维被控制现象的分析与重构

  • 投稿念潇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1052次
  • 评分4
  • 49
  • 0

江苏泰州市医药高新区野徐中心小学(225300) 窦凌燕

课标中强调:“鼓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不断调整情感态度,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在我们的英语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各种方法去营造轻松、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课堂互动表面上进行得如鱼得水,实则学生思维“被控制”的现象屡见不鲜。

一、越俎代庖,学生思维被控制

[案例]六年级课外阅读有一篇“The lion and the mouse”,教者非常花心思地设计了教学主线,由主角“the lion and the mouse”贯穿整个故事,来学习新的单词。主要线索是三个问题:①Why is the mouse afraid of the lion?②Why is the lion afraid next time?③The mouse save the lion,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mouse? 学生通过三个问题一步一步地引导,逐步理解了故事,也掌握了生词。

[分析]这是《伊索寓言》中的一则故事,故事情节学生都很熟悉。如果课堂的主要精力都只围绕故事情节教学,忽略学生脑中已有的知识,不注重学生的创新以及发散性思维,那这样的教学还有何意义?

[重构]

1.换角度,变“follow”为“want”

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是学生活动的一种升华。要想使学生自己想去学,那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课堂活动以及心理活动都要无为而治;要知道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哪些;要能找到学生自己想学、想进步的内在动力,引导学生自己去汲取阳光的能量。

2.变模式,变“teach”为“talk”

在我们日常教学中,最常见的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问,学生答。教学中的对话变成虚设的空壳,没有精髓。但把案例中讲解式的学习,变成师生、生生交流式的对话,由复述故事转为生生间的“role play”,生动的表演加想象,想必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沉浸于这样的氛围中。

二、语言工具性,人文性被控制

[案例]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 9“An English club”,教学内容有国家、国人还有语言,重点句型是“I am...”“I am from...”“I speak...”以及问句“Where are you from? ”“What languages do you speak? ”在教学设计中,教者从我们的祖国入手,然后以同样的方法教授其他的国家;用卡片、国旗、录像等方法辅助教学,整个教学流程简洁明了、轮廓分明。这样,课堂氛围活跃,互动交流等活动也井然有序,乍一看好似目标都已达到,其实过后反思,总觉得哪儿缺失了些什么。

[分析]教者在教授另一种语言时,不单单是让语言成为学习者生存的工具,而是应使其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种可用资源。因此,教学一定要结合学生自身的体验和理解,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由内而外地接受、感受新语言的魅力。

[重构]适当拓展,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克拉申的“输入假设”理沦认为,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理解性输入”(即听和读)有助于语言的习得。教师在课堂中的语言应该化繁为简,内容要方便学生理解,无形中调动他们的已有知识,旧与新的结合。

反思中,教师拓展了许多可理解性输入信息,通过短片介绍憨豆先生、007等来学习England、English、British。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的建筑、电影、标志性产品去渗透本课所要讲的内容。这样,学生能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下总结和整理国家、国人、语言名称中的变化规律,自然而然地就记住了所学内容。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拓宽了他们的国际视野。

三、应试教育,学生思维被定式

[案例]每学期期末,我们根据校本课程的实施,都会对学生进行除了笔试之外的口试,也就是口语测试。每个年级各自的难易程度不等,但都有“话题陈述”这一环节。由于小学生的表达能力有限,我们会提供几个话题,让他们各自准备。即使这样,最后的检测结果并不那么尽如人意。检测老师反映说,有个别年级话题陈述一模一样。

[分析]根据校本课程,我们实施口语教学,出发点就是重在培养学生的口语基本技能,不让他们变成“哑巴英语”,使得他们在英语学习上全面发展。就上述案例而言,不同个体的学生陈述同样的话题内容,只能说明,老师给了固定的话题套路。从深层次出发,学生只是单纯地跟从老师所教的,而自己的思维,或者说自己对于话题的创造力丝毫没有体现出来。从教师自身出发,也许这样是为了让学生尽量减少错误的产生,但这完全脱离了我们设立口语测试的初衷,更与之背道而驰。这样,学生学到的也只是老师的思维,自己的思维丝毫没能体现出来。

[重构]教师在对口语测试、话题类陈述的环节上,可做适当的指导,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出发,比如描述自己的朋友,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小事情,鼓励他们开口说,然后写下来。教师逐本批改,进行错误的归类,集中评讲。最后可以进行全班交流。在评价中,学生可以从中改正自己的小错误,完善自己的话题。在集体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都能有所学,共同提高,进而积极开拓思维,发挥他们的最大潜能。

(责编 张亚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