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市江都区国际学校(225202) 沈文治
故事教学法在外语学习中的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且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本文以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课文为例对英语故事教学方法进行分析。
一、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的意义
故事教学法满足了新课标理念对英语教学的要求。教师使用故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使得英语课堂更加丰富。故事教学法是在考虑小学生身心特点的基础上提出的有效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把课文内容融入其中,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新单词和新句型。
教师使用故事教学法进行授课还能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故事教学法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说和听,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教师重复给学生讲故事,能够锻炼学生的听力;学生自己讲故事又能提高自己的英语表达能力。故事中的各种情节以及情感又有利于丰富小学生的情感。
教学课堂上有些学生因性格内向不愿意开口说话,教师在这样的气氛中上课无法提高教学质量。如果教师利用故事进行教学,让不同的学生选择扮演故事中不同的角色,学生通过故事表演让自己的英语水平得到提高。对于一些内向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自己选择适合的角色,这样学生才有信心进入到故事角色中,认真扮演。
二、故事教学法在英语课堂上的运用
故事教学法所具有的意义和特点让更多的教师广泛使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在本部分内容中,作者就以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为例,对故事教学法在英语课堂上的运用方法进行分析。
1.做好准备
教师进行教学前要对选择的故事进行整理。教师选择的故事内容要和教学内容联系。为了不影响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等手段作为辅助工具。
2.故事教学中的词汇教学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在故事中理解教学内容中词汇的意义。小学生对词汇的掌握靠死记硬背取得的效果很不理想,而故事教学能够让学生灵活掌握词汇。以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 4为例,学生要掌握的单词有:need,buy,ehange,family。教师可以通过小红帽给外婆送吃的的故事来让学生理解这些词汇。“A dear little girl went to see her grandma,she had bought many apples.Her grandma was the oldest in her family,and she lives in distant country…”在这个故事中,教师使用的词汇都是本节课需要掌握的词汇。教师在讲故事的同时,让学生把自己不理解的词汇记录下来。为了能够让学生听懂故事的内容,教师可以多次重复。
3.设计疑问
在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5A“the toothless tiger”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问:“what happened to the tiger?”学生经过自己思维的拓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探索一只没有牙齿的老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会被带动起来,学生的思维也得到发展。
4.从故事情节入手
故事情节的发展能让学生发挥想象。以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 4“An english friend”为例,这篇课文主要讲述高山和英国朋友汤姆的故事。这两个好朋友通过电子邮件进行交流了解对方的爱好和生活情况。这个故事看似没有任何情节发展,但是教师可以设计情节。例如教师问学生:“If Gaoshang wan to see Tom,Do you know how to go there?”同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世界地图,让学生思考从中国出发到英国要乘坐什么工具。教师通过对高山和汤姆友谊故事的讲述,进而转折故事情节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三、思考
从以上分析中发现故事教学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精湛的课堂提问技巧
很多小学英语教师都喜欢用提问的方式来调节课堂气氛。故事教学法中蕴含的精湛的提问方式不仅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还有利于教师对课堂进行管理。
2.融合了语言知识和技能
故事教学的一大特点就是把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子融合在故事内容中。学生在听故事和讲故事的过程中学习词汇和句子,而学生表演故事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3.学生为主
在故事教学法中,学生既是故事的表演者也是故事的表达者。故事教学法给学生以空间发展思维和自由学习。学生在参与故事表演的过程中,对角色的表演能够自主发挥,同时加以创新。
4.学习策略和多种能力培养
学生在故事教学中学会了快速阅读,学会了听英语,也学会了讲英语。在故事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听说读的能力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学生对故事的发展进行推测和想象又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和推测能力的发展。通过故事使用英语知识学习是切实的语言交流和思维拓展的过程。
因此,为了充分能发挥故事教学法在英语课堂上的作用,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文本,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四、结论
教师在使用故事教学法进行教学时,要积极引导学生,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故事教学不能过于形式化,教师要能真正的融合故事和教学,促进教学发展。
(特约编辑 熊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