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理科毕业农学毕业论文正文

重庆市渝北区农业面源污染河长制综合防控对策

  • 投稿柏舟
  • 更新时间2018-01-29
  • 阅读量355次
  • 评分4
  • 49
  • 0
  摘要据调查测算,2016年渝北区规模以上畜禽养殖产生粪污24.94万吨,其中有部分畜禽粪污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或露天堆放,经雨水冲淋四处流失,排入沟渠、农田、河(库)等,造成水质恶化,污染水环境。在几种水体养殖中以池塘养殖污染最重。2014—2016年全区化肥平均单位面积施用量为591.3kg·hm-2(折纯量),是国际公认的化肥施用安全上限的2.63倍。2014—2016年全区平均农药施用总量为93t·a-1,单位施用药量为0.26kg·667m-2。分析各类污染的成因。提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建议对策:层层落实防控工作,抓好宣传发动,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制订各种制度措施整治和防控畜禽养殖污染、水产养殖污染、化肥污染、农药污染。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河长制;重庆市渝北区
 
  中图分类号:X52文献标志码:B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1.032
 
  农业面源污染又称农业非点源污染,主要特点为形成过程机理模糊、随机性大、影响因子众多、分布范围广,潜伏周期长、危害性大等。农业面源污染是水质恶化的重要因子,极易构成水体环境安全隐患。“河长制”即是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的污染治理。全面推行河长制,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一项重大制度建设,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渝北区位于重庆市东北部,长江北岸与嘉陵江东岸的三角地带。区内水系发达,河道纵横。全区境内大小河流共有249条,河段岸线总长1203km。其中,流域面积50km2以上的河流有10条,河段岸线长304km;流域面积1~50km2的河流有239条(含流域面积内的小II型以上水库),河段岸线长899km。区内主要河流有长江、御临河、朝阳河、后河、温塘河、大洪河等12条。重庆主城多个饮用水源地和水厂取水口均建在渝北区,全区有集中式供水工程537座,分散式供水工程10097座,水生态环境及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渝北区根据国家推行河长制及重庆相关工作要求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提出严格防控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化肥农药施用等农业面源污染,到2020年,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率达到85%以上,水产养殖重点区域废水达标排放率达到85%以上,化肥、农药施用量“零增长”。针对实行河长制“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目标”,区河长办组成调研组,深入到区级相关部门、辖区乡镇村社及种养殖大户,对农业面源污染基本情况、产生原因等进行实地调研,结合推行河长制实情,积极探索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新举措。
 
  1农业生产基本概况
 
  渝北区总面积1452km2,辖22个镇街(不含北部新区)。其中涉农镇街17个;农户142664户,农业人口380808人;常用耕地面积2.39万公顷,其中田1.25万公顷、土1.14万公顷。区内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粮油作物以水稻、玉米、红苕、小麦、油菜为主,经济作物以蔬菜、水果为主,畜禽养殖以猪、牛、羊、兔及鸡等小家禽为主,水产养殖以鱼为主。
 
  2农业面源污染基本情况及成因
 
  2.1畜禽养殖污染
 
  2016年全区出栏生猪26.24万头、牛0.18万头、羊2.01万头、兔166.85万只、小家禽819.98万只;年末存栏生猪14.41万头、牛0.51万头、羊1.14万头、兔43.79万只、小家禽225.90万只。全区规模养殖场285个,其中猪场140个、牛场18个、羊场81个、兔场18个、家禽养殖场28个。
 
  据调查测算,2016年渝北区规模以上畜禽养殖产生粪污24.94万吨(见表1),其中80%以上通过沼气、种养结合等方式进行集中收集处理利用。但仍有少部分规上、部分规下养殖场及农村散养的畜禽粪污等未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排放,或露天堆放,经雨水冲淋四处流失,排入沟渠、农田、河(库)等,造成水质恶化,污染水环境。
 
  畜禽粪污污染原因:1)种养分离,农牧结合差,粪便做有机肥使用率低;另外,局部镇村单位面积畜禽养殖超量,没有配套足够的耕地来消纳畜禽粪便。2)养殖场粪污处理能力不够。有的养殖场未配置粪便处理设施,有的设施不完善,老化陈旧,粪污未作处理,造成污染。3)沼气池、化粪池、露天积粪池等堆积的粪便过量,遇大雨冲淋外溢造成污染。4)环保意识差,对畜禽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严重性认识不够,重养轻治。
 
  2.2水产养殖污染
 
  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规模化水产养殖发展加快,其污染也较严重。2016年全区渔业养殖1202hm2,产量达7669t,其中,池塘養殖787hm2,产量6101t。据调查,在几种水体养殖中以池塘养殖污染最重,来自于为追求效益最大化,过量投入饵料和化肥,如草鱼养殖投饵量最多的高达
 
  3000kg·667m-2,个别养殖场还利用废弃料和畜禽粪便等做水产饲料,污染养殖水体,污染的水体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到农田、溪沟、河流,造成水环境污染。
 
  2.3化肥农药施用污染
 
  2014—2016年全区平均化肥施用总量为14140.33t·a-1(折纯量),单位面积施用量为591.3kg·hm-2,是国际公认的化肥施用安全上限的2.63倍。2014—2016年全区平均农药施用总量为93t·a-1,单位施用药量为0.26kg·667m-2。详见表2。
 
  化肥农药污染原因如下。
 
  1)播种面积大,复种指数高,化肥农药施用量大。2016年渝北区播种面积为7.33万公顷[1],复种指数高达3.07,同一块耕地多季种植重复施肥施药。
 
  2)化肥农药施用不均衡。蔬菜、果树等附加值较高的经济园艺作物化肥农药施用频繁,施用量高。
 
  3)耕地质量差,化肥农药利用率低。据研究报告,2008—2012年期间全区耕地土壤pH均值为6.1,土壤pH值低于6.5的酸化耕地面积比例为78.25%[2]。土壤酸化严重,土壤养分流失,质量差,化肥农药利用率低。据相关资料介绍:我国化肥的利用率仅为33%左右,其中氮肥为30%~50%,磷肥为10%~20%,钾肥为35%~50%[3];我国农药长期大量施用,利用率低,只有30%左右,60%~70%残留在土壤中,或流入水体。可见,大部分未利用的化肥农药造成地表水富营养化和地下水污染。
 
  4)有机肥利用率低,过多依赖化肥。一方面,种养结合差,畜禽粪便做有机肥利用率低;另一方面,绿肥种植少,压青还田、秸杆还田未得到推广普及。
 
  5)肥药施用方式落后,流失较重。渝北区属于丘陵山区,坡陡沟深,地块分散,人工撒施、表施及用手摇式喷雾器等较普遍,机械深施、精确施肥施药技术普及率不高,造成肥药用量大,利用率低,大部分撒落土壤表面,經雨水冲洗地表径流排入农田、沟渠、河(库)等造成水体污染。
 
  3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建议对策
 
  3.1行政措施
 
  3.1.1层层落实防控工作
 
  以推行河长制为契机,通过区、镇街、村社三级河长,把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工作层层落实。实行属地管辖责任,各镇街、村社负责好辖区内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工作;区级各职能部门通力合作,协同配合,各司其职,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执法检查、实施好农业面源防控技术措施,配合各镇街村社,全力做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控。
 
  3.1.2抓好宣传发动
 
  宣传普及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性及防控技术知识,积极引导全社会广泛关注参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加强农业法、种植业养殖业行业规范、化肥农药实施管理条例、环保法等的宣传,增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法律意识。
 
  3.1.3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
 
  市、区两级政府应出台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优惠扶持政策,继续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资金注入,配套落实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执法、技术推广、设施设备配套建设等专项资金,确保种植业养殖业持续健康绿色生态发展,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的预防预控。
 
  3.2技术措施
 
  3.2.1畜禽养殖污染防控措施
 
  1)做好渝北区畜禽养殖发展规划。完善《重庆市渝北区畜牧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出台《渝北区畜牧业发展规划(2017—2020年)》,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
 
  2)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严格执行《重庆市渝北区畜禽养殖区域划分及养殖污染控制方案》和《重庆市渝北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实施方案》;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新建养殖场按“三同时”进行验收;加大对全区养殖场督查巡查力度,全部取缔关闭(搬迁)禁养区内的养殖场、限养区内的规模养殖场。
 
  3)创新开展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鼓励养殖场以地定畜,采取种养结合、生态农业循环、生物降解等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模式,充分利用畜禽粪便变废为宝。
 
  3.2.2水产养殖污染防控措施
 
  1)严控水产养殖污染。全区江河溪流、水库区域内严禁网箱养鱼、投饵养鱼、化肥养鱼、粪便和动物尸体养鱼、肥水养鱼,严禁对屠宰场的废渣作为鱼料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确保天然水域网箱养鱼及投饵施肥养鱼“零发生”。
 
  2)大力发展池塘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推广改造池塘基础设施、水质环境洁净化、养殖品种良种化、饲料投喂精细化、病害防治无害化、生产管理现代化的池塘养殖“一改五化”技术,实施渔业标准化健康养殖技术、鱼菜共生技术、养殖标准化、物联网建设等项目,引进水质检测、监测、自动控制等设施设备,建成一批标准化程度高、质量管理水平高的休闲渔业示范场。提高水产养殖质量安全水平,改善水产养殖环境,控制养殖污染。
 
  3.2.3化肥污染防控措施
 
  1)控制好化肥施用量。掌握科学施肥技术方法,施肥方式由表施、撒施向深施转变,施肥结构向科学合理转变,逐步提高肥料利用率。
 
  2)推进测土配方精准施用。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加强农企合作,创新服务机制,探索公益性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支持专业化、社会化测土配方精准施用服务组织发展,为农民提供统测、统配、统供、统施的“四统一”服务。
 
  3)推进水肥药一体化精准农业。继续实施好水肥药一体化智能灌喷项目,通过在设施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建设微灌、滴灌、喷灌和管灌等水肥一体化智能灌喷系统,实现节水节肥节药、省工省地及增产增收。
 
  4)推广有机肥代替化肥,提升耕地质量,使化肥减量增效。通过项目资金扶持,加大新型有机肥料的推广应用;推进农牧结合,鼓励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民增施有机肥,实现畜禽粪便资源化;因地制宜扩大绿肥规模种植,开展绿肥压青还田,秸秆还田,改良土壤,有效降低化肥用量。
 
  3.2.4农药污染防控措施
 
  1)正确规范科学使用农药,提高农药利用率,降低农药污染。
 
  2)开展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健全“区镇村”三级监测体系,对农作物病虫害实时监测,有效进行统防统治。开展高效植保机械应用示范推广,提升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能力水平,提高作业效率和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污染。
 
  3)大力推广生物农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降低农药残留。扎实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实施农药减量控害示范片建设,示范应用“色、光、性”三诱、农药减量助剂“一降”、投放捕食螨、稻田养鸭等生态调控技术,积极推广“枯草芽孢杆菌、阿维菌素、白僵菌、绿僵菌”等生物农药应用,提升全区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
 
  作者:任争等
 
  参考文献: 
  [1] 渝北区统计局.重庆渝北统计年鉴-2016[R].重庆市渝北区,2016. 
  [2] 杨义,王林学.渝北区耕地土壤酸化现状测试分析及改良措施建议[J].南方农业,2015,9(19):25-28. 
  [3] 尚杰,尹晓宇.中国化肥面源污染现状及其减量化研究[J].生态经济,2016,32(5):196-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