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理科毕业农学毕业论文正文

中国农业科研机构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研究

  • 投稿宝江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656次
  • 评分4
  • 71
  • 0

王丽娟,王晓蓉,信丽媛,贾宝红

(天津市农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天津300192)

摘要:知识产权保护对推进国内现代种业的发展与升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国内黄瓜专利信息,发现黄瓜育种是研究人员的主要关注领域,尤其是生物技术育种已成为研究热点。随着各科研机构越来越重视黄瓜知识产权保护,竞争也日益激烈。目前,国内农业科研机构还面临着种业市场秩序混乱、国内和国际间竞争越来越激烈、知识产权保护良性运转机制未形成等诸多挑战。鉴于此,应围绕产权管理和保护的思路,以预防为主,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保护黄瓜知识产权。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黄瓜;专利;知识产权;生物技术

中图分类号:D923.4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4-0765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Strategy of China’s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ions: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of Cucumber as An Example

Wang Lijuan, Wang Xiaorong, Xin Liyuan, Jia Baohong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Tianj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Tianjin 300192, China)

Abstract: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and upgrading ofChina’s modern seed industry.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domestic cucumber patent information, and reachedconclusion that cucumber breeding was a major area which researchers were concerned. Especiallybiotechnology breeding had become a hot topic. With the increasing emphasis on cucumber intellectualproperty protection,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research institutions was increasingly fierce. Now, disorder seedmarket, bo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ore competitive, unformed healthy functioning mechanisms of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existed still. In view of this, we should focus on property management andrights protection, gived priority to prevention, and took effective control measures and technical means toprotect cucumber intellectual property.

Key words: Cucumbers; Patents;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Biotechnology

0 引言

进入21 世纪以来,知识产权在世界种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强化,围绕知识产权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亦成为世界种业发展的重要特征。全球跨国种业巨头更是依赖知识产权,快速侵吞国内市场份额,对国内农业科研机构形成了巨大冲击。面对跨国种业公司的咄咄逼人之势,国内农业科研机构唯有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才能在国际上形成竞争力。基于此,笔者以黄瓜知识产权保护为例,分析农业科研机构专利申请现状,以及知识产权保护中面临的挑战,并从管理、机制、技术手段等方面提出知识产权保护的具体策略。

1 国内黄瓜专利申请现状及趋势

从中国知识产权网(http://www.cnipr.com/) 获得1985 年—2014 年6 月黄瓜专利信息,共1198 件。根据国内科研机构定位,确定常规育种、生物技术育种、相关病原及其检测、生理生化、栽培技术、制种技术和种子处理技术7 个领域的专利为研究对象,经整理筛选,得到黄瓜核心专利共214 件。从发展过程看,黄瓜专利申请经历了初始期和快速发展期2 个过程。初始期从1988 年到2000 年,在此期间,黄瓜专利申请量共14件。2001—2010 年为黄瓜专利申请量的快速发展期,申请量达到135 件,占申请总量的63.1%。2011 年—2014 年6 月,黄瓜核心专利申请量达到65 件,占总申请量的30.4%。

1.1 黄瓜核心专利技术领域分析

黄瓜核心专利的学科分布情况如表1 所示。黄瓜育种方面的专利申请量最多,达到88 件,占黄瓜核心专利的41.1%,其中,利用生物技术育种的专利为60件,占黄瓜育种专利的68.2%。黄瓜栽培技术专利为78 件,占黄瓜核心专利的36.4%,仅次于育种专利。黄瓜相关病原及其检测为19 件,占黄瓜核心专利的8.9%。种子处理技术专利为15 件,占7.0%。制种技术和生理生化专利较少,分别有6 件和7 件。可见,黄瓜育种是研究人员的主要关注领域,尤其是生物技术育种已成为关注焦点。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黄瓜生物技术育种会越来越成为黄瓜育种领域的核心方向。

1.2 黄瓜研究热点及其趋势分析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生物技术逐渐作为育种领域的核心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基因构建、克隆及转化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是黄瓜生物技术育种领域的主流研究方向。1988年—2014年6月期间,基因构建、克隆和转化方面的专利21 件,占生物技术育种专利的35%,位居榜首;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专利18 件,所占比重为30%,排在第2 位;抗病性分子鉴定育种和细胞工程育种专利相对较少,均为9件,组织培养育种专利最少,为3件。具体来说,1988—1991 年间,黄瓜生物技术育种研究处于探索阶段,且均为基因构建、克隆及转化方面的专利。1992—1999 年,生物技术育种研究处于停滞状态,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未见有黄瓜生物技术育种方面的专利申请。2000 年以后,逐渐开始对黄瓜生物技术育种进行全面研究,涉及领域增加。2000—2005 年间,抗病性分子鉴定育种和细胞工程育种发展比较快,专利申请量均达到4 件。2006—2010 年,生物技术育种以基因构建、克隆及转化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为主要研究方向,专利申请量分别为11 和12 件,合计占生物技术育种专利申请量的76.7%。2011 年—2014 年6 月,基因构建、克隆及转化,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细胞工程3 个方向的专利申请量较为均衡,分别为5、4和4 件。

1.3 主要研究机构技术实力分析

从专利权人角度看,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中国农业大学的黄瓜核心专利申请量合计占总数的34.1%,比较集中。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是全国唯一一家专门从事黄瓜研究的科研机构,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尤其是生物技术育种方向具有优势。值得注意的是,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的专利数量共计15件,仅比排在第2位的上海交通大学多2件(表2)。

上海交通大学和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着重于生物技术育种领域研究,分别有11 和10 件生物技术育种方面的专利,占各自专利申请总量的73.3%和76.9%。南京农业大学在常规育种领域占据优势,常规育种专利申请6件,占7家单位常规育种专利申请总量的近一半。东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农业大学的黄瓜专利申请数量均小于10 件,竞争实力稍弱。其中,东北农业大学关注常规育种领域,并向生物技术育种和黄瓜相关病原及检测方面努力;中国农业科学院更注重黄瓜生物技术育种研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农业大学的黄瓜专利申请领域较分散,未形成规模优势,相对来说,这2 个研究机构更侧重于栽培技术研究,专利申请量均有3件。

随着各地对黄瓜的研究和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重视,将有更多的单位涉足黄瓜研究领域,意味着竞争将更加激烈。

2 黄瓜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挑战

2.1 国内蔬菜种业市场秩序混乱

国内蔬菜种子种类多达几千种,且近年来蔬菜种子价格高,利润大,种子经营门槛又不高,导致全国有20 万家蔬菜种子经营企业,但是真正具备育繁推一体化的种子企业不足50 个[1]。绝大多数的蔬菜种子企业受资金和技术力量的限制,无法开展新品种和新技术研发,因而没有自己的品种,只能靠侵权生产被保护品种生存[2]。据了解,国内很多大型种子企业均经历过良种被套购、亲本被偷、包装被仿制等侵权事件[3],这些不法行为给企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扰乱了种业市场秩序。

2.2 跨国种业巨头正快速侵吞国内市场份额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种子市场,2012 年种子市场价值被估计为99.50 亿美元[3],仅次于美国,在世界种子市场价值排名中列居第2 位。但中国种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足,2011 年中国种子进口额为23700 万美元,贸易逆差达4200 万美元。随着国内种子市场逐步放开,许多大型跨国种业公司看到了国内种子市场的巨大潜力,他们借助资金、管理、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纷纷抢占中国市场。这在蔬菜种子市场上表现尤为突出,因为国内蔬菜种子市场对国际市场是放开的。跨国种业集团通过与中国企业合资,不断涌入国内种子市场,控制了国内50%以上的蔬菜种子市场份额,获取了80%的利润份额[4]。这些种业巨头控制了国内蔬菜种子的新品种研发、繁育、种子生产、销售的整条产业链,国内蔬菜种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考验。

2.3 国内种业研发机构间的竞争愈演愈烈

通过对黄瓜专利申请的统计分析可知,国内黄瓜种业研发机构间的竞争不仅趋于多元化,更趋于白热化。在黄瓜专利申请方面,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的专利数量仅比排在第2位的上海交通大学多2件,比排在第3 位的南京农业大学多3 件。在研究方向上各有侧重,天津市科润黄瓜研究所在基因构建、克隆及转化和抗病性鉴定育种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上海交通大学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方面实力最强,南京农业大学在细胞工程育种方面实力最强。

2.4 知识产权保护的良性运转机制尚未形成

纵观国内主要研究机构对黄瓜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的做法,发现目前缺乏行之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难以对自身技术创新和种质资源形成强有力保护屏障。主要体现在:(1)缺少专门负责知识产权管理的部门,没有专业人员负责专利、品种权等知识产权的申报和保护工作。(2)尚未制定独立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只有科研成果方面的激励机制,缺少知识产权管理、科技成果保护、品种权测试等方面的具体规定。(3)研究人员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不足,专利、品种权相关知识匮乏。(4)黄瓜种质资源管理和保护重视度不够,管理手段落后,尚未形成体系。(5)对假冒种子和盗窃亲本、自行或委托他人繁种销售等侵权行为的防范不力,维权手段还需拓展,维权力度还需加强。

3 黄瓜知识产权保护策略

保护黄瓜知识产权应围绕产权管理、维权的思路,以预防为主,并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对专利进行保护,当有侵权事件发生时,应及时做出快捷有效的反映。

3.1 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部门

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组织体系,设置专门知识产权办公室[5],由科研、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的负责人组成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直接负责知识产权办公室的工作,从事知识产权相关工作的人员由所里直接培养的科技骨干和聘请的专家顾问组成。

知识产权办公室具备的职能如下:(1)统领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协调理顺各部门关系;(2)负责植物新品种测试(DUS 测试),品种权和专利申报、日常维护管理,维权等工作;(3)与相应的信息服务机构合作,搭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

3.2 行之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为明确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各部门和人员的分工,各司其职,同时为了鼓励科技人员多出成果,也为了全面有效地保护各研究单位的知识产权,可依据自身发展规划,制定系列知识产权管理制度。(1)制定品种“育—繁—推”流程,规定从苗圃、种质资源保存、繁种、生产、经营到品种权申报、打击侵权活动等具体的操作程序。(2)制订《DUS测试管理办法》,用以规范新品种DUS测试工作。(3)制定科技人员管理制度,明确规定科技信息、技术秘密、竞业限制等,与科技人员签订知识产权保密协议,以增强内部约束力。(4)健全知识产权奖励制度,加大对科技人员的奖惩力度,激励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鼓励科技人员创造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

3.3 知识产权预警机制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后,知识产权日益成为企业间竞争的重要手段。一个企业为避免知识产权风险,形成自身发展优势,首先需要掌握国际、国内市场的情况,决定研发新品种时要检索大量信息,考察该品种是否已经申请了保护。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国内农业科研机构应以科研院所为单位,建立一套合适的知识产权预警机制,目的是提前预知、预警可能发生的风险,并根据警示采取相应举措,做到及时反馈,未雨绸缪。

黄瓜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建立的思路是,对知识产权风险进行监测、识别、分析,提出预案[6]。首先,黄瓜相关科研单位应加强优势技术领域研究,关注知识产权发展趋势。其次,加强市场方面的情报搜集,借助知识产权中介服务组织[7],分析跨国企业知识产权部署对国内黄瓜种业发展的潜在影响,及时发布知识产权申请、技术研发、产业发展的最新动向。最后,指导各科研单位在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种业发展规划、外商投资管理等环节提出应对预案[8]。

3.4 制定一套维权应急反应体系

针对假冒种子、套购、盗窃亲本等侵权行为制定有效的、灵活的维权机制,包括维权快速反应的工作制度、侵权事件处置程序等。一旦出现侵权事件,将迅速启动应急反应措施,第一时间把事件状况反映到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及时咨询法律顾问,一方面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将侵权信息告知有关科研、推广部门,采取应对措施,把损失降到最低,有力维护各单位利益。

3.5 利用技术手段,加强种质资源保护

种质资源是作物育种的物质基础,作物种质资源的丰富程度和有关研究工作的深入程度将决定种业企业育种的优势[9]。因此,要高度重视对种质资源的保护。各单位应建立《黄瓜种质资源保护办法》,加强黄瓜种质资源在全国乃至世界的流动,运用数据库和计算机工具来管理和保护种子数据,在育种中建立以分子标记等技术(如黄瓜品种DNA指纹图谱)为基础的质量控制体系,以利于内部遗传库的扩充,加强对侵权行为进行监测的能力。

3.6 开展知识产权培训

通过开展培训,组织参加交流会议等手段,引导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学习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和保护措施[10-12]。具体如下:(1)总结本单位的知识产权申请、保护、转让情况,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渠道展示宣传,推动知识产权转化实施,逐步引起科研人员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13]。(2)在农业科研单位,大力宣传《专利法》、《植物新品种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使科研人员充分认识到知识保护制度在育种创新中的重要作用[14]。(3)开展有关科学研究实践中如何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培训和讲座,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的积极性[15]。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周彦辉,郗颍,王州.浅析中国蔬菜种业的发展瓶颈[J].长江蔬菜,2014(5):57-59.

[2] 邹学校.我国蔬菜种子企业知识产权管理[J].长江蔬菜,2007(12):53-56.

[3] 李瑞云.农业知识产权保护与种业发展[J].中国种业,2004(3):3-4.

[4] 朱聪,刘芳.全球化视野下中外种业发展比较研究[J].中国种业,2013(7):1-4.

[5] 张伟.新形势下农业科研单位关于现代种业科技发展的深层次思考[J].中农业科技管理,2013(5)75-77.

[6] 许文涛,龙涟邵.广西建立知识产权预警应急机制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11(1):67-69.

[7] 宋敏,任静.中国种业知识产权调查报告[J].中国稻米,2011,17(6):19-20.

[8] 陈建鹏.跨国种业对我国种业安全的影响及应对[J].发展研究,2003(5):18-21.

[9] 李锡香,沈镝,王海平.我国蔬菜种质资源研究进展与发展策略[A].全国蔬菜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

[10] 孙海艳,丁晓松.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与对策[J].种子世界,2007(6):1-2.

[11] 戴海英,王旭清.关于种业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探讨[J].种子科技,2008(2):6-8.

[12] 涂玉琴,熊小文.种业新政对农业科研单位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以江西省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12(4):30-32.

[13] 张伟,刘开昌,张立明.以知识产权的创造为核心提升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十一五”期间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知识产权创新管理的举措和成效[J].农业科技管理,2011(6):52-54.

[14] 皮竟,彭文学,周建超等.重庆市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问题及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11(17):3660-3662.

[15] 郭郢.农业科研单位知识产权管理的难点浅析[J].农业科技管理,2006(5):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