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理科毕业农学毕业论文正文

2种天敌瓢虫对龙眼角颊木虱的捕食作用研究

  • 投稿Arth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855次
  • 评分4
  • 34
  • 0

邱良妙,占志雄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福州350013)

摘要:为研究天敌对龙眼害虫的控制作用,以龙眼角颊木虱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研究红星盘瓢虫和小毛瓢虫对龙眼角颊木虱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2 种天敌瓢虫对龙眼角颊木虱的捕食功能反应模型均属Holling Ⅱ型,对猎物的捕食量(Na)都是随着猎物密度(N)的增加而增加,而对猎物的捕食量(Na)和寻找效率(a)均随着龙眼角颊木虱虫龄的增加而降低,处理时间(Th)延长;红星盘瓢虫的寻找效率大于小毛瓢虫,处置时间则更短,在同一虫态既定猎物密度下,红星盘瓢虫的捕食量显著大于小毛瓢虫。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红星盘瓢虫;小毛瓢虫;龙眼角颊木虱;捕食作用

中图分类号:Q968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4-0127

基金项目:福建省发改委农业推广项目“龙眼主要害虫生态控制新技术集成与示范”[闽发改农业(2010)452 号]。

第一作者简介:邱良妙,男,1973 年出生,福建大田人,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昆虫生态与农业害虫综合治理研究。通信地址:350013 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新店镇埔档村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E-mail:bjndqlm@163.com。

通讯作者:占志雄,男,1964 年出生,福建莆田人,研究员,从事昆虫生态与害虫综合治理研究。通信地址:350013 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新店镇埔档村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E-mail:zzx64@sohu.com。

收稿日期:2014-02-17,修回日期:2014-07-28。

0 引言

龙眼角颊木虱(Cornegenapsylla sinica Yang et Li)属同翅目、木虱科植食性刺吸式害虫,龙眼是其专一性的寄主植物,成虫、若虫均能刺吸为害龙眼的新梢和幼叶,造成龙眼的叶片卷曲,严重时干枯脱落,也是鬼帚病的重要传毒介体[1-4],造成树势衰弱,产量降低,一般减产8%~11.6%,高的达25.7%[5],对龙眼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长期以来,生产上防治龙眼角颊木虱基本以化学农药为主,对利用天敌进行生物防治方面的研究极少,众所周知,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会杀伤或杀死大量天敌,造成“3R”等一系列问题,20 世纪80 年代,龙眼角颊木虱尚属于新害虫[6],90 年代后,龙眼作为发展高优农业的重要经济作物大面积连片种植,片面地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而大量使用甚至是滥用化学农药,致使龙眼害虫猖獗为害,龙眼角颊木虱为害亦日趋严重,已成为龙眼最主要害虫之一[7-10]。经笔者多年田间调查发现,龙眼角颊木虱的捕食性天敌种类多,在春梢抽生期,红星盘瓢虫Phrynocaria congener (Billberg)和小基金毛瓢虫Scymnus sp.种群数量大,对龙眼角颊木虱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是重要的自然天敌类群,应注意保护和利用。有关红星盘瓢虫和小毛瓢虫对龙眼角颊木虱控制作用方面尚未见有文献报道,笔者在室内研究了红星盘瓢虫和小毛瓢虫对不同虫态龙眼角颊木虱的捕食作用,旨在为探索和评价利用该2 种天敌瓢虫对龙眼害虫实施生物防治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虫源红星盘瓢虫和小毛瓢虫2 种天敌瓢虫均从福建省福州市新店镇埔档村的龙眼园捕捉采集,挑取大小一致、活动能力正常的成虫作为试虫;龙眼角颊木虱在同一果园的龙眼树嫩梢上采集捕捉。

1.1.2 试验功能反应容器用透明的玻璃罐头瓶作为试验捕食功能反应器,玻璃罐头瓶的瓶身内径为8 cm,瓶口的内径为7.2 cm,瓶身高为10.5 cm,整个功能反应器的容积为500 cm3。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环境条件设计捕食功能反应试验在智能人工气候箱(宁波海曙赛福实验仪器厂,PRX-350C)进行,设置的试验环境条件:温度为(25±1)℃,光照周期为14L:10D,相对湿度(75±5)%。

1.2.2 天敌瓢虫对龙眼角颊木虱若虫和卵的捕食作用挑取大小一致、活动能力正常的天敌瓢虫成虫,经饥饿24 h 处理后将天敌瓢虫放入捕食功能反应容器,每个功能反应器放入1 头瓢虫作为捕食者和N头同一虫态的龙眼角颊木虱作为猎物,并置于人工气候箱内,24 h后用体视显微镜观察记录每个反应容器残存的猎物数量,计算2 种天敌瓢虫对不同虫态龙眼角颊木虱的捕食量,设5 个处理,重复6 次。

1.2.3 数据处理与分析用Holling Ⅱ型圆盘方程对2种天敌瓢虫的捕食功能反应进行拟合[11-15]:Holling Ⅱ型的数学模型为Na=aNT/(1+aThN),式中的N代表猎物密度;Na代表被捕食的猎物数量;T 代表捕食者发现及处理猎物的时间;a 代表捕食者的寻找效率;Th代表捕食者处理1 头猎物的时间;将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经线性化处理后,采用最小二乘法计算a、Th值。数据处理和分析应用Excel 2003 和DPS6.85统计软件。

2 结果与分析

2.1 2 种天敌瓢虫对龙眼角颊木虱的日捕食量

从表1~2 可见,红星盘瓢虫和小毛瓢虫对龙眼角颊木虱的卵、若虫都具有明显的捕食作用,2 种天敌瓢虫对同一虫态猎物的日捕食量的趋势都是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猎物密度条件下,2 种天敌瓢虫对不同虫态的龙眼角颊木虱的日捕食量随着龙眼角颊木虱虫龄的增加而减少,即天敌瓢虫对龙眼角颊木虱不同虫态的捕食量大小顺序为:卵>1~2龄若虫>3~4龄若虫;在相同猎物密度条件下,红星盘瓢虫对猎物的捕食量大于小毛瓢虫。

2.2 2 种天敌瓢虫对龙眼角颊木虱的捕食功能反应

红星盘瓢虫和小毛瓢虫对不同虫态龙眼角颊木虱捕食功能反应的数学模型均属于HollingⅡ型,其功能反应方程及其参数如表3 所示,1/Na与1/N的相关系数的r 值均大于r(0.01,3)=0.9172,表明该2 种天敌瓢虫对龙眼角颊木虱的捕食量与猎物密度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将试验设计的猎物密度数据代入功能反应方程计算出2 种天敌瓢虫对龙眼角颊木虱各虫态在不同密度下的理论捕食量,将计算得出的理论捕食量与试验所得到的实际捕食量进行χ2测验,得到的χ2值均小于χ2(0.01,4)=13.277,表明根据试验所拟合的功能反应方程计算所得到的理论值与试验实际得到的观察值高度相符。总之,笔者所拟合的方程能很好地描述在不同猎物密度下该2 种天敌瓢虫对不同虫态龙眼角颊木虱的捕食功能。

功能反应参数结果表明,该2 种天敌瓢虫对不同虫态龙眼角颊木虱的寻找效率a 和处理一头猎物所用的时间Th不同,寻找效率a 从高至低的顺序是卵>1~2龄若虫>3~4 龄若虫,处理1 头猎物所需要的时间Th从大到小的顺序为3~4 龄若虫>1~2 龄若虫>卵;在龙眼角颊木虱同一虫态条件下,红星盘瓢虫对猎物的寻找效率大于小毛瓢虫,处理猎物时间则小于小毛瓢虫。

3 讨论

田间调查发现,在3—4 月的龙眼春梢抽生期,红星盘瓢虫和小毛瓢虫的种群数量大,发现其能大量捕食龙眼角颊木虱的卵和若虫,室内试验结果也表明该2 种天敌瓢虫对龙眼角颊木虱卵和若虫均具有强大的捕食作用,是控制龙眼角颊木虱种群的重要生物因子,应注意保护利用。田间调查亦发现,大量的天敌瓢虫幼虫也能大量捕食龙眼角颊木虱的卵和若虫,由于受饲养技术及田间无法大量采集同一虫龄的天敌瓢虫幼虫等客观因素限制,笔者未能对2 种天敌瓢虫幼虫的捕食作用进行系统测定,这方面的工作有待日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此外,田间调查发现,能捕食龙眼角颊木虱的天敌种类较多,如龟纹瓢虫、四斑月瓢虫、圆果大赤螨、中华微刺盲蝽、草蛉、蜘蛛等都能大量捕食龙眼角颊木虱的卵和若虫,但未发现有3 种以上捕食性天敌同时在同一嫩梢上捕食的现象,这可能与天敌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竞争和干扰作用有关,而捕食性天敌之间的相互干扰会使捕食者对猎物的捕食效应下降[13,16-17],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同种天敌不同密度和不同天敌之间对猎物捕食的竞争和干扰作用,为更加科学准确地评估天敌的生物控制作用提供依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1] 陈景耀,许长潘,李开本,等.龙眼鬼帚病的昆虫传病试验[J].植物病理学报,1992,2(3):245-249.

[2] 占志雄,邱良妙,吴玮,等.杀虫剂对龙眼角颊木虱与天敌瓢虫的毒力及选择性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2009,24(1):35-39.

[3] 李增跃,黄邦侃.龙眼角颊木虱的初步研究[J].华东昆虫学报,1995,4(2):38-42.

[4] 胡启勇,陈元洪,占志雄,等.龙眼角颊木虱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1999,18(4):278-280.

[5] 林雄毅,林水发.龙眼角颊木虱的发生特点、测报方法与防治对策[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0,20(1):25-26.

[6] 杨集昆,李法圣.为害龙眼的角颊木虱新属、新种(同翅目:木虱科)[J].武夷科学,1982,2:124-127.

[7] 邱良妙,占志雄,林仁魁,等.龙眼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的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2004,19(3):140-143.

[8] 钟少雄.龙眼角颊木虱发生规律与防治的研究[J].华东昆虫学报,1999,8(1):41-46.

[9] 李春光,关瑞峰,黄鹏,等.幼龄龙眼果园昆虫群落结构及其动态[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5(6):582-587.

[10] 何承苗.龙眼角颊木虱若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初探[J].华东昆虫学报,2008,17(2):104-109.

[11] 丁岩钦.昆虫种群数学生态学原理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256-626.

[12] 段金花,张润杰.六斑月瓢虫对菊小长管蚜的捕食作用[J].昆虫学报,2004,47(2):213-218.

[13] 黄振,任顺祥,姚松林.淡色斧瓢虫对烟粉虱的捕食作用[J].应用生态学报,2006,17(10):1928-1932.

[14] Holling C S.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simple types of predation andparasitism[J]. Canadian Entomologist,1959,91:385-398.

[15] 杨朗,贤振华,邓国荣,等.广腹螳螂对龙眼长跗萤叶甲功能反应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1):289-291.

[16] 邹运鼎,李桂亭,周夏芝,等.饥饿对大草蛉雄成虫捕食作用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0,11(6):848-850.

[17] 苗静,邱宝利,任顺祥.益害虫比对沙巴拟刀角瓢虫与越南斧瓢虫捕食烟粉虱行为的影响[J].环境昆虫学报,2010,32(2):230-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