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理科毕业农学毕业论文正文

汉江中下游生态防护林有害生物防控体系的构建

  • 投稿黄奎
  • 更新时间2015-09-22
  • 阅读量759次
  • 评分4
  • 22
  • 0

肖创伟1,黄子杰2,金天伟2,田思思1,阮红恩2,李绪友1

(1.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武汉430200;2.湖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武汉430223)

摘要:构建汉江中下游生态防护林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对于降低该区域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提高无公害防治率、灾害测报准确率、种苗产地检疫率和主要有害生物常发区监测覆盖率以及为汉江中下游地区林业生态建设的健康、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生态防护林;有害生物;防控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S43;S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5)03-0619-04

汉江中下游范围主要包括汉江流域自丹江口水库以下至汉江与长江交汇口河段干流与支流,包括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东西湖区、蔡甸区、襄城区、樊城区、襄州区、南漳县、谷城县、老河口市、宜城市、京山县、沙洋县、钟祥市、孝南区、应城市、安陆市、汉川市、沙市区、荆州区等21个县(市、区)和太子山林管局。该地区现有林地面积890 231 hm2,森林蓄积量38 203446 m3,森林覆盖率23.5%;在现有森林资源中,马尾松面积161 034 hm2,杨树面积188 244 hm2,分别占该区域有林地面积的18.1%和21.1%。人工林多,天然林少,纯林多,混交林少,森林自然防护和修复能力差,极易受到有害生物的危害,是湖北省有害生物发生的重灾区和重点防护区域。加之相邻的宜昌、恩施是松材线虫的疫区,有害生物进入汉江中下游地区的危害性非常大,森防工作十分严峻。由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引起的水文变化,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等原因,一些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和发生范围都将有所变化,增加了防治难度。因此,构建汉江中下游生态防护林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对于减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对汉江中下游地区带来的不利影响,保障该地区农业稳产高产,维持生态平衡,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汉江中下游生态防护林有害生物及防控体系现状

1.1汉江中下游生态防护林有害生物现状

目前,汉江中下游地区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有松材线虫、萧氏松茎象、松褐天牛、小蠹虫、鞭角华扁叶蜂、马尾松毛虫、橘大实蝇、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银杏大蚕蛾等。据统计,近几年该地区发生病虫害情况如表1所示,病虫害发生的面积虽有所减少但形势依然严峻,已严重威胁汉江中下游地区森林植物的安全,也给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近几年来,随着森林面积的不断增大,加上气候异常等因素,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频率也在逐步加大。汉江中下游地区的江汉平原为了发展生物质能源,营造了较多油茶、黄连木等生物质能源树种,油茶炭疽病、煤病、软腐病、油茶毒蛾、黄连木尺蛾、黄连木种子小蜂等病虫害也相继发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又发生了新变化,增加了新内容[1,2]。

十多年前发生的“非典”,前段时间陆续发生的禽流感,以及在湖北潜江等地发生的森林脑膜炎等都是由病毒引起的,而这些病毒都是以森林为栖息地的果子狸、禽类和蜱虫为媒介传染。这些公共安全事件危害的虽然不是森林资源,但对人类和社会的危害更大,影响更恶劣,林业部门需要监测并治理这些生活在森林中的传染媒介。

1.2汉江中下游生态防护林防控体系现状

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意见》(2011)中特别提出,当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主要任务是加强防控体系建设,到2015年,全国基本建成与林业发展相适应的以数据采集、传输、处理等为主要内容的监测预警体系,以风险评估、检疫追溯、除害处理等为主要内容的检疫御灾体系,以应急防控指挥、航空与地面防治、应急防控物资储备等为主要内容的防治减灾体系。虽然近年来在国家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实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国债专项资金建设项目,汉江中下游地区逐步健全和完善了省、市、县三级森林病虫害防治网络和综合防治体系,森防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加强。但是,同当前林业有害生物严重发生的形势相比,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基层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难以达到群防群治的效果,不适应林权制度改革后的社会需求,急需解决和建设,为森林有害生物防治打下坚实的社会和群众基础;②林分结构单一,纯林多,林分自身抵抗病虫害的能力较弱,急需采取营林和增强林分抗逆能力的有效措施,进行林业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③防御体系基础设施相对滞后,无法满足预防工作的实际需要。尤其是在除害处理设施、防治设施上严重不足,缺乏应急防控所必需的物资储备;④监测预防手段落后,防控体系不健全。包括湖北省森防总站在内的各级森防机构的监测技术仍停留在传统的工具和手段上,信息传送体系不够完善,不能及时对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作出准确的预测预报,延误了控制灾情的最佳防治时机。

2汉江中下游生态防护林有害生物防控体系构建的策略

2.1森林健康示范工程建设

通过开展森林健康示范工程,探索森林健康状况的动态监测方法,恢复亚健康和不健康森林的营林措施,积累营林保健的成功经验,示范和辐射带动湖北全省乃至全国的营林技术为基础的森林保健工作,促进森林健康发展,保护生态安全,为汉江中下游地区林业生态建设的健康、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1.1抚育管理工程建设由于汉江中下游地区人工林多,天然林少,纯林多,混交林少,植物群落简单,森林生态系统脆弱,抗病虫害能力差,极易受到有害生物的危害。因而对现有林分进行抚育管理,增强树势,可以有效提高林分病虫害抵抗力,降低林业病虫害的发生。①抚育管理对象。根据2012年该区林业病虫害发生情况,抚育管理对象为病虫害严重发生地区的林分,每个县(市、区)选取100 hm2林地进行抚育管理。具体地点为:谷城县、老河口市、襄州区、樊城区、南漳县、宜城市、钟祥市、京山县、沙洋县、荆州区、沙市区、安陆市、应城市、云梦县、孝南区、汉川市、东西湖区、天门市、潜江市及太子山林管局等地。由于仙桃市和蔡甸区近3年抚育管理良好,林业病虫害发生面积较小,森林健康状况良好,不安排进行抚育管理。②抚育管理技术措施。抚育管理的技术措施包括清理枯死木、病枝,林地耕翻和施肥等。③抚育管理规模。根据初步调查和统计,该区需要进行抚育管理的林分面积为2 000 hm2,其中,谷城县、老河口市、襄州区、樊城区、南漳县、宜城市、钟祥市、京山县、沙洋县、荆州区、沙市区、安陆市、应城市、云梦县、孝南区、汉川市、东西湖区、天门市、潜江市及太子山林管局等地各进行抚育管理林分面积100 hm2。

2.1.2补植补播工程建设补植补播对象为病虫害发生严重,抚育管理后需要进行补植的林分。幼龄林、中龄林补植前对林地进行松土、除草、施肥和修枝;近熟林补植前消除林木上的枯枝和病腐枝。补植树种必须选用与原树种不同的树种,并优先选用阔叶树和当地的乡土树种,补植的林分密度应达到同类生态林树种的密度。补植补播面积为2 000 hm2。仙桃市和蔡甸区林业病虫害面积发生较小,枯死木较少,不进行补植补播,其他每个县(市、区)各补植补播100 hm2林地。

2.1.3杨树林主要病虫害的专项防治工程建设

杨树是汉江中下游重要的防护林和用材林树种,也是受病虫害危害非常严重的树种之一,对杨树产业和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定影响,有必要对其中危害严重的林分进行治理,以减少病虫害危害造成的损失,为社会上病虫害防治起到示范作用。防治对象为杨树现有林中受病虫害危害较严重的林分。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内容包括蛀干害虫、食叶害虫和杨树溃疡病的防治。由于这些病虫害危害常常是在一片林分中同时或交替发生,因此需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防治地点包括潜江市、太子山林管局、谷城县、樊城区、南漳县、沙洋县、应城市、孝南区和汉川市,具体防治对象为2012年所监测杨树病虫害危害程度属于重度的林地,每个县(市、区)防治规模最大不超过50 hm2。

2.1.4马尾松林主要病虫害的专项防治工程建设由于马尾松毛虫口积累极容易导致大发生,即使某年某地是轻度发生,如果不采取措施,在当年的下一代或翌年就可能严重发生,甚至爆发成灾,因此,对马尾松毛虫的控制应采取大范围预防的办法,将其控制在经济域值以下。防治马尾松毛虫主要采用布设生物导弹法。生物导弹是以昆虫病毒流行学理论为基础,基于昆虫病毒(N病毒、G病毒、C病毒)所具有的专一、高效、安全三大特色和其在害虫群中易形成病毒流行病为依据,以赤眼蜂为媒介,将高技术处理后的病毒直接通过赤眼蜂传递到马尾松毛虫卵壳表面,吸引初孵幼虫摄食染毒卵壳罹病,并通过种群接触感染,诱发病毒流行,在作物受害之前将害虫控制在防治值以下,达到控制松毛虫的目的,起到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在所有马尾松毛虫发生区都开展此法防治,防治规模达到3 475 hm2。

2.1.5益鸟招引工程建设为了增加鸟类的数量和种类,充分发挥鸟类消灭害虫、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可以通过人工设置营巢条件,保护和招引益鸟[3]。用悬挂巢箱可以招引山雀、椋鸟、红角鸮、红毛鸲、白眉姬鹟等鸟类。尤其在人工林中,用悬挂巢箱的方法招引大山雀、沼泽山雀来保护森林免受虫害,极为有效。根据各地2012年虫害发生面积情况,在各县(市、区)监测虫害危害程度属于中度和重度发生地段的生态防护林进行治理,每个县(市、区)防治规模最大不超过50 hm2,共800 hm2。在潜江市、太子山林管局、谷城县、老河口市、襄州区、樊城区、南漳县、宜城市、京山县、沙洋县、荆州区、安陆市、应城市、云梦县、孝南区、汉川市等重点防控区,放置鸟巢。规划每公顷挂置9个鸟巢,拟放置鸟巢7 200个。

2.2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意见》中强调,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以“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监测预警系统是预防林业有害生物形成灾害,防止蔓延的重要举措,也是制订防灾御灾决策的重要依据。控制有害生物形成灾害,不仅可以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而且在经济方面也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地点可在湖北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总站、天门市、潜江市、仙桃市、太子山林管局、谷城县、老河口市、襄州区、樊城区、南漳县、宜城市、钟祥市、京山县、沙洋县、荆州区、沙市区、安陆市、应城市、云梦县、孝南区、汉川市、东西湖区、蔡甸区共23个单位进行。该体系建设包括:①监测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建设,建设内容包括无人机监测防控服务系统、网络服务系统、通讯系统、多媒体电脑、激光打印机、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扫描仪、太阳能测报灯、多功能GPS、PDA软件、防治信息系统软件、监测调查望远镜、监测调查工具箱、多功能野外调查工具、气象观测仪器;②监测信息处理与发布系统建设,建设内容包括信息处理系统、数据库软件系统、预测预报软件。

2.3检疫御灾体系建设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无疑将极大地推动汉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林业有害生物传播的危险性会越来越大。而汉江中下游地区植物多样性低、生境脆弱,一旦发生灾害,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和恶劣的影响。防止有害物种进入汉江中下游地区,加强森林植物检疫是一项长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4]。建立较为完善的省、地、县三级检疫执法系统,完善检疫基础设施和检疫信息化管理,提高检疫检验和除害处理水平,实现对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快速准确检测、诊断和除害处理,全面提高检疫执法能力,有效控制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传播蔓延。

2.3.1危害性林业有害生物检验鉴定系统建设

该系统建设内容包括检疫检验和除害处理系统、光学聚焦显微图像系统(含软件)、调查采集成套设备(含车及各种辅助设施)、检疫证书专用电脑、票据打印机、电子显微镜、解剖镜、多功能检疫检查取样工具。建设地点为湖北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总站、天门市、潜江市、仙桃市、太子山林管局、襄阳市、荆门市、荆州市、孝感市、武汉市、谷城县、老河口市、襄州区、南漳县、宜城市、钟祥市、京山县、沙洋县、安陆市、应城市、蔡甸区,共21个单位。

2.3.2林业有害生物远程诊断与评估系统建设该系统建设内容包括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评估数据库、视频诊断系统。建设地点为湖北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总站、天门市、太子山林管局、谷城县、老河口市、襄州区、南漳县、宜城市、钟祥市、京山县、沙洋县、荆州区、沙市区、安陆市、应城市、云梦县、孝南区、汉川市、东西湖区、蔡甸区,共20个单位。

2.3.3检疫执法装备建设该系统建设内容包括检疫执法成套设备(含车)、检疫执法专用车。建设地点为湖北鄂林隔离苗圃病虫害防控中心、谷城县、老河口市、襄州区、樊城区、南漳县、宜城市、钟祥市、京山县、沙洋县、荆州区、沙市区、安陆市、应城市、云梦县、孝南区、汉川市、东西湖区、蔡甸区,共19个单位。

2.3.4检疫追溯系统建设该系统建设内容包括检疫信息管理软件、检疫登记配套软件。建设地点为天门市、潜江市、仙桃市、太子山林管局、襄阳市、荆门市、荆州市、孝感市、武汉市、谷城县、老河口市、襄州区、樊城区、南漳县、宜城市、钟祥市、京山县、沙洋县、荆州区、沙市区、安陆市、应城市、云梦县、孝南区、汉川市、东西湖区、蔡甸区,共27个单位。

2.4防治减灾体系建设

强化应急防治指挥系统,加大县级和县级以下基层常规性防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防治物资储备,提升生物防治能力,全面提高常规防治和应急防治水平为重点,形成“功能齐备、配置合理、运转顺畅、协调高效”的防治减灾体系,有效预防重大危险性和突发性林业生物灾害发生,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5]。

2.4.1地面防治设施设备建设该项建设内容为基础性应急防控成套设备(含专用工具车)、不锈钢弯管烟雾机、太阳能杀虫灯、高压水泵、手持风向风速仪、生物药剂购置、机动喷雾喷粉机、打孔注药机、油锯、高枝剪(高枝锯)、防治专用工具箱、劳保用品。建设地点包括天门市、潜江市、仙桃市、太子山林管局、襄阳市、荆门市、荆州市、孝感市、武汉市、荆州区、沙市区、谷城县、老河口市、襄州区、宜城市、南漳县、樊城区、沙洋县、钟祥市、京山县、孝南区、安陆市、云梦县、应城市、汉川市、东西湖区、蔡甸区、佛子山林场、长寿林场、陈场林场、潜江市林木良种场、东荆林场、熊口林场、东风林场、刘家院林场、赵西垸林场、十里牌林场、大口林场、盘石岭林场,共39个单位。

2.4.2应急防治物资储备库建设按照“突出重点、辐射周边、就近调配、满足急需”的原则,结合该区各县(市、区)分布情况,将该区划分为5大区域,重点建设区域性应急防治物资储备中心,作为省级储备库。建设内容包括配置大型防控成套设备(含运输工具)、不锈钢弯管烟雾机、机动喷雾喷粉机、打孔注药机、诱捕器、药剂购置(3%高渗苯氧威乳油、10%阿维·除虫脲、1.2%苦·烟乳油)。土建部分:建设应急防治物资储备库建筑面积1 000 m2,结构为砖混结构,其中每个物资储备库200 m2。建设地点为湖北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总站、襄阳市、荆门市、天门市和武汉市,共5个单位。

2.5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2.5.1区域性防控服务中心建设天门市、潜江市、仙桃市三地林分多分布在道路、河流、渠道两旁和农田林网等,且树种较为单一,生境脆弱,人为干扰大,极易受到病虫害危害和传播。因此,在天门市建设区域性防控服务中心,对三地林业有害生物进行实时防控,进行联防联治,实现三市之间数据的快速传递、图像实时传输、人员合理调配,在发现病虫害时及时治理,全面提高三地有害生物防治能力。建设内容包括指挥调度车载成套设备、调度指挥视频会议通讯系统、监测预警视频监控系统。

2.5.2科技支撑系统建设在“十二五”期间,湖北省开展春尺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木本粮油树种林业有害生物的无公害防控技术研究、杨树溃疡病流行规律及控制技术研究、杨树烂皮病发生特点与控制技术研究、湖北省林业主要外来有害生物预警及生态调控关键技术研究等多项防治技术研究,已有所成果。针对汉江中下游病虫害发生情况,可由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保护研究所牵头开展杨树溃疡病流行规律及控制技术研究、杨树烂皮病发生特点与控制技术研究和湖北省林业主要外来有害生物预警及生态调控关键技术研究等3项研究并进行技术推广。

2.5.3网络森林医院综合服务系统建设该系统建设内容包括建设网络森林医院、建立专家档案库、并对数据库维护及更新。其中,数据库维护与更新每年一次,共3年。建设地点为湖北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总站、天门市、太子山林管局、谷城县、老河口市、襄州区、南漳县、宜城市、钟祥市、京山县、沙洋县、荆州区、沙市区、安陆市、应城市、云梦县、孝南区、汉川市、东西湖区和蔡甸区,共20个单位。

3结语

通过汉江中下游生态防护林有害生物防控体系的构建,可全面提升汉江中下游地区森林病虫害动态监测能力和技术水平,森林病虫害监测预警水平,林业有害生物风险评估、信息管理、应用和研究水平;促进林分抵御病虫害和自我修复能力,能有效控制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入侵,扭转汉江中下游地区林业有害生物的高发态势,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损失,基本实现森林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从而达到保护该区域生态和国土安全、林业经济贸易安全、森林食品安全的目的,为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协调发展提供保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李新枝,陈  亮,王海东,等.湖北省林业有害生物社会化防治现状及发展对策[J]. 湖北林业科技,2013(1):66-68.

[2] 高发祥,闵永发,陶惠萍,等.湖北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现状与防治对策[J]. 中国森林病虫,2006(4):42-44.

[3] 宋建英,杨君.福建省森林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控制[J].林业资源管理,1999(4):22-25.

[4] 邱桂永.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13):1-5.

[5] 民盟湖北省委员会.关于南水北调后汉江中下游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J].世纪行,2013(5):8-9.